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为三氟拉嗪防治晶状体后囊混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浓度(2μg/ml、4μg/ml、6μg/ml、8μg/ml)的TFP作用于传代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于作用244、8、729、6 h后,用MTT比色法测定其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TFP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的阻断。结果TFP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分布显示TFP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结论三氟拉嗪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其抑制后囊混浊的可能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环孢素A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杰  康凤英  孙靖  李坤 《眼科研究》2002,20(5):425-427
目的 观察环孢素A(CsA)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BLEC)增殖的影响。方法 对培养牛晶状体上皮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及MTT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sA(1-16μg/ml)作用24h和72h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24h50%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10.37μg/ml,72hIC50为6.61μ/ml。CsA引起细胞形态学改变的主要特点是细胞胞浆内大量空泡形成,且随药物剂量增大,细胞形态改变越明显。结论 一定剂量的CsA可抑制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为预防后囊混浊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水蛭渗滤液对凝血酶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从而探讨中药水蛭用于防治PVR的作用机制.方法 (1)采用消化培养法,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 (2)在前期实验基础上选择128mg/ml、64mg/ml、32mg/ml、16mg/ml、8mg/ml浓度的水蛭渗滤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观察水蛭渗滤液单独或与0.5NIHU/ml凝血酶共同作用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24h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3)选择64mg/ml水蛭渗滤液,观察单独或与0.5NIHU/ml凝血酶共同作用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6、12、24和48h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1)水蛭渗滤液在所选择浓度范围内具有使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抑制在G0/G1期的趋势,其中最显著的是64mg/ml水蛭渗滤液可以将77.9%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抑制在G0/G1期,使进入S期的细胞数减少.细胞增殖活性降低. (2)在观察的时限内,64mg/ml水蛭渗滤液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能使更多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抑制在G0/G1期,增殖活性降低.结论 证实了水蛭渗滤液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作用于细胞周期,使更多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抑制在G0/G1期,进人S期的细胞数减少,细胞增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t)体外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0.5,1.0和1.5g/L的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百分比。结果:不同浓度梯度的苦参碱作用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72h后,与对照组及各浓度的Mat组之间相互比较,随着苦参碱浓度增高,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苦参碱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在培养液内加入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并以高三尖杉酯碱作为对照。测定药物对细胞的半效抑制量 ;观察药物对细胞贴壁和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作用 2 4h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半效量ID50 为 0 78μg/ml,72hID50 为0 63 μg/ml,作用时间对细胞的抑制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与对照组相比 2 4h的ID50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 72hID50 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体外试验有抑制作用 ,但作为滴眼液能否作为防治后囊混浊的一种药物尚需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Kistrin(disintegrin kistrin)对体外培养的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epithelial cells,H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中环行撕前囊膜,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取第二代细胞用于实验.增殖抑制实验将悬浮的活细胞接种于涂有鼠尾胶原的96孔培养板,16 h后,去掉旧培养液,换用不同浓度的去整合素(5 ng/ml、10 ng/ml、20ng/ml、40 ng/ml、80 ng/ml)37℃、5%CO2条件下共同孵育,7 d后,MTT法测定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数目.结果20ng/ml、40 ng/ml、80 ng/ml的去整合素对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进行干预后,OD值分别为0.254±0.008、0.224±0.009,0.202±0.01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整合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刘平  葛红岩 《国际眼科杂志》2007,7(6):1535-1538
目的:研究RGD肽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粘附与增殖的影响,为RGD肽防治晶状体后囊混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在体外分离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分别加入系列浓度的RGD肽(50,125,250,500,1000mg/L)作为实验组,不含RGD肽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以2×107个/L密度接种到预孵化含有纤维连接蛋白和I型胶原蛋白的96孔培养板中,于1h后应用MTT法检测RGD肽对细胞粘附的影响。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加入系列浓度RGD肽(125,250,500,1000,2000mg/L)后的24,48,72h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RGD肽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粘附的抑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随着其浓度增大,细胞粘附数就越低,500mg/L时,抑制作用最强(P<0.05);RGD肽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在48h,1000mg/LRGD条件下,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RGD肽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粘附与增殖,具有潜在的防治后囊混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培养的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将第2代胎儿LEC于不同浓度的rhIL-1ra孵育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o tetrazole,MTT)法记录各孔黏附细胞数量的吸光度(A)值,并与空白组进行对照;将第2代胎儿LEC培养24h待细胞贴壁后,与不同浓度的rhIL-1ra再共育24h后,MTT法记录各孔细胞数量的吸光度(A)值,并与空白组进行对照。结果:除1μg/L浓度组外,其余各组抑制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与胶原的黏附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组对照具有显著性差异。100μg/L浓度组细胞收缩、变圆,但仍保持贴壁状态,与空白组对照可显著抑制已贴壁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结论:有>1μg/L的各组rhIL-1ra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胎儿LEC与胶原的黏附,并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具有浓度依赖性。仅100μg/LrhIL-1ra浓度组作用24h可显著地抑制已贴壁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但仍保持贴壁状态,提示该药可能具有较轻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柔红霉素对转染hTERT基因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柔红霉素(DNR)对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有效药物质量浓度。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编码hTERT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I-neo-hTERT的质粒ONA导入培养的HLECs,用G418筛选转染成功的抗性克隆并扩大培养,用细胞计数法分别比较转染前后的细胞生长曲线和群体倍增水平(PDL);用MTT比色法检测柔红霉素对转染后H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获得一个可传代达32个群体倍增水平的HLECs克隆,转染后HLECs的生长率高于原代细胞,DNR质量浓度为0.4μg/ml作用1h和0.1μg/ml作用24h能明显抑制转染后的HLECs的增殖(P<0.01),1h和24h的50%抑制质量浓度(ID_(50))分别为2.4μg/ml和0.35μg/ml。结论 外源性hTERT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细胞的增殖能力,DNR能有效抑制转染后HLECs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2对体外培养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增殖的影响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经血清饥饿法获得同步化的HCEC,用不同浓度TGF-β2对HCEC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采用细胞计数、MTT染色以及流式细胞仪(FCM)和RealtimePCR检测TGF-β2对HCEC的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中p27kip1和p21cip1表达的影响。结果:TGF-β21~15μg/L对HCEC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9μg/L是TGF-β2抑制HCEC细胞增殖的峰浓度。9μg/LTGF-β2处理后,处于G1/G0期HCEC数量显著增加,并具有时间依赖性。9μg/LTGF-β2处理24h后,p27kip1表达量显著增加,48h后p27kip1和p21cip1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也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TGF-β2对HCEC具有显著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殖抑制作用,可能通过先后诱导p27kip1和p21cip1表达量的增加将细胞拘留在G1/G0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角膜曲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荣照  吴正秀  王骞  刘晓瑞  叶梅 《眼科》2002,11(4):207-210
目的:探讨我国人角膜曲率半径的正常值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角膜曲率半径差异。方法:对10998只眼的角膜曲率进行检测,并按男、女10岁一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K1为7.65mm,K2为7.71mm,平均K值为7.67mm。较眼科学正常值K:7.77mm短0.1mm。(2)K的平均值男性较女性的长0.1155mm。且女性各年龄段角膜曲率半径均男性的有不同程度的减短。(3)男女均随年龄的增长,角膜曲率半径大致呈递减趋势,即:角膜曲率半径与年龄成反比关系。(4)男女K1,K2之比,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即K1逐渐增长而增长,即 K1值逐渐增长,K2逐渐减短。结论:本文测定的角膜曲率较眼科文献中的提供的正常值短0.1mm,并且存在着年龄、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苏楠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573-575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赞比亚卡布韦总医院眼科2008-08/2009-08就诊患者。结果: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症状重,病程长,致盲率高。结论:充分认识、掌握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提高艾滋病的检出率,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应强调预防是降低艾滋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眼部外伤的病人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58例病人中,均伴不同程度的眼眶骨折,合并视经管骨折8例,其中视神经管内壁骨折4例,内壁为蝶窦壁3例,筛窦壁1例,外壁骨折3例,上壁骨折1例,通过三维重建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线,骨重建显示准确,多平面重建定位好,3D重建显示骨折直观、立体。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视神经管骨折显示清晰,定位准确,对临床论断及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阈值期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评估ROP阈值期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对10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将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达到阈值病变的患儿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经巩膜、视网膜冷凝术。结果筛查108例早产儿,发现ROP23例,发生率为21.3%。在所有ROP患儿中,ROP1期13例,占56.5%;ROP2期3例,占13.0%;ROP3期7例,占30.4%。其中ROP3期患儿均伴有附加病变,达到阈值病变标准。ROP患儿出生体重为(1.43±0.25)kg(t=4.059,P<0.001);孕周为(31.0±2.3)周(t=2.637,P=0.013);吸氧时间为1~49d,平均17d(n=23,Z=-3.630,P<0.001);需要机械辅助呼吸患儿18例(χ2=12.009,P=0.001);上述指标与非ROP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是否多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314)。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低(β=-2.542,OR=0.079,P=0.032)和使用机械辅助呼吸(β=1.341,OR=3.823,P=0.025)的患儿是发生ROP的相关高危因素。7例阈值期病变患儿中,6例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手术眼的结构和视功能未见异常。1例阈值期病变患儿未予治疗,于1个月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出生体重轻、孕周少、吸氧时间长、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发生ROP的风险较高。对阈值期病变患儿应及时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制约了其有效防治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尽管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为探索ROP复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特异性较差,与人类ROP临床本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或建立新动物模型。通过更新观念、在多学科交叉中寻求突破,融合更多ROP危险因素,并结合新兴的转基因技术以及完善模型评价系统,建立科学的实验研究平台,为更好地开展ROP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在治疗I型(阈值期和阈值前期)和A-ROP(急进性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一系列病例中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化过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07/2020-03在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通过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的ROP患者34例67眼。再活化是指急性期特征的复发,发生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无论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结果:患儿34例的平均胎龄为28.82±2.32wk。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155.18±398.22g。19例37眼的病变区域为Ⅰ区。10例2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5例1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后部。一次IVC治疗的ROP患儿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73.1%(49/67),且Ⅱ区血管化均完成。患者在Ⅲ区的血管化完成率出现差异。在接受过一次治疗且未再复发的患者中,Ⅰ型ROP血管化时间平均为9.11±2.49wk,A-ROP为13.40±4.04wk。A-ROP的血管化完成时间明显比Ⅰ型ROP的时间长,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IVC治疗后的病变为Ⅱ区的患儿均具有较高的血管完成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不同转归一自然退行与阈值病变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3例确诊ROP的早产儿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83例不同程度ROP患儿中(166只眼),自然退行51例(102只眼,占ROP患儿61.45%),阈值病变32例(64只眼,占ROP患儿38.55%).使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OP阈值病变组的胎龄较ROP自然退行组小,产次较ROP自然退行组次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后,男性、机械呼吸及发生败血症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胎龄、多产次,男性、使用机械呼吸、发生败血症与ROP不能自然退行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登封市妇幼保健院ROP筛查并诊断为 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阈值期ROP或阈值前期1型ROP的患儿26例(52眼)。其中Ⅰ区病变17例,Ⅱ区病变9例。所有患儿在确诊后24 h内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25 ml (含康柏西普0.25 mg)。随访时间为21~49(31.2±12.5)周。病情复发或对康柏西普治疗无反应者,给予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或激光光凝治疗。随访期间观察患儿视网膜血管变化情况以及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2眼中,经单次康柏西普治疗有效为46眼(88%),病变完全消退,视网膜血管发育至Ⅲ区。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治疗2眼,占4%;经补充激光光凝治疗4眼,占8%,其中3眼病变复发行玻璃体切割术,占所有患眼的6%,纤维增生膜持续加重,发生视网膜脱离,2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包括AP-ROP 1眼,阈值期ROP 2眼,均为Ⅱ区病变,复发时间为10~17(13.2±1.8)周。所有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治疗ROP患儿安全有效。部分治疗无反应者,需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9.
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和大小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本中心1997年7月至2006年11月的眼睑分裂痣病例共30例(30只眼),按不同部位,侵犯范围的大小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分裂痣切除后直接缝合3例;分裂痣切除后Ⅰ期行游离皮肤移植术5例;分裂痣切除后皮瓣转移术,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行上睑或下睑手术,3个月后Ⅱ期行另一眼睑手术,共22例,其中对侵及泪小点的分裂痣将色素痣和受侵犯的泪小点一起切除后行泪小管口再造和睑成形术8例.结果 30例患者随访2~11年,平均随访时间60个月.有1例术后2年复发,随诊5年再次手术,术后病理发现有恶变,经再次行Mohs眼睑恶性肿瘤组织学控制性切除术,术后未见复发.其余病例未见复发和恶变.结论 眼睑分裂痣切除术采用分期手术转移皮瓣法修复眼睑比游离植皮法疗效更满意.对分裂痣切除术后的病例需密切观察,以便早期发现恶变.  相似文献   

20.
方建华  吴鸥 《实用防盲技术》2011,6(3):117-118,120
目的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原因并探讨再次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1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患者予以再手术治疗,随访半年至一年。结果复发原因:泪囊未完全切开2例,骨孔过小或位置错误4例,吻合腔或骨孔内肉芽组织增生堵塞5例;10例术后流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占90.91%,1例流泪减轻,泪道冲洗基本畅通,占9.09%。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再次手术重建泪道,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