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药用白菊花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8,他引:13  
目的 :通过对药用白菊花 4个栽培类型的性状观测和产量比较 ,以期为药用白菊花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 ,结合方差统计分析方法 ,对白菊花 4个栽培类型的产量和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 :白菊花 4个栽培类型在植物学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 ;单株头状花序 (即花头 )的数量是构成白菊花产量的主要因素 (r=0 .92 5 ) ;产量以“红心菊”和“小白菊”显著高于“大白菊”和“长瓣菊”。  相似文献   

2.
淹水胁迫对药用菊花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药用菊花对水淹胁迫的反应,筛选可靠的评价耐涝性指标.方法:以小白菊、长瓣菊、红心菊为研究对象,进行淹水处理,分析淹水胁迫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淹水胁迫处理加深,各参试药用菊花类型总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随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升高;红心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下降,小白菊及长瓣菊CAT含量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上呈现先增后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淹水4 d解除胁迫,3 d后各生理生化指标均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淹水4 d对参试药用菊花类型产生严重伤害;3种类型药用菊花耐涝性为红心菊>小白菊>长瓣菊;MDA,CAT的变化趋势与耐涝性表现相符,可作为药用白菊花耐涝性评价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江苏地产2种杭菊花栽培类型(红心大白菊、黄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心大白菊和黄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从红心大白菊、黄菊挥发油中分别检出217,167个色谱峰,分别鉴定出73,64个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67.36%,62.75%。2种杭菊花栽培类型挥发油中共有成分为2-蒈烯、顺式罗勒烯、松油烯、樟脑、冰片、反式石竹烯、姜烯、金合欢烯、石竹烯氧化物和桧脑;其中桧脑含量最高,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12.64%,10.87%,为2种栽培类型杭菊花挥发油中最具特征的成分;其次是反式石竹烯,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6.45%,4.38%。结论: 杭菊花栽培类型不同,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在数量上和在种类上都有明显区别,结果为江苏地产杭菊花栽培类型的确立提供了化学方面的佐证,亦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中药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以UV-VIS测定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总黄酮(TF)含量,HPLC测定木犀草苷(GA),槲皮苷(QU),绿原酸(CA),3,5-O-二咖啡酰奎宁酸(CQ)的含量.结果显示安徽歙县晚贡菊TF量最高为7.13%;安徽亳州大亳菊GA量最高为33.45 mg·g-1;江苏射阳红心菊QU量最高为29.25 mg·g-1;江苏射阳长瓣菊CA量最高为13.14 mg·g-1;浙江桐乡大洋菊CQ质量分数最高为7.35 mg·g-1.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且不同产地相同栽培类型之间差异亦显著,结果表明药用菊花叶片可以作为中药新资源开发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5.
药用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农药与重金属残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目的 :通过对药用白菊花 4个栽培类型重金属与农药残留的比较研究 ,为药用白菊花品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高效色谱仪对药用白菊花 4个栽培类型重金属与农药残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 :农药与重金属残留因栽培类型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但均符合国家外经贸部颁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 0 0 1年 )。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药用菊花红心菊和黄菊,以及二者通过正交与反交获得的F1代植株的耐盐性,分析其耐盐性的遗传机制以及耐盐性与黄酮、绿原酸等主要活性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将材料置于加入5种不同浓度(0,40,80,120,160 mmol·L-1)NaCl的Hoagland培养液中进行胁迫处理,每日增加NaCl浓度并保证浓度梯度,一段时间后测定受伤害叶面积比率、脯氨酸、甜菜碱、丙二醛、黄酮、绿原酸的含量并分析.结果:NaCl浓度在120 mmol·L-1以下时,红心菊耐盐性高于黄菊,红心菊×黄菊耐盐性高于亲本,黄菊×红心菊表现介于亲本之间;NaCl浓度在120~ 160 mmol·L-1时,黄菊耐盐性高于红心菊,黄菊×红心菊耐盐性高于亲本而红心菊×黄菊表现介于亲本之间.结论:F1代遗传性受母本影响较多,黄酮、绿原酸含量与植株耐盐性表现出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药用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内在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5  
目的:通过对药用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为药用白菊花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绿原酸、总黄酮、挥发油成分为检测指标,对栽培在同一生境下的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绿原酸、总黄酮、挥发油含量因栽培类型或加工方法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安徽药菊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研究安徽药菊茎尖组织培养技术 ,建立最佳培养条件。方法 :取药菊的茎尖 0.5mm左右 ,分别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培养 ,诱导其为完整植株。结果与结论 :以MS+6-BA 2mg·L-1+NAA 0.2mg·L-1为茎尖诱导培养基较好 ,40d后 ,芽诱导率达 80%以上 ;以MS+6BA2mg·L-1+NAA0.5mg·L-1为芽增殖培养基 ,25~30d后 ,芽增殖系数达 4~7倍 ;生根培养基以MS +NAA 0.5mg·L-1为宜 ,生根率 100% ,根系粗壮 ,移栽易于成活。  相似文献   

9.
安徽药菊花瓣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安徽药菊花瓣组织培养技术 ,为安徽药菊新品种选育建立最佳条件。方法 :取安徽药菊(滁菊、亳菊、贡菊 )幼蕾花瓣及开放花瓣为外植体 ,按不同方式接种到同种培养基上和按同种方式接种到不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诱导其成为完整植株。结果与结论 :所有培养基均能诱导愈伤组织产生 ,但愈伤组织形成和再分化结果有明显差别。愈伤组织诱导花瓣正接优于反接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 +KT 2mg·L-1+NAA 0 .2mg·L-1为宜 ;愈伤分化均以培养基MS +KT 2mg·L-1+NAA 0 .2mg·L-1+AgNO3 5mg·L-1为宜幼蕾花瓣诱导植株再生频率高于开放花瓣 ;所得植株在叶形、及株形等方面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太行菊挥发油的成分组成,为该药材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小白菊、小黄菊和野菊花作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对太行菊及3个对照菊花品种的挥发油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GC条件为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 ℃,保持2 min;以5 ℃·min-1升温至120 ℃,保持2 min;以2 ℃·min-1升温至180 ℃,保持3 min;以8 ℃·min-1升温至240 ℃,保持5 min;以10 ℃·min-1升温至280 ℃,保持5 min),载气为高纯度氦气,分流比50∶1;MS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230 ℃,电子碰撞能量70 eV,检测范围m/z 30~445。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太行菊与3个对照菊花品种中挥发油的差异性成分,明确其特征性。结果 分别从太行菊、小白菊、小黄菊和野菊花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86、96、112、109个化合物,其中四者共有成分73个。太行菊与对照菊花品种的挥发油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太行菊中α-侧柏酮、桉油精和4-松油烯醇的相对含量较高;而对照菊花品种中樟脑、桉油精和α-乙酸松油酯的相对含量均较高。PCA和OPLS-DA分析共筛选出11个化合物作为区分太行菊和3个对照菊花品种的特征性成分,其主要差异成分为兰香油薁和δ-杜松烯。结论 太行菊挥发油主要含醇类、萜烯类、酮类及酯类成分,药用价值较高;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可提高挥发油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可为太行菊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柳福智  王宁 《中草药》2020,51(24):6345-6353
目的 研究外源海藻糖对NaCl胁迫下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幼苗的生长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了NaCl胁迫对甘草幼苗生理生长、酶活性、离子含量、渗透调节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整理,以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10~20 mmol/L海藻糖能够显著降低NaCl对甘草幼苗的伤害,且外源海藻糖浓度为15 mmol/L时的作用效果最好。NaCl胁迫下施加外源海藻糖浓度为15 mmol/L时甘草幼苗的生长最旺盛其生长量增加最明显,且影响甘草幼苗渗透调节的K+、K+/Na+浓度增加最明显,Na+和Cl-的浓度相对于无NaCl胁迫时有所降低;外源海藻糖浓度为15 mmol/L时可使NaCl胁迫下甘草幼苗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并且可以增加NaCl胁迫下植物细胞内光和色素叶绿素的含量,外源海藻糖浓度为15 mmol/L可以降低NaCl胁迫下甘草幼苗内可溶性糖、脯氨酸以及细胞调节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结论 甘草在NaCl胁迫下施加适宜浓度的外源海藻糖能够促进甘草幼苗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减少了盐害对甘草生长的危害,增强NaCl胁迫下甘草的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半边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提取、萃取、硅胶正相柱色谱及结晶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半边莲全草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芸香糖苷(1),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2),5,7-二甲氧基香豆精(3),cirsiumaldehyde(4),香叶木素(5),5-hydroxymethyl-2-fumncarboxaldehyde(6)和6-羟基-7-甲氧基香豆精(7).结论:化合物2~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柳福智  杨军 《中草药》2015,46(18):2781-2787
目的研究外源蔗糖对盐胁迫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幼苗根系生长的缓解效应。方法以甘草幼苗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浓度的外源蔗糖处理下对盐胁迫条件下甘草幼苗生长、有效成分量、可溶性糖量、脯氨酸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及测定相关指标,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结果在盐胁迫条件下,添加一定浓度的外源蔗糖后,甘草幼苗的日相对生长率呈升高趋势;总黄酮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极显著升高,外源蔗糖对盐胁迫下甘草幼苗根系生长的缓解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与PAL活性的增强所引起的黄酮量的增加有关,外源蔗糖的浓度为10 mmol/L时,PAL的活性达到最大,当外源蔗糖的浓度为15 mmol/L时,PAL的活性又成下降趋势;在施加不同浓度的外源蔗糖后甘草酸量比在盐胁迫条件下高,达到未受盐胁迫时的水平,外源蔗糖的浓度梯度对甘草酸积累的影响不明显。脯氨酸和可溶性糖量的变化呈现出相关性,两者皆在施加15 mmol/L的外源蔗糖时达到对照水平,当外源蔗糖的浓度在此基础上增加时,甘草幼苗体内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量又呈现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未经盐胁迫处理的幼苗相比,盐胁迫下幼苗中的SOD及CAT活性均上调,一定浓度的外源蔗糖可降低盐胁迫幼苗中的SOD及CAT活性。结论外源蔗糖可提高甘草幼苗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维持了幼苗体内较低的活性氧水平,降低了细胞受过氧化伤害的程度,提高了甘草幼苗对盐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药用白菊花主要生理特性及其与活性成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药用白菊花全生育期主要生理指标、活性成分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为药用白菊花的田间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对种植于大田的3个药用菊花类型的主要生理指标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药用白菊花全生育期各主要生理指标、活性成分变化趋势各异,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与经济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在生产中,可以通过选择株高较高、分枝数和花头数较多的类型来系统选育高产品种;通过选择叶绿素含量、POD活性较高,而GSH含量、SOD活性较低来选育活性成分含量高的品种;药用白菊花植株各生育时期均含有不同程度的活性成分,可结合生产管理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