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PTE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定义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导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特征的  相似文献   

3.
尽管预防性使用抗凝治疗,危重病人的静脉血栓栓塞(VTE)仍很常见。VTE是危重病人致命疾病过程中额外附加的潜在危险。这些病人已有呼吸、循环等系统功能障碍,一旦发生VTE将明显加重病情;ICU病人不能随意搬动,诊断VTE的影像和有创(如静脉造影)检查受限制,影响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是ICU死亡的重要原因,应该予以重视。1 患病率ICU病人VTE的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临床观察和前瞻性研究认为在5 %~33%之间[1~2 ] 。用纤维蛋白原扫描、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ICU病人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分别为2 9%、2 8%…  相似文献   

4.
妇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病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范国荣 《现代护理》2005,11(22):1896-1898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肺血栓栓塞症(PE)或二者同时存在[1],是妇科术后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西方国家报道妇科良性疾病术后DVT的发生率为6.2%~29.1%,而恶性肿瘤术后DVT的发生率可高达19.6%~37.9%[2]。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引起的PE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可高达70%。VTE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负担,并使得患盆腔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升高[3]。1病因1.1血流异常1.1.1解剖学因素妇科手术在盆腔操作,由于盆腔静脉密集,静脉壁薄,缺少四肢静脉所具有的筋膜外…  相似文献   

5.
彭丽  罗永艾 《新医学》2006,37(9):570-572
1 引言 肺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引起肺血栓栓塞症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最主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妇科V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平均年龄60.1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7.6 kg/m2,恶性肿瘤占76.9%,激素治疗、卧床时间长等是VTE的高危因素。根据患者的高危因素,制订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结论:妇科患者VTE发病率高,护士熟知VTE的高危因素、可协助医生诊断,制订可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在预防、治疗和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静脉血栓栓塞症行介入治疗患者8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统计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及活力等方面评分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介入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基础下,全面的护理干预,对于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取得患者配合,促进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483例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探讨PTE和DVT的危险因素,为PTE和DVT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PTE和DVT住院患者近十二年内发病趋势,人口学特点,伴随疾病,获得性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45:1,50岁以后男女构成比基本相等;PTE和DVT的复发率依次为11.8%(4/34)和28.2%(124/439).结论 PTE和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创伤和骨折是PTE和DVT主要的危险因素.女性雌激素水平可能与PTE和DVT有关.  相似文献   

9.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thromboembolism,VTE)通常指的是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或栓子栓塞,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hnonaryembolism,PE),其中75%以上的深静脉血栓发生在下肢。VTE发病可以累及所有的年龄、种族、社会阶层,美国每年的发病率约为300000—600000人,肺栓塞在临床死因中占第3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79%的PE患者有DVT证据,11%PE患者死于发病1h以内,占住院死亡率的10%,是院内非预期死亡的第1位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0.
冯果兰  宋春娥 《护理研究》2005,19(4):711-712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盆腔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发生率高达30%~50%,国内报道为26%。由于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以引起栓塞并影响下肢的功能,严重者可以形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故术后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现已明确,对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风险的内科住院患者给予血栓预防措施可明确降低VTE的发病率和病死率。2009年我国颁布了"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1〕。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颁布了血栓形成抗栓治疗和预防第9版指南〔2〕,此文对该指南中有关内科住院患者VTE预防的建议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医生在明确VTE高风险个体或确诊VTE后应启动"求因",通过求因探寻血栓的成因,分析血栓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在此过程中,医生还可修正临床治疗的方式、评估药物的选择以及规划治疗的持续时间。VTE的伴随诊断主要围绕着抗凝药物的"疗效评估"和"安全性监测"两个方面展开,其核心是利用实验室指标伴随抗凝治疗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对疗效和出血风险的及时掌握。对于传统抗凝药物,常规性监测是安全有效抗凝的基础;对于新型抗凝药物,在临床复杂情况、高龄、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同样有赖于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13.
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发达中国家它是死亡的重要原因,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病)都与它密切有关。据估计每年有1‰的人发生静脉血栓,其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增加1%犤1犦。重要的是如何才能鉴别个体是处于血栓的危险状态?早期鉴别、忠告和预防性的治疗可大大地减少血栓病的发生率。遗憾地是目前尚没有一个特异的试验可准确诊断动脉和静脉血栓。许多研究者正致力于这个热门课题,发展了一批新的试验,下面介绍的试验对血栓病的临床诊断可有重要的帮助。1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通过流行病学研究,现在有可能提出一个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周玥杉  黄小红 《全科护理》2021,19(26):3640-3643
综述Padua评分在国内临床科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价值及应用现状,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应用Padua评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检查在肺栓塞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实验室检查在肺栓塞和有相似临床表现的几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共入选390例肺栓塞及对照病例,其中肺栓塞组205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组85例,高血压心力衰竭组48例,Ⅰ型呼吸衰竭组52例。对390例病例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D-dimer、血凝分析、血常规、血生化、血沉、动脉血气分析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着D-dimer的升高,肺栓塞诊断的可能性有升高的趋势;肺栓塞组与高血压心力衰竭组实验室检查中大部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栓塞组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组PT、INR、FIB、WBC、AST、ALT、LDH、HDL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栓塞组与Ⅰ型呼吸衰竭组PT、FIB、PLT、ES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气分析中二氧化碳分压(PCO2)、碳酸氢根(HCO3^-)、剩余碱(BE)以肺栓塞组最低,氧分压(PO2)肺栓塞组低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组和高血压心力衰竭组。结论肺栓塞诊断的可能性随着D-dimer的升高而有升高的趋势;D-dimer〈500μg/L仅在低度肺栓塞可能性的病例中可以作为除外肺栓塞诊断的依据。一些实验室检查项目虽然有统计学意义,但尚不足以作为诊断或鉴别诊断肺栓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骨科大手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归纳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对其发病率、危险因素及中西医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43例,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23例和非老年组(<65岁)20例。记录2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基础疾病及危险因素、肿瘤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临床症状、血栓类型、血栓部位;比较2组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确诊后0~3、>3~6、>6~12、>12个月VTE发生情况及行肿瘤切除术者术后0~3、>3~6、>6~12、>12个月VTE发生情况。结果老年组冠心病(30.43%)、心功能不全(21.74%)、脑血管病(30.43%)、留置深静脉导管(26.09%)比率,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7.83%),白细胞计数[7.79(5.30,12.5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40(3.43,10.53)×109/L]均高于非老年组[5.00%、0、5.00...  相似文献   

18.
67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VrrE)住院患者的患病情况、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4年至2004年住院VTE病例的患病趋势、人口学特点、获得性及遗传性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VTE患者672例,男:女=1.2:1,中位年龄53(14—92)岁。初发患者580例(86.3%),发病高峰年龄男性患者为40~50岁,女性为50-60岁。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有抗磷脂抗体阳性(32.0%)、外伤和(或)手术(31.1%)、肿瘤(17.1%)。其中具有多种获得性危险因素者占35.7%。94例患者在抗凝治疗前取外周血检测了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AT)活性。抗凝蛋白总缺陷率为44.7%,以PC缺乏以及PC与AT联合缺乏为主,分别占13.8%和10.6%。同时具有遗传和获得性危险因素者占31.6%。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医院的住院VTE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VTE患者的初发年龄较女性提早约10年。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为抗磷脂抗体阳性、外伤或手术和肿瘤,而遗传性危险因素则以PC缺乏和PC与AT联合缺乏为主。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是促发VTE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恶性肿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肿瘤患者存在多个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可以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现就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评估、预防和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姚利  丁敏  吴燕 《上海护理》2021,21(12):19-24
目的检索和总结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按照“6S”金字塔模型逐层检索BMJ Best Practice、WHO、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院际指南网、美国国立指南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新西兰指南协作组、Cochrane Library、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及管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5月31日。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指南8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13篇。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诊断、预防、健康教育及管理5个方面总结出40条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结论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建议医护联合应用证据,以科学、有效、规范管理和预防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