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西双版纳引种栽培草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西双版纳引种栽培草果化学成分分析。方法:GC—MS方法,对草果的4种不同果型的挥发油中1,8-桉油素、柠檬烯、香叶醇、橙花叔醇、柠檬醛a、柠檬醛b等15种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4种不同果型草果的化学成分含量都有一定差异,1,8桉叶油素、α松油醇、橙花醛等低于市售样品,α-水芹烯等3种高于市售样品。结论:为今后草果质量的研究和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9,(2)
目的:研究云南草果主产区不同居群草果茎、叶中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为草果茎、叶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31批草果茎、叶样品的挥发油;GC-MS法分析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草果茎、叶中的挥发油提取率为0.20%~0.97%;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1批草果样品分为3类;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草果茎中α-蒎烯、桉叶油醇和D-柠檬烯与海拔高度的灰色关联度较高,草果叶中桉叶油醇、D-柠檬烯和2-正戊基呋喃与海拔高度的灰色关联度较高。结论:31批草果茎、叶挥发油的含量及化学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并且其化学成分与海拔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应根据草果茎、叶有效成分及含量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浙产山鸡椒根、茎、叶和花序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75个化合物。根挥发油主要成分是柠檬烯、α-柠檬醛和β-柠檬醛。茎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芹子-6-烯-4-醇、(R)-4-萜品醇和α-柠檬醛。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是α-蒎烯、桉树脑和桧烯。花序挥发油主要成分是α-萜品醇和顺式-β-萜品醇。结论:浙产山鸡椒根、茎、叶和花序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所差异,且相同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尤力克柠檬花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为柠檬花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利用柠檬资源,促进柠檬产业链的发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柠檬花中的挥发油并计算收率,以GC-MS结合NIST14.0质谱库、保留指数和文献资料共同分析鉴定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种类,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尤力克柠檬花中挥发油的提取率为0.36%,共分离出76个峰,鉴定出6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94%。柠檬花中挥发油化学成分主要有烯烃类(28种)占81.90%,醇类(14种)占12.28%,醛类(6种)占3.34%,酯类(5种)占0.45%,烷烃类(6种)占0.79%;其中,含量由高到低的有d-柠檬烯(59.88%),β-蒎烯(5.52%),顺-β-罗勒烯(5.33%),反-橙花叔醇(4.84%),3,7,11-三甲基-6,10-十二烯-1-醇(4.49%)和γ-萜品烯(4.11%)等。结论:柠檬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绝大部分与柠檬果皮中的相似,均含有d-柠檬烯,β-蒎烯等活性成分,且d-柠檬烯含量(59.88%)远高于文献报道柠檬叶中d-柠檬烯含量(17.22%),这意味着尤力克柠檬花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异叶败酱挥发油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气-质联用的方法分析了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根与根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鉴定出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δ-榄香烯、龙脑、α-松油醇、β-马阿里烯、β-愈创烯、δ-荜澄茄烯和γ-榄香烯等10种成分。其中的β-蒎烯、α-松油醇和δ-榄香烯等成分的含量较高,用气相色谱法分离得到,并进行了IR光谱鉴定。  相似文献   

6.
白花枝子花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取并鉴定白花枝子花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枝子花中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并人工谱图解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 鉴定出45个化合物,主要为单萜,倍半萜及其氧化衍生物,相对含量高达97.1%.白花枝子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D-苧烯(24.93%),香茅醇(18.71%),反式-柠檬醛(3.90%),顺式-柠檬醛(3.67%),β-石竹烯(2.00%),α-非兰烯(3.42%),β-蒎烯(3.22%),香叶烯(2.07%),顺式-罗勒烯(12.65%),反式-罗勒烯(10.25%),乙酸香茅酯(2.10%),乙酸橙花酯(1.66%)等.结论 该研究为挖掘其药用及食品香料工业的应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草果Tsaoko Fructus是重要的药食同源品种,为云南道地药材,应用广泛,具燥湿温中、截疟除痰功效,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糖和调脂等药理作用,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酚、黄酮、二苯基庚烷和双环壬烷类等。现代研究认为,与其传统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胃肠道系统,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和酚类物质。根据质量标志物的核心理念,基于草果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从植物亲缘、药效、药性、配伍、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草果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初步确定1,8-桉油精、柠檬醛、2-癸烯醛、香叶醛、原儿茶酸和香草酸等为其可能的质量标志物,为草果质量评价和研究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者的早期研究已发现柠檬油对脂质过氧化具强抑制作用,在此作者研究了该油抗LDL 氧化的作用。柠檬油主要含(+)-芋烯、柠檬醛、α-蒎  相似文献   

9.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欣 《吉林中医药》2006,26(3):58-59
中药蛇床子为一年生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monnieri(L.)Cusson的干燥成熟果实。《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具有温肾壮阳、祛风燥湿及杀虫之功效,主治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又可治外阴瘙痒、妇人阴痒等。近几年来,随着对蛇床子研究的深入,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有新的发现,笔者拟从以上3方面对蛇床子的研究成果做一概述。1化学成分1·1挥发油蛇床子含挥发油1·3%。秦路平等[1]利用GC-MS技术从国产蛇床子挥发油中分离出27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20个成分:α-蒎烯、莰烯、环葑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β-松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定性分析中药益智仁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今后的临床药效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使用GC-MS分析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出122个化学成分,其中42个化学成分匹配度在85%以上,占挥发油总量的74.35%。其中含量高于1%的有9个成分,并以1,2,4,5-四甲苯含量最高(42.96%)。结论:益智仁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1,2,4,5-四甲苯(42.96%),桃金娘烯醛(4.66%),芳樟醇(4.34%),(-)-4-萜品醇(2.96%),萜品烯(2.21%),圆柚酮(1.48%),β-蒎烯(1.32%),右旋萜二烯(1.25%),(1S)-(+)-3-蒈烯(1.02%),多为不饱和烯烃以及醛、酮、酚类等不饱和含氧化合物,且多是15个碳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伞形科植物孜然芹(Cuminum cyminum)中含有精油(3%~4%,其中以枯醛为主,占35%~60%)、α-蒎烯、β-蒎烯、δ-3-蒈烯、1,8-桉油精、α-水芹烯、β-水芹烯、p-百里香素、柠檬烯、α-松油烯、γ-松油烯、α-松油醇、反-二氢香芹酮(薄荷烷型单萜)、月桂烯、沉香油(无环单萜)、β-丁香烯、β-法尼烯、β-榄香烯(倍半萜类)等成分。其中仅有2个黄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山胡椒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为山胡椒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山胡椒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69个峰,鉴定了其中3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5.11%。结论山胡椒主要成分为罗勒烯(10.21%)、β-水芹烯(8.26%)、柠檬醛(5.59%)和沉香醇(5.39%)。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8,(11)
目的:通过比较姜炙前后厚朴和草果化学成分的变化,初步探讨姜炙法中姜汁对辛温性药物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姜炙前后厚朴、草果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姜炙后厚朴和草果的挥发油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厚朴挥发油含量显著性降低,而草果略有上升。姜汁挥发油中所含α-姜黄烯、姜烯、β-没药烯和β-倍半水芹烯等被引入草果,但在厚朴中未发现类似现象。姜炙后厚朴、草果中均未检测到6-姜辣素、8-姜酚和10-姜酚。结论:姜炙过程中,姜汁中姜辣素类成分的迁移不是辛温性药化学成分变化的主要途径,厚朴和草果两味辛温药的挥发油组分迁移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气-质联用的方法分析了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根与根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鉴定出α-蒎烯、β-蒎烯、δ-榄香烯、胡椒烯、α-古芸烯、α-香柠檬烯、α-衣兰油烯、δ-荜澄茄烯和γ-榄香烯等9种成分。用柱层离方法分离得到挥发油中主成分,经UV、IR、1HNMR和MS等光谱鉴定为 α-古芸烯。  相似文献   

15.
蛇床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床子系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momnieri(L.)Cusson的干燥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生长。近几年来,随着对蛇床子研究的深入,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有新的发现,本文拟就蛇床子在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概述,以供参考。1 化学成分1.1 挥发油 蛇床子含挥发油1.3%。秦路平等利用GL-MS技术从国产蛇床子挥发油中分离出27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20个成分:α-蒎烯、莰烯、环葑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β-松油烯、α-松油烯、异龙脑、3,5-二甲基苯乙烯、艹奥、乙酸龙脑酯、△1,8-对位薄荷二烯-9-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五味子种子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乙酸龙脑酯和榄香烯6种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挥发油的提取,采用GC对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乙酸龙脑酯和榄香烯6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条件:采用HP-1701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320μm×1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以60℃为起始温度,以10℃.min-1升温至125℃,保持5min,再以10℃.min-1升至150℃,保持2min;载气为氮气,流速为0.9mL.min-1;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10∶1;进样量为1μL。结果: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乙酸龙脑酯和榄香烯进样浓度分别在0.0386~0.9640g.L-1(r=0.9999),0.0458~0.6870g.L-1(r=0.9996),0.0411~1.0270g.L-1(r=0.9998),0.450~0.9004g.L-1(r=0.9998),0.4043~4.0425g.L-1(r=0.9996),0.0252~0.6300g.L-1(r=0.9999)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α-蒎烯99.48%(1.21%)、β-蒎烯99.10%(1.22%)、月桂烯100.28%(1.49%)、柠檬烯100.02%(1.57%)、乙酸龙脑酯101.68%(1.96%)和榄香烯100.75%(1.61%)。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五味子种子挥发油质量控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蛇床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蛇床子 ,是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蛇床 Cnidiummonnieri(L.) Cusson的干燥成熟果实。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传统中药学认为蛇床子辛、苦 ,性温 ,有小毒 ,归肾经 ,有壮阳补肾 ,祛风燥湿 ,杀虫止痒之功。近年来随着对蛇床子研究的深入 ,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均有新的发现。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对蛇床子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 化学成分1.1 蛇床子含挥发油 1.3%。秦路平等利用 GL - MS技术从国产蛇床子挥发油中分离出 2 7个成分 ,鉴定出其中的2 0个成分 :α-蒎烯、莰烯、环葑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β-松油烯、α-松油烯、异龙…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9,(4)
目的建立GC法同时测定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淡豆豉、连翘、黄芩等)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芳樟醇、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柠檬醛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乙酸乙酯提取液的分析采用DB-1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体积流量0.5 mL/min;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80℃;分流比30∶1。结果 9种挥发性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7),平均加样回收率96.39%~102.2%,RSD 1.3%~2.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SPME-GC-MS分析鱼眼草花、茎叶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贵州产鱼眼草植物花、茎叶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从鱼眼草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4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分别为:大香叶烯-D(35.71%)、β-蒎烯(15.35%)、β-顺式罗勒烯(10.95%)、2,4-二异丙基-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6.64%)、γ-榄香烯(3.90%)等。从鱼眼草茎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7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8.25%)、α-红没药醇(9.18%)、β-蒎烯(8.44%)和邻苯二甲酸正丁异辛酯(6.90%)等。结论:β-蒎烯在鱼眼草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含量都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9,(10)
目的:研究香附-藿香药对的配伍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依照中国药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香附、藿香及其药对的挥发油进行提取,以GC-MS对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经计算机检索及质谱图解析确定化合物,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对比分析香附、藿香及其药对中挥发油成分。结果:香附单味药中的柠檬醛、紫苏醇、乙酸香叶酯等共10个化合物未在药对中检测到,且其中的β-蒎烯、α-香附酮等化合物的含量则在药对中有所降低;藿香单味药中的2-乙酰基呋喃、β-愈创木烯、植酮等共5个化合物未在药对中检测到,且其中的桃金娘烯醛、α-紫罗兰酮等化合物的含量在药对中明显提高;而香附-藿香药对配伍后新增了侧柏酮、紫苏醛、癸氯等共17个化合物。结论:配伍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