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赵雅  朱海梅  岳虹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654-1655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K-B纸片扩散法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298株鲍曼不动杆菌占检出细菌总数的10.1%,连续3年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临床医师应重视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加强细菌耐药性检测,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株(PDPA)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细菌鉴定采用美国Mir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按CLSI/NCCLS标准判读。结果:在肺部感染标本中共检出139株鲍曼不动杆菌,其3年间所占比例分别为4.56%、4.60%和8.73%;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结果显示,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5.1%),对其它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58%~83%之间,并对某些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总体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耐药率逐年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超梅  杨红  肖丽 《人民军医》2011,(9):823-824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选择来自送检标本鲍曼不动杆菌377株,对其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从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338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用WHONE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135株(39.94%),其次是呼吸内科65株(19.23%);痰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最多,为236株(68.82%)。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敏感,其次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较敏感。对临床常用的头孢三代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5.0%。结论我院临床医师应掌握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多重耐药株的流行,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6.
沈丹  薛婧  张蕊  王伏星  王楠 《武警医学》2013,24(10):869-871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其药敏结果。结果 共检出309株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中,痰液分布率最高,占88.03%;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50.16%。药敏结果显示:对黏菌素和多黏菌素较敏感,耐药率低于1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17.5%);对米诺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低于50%,对其余19 种抗生素耐药率均高于50%;其中对头孢哌酮、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到10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黏菌素、多黏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碳氢酶烯的耐药率增高,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同时,应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泛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Ⅰ类整合子变化。方法对2007—2012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为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年3个时间阶段,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其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在3个时间段分离的菌株中分别随机选取10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检测Ⅰ类整合子。结果 3个时间段分别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为191、279、52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增长明显(P<0.05)。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检出率逐年增加,且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耐药性明显高于阴性菌(P<0.01)。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Ⅰ类整合子和多药耐药检测比例增加明显,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的检测和耐药菌监控,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8.
刘洋  刘华  王凤林  吕娟丽 《武警医学》2016,27(11):1090-1092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3至2014-12我院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其配套的药敏卡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从6462份临床送检标本中共培养分离出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为1.86%,其中从呼吸道标本分离出68株,构成比为56.67%,来自泌尿道、血液,以及伤口分泌物中的构成比分别为20.00%、15.00%和8.33%。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70%,对头孢唑啉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最低为5.0%。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产生较高的耐药性,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防止耐药菌的爆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明确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8h的66例患者的气管内抽吸物(ETA)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回顾性分析66例VAP患者ETA培养出病原菌152株,鲍曼不动杆菌55株(36.2%);鲍曼不动杆菌首选抗菌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并呈多药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54.5%,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74.5%,且呈上升趋势。结论动态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有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与耐药性。方法对2013年某综合性医院各类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725株,其中非多重耐药菌占72.0%(522/725),多重耐药菌占28.0%(203/725);最常见标本是气管吸出物和痰液,占84.7%(614/725)。菌株分布最多的科室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占62.2%(451/725)。除复方磺胺甲恶唑外,非多重耐药组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多重耐药组耐药率(P<0.01或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黄真强 《西南军医》2010,12(6):1112-1112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4~2008年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进行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株数与构成比.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株数从2004年的2%逐年递增到2008年的21%,上升幅度明显.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除对亚胺培南仍保持着较好的敏感性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都超过了70%,对头孢他啶+舒巴坦的耐药率2008年也达到了52%.结论 广谱抗生素特别是加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的使用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水平影响较大,临床使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以加强预防相关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2009~2010年我院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的痰标本,选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根据送检病区和患者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72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样本中28例发现鲍曼不动杆菌。ICU感染率20.9%,普通病区感染率1.6%(P〈0.05);以80岁为界分组对比,累计检出率80岁以下组1.8%,80岁以上组5.5%(P〈0.05);药敏试验敏感度亚胺培南71.4%,头孢哌酮/舒巴坦64.3%。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4%、头孢吡肟17.9%、氧氟沙星17.9%、哌拉西林10.7%、头孢噻吩和头孢他定均为7.1%。其余均100%耐药。结论年龄超过80岁和入住ICU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概率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AB)临床分离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医院感染AB生物被膜检测平台的建立奠定基础,为AB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临床标本分离的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 (1)100株AB中,81株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其中形成能力弱阳性14株(17.28%),阳性21株(25.93%),强阳性46株(56.79%);另19株生物被膜形成检测试验阴性.(2)不同标本来源的AB均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3)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体外抗菌药物耐药性呈负相关.结论 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简便易操作,无需特殊设备,可以作为监测医院感染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不动杆菌是导致医院内感染较为常见和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以及人体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中,常引起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尿道感染等,近年来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由于其高度耐药性,常引起重症监护室感染的流行,后果十分严重。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2007—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在本院内分布特征和耐药状况的分析,为医院各临床科室预防院内感染及对本菌感染的细菌学诊断和 治疗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1年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到的77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 结果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占864%;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率最多,占32.4%。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从2009年的46 4%下降至2011年的132%,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从2008年的684%下降至2011年的112%,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从2009年的60%下降至2011 年的3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引起感染和医院感染的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的非发酵菌之一,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临床各科室高度重 视。严格规范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减少因治疗而诱导耐药酶产生导致的耐药菌,防止耐药种类和耐药菌株的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原为条件致病菌的不动杆菌现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细菌之一,其致下呼吸道感染日趋增多。为更好地了解其分布情况、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减少下呼吸道不动杆菌的发病率,2000年8月~2002年8月,作者对我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63例进行药敏测定,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病例(1)女,30岁,因反复间歇性发热3年收住我科。患者于3年前宫外孕术后1w开始发热,3年来在多家医院住院,先后诊断为“感冒、咽炎、扁桃体炎、伤寒及肺炎”等,均经治疗体温正常后出院,但出院后病情反复,体温37.8—40℃,发热前无寒战,但有轻度畏寒,热程呈间歇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特征。方法采用MicroScan-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2000年1月-2004年12月从痰标本中分离得到的275株鲍曼不动杆菌和10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药物敏感性;对18例患者肺部相继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尤以2000-2001年上升显著。鲍曼不动杆菌2000年对头孢菌素类(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2000~5000,而2004年已上升至70%~81%;2000年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为20%~40%;而2004年耐药率为63%~86%。5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2000年分别为25%、50%、0%和0%,而2004年分别为76%、76%、95%和95%;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对其他6种抗生素均高度耐药,5年来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低,为≤20%。结论临床细菌室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加强对同一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相继感染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探讨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变化的抗菌药物因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251医院2009--2012年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复合制剂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同期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率,用SPSS软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4年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钠、美洛培南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正相关,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无相关性。结论合理控制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钠、美洛培南的用药强度可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减缓或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