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局部注射镇痛与自控静脉镇痛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应用效果。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局部镇痛组,PCIA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各组镇痛根据镇痛方案进行。比较术后VAS评分、镇痛剂使用、镇痛花费与并发症等指标。局部镇痛组与PCIA组术后VAS评分及镇痛剂使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局部镇痛组与对照组术后镇痛花费及并发症均低于PCIA组(P0.05)。局部镇痛组镇痛效果与PCI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且并发症少,花费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老年胰腺癌切除术术后镇痛措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作为改进镇痛措施的依据,以提高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15年—2018年老年胰腺癌切除术41例患者镇痛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连续观察术后疼痛评估次数和镇痛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镇痛效果采用数字评分系统.结果:41例患者术后1~14 d的疼痛评估结果: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患者对术后镇痛要求的不断提高,我科自2002年开始使用一次性硬膜外镇痛泵(Patient—eontrolled—analgesia,PCA)对患者术后进行镇痛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就我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使用镇痛泵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镇痛效果,获得最佳的镇痛方案。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的82例单侧TKA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不同的镇痛方案进行围手术期镇痛治疗。对术后疼痛进行评分分析并观察并发症。结果两种镇痛方法均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率及功能康复效果取得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TKA围手术期采用积极的综合镇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镇痛泵以其操作简单、能持续稳定镇痛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手术后镇痛。我院自1998年使用一次性镇痛泵(Accuffer持续型硅胶囊注入器,容量100ml,注速2ml/h)以来,完成手术后镇痛185例,镇痛效果基本满意,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复合镇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全膝置换围手术期复合镇痛效果,探讨最佳镇痛方案。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不同镇痛方案进行围手术期镇痛治疗,对术后疼痛情况进行积分分析并观察并发症。结果积极持续的镇痛方法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率及功能康复效果取得明显改善。结论TKA术围手术期采用积极、持续、综合的镇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晚期癌症居家患者的一般情况、癌性疼痛情况、镇痛情况及镇痛效果,分析影响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38例初诊癌痛患者进行镇痛情况及镇痛满意度横断面研究,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描述性统计方法用于分析患者癌痛情况、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多模式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分为2组。静脉自控镇痛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6±2.3)岁;多模式镇痛组20例,男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3±1.3)岁。静脉自控镇痛组采用静脉镇痛泵控制性滴入舒芬太尼镇痛,多模式镇痛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膝关节局部注射及丁丙诺啡贴剂联合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48 h内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周HSS评分,评价两种镇痛模式的优劣。结果:术后6、24 h,多模式镇痛组患者VAS评分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术后48 h在运动和静止状态下,多模式镇痛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术后1周多模式镇痛组HSS评分高于静脉自控镇痛组,HSS评分中的功能、疼痛及活动度评分,多模式镇痛组优于静脉自控镇痛组,但肌力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式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理想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异丙酚、笑气(50%氧化亚氮,50%氧气)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8月~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采用异丙酚镇痛的患者358例,笑气镇痛的患者297例,与不采用镇痛措施的人工流产手术对比,观察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宫颈松弛情况、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异丙酚的镇痛率为100%,笑气的镇痛率为89.23%,二者均可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而不增加手术出血量.结论:异丙酚及笑气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是确实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氧化亚氮与分娩镇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娩疼痛是一种生理现象。产妇由于疼痛及由此产生的紧张、恐惧 ,明显加重精神负担并增加体力消耗 ,影响子宫的收缩 ,甚至导致分娩过程的异常。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为了减轻分娩中的痛苦以及由于分娩疼痛导致的分娩异常 ,现已较普遍开展分娩镇痛。目前常用的镇痛方法有 :药物镇痛 ,椎管内阻滞镇痛 ,局部神经阻滞镇痛与吸入麻醉镇痛 ,而吸入镇痛又以氧化亚氮 (俗名笑气 ,nitrousoxide ,N2 O)运用较早和广泛。N2 O的历史及一般特性 N2 O于 1772年由Priestley制成 ;1779年Davy发现有麻醉作用 ;1844年Well…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精准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术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哌替啶组、静脉镇痛组和冷冻镇痛组,每组60例。哌替啶组患者未施行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术,仅肌内注射哌替啶镇痛;静脉镇痛组患者未施行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术,由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冷冻镇痛组患者术中施行精准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术,在-70℃的低温下冷冻90 s。术后观察记录镇痛药物用量、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冷冻镇痛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哌替啶组、静脉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准肋间神经冷冻镇痛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镇痛药物的需求量、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能进一步减少传统冷冻术对神经造成损伤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我科对180例行常规后外侧开胸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术后采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或静脉自控镇痛(PCIA),并对镇痛效果进行了比较,以完善开胸手术后最佳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线镇痛系统与传统镇痛系统应用于胸腔镜肺切除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6月—2021年6月于上海市胸科医院全身麻醉下实施胸腔镜肺切除手术并使用自控静脉镇痛的患者。按照镇痛泵不同类型,将患者分为无线镇痛泵组(可在中央站远程记录镇痛泵运行数据)和传统镇痛泵组。获取麻醉信息系统中记录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评分。比较两组术后48 h内镇痛不全(NRS≥4分)发生率、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48 h镇痛泵输注完成率。结果 纳入59 431例患者,其中男24 855例、女34 576例,年龄18~75岁。无线镇痛泵组17 209例,传统镇痛泵组42 222例。无线镇痛泵组的术后48 h内镇痛不全发生率(3.75%vs. 4.98%,P=0.007)、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低于传统镇痛泵组(13.60%vs. 16.70%,P=0.030),镇痛泵48 h输注完成率高于传统镇痛泵组(83.40%vs. 71.90%,...  相似文献   

14.
PCEA用于前列腺切除术后镇痛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自控镇痛 (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治疗方法。其最大优点是患者可根据自身疼痛感受自行控制给药 ,术后镇痛效果好 ,恢复快。我院自 1 997年 1 1月~ 1 999年 7月对 74例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应用硬膜外PCA( PCEA)进行镇痛 ,取得满意效果 ,  相似文献   

15.
恶心、呕吐等是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常见并发症,芬太尼在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确切,但也加剧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术后镇痛效果。2007年-2009年我们采用托烷司琼降低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与硬膜外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本院行剖宫产术的孕妇5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镇痛方式将其分为硬膜外镇痛组(对照组,n=282)与竖脊肌平面阻滞组(观察组,n=258),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双下肢首次抬离床面时间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术后48小时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SPB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与硬膜外镇痛相当,有利于术后肠蠕动恢复,提高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时发热和产程相关关系的影响。方法提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妇的电子病历数据并开展观察性队列研究, 通过回归方程分析产程和产时发热之间的相关关系, 并比较硬膜外镇痛组与非硬膜外镇痛组之间相关系数的差异。结果在37 786例入组产妇中, 镇痛增加产时发热的风险(校正相对风险为3.37, P<0.05)。产时发热发生率与产程时长呈线性相关(镇痛组r=0.909, P<0.05;非镇痛组r=0.777, P<0.05)。镇痛组的回归线相关系数大于非镇痛组(P<0.05)。在发热产妇中, 硬膜外镇痛并未额外增加母婴不良事件的风险。结论经阴道分娩足月初产妇的产时发热发生率与产程的时长呈线性相关, 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可进一步促进产程相关产时发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发性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应用经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32例复发性股疝行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术后镇痛进行回顾性分析.复发性股疝患者随机采用经静脉自控镇痛方法(A组)与常规镇痛方法(B组),每组16例.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A组数字分级评分法评分数值分别在术后4、8、16、24h四个时点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静脉自控镇痛应用于网塞与偏心孔补片治疗复发性股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镇痛的方法,具有自主自控灵活性、无药物依赖性、及时即用性、镇痛效果良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混合痔手术中超前平衡镇痛和自控泵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对2012~2014年期间于我院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00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镇痛处理措施分为超前平衡镇痛组和自控泵镇痛组,观察比较2组术后未排便静息状态下及术后首次排便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疼痛首次出现时间及末次疼痛消失时间。结果在术后未排便静息状态下及术后首次排便后,超前平衡镇痛组的镇痛效果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自控泵镇痛组(Ρ0.05),超前平衡镇痛组较自控泵镇痛组术后首次疼痛出现时间晚(Ρ0.05),而末次疼痛消失时间早(Ρ0.05)。结论超前平衡镇痛在混合痔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一自控泵镇痛。  相似文献   

20.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超前镇痛效果。选取2015年6—11月我院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术后给予瑞芬太尼镇痛)、超前镇痛组(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镇痛)以及观察组(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镇痛)。比较3组患者术后2、6、12及24 h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术后活动后疼痛明显高于超前镇痛组和观察组(P<0.01),其中超前镇痛组镇痛效果更佳。对照组不良反应率高于超前镇痛组和观察组(P<0.05)。氟比洛芬酯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