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正中神经刺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促醒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右正中神经刺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递质水平、脑血流动力学、临床评分、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递质水平、脑血流动力学、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流动速度(VS)、脑电图(EEG)评分、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均上升(P0.05),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β-内啡肽(β-EP)、搏动指数(PI)均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正中神经刺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患者有积极的促醒作用,可调节神经递质释放,改善脑血流量和脑电活动,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促醒作用。 方法对本科2007年1月以来收治的4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按照住院先后次序自然配对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外科常规手术、降颅压、营养神经、支持和对症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4周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后1周对照组和治疗组的GCS评分分别为(8.22±1.36)分和(10.71±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治疗组苏醒人数为8例,对照组苏醒人数为5例,对照组和治疗组的GCS评分分别为(9.99±1.61)分和(12.71±1.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4周的GCS评分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具有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黄芪注射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和S100蛋白B(S100B)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9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两组。黄芪治疗组在脱水、抗感染、器官功能支持、营养神经、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于入院时和治疗后4、7和10 d分别测定患者血清NSE、MBP和S100B浓度;并于入院时及入院1周和2周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黄芪治疗组血清NSE、MBP和S100B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62±3.38)μg/L比(21.54±5.68)μg/L,(7.52±1.06)mg/L比(10.21±2.01)mg/L,(0.90±0.28)μg/L比(1.20±0.34)μg/L,P均<0.05〕。黄芪治疗组在入院时GCS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2.0)分比(5.5±2.8)分,P>0.05〕,但入院1周和2周的GCS及治疗3个月后的GOS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8±2.6)分比(7.2±2.1)分,(10.6±3.0)分比(7.8±2.2)分,(4.8±1.0)分比(3.6±0.8)分,P均<0.05〕。结论:黄芪能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MBP和S100B含量,并表现出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DOC)患者神经电生理及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EA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后DO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rTMS假刺激4周,治疗组采用rTMS刺激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良后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脑电图(EEG)分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SEP)分级、谷氨酸(ASP)及门冬氨酸(GLU)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GCS、CRS-R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GCS、CRS-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EG较治疗前改变,且治疗组治疗后EEG改变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SEP均较治疗前改变,且治疗组治疗后SSEP改变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GLU、AS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GLU、AS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TMS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后DOC患者可改善神经电生理活动和昏迷状态,降低脑脊液EAA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与运动疗法干预重型颅脑损伤后功能障碍的交互作用。方法120 例重型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为4 组:综合组(针刺配合运动疗法)、康复组、针刺组、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Fugl-Meyer评定法(FMA)、改良Brathel 指数(M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ES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 个月后,综合组GCS、FMA、MBI 及MESS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康复组MESSS 及GCS 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MESSS 评分明显优于康复组(P<0.01)。结论针刺腧穴和运动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均有促醒和减轻神经缺损的作用,相互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中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18 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呼吸康复、压疮预防、泌尿系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神经功能康复、认知功能康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lasgow昏迷量表(GCS)、Fugl Mayer量表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评、残疾分级量表(DRS)测评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GCS、FMA(上肢)、ADL和DR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05),MMS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改善短期内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庭刺激联合体位变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意识障碍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42例予以前庭刺激联合体位变换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清醒率、昏迷时间、昏迷程度[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意识状态[昏迷恢复量表(CRS-R)]及脑功能[脑电图(EEG)改良分级标准]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清醒率、CRS-R评分、GCS评分显著升高,清醒时间显著延长,EEG分级Ⅰ—Ⅱ级病例数显著升高、Ⅲ—Ⅳ级病例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庭刺激联合体位变换能够有效地缩短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意识障碍患者昏迷时间,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及昏迷程度,促进脑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清醒率。  相似文献   

8.
脑电图二分法变量评分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总结脑电图二分法变量评分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0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EEG检查 ,并采用Grant氏二分法变量评分对其预后进行预测和评估。结果 :预测准确率是 :重型组为 86 4 % ,中型组为 87 5 % ,轻型组为 10 0 % ;而GCS评估的分别为 5 9 1% ,83 3% ,10 0 %。在重型组中EEG分法变量评分预测其预后的准确率明显高于GCS评分 (P <0 0 5 ) ,在中、轻型组中二者预测预后的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EEG二分法变量评分评估预后优于GCS评分 ,EEG二分法变量评分为一种良好的评估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查海锋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346-2348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并穴位针刺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纯正中神经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测定治疗前、治疗2周后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在治疗一个月后测定患者的格拉斯哥结果(GOS)评分、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综合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GCS评分和β-内啡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和β-内啡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GOS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并穴位针刺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择5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原发性昏迷时间>12 h,中医辨证为瘀阻清窍型和痰迷清窍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鼻饲自拟将军醒神汤(由大黄、麝香、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益母草、泽兰、穿山甲组成),并随证加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昏迷持续时间、GCS评分、临床症状、体征及二次颅脑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治疗组显效率(28.57%)、有效率(35.71%)及总有效率(78.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29%、17.86%和57.14%);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12.6±4.6)分]高于对照组[(9.4±4.7)分],而昏迷持续时间[(10.8±5.1)d]及二次颅脑损伤发生率(39.29%)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6.4±6.6)d,64.29%],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以行气、活血、逐瘀、化痰、通络、开窍醒脑为治法的将军醒神汤加减配合西医治疗对救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疗效,能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减少二次颅脑损伤发生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