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8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长,对原治疗的反应差异颇大,病死率较高。现就我院近十几年间收治的经病原学证实的18例隐脑病例,报道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在16~68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学生6例,工人4...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发病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故易误诊。经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笔者认为,对于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等疑似症状的患者,应反复多次行脑脊液细胞涂片、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应采用联合、长期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必要时积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例临床分析詹霞王远臣一般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3~69岁,20~40岁7例,平均31岁;发病至确诊时间15~190天;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各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临床表现:以头痛为首发症状9例,6例伴有呕吐...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为我院 1973年 3月~ 2 0 0 0年 3月期间的住院患者。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2 0~ 6 0岁 ,平均 32 .5岁。鸽粪接触史 3例。 1例曾使用多种抗生素。确诊前病程 2 0天~ 40月 ,平均 2 2 5天。确诊前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5例 ,误诊为颅内占位性病变 2例。1.2 症状和体征 急性起病 3例 ,亚急性起病 4例 ,慢性起病 2例。头痛 9例 ,呕吐 7例 ,发热 6例 ,颈项疼痛 3例 ,腰痛 1例 ,癫痫发作 1例 ,幻觉 1例 ,视物模糊 3例 ,复视 1例 ,耳鸣 1例 ,行走不稳 2例。意识障碍 6例 ,颈项强直 7例 ,kernig’s征阳性 2例…  相似文献   

5.
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目前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和脑脊液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6例病原学检查确诊的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CM的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CM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颅内占位等.治疗以抗真菌和降颅压为主.病死率30.8%.结论 CM的临床和脑脊液特点与结脑、病脑及颅内占位有一定的差别,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误诊率,提高治愈率.抗真菌和降颅压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多途径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4例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 ,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 9~ 70岁 ,平均 36 .1± 15 .3岁 ,病程 9天~ 8个月。全部病例均有头痛 ,部分伴有呕吐。 18例主诉低热 ,4例病程中有抽搐发作。体检脑膜刺激征阳性者 2 0例 ,余 4例可疑阳性或阴性 ,均为老年患者 ,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者 2例 ,1例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和结核性脑膜炎(TBM)在临床、脑脊液方面的区别,以期早期诊断、治疗,改善病人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比较10例CNM和86例TBM患者的临床特点、脑脊液改变的异同。结果两种脑膜炎均以亚急性或慢性形式起病,CNM组患者视盘水肿和呕吐症状明显多于TBM组;CNM组患者脑脊液开放压力和细胞数增加更明显,但头痛、发热、抽搐、精神症状、消瘦、盗汗、大小便障碍、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病理征阳性、脑神经损伤、肢体瘫痪、感觉障碍以及脑脊液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改变等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和脑脊液资料有助于鉴别两种脑膜炎。  相似文献   

10.
<正>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3~69岁,20~50岁7例,平均31岁:入院时病程6~180天,平均15天;发病至确诊时间15~190天;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各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二、临床表现:以头痛为首发症状9例,6例伴有呕吐,首发颈腰背痛、发热1例;全部病人均有头痛,呕吐9例,精神异常5例,视力障碍2例,颈腰背痛3例,意识障碍4例,抽搐发作1例,明显消瘦,全身乏力1例。  相似文献   

11.
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例1,男性,30岁,农民,主因头痛、发热1个月于1995年8月24日入院,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史。3个月前复发,口服强的松30mg/日。1个月前出现后枕部头痛,发热,体温在37.5℃~38.9℃,伴恶心,呕吐。半月前行腰穿检查,脑脊髓(CSf)压力3.92kPa,涂片查到新型隐球菌,给予氟康唑首次剂量400mg/日,之后200mg/日,14天后仍间断头痛,转住我院。查体:Bp25/16kPa,贫血貌,“满月脸”,面部可见对称性蝶形红斑,腹水征(十),双下肢水肿。神经科查体:神清,语畅,双眼视乳头水肿,颈抵抗(+)。继续静点氟康唑每日200mg。1周后主诉视物不清,查双眼视盘边界不清,其周围网膜水肿,有小片状出血,治疗13天疗效不显著,自动出院,一周后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脑脊液改变特点。方法 对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1例在入院后首次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另1例反复多次检查才发现新型隐球菌。死亡1例,痊愈1例。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除脑膜炎的表现外,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是确诊的依据,但需多次检查才能发现新型隐球菌,导致诊断困难,不能及时抗真菌治疗,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3.
<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CNM)是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易误诊和漏诊,且病死率高[1],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34岁。因"发热、头痛7d,发作性四肢抽搐1d"入院。患者于7d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头痛,呈阵发性胀痛,伴发热,体温37.8℃,在当地医院查头颅CT:未见异  相似文献   

14.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us meningitis,CM)是隐球菌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颅内感染,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对隐球菌病原和血清学检查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血液病、淋巴瘤等肿瘤患者增多;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本病有增加趋势.本文通过对CM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提高CM的诊断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经验。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10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患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神经损害症状,累及脑实质者可出现癫发作、偏瘫、精神障碍、共济失调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误诊率较高,尤其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对疑似患者,反复多次脑脊液细菌涂片、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诱导治疗后联合氟康唑维持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疗效,外科手术(如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合并脑积水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的有效方法。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对于疑似患者,应反复多次行脑脊液细菌涂片,结合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应采用联合、长期抗真菌治疗方案,必要时积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隐球菌性脑膜炎78例脑脊液细胞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脑脊液标本细胞学检测资料,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总结近6年(2003年1月至2008年7月)我院CNM的临床资料、脑脊液诊断情况。结果共78例患者,常规涂片墨汁染色首检阳性者48例(61.5%),26例(33.3%)重复送检时发现隐球菌,余4例(5.1%)墨汁染色始终呈阴性,靠隐球菌培养确诊。55例(70.5%)行细胞学检查的患者首次送检即直接找到隐球菌。结论脑脊液细胞学较常规涂片墨汁染色首检隐球菌阳性率更高。CNM的诊断有赖于脑脊液墨汁染色、细胞学检查、隐球菌培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以提高其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0岁,农民,2003年8月出现双眼睑下垂,胸部MR发现胸腺瘤,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当时在外院行胸腺瘤摘除术,术后口服强的松20 mg每天一次维持.2004年10月7日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头痛,体温38.4℃,血分析WBC 10.4×109/L,GRAN 8.8×109/L,初起外院按"感冒"治疗,症状未缓解,后行颅脑CT及胸片检查未见异常,先后给予氨苄青霉素、罗氏芬、舒萨林等抗生素,配合激素、嗅吡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经上述药物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患者头痛逐渐加重,10月27日发生过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一次,脑膜刺激征阴性,当时考虑颅内压增高,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后头痛可缓解.  相似文献   

18.
本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十5一氟胞嘧啶方案者优于氟康唑十5一氟胞嘧啶方案,主张氟康唑用于隐球菌性脑膜炎治愈后巩固治疗及年老体弱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者。两性霉素B+5一氟胞嘧啶治疗痊愈病例平均疗程6个月,两性霉素B静滴总量平均6.3g,最大可达8.5g,鞘内注射量平均26.4ms最大43.5mg。痊愈标准应以临床症状消失,连续三次(每次间隔7天)脑脊液涂片未找到隐球菌为准,而隐球菌培养阴性仅作参考指标。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均可致药物性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5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近5年来文献报道的453例及本院10年来经病原学检查证实的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459例病例,平均年龄34.2岁,445倒报道芡病前健康者237例(53.3%),有鸽粪接触史者54例(12.1%),有基础疾病者150例(33.7%).长期使用抗生素者4例(0.9%)。初诊误诊率218/392(55.6%),共24种疾病。首次腰穿隐球菌阳性率38.1%(118/312),2次以上阳性率57.7%(180/312)。治愈率36.8%(135/367)。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较高,建议对可疑病例做反复腰穿、墨汁涂片和真菌培养,加强临床与实验室的联系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 ,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目前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院自 1998年以来 ,共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1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7~ 69岁 ,平均 44岁 ,5 0岁以下 7例 ;合并艾滋病 2例 ,肺部肿瘤 1例 ,长期应用抗生素 1例 ,1例长期从事大棚蔬菜种植。1 2 起病形式 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逐渐加重 ,发病至确诊时间 10d~ 4个月。1 3 临床表现 均有头痛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者 10例 ,呕吐9例 ,发热 6例 ,颈腰背痛 3例 ,精神异常 5例 ,抽搐 2例 ;视盘水肿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