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旨在研究中医骨伤专业临床技能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在社会医疗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中医骨伤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培养高水平的中医骨伤临床人才显得尤为迫切。然而,目前相关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方案仍存在不足,亟需深入探讨,构建一套符合现代临床需求、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中医骨伤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和课程实践案例,总结经验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长期实践基础上,遵循"加强通识教育、突出核心课程、强化实践创新、固化教改成果、鼓励个性发展"的改革思路,在中医类医学生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主要做法是: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为中心,以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相适宜的立体课程体系为框架,科学区分中医教学与西医教学,合理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序串连通识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着力贯通中医文化、中医学术、中医思维、临床技能知识体系,在内容涵盖和结构形式上反映整合化趋势,体现学科课程及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联系,探索构建充分体现中医药院校办学特色的中医类医学生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涉及多因素的系统工程[1].中医学基础课程体系由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黄帝内经、中药学、方剂学等几门课程组成.本文仅就中医学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黄帝内经3门课程的改革与整合略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初步构建出高等中医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此体系由"中医科学、现代科学、现代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四大体系,15个模块,35门必修课程2 682学时,选修课504学时,共3186课时组成,新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及其知识量将对中医临床工作实用、指导中医科研有用、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适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医高等教育的模式为"中医为体,西医为用",这种模式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这是现行中医课程体系造成的直接和必然结果。从中医课程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中医课程体系改革的做法与构想:整合优化科目、调整课程安排。  相似文献   

6.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新医科”背景下,如何紧系“新医科”发展内涵,对中医诊断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是当前深化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此文分析了当前中医诊断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从扩大课程设置面、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建立跨学科师资团队、改革教学模式、重构课程评价体系6个方面开展中医诊断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以培育适应新医科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中医诊断学科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军医大学探索并打造一种新教育模式——卫生岗位任职教育模式,分两大类开展学兵教育及军医任职教育,其中《中医实用技术》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系构建日趋清晰。本文针对2012年以来的任职教育的经验,以及军队卫生岗位的实际需求,对中医实用技术课程体系近年来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中医专业实验诊断难教、难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着课时少、教学模式陈旧、教材内容滞后等具体问题。提出从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中医专业实验诊断教学的实际水平,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优秀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9.
中药学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现行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是否符合我国当前中药学工作实践的需要,通过对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校生及用人单位等进行了座谈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对中药学专业方向的设置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研究,调整了中药学专业方向设置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1课程体系内容的调整 中药学与方剂学是较为成熟的中医基础学科,彼此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分别进行授课,既过多占用学时,又显罗嗦重复,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中医现代化与中医教育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冰  靳琦 《中医教育》2000,19(3):4-5
从自然界的海阔鱼跃,天高鸟飞;到物质结构层次,钢铁的坚硬,石墨的松软;再到生物解剖领域,心脏的泵血,肾脏的泌尿;……人们发现了一个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法则;那就是,一定的功能总是以一定的结构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对人体研究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以机体的表观现象为中心,采用从果到因的逆向思维方式,这种推理方式所得到的结果不是唯一的,而是有多种可能性,最终因其结果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重复性而授人以柄。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现代化研究,重要的是抓住表观现象背后的某个具体对象,而不是表观现象本身。对阴阳理论、藏象理论、经络理论、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古代医学教育模式与当前中医教育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基于中医学特殊的传承规律和社会背景,形成了师承(含家传)模式、学校模式、讲学模式、自学模式四种教育模式。这四种教育模式支撑起了几千年的中医学传承体系。根据当前的社会背景,自学模式缺乏现实可行性,当前最佳的中医学教育模式是师承模式、学校模式、讲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只有如此,方能培养出真正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医医师。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理念的内涵及其作用意义,本文从最基本概念理念入手,厘清其起源及源流演变,揭示理念、科学理念、中医学理念、现代中医基础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尝试给出应有的定义;概括出科学理念的三大作用。以此为据,阐明新理念是科学理念的核心精神贯穿“理性质疑,科学检验,研究与结论取得公认”的三点一线环环相扣的科学理念;具有“改变中医理论,引导中医创新研究,提升中医学人思想”的三大作用。以本研究所提出的阴阳指代机体生理与病理及防治效应假说,实证分析“医哲分开”阴阳转向到医学的可行途径;展示新理念引导,方显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借鉴中医传统文化的医德思想,探讨了医德的内涵,分析"大医精诚"和"仁心仁德"的医德核心,阐述中医医德思想对现代医德教育的启示,并具体分析医学本质、医德关系和医德评价这3个主题和潜心研习与一丝不苟这2个思维品质。最后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医德教育中需要重视学生需要的逐层实现和高层次需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17.
医家座右铭     
《陕西中医函授》2012,(4):M0003-M0003
医乃仁术,良相同功。立志当坚,宅心宜厚。纵有内外妇幼之别,各尽神圣工巧之能。学无常师,择善而事;卷开有益,博览为佳。必读昔贤之书,俾免离经而叛道;参考近人之说,亦使温故而知新。及其成功,尤贵经验;再加修养,方享令名。临证非难,难于变化;处方应慎,慎则周详。认清寒热阴阳,分辨表里虚实。诊察各求精到,举止切戒轻浮。毋炫己之长,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文化是同类不同源的异质文化,他们的差异是异文化的优势、互补性和统一性.治未病-生物医学-心理-社会的医学行为模式是中西医文化的和合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和合,将是高于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老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教材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教材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教材历6次修订,在某些内容的认识上有所深化提高,但从总体来看,只有名词或内容顺序的变动,而未提出理论上的新既念、新原理、新定律.当然,这与中医学自身的学术特殊性有关.新中国建立几十年来,关于中医现代化的研究,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性的进展,所以,<中基>教材的编写,也不可能产生什么新概念、新理论.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对教材的编写修订,只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力求准确、合理、实用、创新,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那么,究竟如何改革更新教材呢?我们认为,<中基>教材改革亟待解决以下4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医现代发展路径进行探讨。方法:将中医的发展路径与现代西医发展路径进行比较。结果:中医现代的发展路径是由传统中医学向“新中医学”发展。“新中医学”是中医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形态。结论:中医由传统中医学向“新中医学”的发展,既要坚持中医的主体性和传统特色,又要借鉴西医发展路径的经验,充分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