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术后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特点。方法 对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PCI手术病例登记资料中有CABG史者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 10例CABG术后施行PCI的患者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5 3~ 73岁 ,平均为 (6 5± 7)岁。PCI距CABG手术时间为 0 .5~ 15年 ,平均为 (8± 6 )年。 10例患者共有桥血管 2 6支 ,其中 13支完全闭塞 ,3支有显著性病变。共对其中 12支血管 (14个病变 )行介入治疗 ,其中 9支为原先的自身旁路目标血管 ,2支为旁路目标血管外的自身血管病变进展 ,1支为退变的静脉桥血管。共置入 11枚支架。 10例患者均获得影像学成功 ,住院期间无重大并发症 ,心绞痛症状改善或消失。随访过程中有 2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论 PCI可作为治疗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疾病 ,在我国 ,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外科治疗冠心病已成为一种公认有效的方法。我院自 1994年 7月份至 2 0 0 1年 6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5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男 2 3例 ,女 2例 ,年龄 32岁 72岁 ,平均61.5岁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 18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7例 ;有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史者 17例 ,脑梗塞 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例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心胸比例 0 .4 10 .5 6,EF值 2 7.8% 65 .8% ,平均4 3.5 1% ,其中低于 30 %者 2例 ,伴室壁瘤 3例 ,冠状动脉造影 3支以上病…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oing, CABG)术后早期常见的心律失常,国外资料报道约有25%~40%的CABG术后患者发生房颤。AF发作时患者可以出现心慌、烦躁不安等临床症状,并且AF会造成有效的心房收缩丧失,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  相似文献   

4.
刘维波  赵枫 《浙江医学》2002,24(4):236-23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监护治疗是患者术后顺利恢复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自1997年6月以来 ,我院ICU收治了112例CABG术后患者。现将术后早期治疗体会总结如下。本组男性74例 ,女性38例 ;年龄46~76岁 ,平均年龄61.2岁。病程3个月~31年。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26例 ,有较典型心绞痛病史63例 ;ECG示心肌梗死23例 ;合并有高血压病47例 ,糖尿病39例 ,脑梗死4例 ,风湿性心脏病9例。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内径缩短分数 (FS)22 %~41 % ,左室射血分数(EF)35 %~72 %。搭4支血管…  相似文献   

5.
王晖  雷虹 《安徽医学》2001,22(3):35-36
1998年以来,本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13例,疗效满意。现就监护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病率高,病死率亦高,临床上漏诊与误诊情况严重。过去曾将PE视为少见疾病,但据国内部分医院的初步统计和依临床经验估计,在我国PE绝非少见病,而且近年来其发病例数有增加的趋势。PE是许多外科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对CABG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危险因素控制等,帮助患者达到一个较好的远期效果。结果移植血管再狭窄得到有效控制,CABG术后远期效果较好。结论CABG术后康复护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二次手术,治疗保健兼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对CABG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危险因素控制等,帮助患者达到一个较好的远期效果。结果移植血管再狭窄得到有效控制,CABG术后远期效果较好。结论CABG术后康复护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二次手术,治疗保健兼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10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监护和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0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死亡4例,死亡率3.8%.其他并发症包括:低心排(5.71%),室性心律失常(12.38%),围术期心梗(1.90%),房颤(20.00%),低氧血症(20.95%),高血糖(35.23%),伤口感染(1.90%),出血(0.95%),精神障碍(2.86%).随访3月~3年,3例再发严重心绞痛.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术后监护和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 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术后疗效。方法:检索2002-2008年间国内关于OPCAB与CCAB术后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用RevMan 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共11篇,合计病例1 957例(OPCAB组984例,CCAB组973例)。Meta分析提示:OPCAB组术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留住时间和住院时间上都明显低于CCAB组(P<0.05),在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上也明显少于CCAB组(P<0.05)。在平均旁路移植血管支数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1)。结论:OPCAB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比CCAB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纪方  潘楚雄  崔旭 《北京医学》2009,31(10):591-593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冠脉搭桥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及两者间的等效剂量关系。方法将16例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记录入室后、气管插管后、转机(搭桥)前、转机(搭桥)后、手术结束时各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MPAP,PCWP,CI,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心率(HR)]。观察麻醉维持期间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用量。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中,CVP在转机(搭桥)前舒芬太尼组较芬太尼组升高[(7.7±3.4)vs.(4.9±2.0)mmHg],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的给药剂量为(1.3±0.6)μg/kg,芬太尼为(10.0±2.9)μg/kg;维持给药量两组分别为(0.7±0.1)μg/(kg·h)、(7.3±1.5)μg/(kg·h);麻醉维持期间给药次数舒芬太尼组[(2.7±0.5)次]少于芬太尼组[(5.0±1.3)次]。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冠脉搭桥手术麻醉均使血流动力学变化稳定。使用单次推注方法维持麻醉时,舒芬太尼的等效剂量为芬太尼的1/8~1/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Allen's实验和超声检查在桡动脉(RA)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经Allen's实验筛选50例桡动脉CABG病例,分组比较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结果.结果 5例桡动脉病理报告为内膜轻度增生,其余病例病理检查均正常.CDFI检查11例动脉内膜不规则增厚.CDFI检查动脉内膜增厚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26.90±7.88)cm/s,舒张末期流速(EDV) (2.75±2.08)cm/s,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PV)(6.27±3.43)cm/s,搏动指数(PI)7.19±6.00;动脉内膜无增厚组:PSV(35.5±18.5)cm/s,EDV(4.30±2.24)cm/s(P<0.05),TAPV(10.90±7.11)cm/s(P<0.05),PI 3.78±1.73(P<0.01).桡动脉直径(DRA):男性>女性(P<0.05),大体重组>小体重组(P<0.05),无糖尿病组>糖尿病组(P<0.05).高血脂组: EDV(2.71±1.84)cm/s,TAPV(6.95±1.36)cm/s.无高血脂组: EDV(4.51±3.20)cm/s (P<0.05),TAPV(11.20±7.83)cm/s (P<0.05).性别、体重、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凝血状态对RA血流动力学无影响.结论 Allen's实验结合CDFI检查可有效地筛选RA.CDFI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RA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既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时对手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总医院2002年-2010年共117名有既往PCI史患者与既往无PCI史患者1 189例行首次CABG的资料,在住院病死率、主要心血管事件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本组共1 306例患者,平均年龄(63±9.72)岁。既往1次PCI史患者99例,既往2次以上PCI史的患者18例。既往有PCI史的患者年龄较小,近期心肌梗死(心梗)较少,与CABG间隔(13.39±13.81)月;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提示既往有PCI的患者左主干及3支病变较少。2组患者在术后心梗、再次开胸止血、术后中风、术后肾衰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2.6%vs 1.1%,P=0.167),术后住院死亡率2组亦无明显差别(1.7%vs 0.5%,P=0.156)。结论:既往PCI与患者行首次CABG的风险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既往PCI患者行CABG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搭桥9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97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中的难点,总结围术期处理的要点,以提高CABG的疗效。方法1997年5月至2004年11月共行CABG 970例,其中停跳下行CABG 394例,不停跳下行CABG 382例,单纯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30例,CABG TMLR 50例,CABG 瓣膜手术67例,CABG 室壁瘤手术41例,CABG 左房黏液瘤切除术2例,CABG 室间隔穿孔修补术2例,CABG 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CABG 纵隔内肿瘤切除术1例。结果平均冠状动脉搭桥数量为(2.8±1.0)支。住院期间死亡37例,病死率为3.8%。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较术前大为提高。结论合理地开展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顺利进行的体外循环的管理要素。方法 选用优质氧合器等体外循环材料 ,体外循环中维持平均动脉压 8.0~ 10 .6kPa ,采用顺灌注晶体停跳液 (加入山莨宕碱 )等心肌保护措施 ,体外循环中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体外循环在各种条件满意时才停止。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平均(173 .4± 6 2 .4)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 (10 5 .5± 42 .5 )min。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 ,体外循环需保持平稳灌注压 ,采用各种有效方法保护心肌 ,停机时间应恰当 ,体外循环设备及辅助循环设备均需充分  相似文献   

16.
刘文东  潘楚雄 《北京医学》2009,31(10):594-59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PCIA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芬太尼10μg/k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5μg/k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至100ml。PCIA泵的设置均为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24、48h的镇痛、镇静、舒适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24、48h镇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24h镇静评分为3.59±0.48,B组为2.12±0.33,有显著性差异。B组(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19例)。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良好,能明显降低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术前应用rhEPO,通过患者术后临床表现、精神量表评分以及血清脑特异性蛋白(S100B蛋白)浓度测定,研究rhEPO的脑保护作用.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低,精神量表评分高,S100B蛋白浓度无明显升高.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rhEPO可以减轻某些因素导致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采用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松  萧明第 《上海医学》1998,21(12):703-704
目的:介绍桡动脉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材料的取材和处理技术。方法:选用11例冠心病患者运用桡动脉作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常规应用钙离子拮抗剂以防止桡动脉痉挛。结果:11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塞,无上肢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桡动脉作为一种动脉搭桥材料,在冠状动脉手术中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在取材过程中应避免上起桡动脉冯的刺激因素,同时合理应用钙离子拮抗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7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进行回顾,分析年龄、β阻滞剂的使用、电解质、右冠状动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因素与心房颤动的关系.结果7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新发心房颤动15例,发生率21%,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12例(30%),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3例(10.7%),15例心房颤动病人有4例未用β阻滞剂,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组病人平均年龄62.3岁,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组病人平均年龄63岁.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原因较多,可能与高龄,心肌缺血,右冠状动脉病变,围手术期停用β阻滞剂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肌缺血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探讨心肌缺血与自体血管和移植血管的关系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抢救中心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入院的CABG后不稳定心绞痛39例患者行冠脉及桥血管造影,结合心电图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CABG后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到复查造影的时间:1个月~1年为25.6%;1~3年为43.6%;3~10年为28.2%;10年以上为2.56%.39例患者共移植血管101支,其中左乳内动脉桥(LIMA)36支,大隐静脉桥54支,桡动脉桥11支.101支移植血管中,完全闭塞病变占25.7%,狭窄占17.8%.CABG后1个月~1年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病变,其中移植桥血管吻合口狭窄占70%,桥血管闭塞占20%;1~3年心肌缺血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的闭塞和自身血管病变加重,分别为38.8%、44.4%;而3年以后则绝大多数缘于静脉桥的闭塞,占45.5%.药物治疗11例,自身血管介入治疗19例,桥血管介入治疗7例,自身血管和桥血管同时介入治疗2例.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CABG后早期出现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吻合口狭窄,术后1年以后出现的心肌缺血多是移植桥血管的闭塞和自身血管病变加重.自身和移植血管介入治疗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