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麻风患者可以发生以逆向反应(RR)或麻风性结节性红斑(ENL)为特征的炎症反应性并发症,后者在瘤型(LL)麻风中更加常见。宿主对感染和炎症的反应伴有肝脏合成大量急性期蛋白的改变,以及脂质代谢的某些改变。为了探讨诸如麻风这类慢性感染是否也会引起血清脂质浓度的改变,作者在15例病理确诊为麻风,且有ENL临床特征的LL和界线类偏瘤型(BL)患者、14例无麻风反应史的未治LL或BL患者和18例流行区无麻风接触史的健康对照者中进行了血清脂质,以及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结果表明,LL/BL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较对照者高37%,血清总胆固醇或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二、三十年中,一般认为瘤型麻风病人的麻风菌素反应阴性是由于“无反应性”(“anergy”)的缘故,表明这种病人不能产生迟发性超敏感性和伴随的细胞免疫。但是,关于瘤型麻风麻风菌素阴性的另一个特点却很少有研究报道,即当麻风菌素注入到含有大量体液抗体的瘤型病人的皮内或其他组织时,为何不引起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 Reaction)呢?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瘤型病人对于麻风杆菌的感染能产生大量体液抗体并在体内循环,其中有些抗体是针对分枝杆菌类的抗原起反应的,有些抗体则是针对麻风杆菌的特异性抗原的。这些体液抗体与麻风性结节性红斑(ENL)的发病有关,即ENL  相似文献   

3.
作者将24例瘤型麻风病人(18例LL,6例BL),根据临床和细菌学状况分成3组:组Ⅰ为6例细菌阳性,最近无麻风结节性红斑(ENL)的病人;组Ⅱ为9例细菌阴性,最近无ENL的病人;组Ⅲ为9例正患ENlL的病人.41名健康人为对照者.作者用鼠杂交瘤单克隆抗体:OKT3、OKT4和OKT8按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了这些受检者外周血中的总T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显示的方法观察存类麻风皮肤肉芽肿内 T 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病人分结核样型(TT、BT)4例;非反应未治疗的病型(LL)7例;非反应已治疗的瘤型(LL)5例以及发生 ENL 者6例。用单克  相似文献   

5.
(九)砜类药物与麻风结节红斑反应麻风结节红斑(Erythema Nodosum Leprosum以下简称ENL)多见于瘤型或界线类偏瘤型,它属于第二型麻风反应的范畴。自从砜类药物应用于治疗麻风后,ENL发生率已较前显著的增高,瘤型麻风接受半年到一年的治疗之后,一部份病例即可出现ENL反应,在以后一段较长的时期中,可以间断的或反复的出现ENL,直到麻风接近治愈,ENL才逐渐减少,以至完全消失。至于ENL反应的程度,可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用反应停治疗10例顽固性ENL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NL(麻风性结节性红斑反应)是Ⅱ型麻风反应的主要特征,多见于MB麻风。在治疗中有部分患者常反复发生,既给患者带来痛苦,使其失去治疗信心,亦使医者感到束手无策。本院自运用反应停治疗ENL反应以来,其近期和远期疗效均基本满意。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31例不同种族的瘤型(LL)和界线类偏瘤型(BL)麻风用氯苯吩嗪(B663)治疗的结果.其中男22例,女9例;大多为移民,其中6例英国血统的病人均到过国外麻风流行区.以上病人有的在门诊用B663治疗,有的住院治疗数月至数年,后在门诊继续用B663治疗.在治疗期间,通过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来评价病情的进步.31例病人中8例证实为氨苯砜耐药,12例临床和组织学上高度怀疑为氨苯砜耐药(包括对氨苯砜50~100mg/日监督治疗无效),4例伴持续麻风性结节性红斑(ENL),其余7例BL的临床表现氨苯砜可能诱发逆向(升级)反应,B663治疗则可能改变甚至防止逆向反应的发生.B663治疗剂量:11例为100mg/日,疗期3个月~3.5年;5例为200~300mg/日,疗期3~20个月,均系ENL反应而采用大  相似文献   

8.
Ⅱ型麻风反应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Ⅱ型麻风反应首发的瘤型麻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临床表现不同的Ⅱ型麻风反应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1例为典型的麻风结节性红斑(ENL),1例是以丘疱疹、脓疱为首发的严重麻风反应,组织病理表现为麻风反应的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病理改变。两人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不同。结论:11型麻风反应的临床表现复杂,熟悉其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32例麻风患者,处于ENL的LL型11例,发生I型反应的BT型3例、BL型7例,取其皮损作冰冻切片,以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用单克隆抗体来区分Longerhans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3例出现反应的BT型患者,有明显的表皮增厚,包括颗粒层和基底细胞层增厚。43%出现I型反应的BL和45%出现ENL反应的LL型患者有表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遇到1例Ⅱ型麻风反应麻风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usum lepros'um简称ENL)误诊为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Weber-Christian disease)一年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瘤型麻风肾功能受累已有报告。麻风性结节性红斑(ENL)被认为是肾功能损害的原因。本文报告瘤型麻风发生 ENL 期间和 ENL 消退后肾功能变化的观察结果。每个病人均详问病史,并作临床检查以除外结核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尿道感染者。8名病人在反应期高峰和反应完全消退后3~4周进行检查。细菌学按 Ridley 法记录。以尿的蛋白及糖、尿的显微镜检查、血清和尿肌酸酐和肌酸酐清除率、血液尿素和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等判断肾功能。23名成年健康人为对照组,其社会经济状况和病人相似。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称为 HLA,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表明 HLA 相关基因在某种程度上可决定感染了麻风杆菌后的易感人群发生麻风病的类型,但与麻风的易感性无关。作者着手研究是否有与 HLA 抗原相关的特殊基因可以解释 LL 型麻风病人易出现结节性红班(ENL)反应的原因。在印度,他们在65例多次有 ENL 反应的 LL 型麻风病人和其他71例无此病史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MDT前未经过氨苯砜治疗、反应需用强的松治疗的病人,到MDT第二年结束时,266例BL中,116例发生逆向反应(43.6%),7例发生ENL(2.7%);109例LL中,21例发生逆向反应(19.2%),12例发生ENL(11.1%)。初诊时发生逆向反应的BL有13例  相似文献   

14.
东台市用MDT初治的37例病人有麻风反应,其中男30例,女7例;新发22例,复发15例;BT 9例,BB6例,BL 12例,LL 10例。Ⅰ型反应多见于BT,BB,BL,Ⅱ型反应多见于LL及BL。除BT病人反应出现较早(平均在MDT后4.25月),反应发生次数较少(1.11次)外.  相似文献   

15.
为23例LL、2例BT和1例Ⅰ型麻风病人皮损内注射重组γ干扰素(rIFN—γ),A组5例LL型,10μg qd×3;B组6例LL型,20μg qd×3,C组12例LL、2例BT和1例Ⅰ型,20μg qd×5。手臂、背部或臀部的皮损,于治疗前后两天取活检。治疗中每天观察记录注射部位的情况,并注意有无神经损害及ENL出现。结果只1例LL型病人于治疗后4天出现ENL,其余均能耐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麻风菌素反应均为阴性。注射r IFN—γ的部位于6~12小时后出现硬块,48小时硬块最大,直径约  相似文献   

16.
麻风反应是麻风最可怕的临床并发症,需要正确的诊断和充分的治疗。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检查能做出有关麻风结节性红斑(ENL,Ⅱ型反应)或逆向反应(RR,I型反应)的正确诊断。Harman曾指出“首先了解清楚组织的情况,治疗就不会太困难了。” Jopling已描述过各种麻风反应的临床症状。在此只简述一些我的临床观察:ENL反应是由体液中的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可持续几个月到6年以上。一些病人有轻度全身不适,少许皮肤红色结节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循环免疫复合物(如CICs)在抑制麻风杆菌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方面是否起到了显著作用,作者进行了研究。 材料与方法:抗原采用犰狳来源的麻风杆菌(ML)的无细胞抽提物(CFE)和精制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用聚乙二醇(PEG)沉淀麻风病人(TT/BT4例,BL/LL5例,ENL4例)血中的CICs,以4名健康的麻风实验工作者作对照。致敏的单个核细胞取自健康的  相似文献   

18.
麻风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平衡紊乱引起麻风急性或亚急性活跃的现象。Ⅱ型麻风反应是由B淋巴细胞介导的Ⅲ型超敏反应。该反应通常发生在有效化疗之后,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结节性红斑(ENL),免疫复合物(IC)体内沉积是ENL反应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型反应常反复发作,迁延数年。补体系统参与了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并在麻风杆菌(ML)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lgG、lgM,当抗体再次与抗原结合即形成IC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中,也激活血液中补体的三条级联酶促反应,产生的补体裂解片段过敏毒素C_3a、C_5a和C_3b引起急性组织损伤和较典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Ⅱ型麻风反应多发生于瘤型(LL)和界线类偏瘤型(BL)病人。多年来,国内外采用雷公藤和反应停(酞咪呱啶酮)联用治疗Ⅱ型麻风反应疗效不太理想,我们对36例Ⅱ型麻风反应,用雷公藤煎剂和氯苯吩嗪……  相似文献   

20.
瘤型或界线类麻风发生麻风性结节性红斑(ENL)综合征者甚常见.本病早在1912年即已被描述,但其病因学则迄今仍未清楚.有些学者认为本病系Arthus型抗原抗体反应,结果导致免疫复合物的沉着,从而引起血管炎.本文对25名ENL患者进行了临床和纤维蛋白溶解活力的研究.所有病人系经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