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骶尾入路经肛门括约肌直肠手术(Mason手术)治疗直肠肿瘤已为广大学者接受。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该种手术治疗直肠中下段肿瘤共12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3年 9月~ 1998年 5月 ,笔者采用改良拖出式直肠切除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 31例 ,效果较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 2 0例 ,女 11例 ;年龄 39~ 6 5岁 ,平均 5 7岁。肿瘤下缘距肛门 6~ 8cm者 8例 ,4 5~ 6cm者 19例 ,3~ 4 5cm者 4例。指诊肿瘤侵犯肠壁周径均 <1/2 ,不固定。 2 4例经CT检查肿瘤局限于肠壁。术前改良Duke’s分期均为B1期。腺癌2 3例 ,粘液腺癌 4例 ,未分化癌 4例。1.2 手术方法游离乙状结肠、直肠至肛提肌平面后 ,手指经肛提肌裂孔进入由裂孔至会阴的肌管即肛提肌肌隧道 ,在肛门内、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经骶尾径路直肠肿瘤切除术 ,达到满意的切除范围 ,减少局部复发。方法 采用经骶尾手术径路 ,切除距肿瘤 1 0cm以上的组织。结果 本组 9例均行上述手术治疗。其中 8例创面Ⅰ期愈合 ,1例发生肠瘘 ,给横结肠造瘘后痊愈。无肛门失禁。结论 经骶尾径路直肠肿瘤切除术 ,对治疗直肠中、下段肿瘤创伤小、暴露好、易操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1992年5月~1998年10月我院经骶尾途径行直肠中段良性肿瘤切除术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39~80岁,中位年龄60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15天。病变部位距肛缘8~10cm。术前乙状结肠镜活检病理诊断为管状乳头状腺瘤2例,直肠腺瘤2例,直肠绒毛状腺瘤1例,乳头状腺瘤1例,术后病理诊断同术前。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俯卧位,作骶尾部纵形切口,切除尾骨及第3~5骶骨[1]。切开骶前筋膜,显露和切开直肠后壁,距肿块0.5~1cm切除肿瘤及全层肠壁…  相似文献   

5.
直肠间质瘤1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外科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对2003年以来的16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1例,女5例,发病年龄27~81岁。9例患者无症状,7例有症状者表现为便血4例,排便困难2例,便形改变2例,肛周疼痛1例。经肛门括约肌途径直肠肿物切除(Mason术)7例,经肛门肿物切除术5例,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3例,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1例。肿瘤直径最小0.4cm,最大者18.5cm,其中小于2cm6例,2.1~5cm7例,5.1~10cm2例,大于10cm1例。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15例,CD34阳性12例,Desmin阳性2例,SMA阳性4例。2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口服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结论直肠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伊马替尼对复发转移的间质瘤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6.
既往距肛缘8cm内直肠癌多用Miles术,我所自1978年至1983年,用经腹骶尾切除吻合保留自然肛门方法治疗距肛缘4cm-8cm直肠癌22例,经半年至5年随访除二例年内死亡外,20例均保持正常生活,与同期用Miles,Dixen,Bucon及局部切除病情相似之25例(三年内6例死亡)相比,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均较良好。 手术方法:如常仰卧开腹,游离乙状结肠,切断直肠上动脉,切除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组织,分离直肠至提肛肌平面,缝闭后腹膜及腹壁。改俯卧位,作骰尾切口,自盆腔拉出直肠,于癌缘下不少于2cm切断,以远端直肠与癌变上10cm结肠对端吻合,缝合切口。  相似文献   

7.
1995年 12月至 1997年 11月 ,我们采用经腹、骶联合切口对 4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了保肛手术 ,保留了患者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例中男性 2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5~ 70岁。临床表现主要是粘液血便、便频、大便变形 ,其次是排便困难、里急后重、肛门坠痛、体重减轻及贫血等。直肠镜检 :肿瘤距肛门缘 6 .3~8.6cm ,肿瘤呈菜花样改变 3例 ,1例呈结节样。组织学诊断均为腺癌。1.2 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左下腹绕脐上 3~ 5cm旁正中切口 ,手术分上下 2组进行。切开…  相似文献   

8.
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而对于距肛门缘<8cm的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仍是一个共同探讨的问题.我们总结了37例低位直肠癌,自1979年~1988年在法国蒙彼利埃地区抗癌中心经肛门局部切除的病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27~83岁.肿瘤部位:直肠下1/3(<5cm)20例,直肠中1/3(5cm~8cm)17例.肿瘤直径:0.5cm~4cm.分期(Astler):A22例,B15例,C为0(因标本中未取到淋巴结).手术方法:完整切除肿瘤及肿瘤周围  相似文献   

9.
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很多医院对早期直肠癌采用局部切除治疗,5年生存率达70~100%[1]。我院从1982年以来对25例早期低直肠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现就其疗效和手术适应症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临床资料1982~1992年我院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早期低位置直肠癌25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3~64岁,平均45.4岁。肿物直径小于1cm的3例,1~1.9cm的12例,2~3cm的10例。形成为隆起形5例,息肉形15例,平坦形2例,溃疡形3例。指诊肿物均距齿线10cm之内,基底活动度均良好。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经充分扩张肛…  相似文献   

10.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方式。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0月15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5cnl者)保肛手术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手术方式、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例,男性6例,女性9例;肿瘤距肛缘4cm者4例,4.5cm者5例,5cm者6例;病理类型属中分化腺癌者12例,中-低分化腺癌3例。均行经歧全直腑系膜切除、结肠肛门吻合术.Dukes’分期:A期8例,B期2例,C期5例。随访7个月~28个月,1例术后20个月盆腔淋巴结转移再手术,1例术后18个月发现肝肺转移化疗中。无局部复发,目前均存活。肛门功能,2个月~3个月恢复预感便意,5个月~6个月恢复控便能力,平均每天排便3次~4次.术后6个月排便节制优良率达80%。无肛门失禁。结论:对于肿瘤病灶局限、分化良好、患者情况良好。同时具备相当的手术经验,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经骶尾径咱直肠肿瘤切除术,达到满意的切除范围,减少局部复发。方法 采用经骶尾手术径路,切除距肿瘤1.0cm以上的组织。结果 本组9例均行上述手术治疗。其中8例创面Ⅰ期愈合,Ⅰ例发生肠瘘,给横结肠造瘘后痊愈。无肛门失禁。结论 经骶尾径路直肠肿瘤切除术,对治疗直肠中、下段肿瘤创伤小、暴露好、易操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低位直肠癌,应用直肠吻合器进行直肠前切除端端吻合术,能保存肛门。我科自1995年以来,共治疗12例,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2例(Dixon术),男7例,女5例;年龄34~65岁。病史2~6个月。肿瘤位于腹膜返折平面以下,距肛缘5~7cm,术前指诊癌肿有一定活动度。病检结果:管状腺癌8例,粘液腺癌2例,乳头状腺癌1例,息肉恶变1例。Dukes′分期:A期6例,B期4例,C期2例。标本类型:溃疡型8例,隆起型2例,浸润型2例。管壁受侵达肌层或浆膜层,但直肠外周间隙及邻近器官未受侵,无肿大淋巴结。腹部手术同Miles′术,下切缘距癌肿2.5~3cm直肠…  相似文献   

13.
低位直肠癌是指距肛缘7cm以下或位于直肠下1/3段的恶性肿瘤[1],约占直肠恶性肿瘤的70%[2]。我院自2003年9月~2005年3月,对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下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tal excision,TME)原则,应用双吻合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行保肛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本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26~73岁,平均55.4岁;肿瘤距肛缘5~7cm,肿瘤大体分型:溃疡型4例,肿块型4例,浸润型2例;10例均为直肠腺癌;Dukes分期:A期4例,B期5例,C期1例。1.2使用设备电视腹腔镜设备、超声止血刀,美国强生公…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7年1月至1992年6月,对20例中下段直肠癌及5例多发性结肠息肉病患者,分别行全直肠或全结肠直肠切除,超低位端端吻合术,手术操作方便易行,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5例中,男19例,女6例。年龄20岁~65岁。20例直肠癌中,高分化腺癌5例,腺癌13例,腺瘤癌变2例。肿瘤距肛缘5cm~6cm7例,7cm~8cm9例,9cm~10cm4例。肿瘤侵犯肠腔周径,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3年~1996年对1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18例均为腹膜返折以下,癌肿距肛缘>4cm,<8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2~67岁.癌肿距肛缘4cm~5cm者3例,5cm~8cm者15例.DukesA_2期3例,B期12例,C_1期2例,C_2期1例.病理检查:大体类型,隆起型7例,溃疡型9例,浸润型2例,癌肿侵占肠腔周径<1/4者5例,1/4~1/2者10例,>1/2者2例,>3/4者1例,直肠上下端切缘无癌残留者17例、直肠下端切缘有癌残留者1例,直肠系膜淋巴结阴性者15例、阳性者3  相似文献   

16.
我院近8年来共施行中下段直肠癌拖出式16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29岁—58岁,平均39岁。病程最长15个月,最短1个月,侵犯直肠周径达3/4,2例,1/2,4例。。肿块大小最大5cm×6cm,最小4cm×3cm,但均未固定不活动。距肛门缘距离8cm~10cm 4例,5cm~7cm 10例,4cm以下2例。肿瘤分期DuksⅢ期5例,Ⅱ11例。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大便情况除肿瘤距肛缘4cm以下2例,大便不能自控8次/日~10次/日,未经特殊治疗,1月~2月均恢复正常外,其余14例大便均能自控1次/日~2次/日。术后正规化疗用MF方案4疗程~6疗程8例,正规化化疗6例,未经化疗2例。随访已生存5年以上6例,能参加劳动及日常工作,失访1例。术后两年死亡1例,其余8例均健存。  相似文献   

17.
我科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施行直肠癌根治、乙状结肠拉出双套叠术 39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9例中 ,男 2 7例 ,女 12例。年龄 37~ 71岁 ,平均年龄 4 7岁。病史长者 1年 ,最短者5天。 39例中肿瘤下界距离肛缘 3cm的 13例 ,距肛缘 5cm的 16例 ,距肛缘 7cm的 10例 ;肿瘤 <2 / 4周径13例 ;>2 / 4周径 2 6例 ;隆起型 15例 ,溃疡型 2 4例 ;肿瘤浸达肌层 16例 ,达浆膜层者 2 3例 ;淋巴结转移者 2 7例 ,阴性者 12例。直肠腺癌 2 0例 ,粘液腺癌 12例 ,直肠腺鳞癌 7例。1.2 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8.
浙医二院肿瘤外科自1680.6~1683.4年共76例直肠中上段癌在前切除术中应用吻合器吻合,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年令21~77岁,中位年令为52岁,病变范围距肛门缘6~15cm(以胸膝位直肠镜所测距离为准),距肛门缘6~8cm的36例,9~11cm的25例,12~15cm的15例。全部病例术前都经活检证实为腺癌,且临床都无肠梗阻情况。术前按常规行结肠手术准备,肿瘤切除后经肛门进行吻合。根据术前肿瘤部位,肿瘤的大小及组织学类型,并结合术中探查结果,而决定肿瘤下切缘的距离,通常都在4~5cm之间,器械内切下二圈环状组织一并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肛门拖出切除联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低位直肠癌,采用充分分离直肠并离断肿瘤近端后经肛门拖出,直线型吻合器切闭肿瘤远端,圆形吻合器行端端吻合。肿瘤下缘距齿状线的平均距离为(3.0±0.5)cm(2.5~4.0 cm)。Dukes A期8例,B期17例,C期4例。结果所有患者保肛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检查残端无肿瘤残留,发生吻合口漏1例(3.4%),吻合口狭窄3例(10.3%)。随访6~60个月(平均30个月),盆腔复发1例(3.4%),吻合口复发1例(3.4%),肝转移4例(13.8%),肺转移3例(10.3%)。结论经肛门拖出切除联合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作者自2003年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双极凝固法治疗肛管直肠癌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2~65岁。直肠病变距肛门4~7cm;其中肛管癌Ⅲ期1例,直肠癌Ⅱ期6例,Ⅲ期1例。肿瘤呈菜花型占肛管直肠周径1/2者3例,溃疡型占肛管直肠周径1/2者4例,缩窄型占肛管直肠周径1/4者1例。病理报告:腺癌5例,黏液癌2例,鳞癌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