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靛玉红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靛玉红是中国医学科学家在七十年代中期发现的具有新型结构的抗肿瘤新药,它是传统中成药当归芒荟丸中青黛的抗肿瘤有效成分[1].由于该化合物对慢粒白血病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临床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对骨髓无明显抑制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靛玉红肟合成粗品中离除靛玉红、靛蓝等杂质,探讨靛玉红肟衍生物晶体的获得实验方法,为实验室以靛玉红为前体合成高效、低毒的靛玉红肟衍生物奠定基础.方法:筛选色谱分离系统,从靛玉红肟粗品混合物中分离出靛玉红肟、靛玉红、靛蓝等成分,重结晶得到靛玉红肟、靛玉红晶体.结果:采用氧化铝-硅胶复合固定相色谱,实现对靛玉红肟混合物中目标成分的离析.结论:实验采用氧化铝-硅胶复合固定相色谱离析能够实现靛玉红、靛蓝等的离除,为进一步探讨靛玉红肟衍生物晶体的结构及其构效关系打下了前期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3.
靛玉红是中药青黛中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成分,目前常用半合成品。靛玉红片中靛玉红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色法操作较繁,不能消除靛蓝的干扰。解联立方程法必须已知或用实验测定。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操作不够迅速。后两种方法回收率均偏低。本文报道的方法简便,测定迅速,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为合成新的高效、低毒靛玉红腭衍生物需对对原料靛玉红进行前处理,分离除去干扰性异构体杂质,建立合成靛玉红腭衍生物及其晶体培养的后继工作中有指导意义的常规色谱离析方法.方法:进行色谱筛选研究,用分离度Ks,选择因子a确定色谱离析系统.结果:S、t、Ks,、a、k显示乙酸乙酯/氯仿、乙酸乙酯/石油醚二元组分展开剂,G-CMC-Na、硅胶HCMC-Na的色谱离析可用于对原料的处理,以硅胶H-CMC-Na/乙酸乙酯/氯仿的色谱离析经重结晶可得到靛玉红暗红色细小针状晶体.结论:根据实验确定的Ks,a的色谱离析系统,可以实现合成反应中对原料靛玉红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6.
靛玉红肠吸收转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靛玉红肠吸收转运机制。方法:采用缚管翻转肠囊模型,以维拉帕米为P-糖蛋白抑制剂,丙磺舒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抑制剂,2,4-二硝基苯酚(DNP)为能量抑制剂,考察加入抑制剂前后药物在空肠和回肠部位的转运量的变化。结果:靛玉红在空肠和回肠部位的转运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抑制剂前后在空肠和回肠部位的转运量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吸收动力学的研究,发现靛玉红的吸收符合一级吸收模型,Ka为0.015 min-1,且单位时间吸收药量与浓度成正比,符合Fick′s扩散原理。结论:靛玉红的小肠吸收为典型的被动扩散吸收机制。  相似文献   

7.
溴吡斯的明N-三甲基壳聚糖包衣脂质体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N-三甲基壳聚糖(TMC60)包衣溴吡斯的明脂质体(PB-L)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9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采用自身交叉对照实验,分别单剂量口服TMC60包衣PB-L、未包衣PB-L及市售PB普通片,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PB的浓度,用DAS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计算包衣PB-L及未包衣PB-L相对于市售PB普通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TMC60包衣PB-L、未包衣PB-L及市售PB普通片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15.131±0.244)mg·L-1,(15.430±0.512)mg·L-1和(17.596±0.484)mg·L-1;tmax分别为(4.52±0.24)h,(4.05±0.15)h和(2.33±0.28)h;AUC0-∞分别为(252.928±5.014)mg·h·L-1,(222.644±4.243)mg·h·L-1和(196.553±2.982)mg·h·L-1;TMC60包衣PB-L及未包衣PB-L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28.682%、101.573%,经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TMC60包衣PB-L比市售普通片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P<0.05),未包衣PB-L与普通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C60包衣PB-L可显著提高兔体内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靛玉红固体分散体,提高其体外溶出性能。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靛玉红-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固体分散体;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以靛玉红的溶出百分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靛玉红制成固体分散体后对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显示靛玉红在载体中以高度分散形式存在,制成固体分散体后药物的累计溶出度(36.93%)与原料药(4.81%)和物理混合物(11.42%)相比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靛玉红与PVPK30制成固体分散体,靛玉红的分散状态发生了改变,提高了其溶出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靛玉红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考察不同药物浓度和增溶方法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 选用适当增溶剂提高靛玉红的溶解度,进行大鼠原位肠灌注实验.结果 靛玉红吸收较差,在4~16 mg&#183;L-1内靛玉红的Ka值基本保持不变.各部位吸收速率依次为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空肠.尽管是否结扎胆管对吸收参数影响不大,但未结扎胆管时,小肠全肠段和十二指循环液的剩余药量-时间曲线波动较大,结扎胆管后波动明显减弱.结论 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靛玉红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并可能存在肠肝循环.  相似文献   

10.
Al2O3干柱色谱纯化靛玉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柱色谱是近20多年来重新崛起的分离纯化物质的色谱分离法,它能获得制备量的目标化合物,操作方便,分离迅速、完全.本文对Al2O3干柱对抗肿瘤药物靛玉红的分离纯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N-辛基-O,N-羟乙基壳聚糖(OGC)对牛血清蛋白(BSA)的负载及其理化性质。方法:制备BSA自组装纳米胶束(BSA-OGC纳米胶束);高速冷冻离心和荧光法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并测定粒径、Zeta电位;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态;荧光扫描、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其理化性质。结果:随着OGC浓度升高和BSA浓度降低,BSA-OGC的包封率提高,载药量下降;载药前后,纳米胶束的粒径和电位值均减小;TEM照片显示OGC和BSA-OGC皆为规则球状结构,粒径分布均匀;荧光扫描、FT-IR、DSC结果表明BSA包裹在OGC中,两者是通过电荷和疏水双重作用自组装为纳米胶束。结论: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OGC作为生物技术药物的传递系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槲皮素为模型药物,制备巯基化壳聚糖微球。考察微球的巯基含量、载药量、形态、吸水前后的形态及体外释放,评价微球的离体胃肠黏附性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微球的巯基含量为(147.0±8.2)μmol/g,载药量为(5.33±0.12)%;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载药微球上存在一定的孔道;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微球在加入水中后体积迅速膨胀,呈圆球状,释放后微球仍较为完整。考察了微球在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等不同介质下的体外释放行为,经溶出曲线相似因子评价,微球在各介质中的释放行为极为相似,符合Higuchi方程Q=0.161t1/2。黏膜黏附实验表明巯基化壳聚糖微球的黏附性明显增强。同剂量灌胃给药后,槲皮素巯基化壳聚糖微球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混悬剂及壳聚糖微球,有望成为槲皮素很有前景的制剂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慧  王四旺  王剑波 《医学争鸣》2006,27(10):933-935
目的: 建立用HPLC测定大青叶的超临界萃取物中靛玉红含量的方法,对萃取工艺进行优选. 方法: 采用超临界萃取法进行L9(34)正交实验. 以靛玉红含量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及分离压力四个因素的影响. 采用HPLC法测定萃取物中靛玉红含量. 结果: 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40 MPa,分离温度40℃及分离压力8 MPa. 靛玉红平均回收率为102.8%,RSD为1.48%. 结论: 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分离压力对大青叶中靛玉红的萃取都有显著影响. HPLC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超临界萃取大青叶中靛玉红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靛玉红磷脂复合物的跨膜转运及其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靛玉红的浓度;通过缚管翻转肠囊实验、离体肠黏膜透过实验、Caco-2细胞透过实验考察靛玉红片及其磷脂复合物的跨膜转运作用;同时,考察靛玉红磷脂复合物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靛玉红磷脂复合物的转运速度和表观渗透系数均明显高于靛玉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靛玉红市售片为对照,靛玉红磷脂复合物在犬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57.06±10.04)%。结论:磷脂复合物可以促进靛玉红的跨膜转运,并可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甲壳胺及其医用膜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甲壳胺及甲壳胺医用膜。方法:将虾壳甲壳素制成甲壳胺,尔后将溶液在玻璃板上流涎成膜,并测试了吸水性能。结果:制成无色透明甲壳胺薄膜。结论:甲壳胺医用膜有良好的弹性及吸附性,吸水后不溶解,可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羧甲基壳聚糖的合成反应及其抑菌活性.方法:用化学方法修饰壳聚糖,用稀释法对常见病原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产物经红外光谱证实,壳聚糖已被氯乙酸所修饰,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菌作用.结论:本法制得的羧甲基壳聚糖具有优越的水溶性能,对常见致病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射制备羧甲基壳聚糖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微波辐射下用氯乙酸对壳聚糖进行化学改性,探讨微波条件下,反应物投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羧甲基壳聚糖产率和粘度的影响。应用红外光谱分析确认在壳聚糖上引入了羧甲基基团。当氨基葡萄糖单元与氯乙酸的摩尔比为l:4,反应时间为20min,反应温度为65℃时,所得的羧甲基壳聚糖产率和粘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壳聚糖-紫杉醇纳米粒子(CS-PTX-NP)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特性。方法采用溶剂挥发-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紫杉醇载药纳米粒子,借助红外光谱仪分析粒子结构,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粒子的形态、粒径及分布,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载药量和包封率,并考察粒子的体外释放性能,探讨影响制备该粒子的主要因素。结果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16±3.07)nm,成球性、分散性好,粒子的包封率最大可达94.04%,主要受Mptx∶Mcs、搅拌速度的影响。粒子在生理条件下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壳聚糖紫杉醇纳米粒子的制备为开发脂溶性药物缓释制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