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JD)由一种特殊的具有感染性质的蛋白质-朊蛋白所引起,常起病于老年或老年前期,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性格改变、痴呆、肌阵挛、锥体外系、锥体束征,甚至出现尿失禁,无动性缄默或去皮质强直.预后极差,死亡率100%,病变早期,极易误诊,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2岁,因"反应迟钝25 d"入院.患者2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表情呆板,行动迟缓,病情逐渐加重,渐发展至反复跌倒,言语减少,大多数时间不语,不理会别人说话,不认得家人,二便不能自理. 相似文献
2.
Creutzfeldt—Jakob病(克雅氏病,CJD)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或亚急性海绵样脑病,是全球性可传递性海绵状脑病的一种,为朊蛋白感染所致的人畜中枢神经组织发生空泡变性为主要特征的致命性传染病。自1980年以来国内仅报告50余例,现将我院2002—2005年收治的8例(7例临床诊断,1例病理证实)散发性CJD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6.
7.
脊髓裂头蚴病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恒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14(5):49-49,44
人体脊化裂头蝴病十分罕见.我们最近在本院附属医院发现1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孙XX,女,47岁,山东荣成市人,农民,住院号387097。因双下肢麻木1年,于1997年9月10日入院。患者1年来无明显诱因呈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出现行路不稳,并进行性加重,以右下肢为甚。体检:头、胸、腹部、四肢未见皮下结节,脊柱无畸形,右侧TS、6的皮肤感染明显减退。T7以下皮肤痛觉减退,左下肢肌力IV~V级,右下肢肌力IV级,双膝健跳反射亢进,右腹阵挛(+),踝阵挛(+),双侧巴氏(+)。MRI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T3~6),怀疑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8.
反复发作性皮质盲伴肝性脊髓病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科于 1988~ 1996年间收治 1例反复住院 14次的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反复发作性皮质盲伴肝性脊髓病 ,最终衰竭、死亡的患者。现报告如下。男 ,4 3岁 ,1977年曾以“急性黄疸性肝炎”住院年余 ,肝功正常出院。 1988年突然大呕血 ,遂行脾切除术。 1989年二次呕血行食道硬化剂注射。因仍有小量呕血 ,1991年 3月行脾、肾静脉吻合术。1992年 10月因过食蛋白质、2小时后出现头晕、嗜睡、言语错乱、随地便溺 ,4 8小时后双目失明 ,双眼无光感。但眼球活动正常、光反射存在。经降氨治疗 1 5小时脑病改善 ,视力渐恢复 ,2 4小时后可读报纸标题 ,4 8… 相似文献
9.
某患者,男,30岁,已婚,农民。主因乏力、腹胀、纳差1年余,双下肢活动受限2月于1995年2月13日入院。患者1987年曾患“乙肝”,经住院治疗症状消失,尔后一直从事体力劳动,食欲佳。近1年来出现乏力、腹胀、纳差症状,在当地医院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1994年11月患者病情加重,出现双下肢浮肿伴肌肉酸痛,活动乏力,僵硬感,渐发展至活动完全受限。症状以站立位为重,平卧位减轻。双上肢活动正常,无肢体感觉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经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患者下肢浮肿消退,但双下肢活动障碍无变化。入院查体:神志清,被动体位,慢性肝病面容。皮肤未见黄染,双侧颈部及前胸部未 相似文献
10.
陈顺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3,29(1):78-80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因“腹胀、便秘4个月,双下肢进行性感觉异常伴行动障碍3个月余”,于2021年6月18日收入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患者2021年2月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便秘,大便1次/4d, 为黑绿色成形便,使用开塞露后可缓解,无恶心、呕吐,上述症状呈持续性,与饮食、体位无关,无腹痛,无发热、盗汗,无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在当地医院中医科就诊,行胃镜检查提示为萎缩性胃炎O1,活动性伴胆汁反流,给予中草药汤剂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我国肝性脊髓病(HM)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8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HM相关文献,分析HM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纳入文献94篇,共562例患者,其中男489例,女73例,年龄17~81岁,平均(46.3±17.5)岁。病因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多见(64.4%),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10.3%)和丙型肝炎肝硬化(9.2%)。HM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肌力下降(89.50%)、腱反射亢进(76.87%)、行走不稳及活动障碍(76.51%)等。实验室检查中血氨升高92.31%、白蛋白减少88.96%。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肌电图(64.92%)、脊髓MRI检查(22.82%),单独的腹部彩超、CT及MRI诊断价值有限。经内科综合治疗后,治愈0例、好转106例(18.86%)、无效211例(37.54%)、加重31例(5.52%)、死亡129例(22.95%)、未说明53例(9.43%)。39例患者行肝移植手术,好转率56.41%。结论HM是终末期肝病的少见并发症,好发于中年男性,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双下肢痉挛性截瘫。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部分患者可行肝移植术,总体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13.
肝性脊髓病(hepaticmyelopathy)是多种肝病引起的颈髓以下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呈现肢体缓慢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63岁。因反复胸闷、气促半年余,双下肢水肿4月,再发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活动时出现胸闷、气促不适,无胸痛、恶心、呕吐,无眩晕、晕厥,无发热、畏寒等不适,心电图提示高侧壁及前间壁异常Q波,ST-T改变,当地医院考虑为\"心肌梗死\",给予抗血小板、调脂、扩管等对症治疗,无好转,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肥厚,右心扩大,遂考虑心肌病可能,给予利尿、扩管、强心、改善心肌重构等对症治疗后,患者胸闷、气促症状有所好转后带药出院,出院 相似文献
15.
1病例资料
患者,女,10岁,学生,因咳嗽,气促2年,游走性皮下包块3月,包块切除术后7d,于2002-05至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患者来自斯氏肺吸虫病流行区广元市,有食生河蟹史.腹部切除的包块病理检验:肉芽肿性炎伴坏死腔形成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6.
17.
<正>肺吸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病,由卫氏肺吸虫、四川并殖吸虫等寄生人体所致,传染性强,误诊率高,主要由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虫囊蚴的蟹或喇蛄所致。本文患者有生吃醉蟹的习惯,由此并发肺吸虫病。此病少见,容易误诊误治,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期望对以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病历资料患者戴国柱,男性,48岁,因"发热伴咳嗽、气喘30余天"于2014年11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30 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在38~39 ℃之间,伴咳嗽,白粘痰, 相似文献
18.
19.
病例 罗某,男,26岁,因突发腹部疼痛1天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剑突下阵发性绞痛,随后变为满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患者既往反复腹痛,未行胃镜检查,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胃病,予以雷尼替丁等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平日时有便秘,大便干结,或有时解稀便。 相似文献
20.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的口服降糖药,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致维生素B12缺乏,进而导致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却十分少见,笔者曾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