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患者小气道通气功能指标,为探讨该病的发病提供依据.方法:住院治疗达到稳定期的单纯COPD患者70例(单纯COPD组),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COPD患者39例(扩张试验阳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体重指数(BMI)及使用沙丁胺醇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1秒率(FEV/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FEF 50%)、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FEF 25%)肺功能指标.结果:扩张试验阳性组年龄<单纯COPD组(P<0.05),吸入沙丁胺醇前扩张实验阳性COPD组MMEF、FEF50%、FEF 25%较单纯COPD组低(P<0.05);吸入沙丁胺醇后这些指标和单纯CO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小,小气道功能较单纯COPD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等二氧化碳高通气(MIV)过程中膈肌功能和呼吸
中枢驱动的影响。方法47 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12)、沙丁胺醇组(n=13)、异丙托溴铵组(n=
10)和联合组(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n=12)。所有患者在基础状态下进行3 min MIV,并按组别吸入安慰剂400 μg,或沙丁胺
醇400 μg,或异丙托溴胺80 μg,或沙丁胺醇400 μg和异丙托溴胺80 μg,30 min后再进行3 min MIV。连续监测并计算MIV过
程中膈肌功能和中枢驱动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MIV过程中,在基础状态下的4组患者膈肌肌电均方根(RMS)呈线性增加,
跨膈压(Pdi)、分钟通气量(VE)、通气-中枢偶联(VE/RMS)均呈线性下降(P均<0.05)。吸入药物后,沙丁胺醇组、异丙托溴铵组
和联合组各项测量指标较前均有改善(P均<0.05);与安慰剂组比较,其余3组在同一时间段的RMS、呼吸困难评分(Borg score)
均降低,Pdi、VE、VE/RMS均增加;与单药吸入比较,联合组同一时间段的VE/RMS显著增高(P均<0.05)。△Borg与△Pdi、△
VE、△RMS、△VE/RMS均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可以改善COPD患者MIV过程中膈肌疲
劳状态,增加通气量,降低呼吸中枢驱动,提高通气-中枢偶联,从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联合用药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200 μg沙丁胺醇与吸入80 μg溴化异丙托品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40例COPD患者吸入200 μg沙丁胺醇、80 μg溴化异丙托品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比较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绝对值改变量、FEV1改变率、弥散(DLCO)改变率、气道阻力(Raw)改变率、峰呼气流速(PEF)改变率、舒张试验阳性率.结果:COPD患者吸入200 μg沙丁胺醇或吸入80μɡ溴化异丙托品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绝对值改变量、FEV1改变率、DLCO改变率、Raw改变变率、PEF改变率、舒张试验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FEV1绝对值改变量、FEV1改变率、舒张试验阳性率均高于稳定期COPD患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吸入200 μg沙丁胺醇、80 μg溴化异丙托品具有相同的舒张试验的效能.对于吸入沙丁胺醇有禁忌的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时,吸入80 μg溴化异丙托品是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穆曹芹  陈福涛 《吉林医学》2012,33(33):7388-738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和舒适护理组(B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前的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及术后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者检查前的血压、脉搏、呼吸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舒适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可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以使检查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联合羧甲司坦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住院的80例AECOPD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治疗,40例)和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羧甲司坦片治疗,40例)。对比两组患者有效率、COPD评分(CAT)评分、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CAT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患者FEV1、FVC及FEV1/FVC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羧甲司坦片两种药物联合用于治疗AECOPD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且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氧启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细支气管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37)、对照组(n=34),对照组予抗感染、抗过敏、激素静脉滴注,必要时吸氧、强心、利尿。治疗组加用氧启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3~5天,2次/天。结果: 治疗组在止咳、平喘、哮鸣音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细支气管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压缩雾化吸入长托宁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阻,对照组在行纤支镜检查前单独给予质量分数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行鼻部、环甲膜局部麻醉。治疗组除给予质量分数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行鼻部、环甲膜局部麻醉外,在行纤支镜检查前30 min雾化吸入长托宁。分别监测支气管镜检查前、检查开始、检查中、检查结束后即刻及检查结束后10 min时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气道分泌物等情况,观察患者的镇静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刺激性咳嗽次数,术中、术后气道分泌物较对照组少。治疗组患者均无口干、恶心、头晕、尿潴留、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雾化吸入长托宁对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影响极小,安全性高,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支气管镜检查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比较沙丁胺醇、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90例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地塞米松组(n=45)和沙丁胺醇组(n=45),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加上地塞米松或沙丁胺醇压缩雾化吸入,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沙丁胺醇组总有效率95.6%,地塞米松组总有效率82.2%,沙丁胺醇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沙丁胺醇组用药期间1例(2.2%)心悸,地塞米松组用药期间2例(2.2%)恶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效果显著,用药量小且安全性高,易于操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随机公开对照实验比较吸入可必特 (溴化异丙托品与沙丁胺醇的气雾合剂 )与单独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可必特组 :6 0例 ,每天四次 ,每次 2喷 ,共 2周 ;沙丁胺醇组 :4 0例 ,每天四次 ,每次 2喷 ,共 2周。结果 :两组症状和体征的消失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并且可必特吸入后症状和体征的消失率更显著。两组药物吸入后 ,FVC、FEVI、PEFR的最大峰值较吸入前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可必特组的FVC、FEVI 及PEFR的最大改善率 ( 2 7.4 % ,2 6 .2 % ,4 5.16 % )高于沙丁胺醇组 ( 15.9% ,13.9% ,4 0 .93% ) ,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FVC在 180~ 36 0min ,FEVI 在 6 0~ 180min均显著高于沙丁胺醇组 (P <0 .0 5)。副反应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溴化异丙托品与沙丁胺醇混合吸入能更好地治疗COPD的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与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儿科2015.2至2016.2收治的肺炎患儿80例,依据治疗药物分组,其中对照组(n=40)雾化吸入沙丁胺醇,观察组(n=40)基于对照组加用氨溴索及布地奈德,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低于观察组95.0%,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为7.5%,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与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肺炎疗效优良,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分别与丙泊酚复合,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ASAI~II级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30例(A组),芬太尼组30例(B组),行静脉全麻,采用多功能监测仪监测患者麻醉前(T0)、注药后2min(T1)、支气管镜置入(T2)及退出(T3)时等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但血流动力学、呼吸抑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对患者循环和呼吸功能抑制程度较轻,不良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后联合静脉应用腺苷心肌损伤和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备行PCI的UA患者随机分配到腺苷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测定并定量分析PCI术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随访两组PCI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记录使用腺苷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PCI术后48h内A组cTnI的峰值和累积释放值均低于B组(P<0.05)。两组CK-MB峰值和累积释放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个月内A组MACE发生率低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使用腺苷治疗期间,没有与使用腺苷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UA患者PCI联合静脉应用腺苷能减少PCI术后微量心肌损伤,并有进一步降低PCI术后3个月内MACE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intramuscular ketamine with pethidine and placebo on post operative shivering in children undergoing tonsillectomy.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was conducted at King Abdulaziz Naval Base Hospital, Jubail,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from November 2006 to October 2007. One hundred and twenty children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Grade 1, aged 5-12 years) were enrolled. Children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receive ketamine 1 mg/kg (group K, n=40), or pethidine 0.5 mg/kg (group P, n=40), or normal saline (group S, n=40) intramuscularly just after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Hemodynamic parameters, oxygen saturation and tympanic temperature were measured and recorded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and at regular intervals thereafter. An investigator blind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graded postoperative shivering using a 5 point scale. RESULT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shivering on arrival to the recovery room and at 10 and 20 minutes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in groups K (1,1,1) than in group S (19,12,17). No patient that received pethidine shivered. The time to first analgesic requirement in group S was shorter than groups K and P (p=0.001). CONCLUSION: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use of a prophylactic low dose ketamine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post anesthesia shivering in children undergoing tonsillectomy. Ketamine may have at least theoretical advantages over pethidine as regard respiratory depression, nausea, and vomit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肺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将46例COPD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23例,观察组除常规给予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抗生素、化痰、平喘、营养支持外,均采用CT导引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未使用纤支镜吸痰,将二组临床疗效、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肺感染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二组治疗前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肺感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肺感染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引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可提高COPD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的治愈率,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胸部手术患者术前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关 系。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2 例老年胸部手术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PCs,分为PPCs 组16 例与非PPCs 组76 例。详细统计患者临床体检和手术资料, 并采用纳库伦呼气分析仪测定术前10 min FeNO。结果 PPCs 组年龄高于非PPCs 组(P <0.05),有吸烟史、 COPD 患者占比高于非PPCs 组(P <0.05),腔镜手术患者占比低于非PPCs 组(P <0.05)。PPCs 组与非PPCs 组术前10 min FeNO 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年龄、吸烟史、COPD、是否腔镜手 术及术前10 min FeNO 纳入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腔镜手术[Ol ^ R=12.18(95 CI :1.28,116.33)]、 年龄[Ol ^ R=0.88(95 CI :0.81,0.96)]、COPD[Ol ^ R=758.20(95 CI :11.04,52 086.77)] 及术前10 min FeNO[Ol ^ R=1.34(95 CI :1.13,1.59)] 是老年胸部手术患者PPCs 的影响因素。根据术前10 min FeNO 绘制 ROC 曲线图,曲线下面积为0.821,此时FeNO 截断值为27.5 ppb,约登指数为0.583,敏感性为68.8%,特异 性为89.5%。结论 术前10 min FeNO 过高与老年胸部手术患者PPCs 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糖高脂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对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 113例机械通气COP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A组(37例)、研究B组(37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给予低糖高脂EN联合常规PN支持治疗、低糖高脂EN联合低糖高脂PN支持治疗以及常规EN联合PN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前1 d和治疗10 d后,测定各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功能和血脂水平指标;记录患者脱机时间、PN和EN天数、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和营养支持治疗费用。结果营养支持治疗10 d后,研究A组和研究B组血气分析和呼吸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研究B组较研究A组改善更显著(P<0.05);研究A组和研究B组血脂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B组显著高于研究A组(P<0.05)。研究A组和研究B组脱机时间、PN和EN天数、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营养支持治疗费用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B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显著小于研究A组(P<0.05)。结论对于机械通气COPD患者,低糖高脂EN联合常规PN或联合低糖高脂PN营养支持的疗效较好,且后者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黄海燕 《吉林医学》2010,31(12):1589-159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胃肠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28例入住ICU需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早期肠内与肠外联合营养支持(EN+PN组,13例)及肠内营养支持(EN组,15例)。观察营养支持观察两组间胃肠功能情况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1周内,EN+PN组患者13例未发生胃肠道不耐受症状;EN组15例发生腹胀及胃潴留5例,腹泻4例。1周后,EN+PN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较营养支持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患者成功撤机10例(76.92%),机械通气时间为(9.4±2.6)d,EN组患者成功撤机11例(73.33%),机械通气时间为(11.6±1.8)d。两组成功撤机例数比较无差异,EN+PN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较完全肠内营养支持的胃肠耐受性良好,能较好的保证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营养需求,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异丙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COPD患者气道重塑的作用。方法:COPD稳定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NAC组(27例)、异丙托溴铵组(27例)和NAC与异丙托溴铵联合用药组(26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6人做为对照组。监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及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TGF-β和MMP-9水平,FEV1值与血清中TGF-β和MMP-9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用药组患者症状和体征评分均明显降低(P < 0.05);与NAC组和异丙托溴铵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评分降低更明显(P <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用药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 < 0.05);与NAC组和异丙托溴铵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用药组患者血清中TGF-β和MMP-9水平均明显升高(P <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用药组患者血清中TGF-β和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05);与NAC组和异丙托溴铵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患者血清中TGF-β和MMP-9水平降低更明显(P < 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值与血清中TGF-β和MMP-9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治疗前:r=-0.554,r=-0.477,均P < 0.05;治疗后:r=-0.415,r=-0.654,均P < 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NAC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症状、体征及肺功能,降低血清中TGF-β和MMP-9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喉罩联合T型密封接头静脉全麻控制通气和静脉全麻保留自主呼吸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年龄2~8岁,拟行纤支镜检查的40例患儿随机分为喉罩全麻控制通气组(L组,n=20)、静脉全麻组(C组,n=20).L组患儿通过喉罩联合T型密封接头控制通气,C组患儿在常规静脉全麻下行纤支镜检查,保留患儿自主呼吸,必要时级面罩辅助通气.观察两组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检查中呛咳、憋气或肢体运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内镜医师满意度.结果 C组患儿HR、MAP在镜检过程中明显升高,SpO2.明显下降(P<0.01),而L组患儿的HR、MAP及SpO2无明显变化.C组患儿检查中呛咳、憋气或肢体运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P<0.05),L组内镜医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 喉罩联合T型密封接头全麻控制通气用于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8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4例)和单纯治疗组(40例)。联合治疗组应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单纯治疗组应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均随访6个月。分别记录2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3及6个月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Pred)和呼气峰流速(PEF)日变异率(ΔPEF%);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和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患者的FEV1%FVC、FEV1%Pred和PaO2均明显升高(P<0.01),PaCO2均明显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与同期单纯治疗组比较
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3和6个月后上述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ΔPEF%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和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使用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治疗COPD疗效确切而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