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对285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其发病规律。方法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5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检测到1074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7.6%;6月龄~1岁及1~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3.2%和48.1%;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1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适合在各级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深圳市婴幼儿2000~2002年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患儿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用ELISA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所有资料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Visual Foxpro 6.0和SPSS 10.0)。结果 通过2年多的检测表明,深圳市每年轮状病毒感染发病高峰季节为9月至翌年2月,住院患儿为50.06%(4061811),门诊患儿为57.97%(440/759)。流行的轮状病毒G型是G_3型最多见(49.53%),其次为G_1型(30.84%)。结论 轮状病毒流行毒株具有多变性,有必要建立广泛的轮状病毒监测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唐山市婴幼儿腹泻患者轮状病毒(HRV)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09年3月腹泻病患儿粪便标本2413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结果 2413份标本中,阳性率为25.20%,其中<2岁患儿占87.66%;男性标本共1362例,阳性率38.11%;女性标本1051例,阳性率37.16%。结论 HRV是唐山地区儿童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体,<2岁儿童是HRV感染腹泻的易感人群,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松阳县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状况及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和大便常规化验。结果:共检测0~5岁腹泻患儿标本386例,其中阳性150例(阳性率38.9%),蛋花样和水样便占阳性病例的72.0%,10~12月是感染高发期,2岁以下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易感人群。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蛋花样或黄色水样便腹泻是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免疫胶体金检测法快速、简便、经济,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慧英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2):63-64
目的了解某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ELISA法对门诊和住院的2 596例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 596例标本中,有1 192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性,总阳性率为45.92%;不同性别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差异,6~24月龄段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轮状病毒检测数以10月至次年2月居多,共检出990例(86.32%),其中以12月份最高(369例)。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应在轮状病毒流行季节给6~24月龄的婴幼儿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017年宁波市北仑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2017年在北仑区人民医院共采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204份,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肠道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检测。结果204份粪便标本中,有95例患者至少感染一种病毒,总阳性率为46.6%(95/204),其中以轮状病毒感染最常见,共59例,检出率为28.9%(59/204),分型全部为A群轮状病毒。其次为诺如病毒感染共48例,检出率为23.5%(48/204),其中诺如病毒1型有6例,占12.5%(6/48),诺如病毒2型有42例,占87.5%(42/48)。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2型混合感染有16例,未发现3种或3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肠道腺病毒感染有4例,占2.0%(4/204)。未感染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结论A群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2型是引起病毒性腹泻主要的病原体,诺如病毒1型、肠道腺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体,同时存在着混合感染,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春秋季节婴幼儿腹泻较为常见 ,目前较为普遍的病原学检测是只做细菌培养而忽视病毒学的检测。本文对 2 8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检测 ,旨在探讨轮状病毒在婴幼儿腹泻中的诊治作用 ,以利临床上更好地对婴幼儿腹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材料与方法1 检测对象 本院 1999年 2~ 5月和 10~ 12月 ,凡有腹泻4天内 ,未经治疗的 3岁以下患儿 2 84例 ,其中男性 180例 ,女性 10 4例。2 材料来源 细菌培养试剂 ,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 ;轮状病毒检测 ,美国OMEGA公司乳胶凝集试剂。3 检测方法 取新鲜粪便标本做粪便常规、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8.
齐齐哈尔铁路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感染性腹泻在全球广泛流行,尤以婴幼儿多见,婴幼儿轮状病毒(HRV)是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1973年Bishop等发现HRV使婴幼儿患急性胃肠炎,1978年我国庞其芳等首先报道HRV感染为北京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HRV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HRV腹泻流行因素也有不同报道。为了调查齐齐哈尔铁路地区HRV腹泻流行因素,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7,(7):1029-1030
目的分析腹泻婴幼儿粪便中轮状病毒与腺病毒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轮状病毒和腺病毒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轮状病毒在1~2岁婴幼儿中感染率最高,>3岁以及≤0.5岁的感染率低于其他年龄段。腺病毒在>3岁婴幼儿中感染率最低,其他年龄段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在1~2岁婴幼儿中的感染率明显高于腺病毒(P<0.05)。轮状病毒在冬季感染率最高,春、夏季感染率较低;腺病毒在冬季感染率最高,春季感染率最低。两种病毒在春、夏、冬季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与腺病毒患儿的糊便发生率最高。两种病毒患儿各粪便性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均是导致小儿腹泻的重要原因,冬季是感染的爆发季节,1~2岁是易感年龄段,及时有效的病毒感染检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有病原学研究表明,婴幼儿腹泻病例的40.00%~60.00%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其中婴幼儿死亡有6.00%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为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腹泻中RV的感染情况,为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本文就2010—2011年来本院就诊的2 546例腹泻患儿RV检测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纯母乳喂养预防婴儿腹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已发表的9篇关于纯母乳喂养降低婴儿腹泻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齐性检验表明,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加权合并,最终合并OR值为0.3458,其95%的可信区间为0.2297~0.5205。结果表明,纯母乳喂养有预防婴儿腹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鱼腥草对小儿急性水样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水样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新鱼腥草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疗程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鱼腥草治疗急性水样腹泻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Rahman S Higo-Moriguchi K Htun KW Taniguchi K Icatlo FC Tsuji T Kodama Y Van Nguyen S Umeda K Oo HN Myint YY Htut T Myint SS Thura K Thu HM Fatmawati NN Oguma K 《Vaccine》2012,30(31):4661-4669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yperimmune immunoglobulin Y (IgY) against human rotavirus (HRV) among pediatric patients receiving standard supportive treatment for rotavirus-associated diarrhea mostly with an enteric non-cholera co-pathogen in a hospital setting. Two natural HRV reassortant clinical strains ATCC VR 2273 and ATCC VR 2274 were used as mixed immunizing antigens in poultry hens to generate anti-HRV IgY (Rotamix IgY). The Rotamix IgY was used in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studies against control or placebo IgY. The control or placebo IgY was prepared using tissue culture medium from mock-infected MA104 cell line as antigen for poultry immunization. In vitro, Rotamix IgY exhibited multi-serotypic cross neutralization activities along with synergistic effects against major global serotypes G1, G2, G3, G4 and other human or animal rotavirus strains when compared with mono-specific IgY. Suckling mice (ICR strain) pre-treated orally once with Rotamix IgY and then challenged with rotavirus 3h later showed a significant dose-dependent reduction in frequency (p<0.05) and duration (p<0.05) of diarrhea compared to placebo IgY-treated mice. Out of 114 children aged between 3 and 14 months and with diarrhea upon admission in a Myanmar hospital, 54 dehydrated and rotavirus-positive children were randomized into Rotamix IgY group and placebo IgY group. Of these, only 52 children had complete data with n=26 children per study group. Ninety-two percent of patients in each of these groups were positive for co-infecting enteric non-cholera pathogen and all patients received standard supportive therapy for diarrhea. The patients were monitored for volume and duration of oral rehydration fluid (ORF) and intravenous fluid (IVF) intake, daily stool frequency and overall duration of diarrhea, and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rotavirus shedding. Compared to placebo IgY group, the Rotamix IgY group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mean ORF intake (p=0.004), mean duration of intravenous fluid administration (p=0.03), mean duration of diarrhea from day of admission (p<0.01) and mean duration of rotavirus clearance from stool from day of admission (p=0.05). Overall, our novel approach using oral Rotamix IgY for rotavirus-infected children mostly with non-cholera enteric pathogen co-infection appears to be a promising, safe and effective adjunct to management of acute diarrhea in pediatr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作用机理,观察期临床疗效并分析.方法 将我院于2010年7月-2012年3月接收并治疗的秋季腹泻婴幼儿患者78例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实验组39例,用药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止泻时间和疗程变化及症状缓解度.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愈后较好,用药时间较短且有效率高达94.9%,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1%.结论 静脉小剂量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效果明显,用药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苏州地区腹泻婴幼儿博卡病毒感染情况、病毒主要基因型别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0-2011年苏州市儿童医院疑似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832例(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粪便中博卡病毒DNA,并对部分阳性标本测序明确病毒基因型。结果832份粪便标本检出博卡病毒阳性5l份,阳性率为6.1%。7~9月为博卡病毒感染高峰;96%的患儿为<2岁,其中7~12月龄为高发年龄段;男性患儿多于女性;36例合并其他腹泻病毒感染。对35份博卡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其中28份为HBoV-I型,5份为HBoV-2型,2份型别未确定,未发现HBoV-3型及HBoV-4型。结论苏州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博卡病毒以HBoV-1型为主,I司时存在HBoV-2型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和分析临床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160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上给予常规止泻、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止泻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微生态制剂,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发生,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优于观察组患者(65.0%),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腹泻患者在常规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杭州市余杭区轮状病毒腹泻发病流行特征、趋势及与气象因素关系,提出防治建议。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余杭区2008-2010年轮状病毒腹泻监测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将日发病数与气象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008-2010年余杭区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分别为150.76/10万、125.65/10万、245.60/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闲林镇、乔司镇、临平街道、余杭镇及仓前镇五个流动人口较为聚集的乡镇;发病高峰主要在每年的11-12月;病例集中于2岁及以下散居儿童(发病率6 609.95/10万);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25.25,P=0.001);医院监测数据显示每年的11-12月份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χ2=94.87,P=0.001)。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与日平均气温(℃)、湿度(%)和能见度(km)呈负相关。结论余杭区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特征与国内外情况基本一致,发病高峰出现在每年的10-12月份,流动人口聚集区域高发,2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所占比例最大,临床检测阳性率与流行趋势一致。发病率主要受气温、湿度和能见度的影响,呈负相关。建议加大对重点人群尤其是2岁及以下儿童在气温和湿度较低的秋冬季节对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护和宣教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轮状病毒腹泻的暴发。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1990 ~ 1998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东省是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流行最严重的疫区 ,其发病人数占全国发病总数的 1/3左右[1] 。笔者分析了山东省HFRS流行特征及其变化 ,旨对HFRS综合防制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 .流行概况 :在 1995~ 1998年HFRS发病率为 19.19/10万 ,病死率为 0 .42 % ,分别比 1990~ 1994年发病率 10 .15 /10万和病死率 0 .90 %上升和下降 (χ2 =12 784.47,P <0 .0 0 0 1;χ2 =10 5 .12 ,P <0 .0 0 0 1)。HFRS发病高峰在 1995年 ,发病率为 2 6 .0 8/10万 ,病死率为 0 .48%。山东省共有141个县 (区 ) ,1990~ 1998年HFRS发病… 相似文献
19.
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VP7型别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1998-2000年度秋冬季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婴幼儿腹泻便样中的编码轮状病毒VP7蛋白的全基因片段(1062bp),再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t-PCR)对扩增得到的VP7基因进行分型,同时利用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型。结果:在1998-1999年度130例婴幼儿腹泻便样中VP7基因阳性者50例(38.46%),其中G1型占88%(44/50),G3型占8%(4/50),混合型占4%(2/50),均为G1+G3型,而1999-2000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采集的112 标本中VP7基因扩增阳性者38例(33.93%),其中G3型占78.95%(30/38),G1型占13.16%(5/38),混合型占7.89%(3/38),均为G1+G3型,苷酸序列分型结果与PCR分型结果一致。结论:重庆地区 1998-1999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流行的轮状病毒以G1型为主,而1999-2000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G3型为主,在连续两年的监测中出现轮状病毒血清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