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例1男,69岁。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部感染于2005年3月2日入院。给予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静脉滴注8d,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0g,每日2次),用药后4h患者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血便。实验室检查:WBC37.8×109/L,N0.794/L,Hb76g/L,大便潜血OB();凝血酶时间(TT)59.1s(正常值12~16s),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等基本正常。即给予奥美拉唑、氨甲环酸、立止血、维生素K1等止血治疗,患者便血得以控制。例2男,74岁。因肺部感染于2004年1月2日入院。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0g,每日2次,联合应用灭滴灵0.5g/100ml、鱼腥草注射液50ml及门冬氨酸甲镁注射用灭菌粉末1支,用药后第8天患者出现血尿。实验室检查PT60.1s(正常值11~14s),APTT55s(正常值25~35s),FBG4.6g/L(正常值2~4g/L);BUN从14.9mmol/L升至20.3mmol/L,肌酐从31.8mmol/L升至293.4mmol/L。立即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并给输血浆400ml,对症给予止血药,治疗3d后凝血功能恢...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正常儿童的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 (Fg)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的正常值及该值与患儿出血的关系。方法 应用ACL 2 0 0型全自动凝血仪及其配套试剂 ,检测 180例正常儿童凝血三项 ,12 3例出血性疾病患儿的凝血三项及凝血因子活动度。结果  180例正常儿童的PT :( 12 .1± 0 .5 )s,Fg :( 2 .5 3± 0 .13)g/L ,APTT :( 2 6 .3± 4.6 )s。PT >正常 3s,临床出血 33.3% ;PT >18s,临床出血为 94.1%。Fg在0 .44~ 1.5 g/L ,临床出血为48.0 % ;Fg在1.5~ 4.5 g/L ,临床出血与其他凝血因子减少有关 ;Fg >4.5 g/L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APTT在 35~ 40s,临床出血为14.2 % ,即为异常 ;APTT在 40~ 5 0s ,临床出血为 6 3.3% ;APTT >6 0s,临床出血为 80 .8%。结论 PT、APTT时间延长与凝血因子活性减低程度、临床出血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凝血因子检测对肝脏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脏疾病对凝血机制和纤溶活化功能的影响 ,分析其与肝脏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ACL - 2 0 0型美国库尔特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肝炎 33例 ;肝硬化 4 0例 ;肝癌 2 8例 ;正常人 4 0例 ,血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 (FIB ) ;采用胶体金方法测定血浆D -二聚体。[结果 ]肝炎组的PT(1 3.6± 1 .0 6 )s ,APTT (32 .4± 4 .5 7)s ,FIB(2 .5 7± 0 .4 6 )g/L ,D -二聚体 (0 .89± 0 .2 2 )mg/L ;肝硬化组PT (1 7.7± 5 .6 0 )s ,APTT(4 3.4± 1 3.3)s,FIB (2 .1 0± 0 .88)g/L ,D -二聚体 (2 .4 6± 0 .6 1 )mg/L ;肝癌组PT(1 5 .0 5± 2 .74 )s,APTT (36 .8± 5 .5 5 )s ,FIB(3.5 0± 1 .1 6 )g/L ,D -二聚体 (2 .31± 0 .8)mg/L ;它们与正常组PT(1 3.0 2± 0 .6 2 )s ;(APTT32 .0± 2 .0 )s;FIB (2 .81± 0 .78)g/L ;D -二聚体 (0 .4 5± 0 .1 1 )mg/L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结论 ]不同病程肝脏疾病患者PT、APTT、FIB、D -二聚体均可异常 ,其中肝硬化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Li YB  Liu J  Liao ZH  Liao Y  Deng WP  Weng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5):2472-2476
目的比较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作用差异。方法5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男35例,女24例,年龄51岁±12岁,体重指数25kg/m2±3kg/m2,随机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类似物组,30例)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组,29例),进行2周的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中空腹及餐后血糖下降速度、程度,所需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事件的差异;比较泵治疗前后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的差异。结果在胰岛素泵治疗第2天,类似物组早晚餐后2h血糖即明显低于人胰岛素组(8·4mmol/L±2·8mmol/L比11·3mmol/L±3·8mmol/L,9·0mmol/L±2·4mmol/L比10·7mmol/L±2·8mmol/L,P<0·05),至第7天类似物组空腹和午餐后2h血糖降低程度也明显大于人胰岛素组(4·6mmol/L±0·8mmol/L比5·3mmol/L±0·9mmol/L,7·3mmol/L±2·2mmol/L比8·1mmol/L±1·8mmol/L,P<0·05)。治疗第14天,则只有空腹血糖存在差异;停止治疗后,空腹和早晚餐后2h血糖在两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类似物组获理想血糖控制时间短于人胰岛素组(2·0d比6·0d,P<0·01),所需胰岛素剂量又较小(0·6U/kg比0·8U/kg,P=0·002)。泵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如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Homaβ,胰岛素原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两组仅见轻度低血糖事件:类似物组8例次(27%),人胰岛素组10例次(35%)。结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人胰岛素相比,可更快更好地改善空腹和餐后血糖,但对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有机磷中毒引起凝血因子X缺乏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性 ,17岁。口服氧化乐果 (约 70mL) ,2 0天后出现间断性鼻出血 (约 10 0mL)及血尿。查体 :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皮疹 ,浅表淋巴结不大 ,心肺未见异常 ,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 :WBC 6 .3× 10 9/L ,RBC 2 .79× 10 12 /L ,Hb 90g/L ,PLT 2 35× 10 9/L ,血涂片未见异常。凝血试验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PT) 30 .6s,对照 13s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partialthrombplastintime,APTT) 71s,对照 33s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 4 .34g/L ,对照 3.3g/L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 86U/L。凝血…  相似文献   

6.
两种枸椽酸钠浓度对常规凝血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10 9mmol/L和 12 9mmol/L枸椽酸钠浓度对凝血酶原时间 (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全自动凝血仪对 2 0例健康人和 35例口服华法令治疗病人进行PT和APTT测定。结果 :健康组含 10 9mmol/L和 12 9mmol/L枸椽酸钠浓度的PT和APTT结果分别为 (12 5± 1 8)s、(2 9 3± 8 3)s、(12 8± 2 0 )s、(30 4± 7 9)s,无显著差异 ;治疗组含 10 9mmol/L和 12 9mmol/L枸椽酸钠浓度的PT和APTT结果分别为(16 6± 3 5 )s、(36 9± 7 0 )s、(17 9± 3 7)s、(41 5± 8 4 )s,该组内两种浓度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2 9mmol/L枸橼酸钠对健康人PT和APTT结果无明显影响 ,使口服华法令治疗病人PT和APT结果明显延长 ,故应选用 10 9mmol/L的枸橼酸钠作为凝血试验的抗凝剂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中国人餐后血糖状态的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Zhou J  Jia WP  Yu M  Ma XJ  Bao YQ  Lu W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4):970-975
目的探讨正常糖调节(NGR)及2型糖尿病(T2DM)个体餐后血糖状态的特征以及T2DM患者餐前、餐后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上海地区41例NGR及60例新诊断T2DM个体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分析比较餐后血糖峰值与达峰时间,以及餐后血糖漂移的幅度(PPGE)、时间和曲线下面积增值(IAUC)。结果(1)三餐后血糖峰值、达峰时间及PPGE在T2DM组(早餐16·45mmol/L±0·43mmol/L、93·1min±4·7min、6·84mmol/L±0·28mmol/L,中餐14·75mmol/L±0·50mmol/L、107·4min±6·5min、4·93mmol/L±0·31mmol/L,晚餐14·91mmol/L±0·45mmol/L、109·3min±4·9min、5·84mmol/L±0·28mmol/L)显著高于NGR组(早餐6·90mmol/L±0·21mmol/L、40·8min±2·9min、2·02±0·17mmol/L,中餐6·74mmol/L±0·16mmol/L、43·7min±3·1min、2·03±0·12mmol/L,晚餐6·94mmol/L±0·19mmol/L、53·5min±3·8min、2·25mmol/L±0·18mmol/L,均P<0·01)。日内餐后血糖漂移时间及IAUC在T2DM组(14·1h±0·3h,2·04mmol·L-1·d±0·09mmol·L-1·d)亦显著高于NGR组(8·3h±0·4h,0·43mmol·L-1·d±0·03mmol·L-1·d,均P<0·01)。(2)T2DM组早餐后血糖较快达到尖峰(P<0·05),且峰值显著高于中、晚餐(P<0·01),PPGE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早、晚及中餐(P<0·05),晚餐的IAUC显著高于早、中餐(P<0·01)。(3)HbA1c与IAUC的相关性(r=0·29,P=0·03)在调整餐前血糖的因素后消失(P=0·05);PPGE与IAUC呈显著正相关(r=0·93,P<0·01)。(4)T2DM组餐后血糖对总体日内血糖的贡献百分比显著高于NGR组(18·1%±0·8%比8·0%±0·7%,P<0·01),但均显著低于其餐前血糖(P<0·01)。(5)当HbA1c<7·5%时,餐后血糖升高部分对总体日内高血糖的贡献大于餐前血糖(P<0·05),当HbA1c≥7·5%时,餐前高血糖的相对作用逐渐增加并占主要作用(P<0·01)。结论(1)T2DM患者表现为餐后血糖的过度漂移并持续较长时间,同时伴有血糖尖峰的延迟,其餐后急性高血糖状态以早餐最明显。(2)HbA1c不能反映餐后血糖的漂移变化,PPGE可作为估测餐后血糖漂移程度的简易临床参数。(3)在轻、中度高血糖的患者中,餐后高血糖起主要作用,提示血糖控制越接近达标,餐后血糖的控制越重要。  相似文献   

8.
黄有能  孙大勇  孙桂华 《广东医学》2003,24(11):1178-1178
患者 ,男 ,2 0岁。因右上腹痛伴发热2 0d急诊入院。入院体查 :体温 39.8℃ ,呼吸 2 4次 /min ,脉搏 1 1 6次 /min ,血压1 0 0 / 6 0mmHg。急性痛苦病容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 ,右上腹局部肌紧张 ,明显压痛。肝脾不大 ,肝区扣击痛明显 ,莫菲征阴性 ,腹水征阴性 ,肠鸣音正常。血常规 :WBC2 3 6 0× 1 0 9/L ,中性粒细胞 93% ;肝功能 :谷丙酶 2 4U/L ,胆红素 1 0 8μmol/L ,直接胆红素 6 7μmol/L,γ -谷氨酰氨酶 31 2U/L,碱性磷酸酶 71 5U/L ,谷草酶 2 7U/L;血淀粉酶 30U/L ,尿淀粉酶 2 5 1U/L。胸片、腹部B…  相似文献   

9.
1乙状结肠系膜裂孔疝患者,男性,50岁。因“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腹胀2+天”于2004年11月17日入我院(住院号108554)。症见:上腹部绞痛,伴腹胀,拒按,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尿量少。体查:BP:180/75mmHg。专科情况:腹平,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部压痛,以右上腹尤甚,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活跃,约5次/分,未闻及高音调金属音及气过水声。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3·9×109/L,N%:84·6%,尿淀粉酶784 U/L,血淀粉酶:65 U/L,立卧位腹平片:低位性肠梗阻(梗阻平面约位于小肠末端);CT:肠梗阻并少量腹水。入院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后…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28岁,因停经35+2周,下肢浮肿1+个月,黄疸、见红24小时,于2004年5月20日入院。入院前10天曾出现腹泻、纳差。查体:巩膜黄染,双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血红蛋白109g/L,血小板83×109/L;肾功能:尿素氮7.6mmol/L,肌酐181μmol/L,尿胆原(++);肝功能:总胆红素188μmol/L,丙氨酸转氨酶81U/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32秒,纤维蛋白原0.82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75秒,凝血酶时间26秒。当时诊断为妊娠急性脂肪肝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入院7小时后因胎儿窘迫急行剖宫产术。术中出血较多,术后一般情况恶化,黄疸、…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1岁,因黑便1 d、呕血3 h(量约200 ml)来院,原有肝硬化病史.给予急查血:RBC 3.05×1012/L、HCT 25.9%、HGB 79g/L、WBC 10.8×109/L、GRA 71.7%;血液生化检查:ALB 29.1 g/L、CHE 3.0 U/L、TC 2.6 mmol/L、BUN 13.8 mmol/L、CRE 158.08 μmol/L、GLU 7.22 mmol/L、α-HDBD 237 U/L、CK 418.1 U/L、CK-MB 86.7 U/L、LDH 322.1 U/L;凝血酶原:PT 17.4 s(对照13 s),APTT 54.8 s(对照30s),TT 25.7 s(对照13 s),FIB 0.83 g/L.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1):937-937
干预项目干预目标生活方式戒烟血压收尿蛋缩白压/>舒1张g/压241·0mmol/L(40mg/dl)女性>1·2mmol/L(46mg/dl)三酰甘油*<1·7mmol/L(150mg/dl)TC/HDL-C*<3注:*建议用于代谢及危险评估,不用于治疗指导(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1 5例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凝状态患儿在激素或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 ,加用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 ,剂量为 2 0 0~ 30 0抗因子Xa活性单位 / (公斤·次 ) ,观察皮下瘀血、血小板、血D -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和胆固醇的变化。另设 1 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 1 4例血D -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恢复正常 ,对照组 1 3例恢复正常 ,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无皮下瘀血、血小板减少现象 ,对照组 1 3例患儿出现皮下瘀血、2例患儿血小板减少。治疗前 ,治疗组的尿蛋白定量为 (5 .3± 3.2 ) g/2 4h ,血清白蛋白为 (1 3.3± 4 .1 ) g/L ,胆固醇为 (9.9± 2 .8)mmol/L ,治疗 4周后 ,三项指标分别为 (2 .3± 1 .5 ) g/ 2 4h ,(2 5 .3± 6 .3)g/L和 (7.9± 1 .4 )mmol/L ;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回升快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 8周后 ,三项指标分别为 (0 .9± 0 .7) g/ 2 4h、(32 .6± 3.5 )g/L和 (5 .4± 0 .8)mmol/L ,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超声雾化吸入可改善小儿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患女 ,2 1岁。以发热、腹泻 3 d入院。查体 :T3 8.9℃ ,P1 0 8次 /min,BP1 1 .97/7.98k Pa。急性发热病容 ,双肺及心脏查体未见异常。腹软 ,脐周及左下腹压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Hb1 0 7g/L,RBC3 .71× 1 0 12 /L,WBC1 4.7× 1 0 9/L,PLT2 2 0× 1 0 9/L。粪常规 :脓血便 ,白细胞 ,红细胞 。血钠 1 2 8mmol/L,血钾 3 .0 mmol/L ,BUN 3 .3 6mmol/L ,GL U 4.3 mmol/L。诊断 :急性细菌性痢疾合并低渗血症、低钾血症。给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 8g/d;口服氟哌酸 ,0 .2 g/次 ,3次 /d;同时补液治疗。2 d后体温正常 ,…  相似文献   

15.
患者李×× ,男 ,汉族 ,2 7岁 ,于 2 0 0 3年 5月 2 9日 2 0 :15时入院。入院时检查 :体温 3 8 9℃ ,血压 80 /15 0mmHg ,心率 89次 /分 ;血常规检查 :WBC9 7× 10 9/L ,Hb12g/L ,RBC3 92× 10 1 2 /L ;大便常规检查 :粘液便 ,脓细胞 + + ,红细胞 + ,吞噬细胞 0~ 1;电解质 :Na12 7mmol/L ,K6 8mmol/L ,Cl95 5mmol/L ;肾功能正常。入院诊断为细菌性痢疾。经抗感染治疗 ,未再腹泻。 5月 2 0日出现呼吸困难 ,皮肤发黄 ,尿量减少 ,呈酱油色 ,肝功能检查 :TB98 4umol/L ,DB2 1 6umol/L ,ALT2 10U/L ,AST3 40U/L ,ALP12 …  相似文献   

16.
术前检查病人出、凝血时间作为常规的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病人的止血功能的临床实用价值的评价不一,据我院对1984~1985年1631例手术患者的出凝血时间的统计均在正常范围。但其中11例(9例肝硬化)术后有广泛出血或出血倾向。典型病例例1:男,49岁。腹部外伤2小时腹痛休克,拟诊为肝破裂入院。患肝炎、肝硬化二十余年。检查:急性病容贫血貌,血压96/60mmHg。腹部膨满,腹壁静脉轻度怒张。急检血红细胞3.0×10~(12)/L,血红蛋白95g/L,血小板18×10~9/L,出血时间3分,凝血时间5分(玻片法,下同)。急诊开腹术见肠系膜撕裂  相似文献   

17.
Zhang X  Chen RK  Niu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22-1124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对离体兔心的保护及机制。方法应用蛋白激酶C的激活剂和阻断剂,通过Langendroff离体兔心灌注模型,测定心功能指标、心肌CK-MB、LDH、MDA、SOD含量,计算心肌含水量及检测凋亡细胞,了解蛋白激酶C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缺血预适应组和蛋白激酶C激活组的心肌CK-MB(233·6U/g±24·6U/g,285·9U/g±21·4U/g),LDH(83·9U/g±6·5U/g,91·2U/g±5·4U/g和SOD(201·0U/g±17·4U/g,91·9U/g±22·1U/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132·5U/g±24·8U/g,74·1U/g±7·4U/g,180·3U/g±16·8U/g)和激活阻断组(135·1U/g±28·8U/g;75·1U/g±8·8U/g,184·5U/g±16·9U/g)(P<0·05),而MDA含量、心肌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激活阻断组(均P<0·05)。结论蛋白激酶C对离体兔心具有肯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卒中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 - 1(s ICAM- 1)的含量变化 ,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 5 5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 s ICAM- 1含量变化 ,并与 32例非脑梗死疾病患者和 3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 s ICAM- 1含量比较。结果 :1脑梗死患者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其血清s ICAM- 1含量 [分别为 (766± 179) μg/ L和 (60 2± 15 5 ) μg/ L]均较两对照组 [分别为 (5 30± 77) μg/ L和 (5 2 1± 116)μg/ L]明显升高 (P<0 .0 1) ;2脑梗死急性期血清 s ICAM- 1含量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r=0 .2 85 ,P<0 .0 5 ) ,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负相关 (r=- 0 .333,P<0 .0 5 ) ;3脑皮质梗死组与基底节区梗死组间血清 s ICAM- 1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分别为 (773± 178) μg/ L和 (75 8± 183) μg/ L;4脑梗死伴有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间血清 s ICAM- 1含量差异亦无显著性 (P>0 .0 5 ) ,分别为 (774± 189) μg/ L和 (75 4± 165 ) μg/ L。结论 :ICAM- 1通过炎症性白细胞变化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 ;急性期时测定血清 s ICAM- 1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脑梗死发作的一个指标 ;脑梗死时血清 s ICAM- 1的浓度变化与病灶部位和有无高血压关系不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病例 ,男 ,32岁 ,未婚 ,无业 ,有 15年反复上腹痛史。于 2 0 0 2年 5月 11日 ,因恶心 ,呕吐咖啡色液体 15 0 0ml,无黑便 ,嗜睡 1天住入我院消化科。查体温 (T) 36 .4℃ ,血压 (BP) 10 0 / 6 0mmHg。皮肤较干燥 ,两肺未及罗音。二对半检查 :HBsAg(+) ,HBeAb(+) ,HBcAb(+)。白细胞 (WBC) 13.1×10 9/L ,N 0 .75 ,L 0 .2 5 ,Hb 133g/L ,Plt 32 7× 10 9/L ,K+ 5 .1mmol/L ,Na+ 135mmol/L ,Cl- 6 8mmol/L ,二氧化碳结合率 (CO2 CP) 14mmo/L ,Ca2 + 1.2 7mmol/L ,尿素氮 (BUN) 4 3mmol/L ,血清肌酐 (Scr) 5 84 μmmol/L…  相似文献   

20.
张梅林  刘明艳 《四川医学》2002,23(9):952-952
患者 ,女 ,35岁。因进食含毒鼠强的酒糟汤元 ,突发惊厥意识障碍 1h,急诊入院。患者既往体健 ,无心脏病史。查体 :T36 .2℃ ,P10 8次 /分 ,R2 2次 /分 ,BP11.8/7.2 k Pa(88/5 4mm Hg)。急性危重病容 ,双眼凝视 ,意识丧失 ,刺激无反应 ,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界不大 ,心律不齐 ,腹部未见阳性体征 ,病理征 (- )。实验室检查 :WBC2 0 .7× 10 9/L ,N0 .75 ,血清 K+ 3.16 mmol/L,Na+ 131.5 mmol/L,Cl-95 mmol/L,Ca2 +1.98mmol/L。心肌酶谱 :AST 14 5 .8U/L ,LDH 5 5 9U /L,CK116 2 U/L,CKMB95 U/L,HBOH375 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