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降血糖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吡格列酮15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12 W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压下降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7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BP,DBP,FPG,2hPG,HbA1c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水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安全可靠、疗效显著,血压控制平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对 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作用 ,观察其有效性。方法 对 6 1例应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加吡格列酮 1 5mg)与对照组 ,观察随访 1 2周。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0 1 ) ,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P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上升 (P <0 .0 5 ) ;两组治疗后比较上述指标也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 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吡格列酮可有效控制血糖 ,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盐酸吡格列酮对煤工尘肺合并2型糖尿(T2DM)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在煤工尘肺2型糖尿病和非煤工尘肺2型糖尿病原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方案不变的基础上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连续观察12周,前后对比研究。结果联合方案治疗后血糖(空腹、餐后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较前明显升高(P〈0.05)。非尘肺糖尿病组疗效较煤工尘肺并2型糖尿病组好,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提高煤工尘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Homa-β和Homa-ISI,降低其IR。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分析吡格列酮联合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格列齐特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组和格列齐特单独使用对照组,两组人数各为62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采用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和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5例接受磺脲类和/或双胍类降血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w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吡格列酮能明显增加磺脲或胍类降血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治疗8w后A组FBG、PBG分别下降了1.04mmol/L、3.15mmol/L,12w后,A组FBG、PBG、HhbA1C分别下降了1.67mmol/L、3.04mmol/L和20.5%,治疗12w后A组TG下降明显,HDL-Ch与治疗前及B组比较增高较明显。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血脂代谢,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较为理想的抗糖尿病新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及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的影响。方法30名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15mg/d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髓过氧化物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吡格列酮干预后的空腹血糖、血清髓过氧化物酶、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糖化血红蛋白有下降趋势(P=0.07),血脂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程度,提示其可用于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的糖脂胰岛功能的影响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给予110例未接受胰岛素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予吡格列酮30mg/d(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12周,对照组(55例)予二甲双胍(0.75mg/d)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空腹的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SIS)对比观察。结果吡格列酮在治疗糖尿病降血糖的同时有降低空腹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指数.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4±6.4)岁,给予吡格列酮15 mg,每日1次,二甲双胍0.5 g,每日2次.治疗6个月以上;对照A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3±7.5)岁.单用吡格列酮15 mg,每日1次;对照B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5±7.8)岁,单用二甲双胍治疗0.5 g,每日2次.均治疗6个月以上.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2hlNS)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检查指标较单用吡格列酮组和单用二甲双胍组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辅助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对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43例。A组主要予以胰岛素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辅以吡格列酮治疗,均规律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糖、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B组的FPG、2hPPG、HbAlc、Homa—IR均较治疗前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B组的FPG、2hPPG、HbAlc、Homa—IR均低于A组水平,平均胰岛素用量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9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低血糖反应率分别为4.65%、6.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控制了血糖水平,改善了胰岛素抵抗,且减少了胰岛素的用量,未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刘晓菊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1)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低度慢性、亚临床性和非特异性的炎症状态.研究发现,T2DM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1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标志物水平增高,而这些炎症因子的变化对评估预测糖尿病发生发展、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和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长期以来,胰岛素通过有效降低血糖浓度,被作为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武器.最近有研究人员发现,胰岛素还可以通过发挥复杂的抗炎活性以缓解T2DM的患病情况.吡格列酮是Ppar-γ激动剂,有报道称它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起到保护B细胞功能的作用.我们于2008年3月-2009年10月观察了 89例初发T2DM患者经胰岛素和吡格列酮治疗前后相关血清炎症因子的改变,旨在比较两种药物的抗炎症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盐酸苯那普利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流行病学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盐酸苯那普利药品在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人群中使用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了594例服用盐酸苯那普利药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12个月用药记录,包括血压水平,用药和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研究人群既往服药患者占38.9%,按规定服药和单独服用盐酸苯那普利者占95%以上。盐酸苯那普利的有效率从3个月的68.3%上升到12个月的80.0%,各种特征的患者均有效。12个月的血压下降幅度收缩压/舒张压为13.7/6.7mmHg。143个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主要不良反应类型是咳嗽。首次发生不良反应的高峰出现的服药的前3个月内,结论:长期服用直 那普利的降压效果是肯定的,同时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的同时,对照组给予苯那普利1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罗格列酮4mg口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治疗组治疗后UAER、FPG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联合罗格列酮能更有效地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联合丹参对2型糖尿病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7例2型糖尿病尿蛋白患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将患分为三组,治疗观察2个月。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苯那普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苯那普利。联合组:在苯那普利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结果 苯那普利组尿蛋白排泄减少,肾功能稳定;联合组尿蛋白排泄减少,血肌酐、尿素氮也有明显下降。结论 苯那普利有明显的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的作用,与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顾金水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4,6(4):209-210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无高血压的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尿微量白蛋白 排泄率(UAE)在20-200μg/min,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苯 那普利5mg/d;对照组21例,仅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监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UAE。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的UAE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的UAE明显增高,P<0.05。其他指标两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苯那普 利对血压正常的早期DN患者能明显降低UA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盐酸苯那普利药品在以社区为基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人群中使用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收集了1831例服用盐酸苯那普利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18个月用药记录,包括血压水平、用药和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患者人群既往服药患者占1/3,按规定服药和单独服用盐酸苯那普利者占96%以上。盐酸苯那普利的有效率从3个月的73.6%上升到18个月的84.7%,各种特征的患者均有效。18个月的血压下降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11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7例,采用二甲双胍肠溶片口服治疗,500mg/次,每天3次;实验组8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片口服治疗,30mg/次,每天1次;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前FPG、P2hBG及HbA1C等血糖指标以及FINS、P2hINS及HOMA-IR等胰岛素指标组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FPG、P2hBG及HbA1C等血糖指标以及FINS、P2hINS及HOMA-IR等胰岛素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FPG、P2hBG及HbA1C等血糖指标以及FINS、P2hINS及HOMA-IR等胰岛素指标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患者使用吡格列酮治疗对血清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IR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加服15 mg 吡格列酮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结果治疗组CRP治疗后明显下降(P< 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在改善IR的同时,也使CRP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某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糖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9%(40/45),对照组为66.7%(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HbA1C、FPG、PBG2h]及肾功能指标[SCr、BUN、UAER、mAlb]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两组用药前后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能起到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疗效,降低血糖,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4月入住某院治疗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未给予任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二甲双胍及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CD3+、CD4+、CD4+/CD8+、IgM明显降低(P﹤0.01),CD8+、IgA、IgG、C3明显升高(P﹤0.01);而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8+、IgM明显升高(P﹤0.05),CD8+、IgA、IgG、C3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吡格列酮的治疗作用.[方法] 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5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APN、HOMA-IR、TG、HDL、BMI,同时利用超声检测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增加程度FMD. [结果]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FMD及APN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吡格列酮治疗后FMD显著改善(7.15±3.20 vs 10.36±4.55,P<0.01)、APN升高[(6.94±2.58)mg/L vs(9.77±3.16、mg/L,P<0.01.多元相关分析显示,FMD与APN、HDL呈显著正相关(r=0.592,r=0.306,P<0.01),与FBG、HOMA-IR呈负相关(r=-0.285,r=-0.291,P<0.01),与年龄、性别、:BMI、TG无关.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功能紊乱及低脂联素血症,吡格列酮可通过多种途径起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