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15岁以上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1.88%。 人群中仅有53%的人测量过血压,44%的人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服药率仅为 25 %,血压有效控制率仅 5%,高血压病的防治呈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和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三低三高”现状。1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期见表1。2 影响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因素 影响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因素见表2。并将这些因素定量化,称之为定量预后的危险分层,见表3。 从表2、表3的内容,反应出以下几个特点:(1)高度重视影响高血压病人的各种危险因素。(2)明确…  相似文献   

2.
秦念龙 《上海医药》2007,28(11):513-513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以高血压为原发病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因之首。我国高血压的发病趋势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而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血压已成为医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对高血压的治疗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态度与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血压有"三大"特点,即"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其中高血压知晓率是指高血压患者中知道自己患高血压人数与患高血压总数之比。)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1]。我国现有1.6亿高血压患者,但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均很低,美国在2000年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达70%、59%和34%。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类患者,他们白天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均升高,但到门诊测量血压时却正常(〈140/90毫米汞柱),临床上称为“隐蔽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人群的13%。其发生常有多种危险因素,如血脂紊乱、高血糖、肥胖等,还常伴有无症状的靶器官损伤,发展成持续性高血压的风险较大,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也比血压正常者高2倍,因此及早发现“隐蔽性高血压”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杨兆宇  叶军川 《云南医药》2007,28(6):564-56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心血管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进展,并借鉴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其它指南建议,体现了我国指南的鲜明特点。一些新的内容,对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有较客观的指导作用,在基层医院,对新指南的学习推广更为重要,能部分解决人群高血压存在“三高三低”的流行病学问题。“三高”即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增高,“三低”指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然很低。  相似文献   

6.
颜玉仙 《成都医药》2004,30(4):211-21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1亿多人,而我国国民高血压的知晓率仅20%,药物治疗率10%,血压控制率3%。高血压因其“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顽固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非洛地平缓释剂组,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每组50例。规范治疗4周,比较不同药物对清晨自测血压、动态血压及血压晨峰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自测SBP、自测DBP、24hSBP、24h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对血压晨峰的影响明显优于非洛地平缓释剂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对24h平均血压及清晨自测血压均有良好的疗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血压晨峰的改善情况优于非洛地平缓释剂和硝苯地平控释片。  相似文献   

8.
浅析老年高血压的病因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约有1.3亿多高血压患者,且高血压发病率尚在不断上升,我国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病率约为45%。65岁以上老年患病率高达60%-70%。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即症状性高血压)两类。前者是指病因尚未十分明确,而以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9.
霍艳明 《家庭医药》2004,(10):58-58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常见疾病,据2003年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高血压的平均发病率为13%左右,而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则更高达20%以上,其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居全球各类死亡率之首!我国高血压病的“三高三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更是严重威胁着高血压患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管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时应用自测血压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管理,研究组予自测血压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测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自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测血压干预有助于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的控制血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病人合并高血压病的发病情况,了解住院精神病人合并高血压病的诊治状况。方法对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2月-2009年12月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筛除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结果住院精神病人合并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3.91%,发病率较低;60岁以上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为19.75%;入院前有7.41%的患者血压控制较理想,但是有16.05%的患者在出院时高血压都没有得到处理。结论住院精神病人合并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控制率及治疗率均低;医师对患者的高血压的诊疗水平低,远未达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随访结合家庭自测血压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就诊我院18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并随访1年,对照组90例患者行常规随访干预,研究组90例患者行常规随访干预结合家庭自测血压,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临床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随访结合家庭自测血压对血压控制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达标率,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值得在高血压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血压病常引起心、脑、肾、大动脉损害和视网膜动脉损害,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在我国,高血压呈、"三高"、"三低"状况."三高"即患病率高(1998年我国患病人口达1.1亿)、致残率高(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600万,其中75%的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死亡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服药治疗率低、控制率低.对高血压患者实行健康教育的目的,一是改变病人的遵医行为,使其遵从医嘱和治疗方案,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二是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劝其戒烟、戒酒、减轻体重等,控制高危因素;三是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本组对51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患者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多发病,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而危及生命,并且我国高血压病存在“三高”和“三低”,三高指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三低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造成此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大众对高血压基本知识认识不足,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为使高血压病患者掌握有关的高血压病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6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对EH所致的靶器官损害(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左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显示血压有明确的昼夜模式,动态血压中有“杓”型变化者比无“杓”型变化者的EH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血压负荷〉40%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信号之一。结论:了解EH患者的24小时血压变化对预测EH并发症的发生和指导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注重夜间血压降低是减少脑血管病发生的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中国当代医药》记者凌寒)“我国是一个高血压大国,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控现状呈现“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因此,加强我国高血压临床诊疗规范性,普及患者教育,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是高血压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优化的高血压治疗方案可增加疗效,从而改善患者依从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与利尿剂是两种不同降压机制药物,其联合治疗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优选组合之一。”这是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对我国高血压现状所做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和诊所测量的差异,为高血压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利康医院2015年1月—10月接收的正在服用降压药的26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自测血压指导和诊所血压测量,家庭自测血压为3 d及以上并患者最后2 d读数的均值,诊所测量血压为患者最近两次就诊时测量血压读数的均值。应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计算血压控制正常、隐蔽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及血压未控制的比例并进行相应的患者信息的比较分析。结果家庭测量和诊所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正常、隐蔽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和血压未控制的比例为26.0%、19.0%、23.8%和31.2%;年龄、体质量指数在四组间不完全相同(P<0.05)。结论家庭自测血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筛查出隐蔽性高血压及白大衣高血压,帮助患者及医师对病情的认识及判断。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的结构与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每增加10岁高血压患病率约增高10%。在我国高血压有3个特点,即:知晓率低(30.2%)、治疗率低(24.7%)、控制率低(6.1%)、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尤其中青年期高血压患者更是如此。现将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18.8%,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例。然而,我国高血压仍普遍存在严重的“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脑卒中、心脏病及肾脏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设立高血压健康教育门诊,主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详细地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充分认识治疗的目的和意义,从而自发调整健康行为,自觉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降低高血压病对社会的危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超民  拓步雄  李慧  刘薇  彭利静 《安徽医药》2015,19(10):1929-193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 d 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血管内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于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14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7 d 家庭自测血压监测及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检测。根据7 d 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用标准差表示)的三分位,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变异性组、中变异性组及高变异性组3组。结果高变异性组 FMD 和 NMD 明显低于中及低变异性组,中变异性组明显低于低变异性组,P <0.05。FMD 及 NMD 与收缩压变异性(r 分别为-0.635及-0.448,P 均<0.001)、舒张压变异性(r 分别为-0.187及-0.186,P 均<0.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用家庭自测平均收缩压及家庭自测平均舒张压进行校正后,收缩压变异性仍与 FMD 及 NMD 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家庭自测血压变异增高可能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