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与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儿童与人成的差异。方法:60个家庭133例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及其一级亲属接爱胃镜检查,Hp诊断依据血清抗Hp-IgG抗体,胃组织尿素酶试验,组织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及PCR扩增结果。采用PCR直接扩增胃黏膜中的Hp尿素酶C(UreC)基因(820bp),并对扩增产物分别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haⅠ与AluⅠ酶切消化,结合两种酶切类型得出Hp的酶切类型(PCR-RFLPc)。结果:儿童与亲属Hp 检出率分别为57.8%与59.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x^2=0.0001,P=0.9905);PCR-RFLPc共确定22个Hp独立的酶切类型,儿童珉春一级亲属感染相同类型Hp的家庭共26个,儿童与成人胃黏膜的炎症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儿童胃黏膜淋巴滤泡形成率显著高于成人(P<0.05),成人Hp感染胃黏膜肠化、萎缩及不典型增生发生率高于儿童,其中成人Hp感染胃黏膜萎缩发生率显著高于儿童(P<0.05)。结论:儿童与成人Hp感染存在免疫反应上的差异,儿童时期感染Hp,可能导致成人期胃黏膜萎缩等癌前病变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病史、胃镜检查、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 Hp检测以进一步了解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Hp感染及Hp 感染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的关系。 对象:随机抽取2002年12月-2004年9月有反复腹痛、 呕吐、进食差、泛酸、嗳气、腹泻、纳差、呕血、便血等患 儿共52例。均来自门诊,其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8 例。年龄22个月-15岁。22个月-4岁4例,-7岁9例, -10岁20例,-15岁19例。  相似文献   

3.
张小晋  程远  王玘 《北京医学》2004,26(3):198-198
为探讨残胃黏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我们对2000至2003年经胃镜检查的4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免疫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Hu F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3):1409-1410
幽门螺杆菌 (Hp)是一种能长期定植于胃黏膜的致病菌 ,自然感染以后机体免疫反应并不能根除Hp ,而是导致胃黏膜的慢性免疫性病理损害。现已确认 ,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以及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所以 ,Hp感染与治疗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10年来 ,Hp感染的治疗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然而 ,Hp感染的治疗仍然是目前的研究重点和难题。Hp的根除治疗必须多种抗生素联用 ,时间至少 1周 ,价格昂贵 ,而且 ,Hp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增加 ,以致Hp的根治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全球有 5 0 %的人口感染Hp ,我国是一…  相似文献   

5.
儿童厌食126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厌食儿童血清中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Hp-IgG)。结果:126例厌食儿童Hp-IgG阳性90例(71.42%),阳性率男性儿童高于女性,且随年龄递增而增加,抗Hp治疗儿童厌食可显著改善。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儿童厌食症的重要病因,建议对厌食症儿童常规检测Hp-IgG或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6.
刘英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93-4594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及成人胃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8例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Sydney胃炎标准实施组织学及Hp观察。结果儿童Hp阳性胃炎中12例为中重度胃黏膜炎症,占66.67%;成人Hp阳性胃炎中15例为中重度胃黏膜炎症,占68.18%,两者较为相似。但在儿童Hp阴性胃炎中,21例为轻度胃黏膜炎症,占80.77%;在成人Hp阴性胃炎中,16例为轻度胃黏膜炎症,占72.73%,两者较为相似。相比成人及儿童患者中的Hp阳性、Hp阴性,轻、中重度胃黏膜炎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及成人胃炎活动性均同Hp感染之间存在直接关系,为降低胃癌及胃溃疡发病率,应从儿童时期做好Hp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胃癌发生也密切相关,但其确切的致病机制未明。端粒酶的激活是细胞永生化和无限增殖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端粒酶活性具有相关性,人们推测Hp感染可能是端粒酶激活的一个启动因子。现就端粒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癌变之间的相互关系作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主要致病菌。Hp的cag致病岛(PAI)。和其中的一个免疫抗原CagA所产生的IgG抗体已经证明和Hp感染引起的胃黏膜萎缩和胃癌有关。我国的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群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Hp感染者,这些共感染人群是否存在特殊的临床后果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现有的血清学资料,检测是否日本血吸虫感染调节了针对Hp的体液免疫反应,并延缓萎缩性胃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辛敏  罗伟生 《广东医学》2006,27(3):432-434
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N成功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越来越多学者经过大量研究发现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NO)是左旋精氨酸在NO合酶(NOS)催化作用下生成的,NOS分为两型:原生型(cNOS)和诱生型(iNOS)。适当NO含量对调节胃动力和胃黏膜血流、维持胃黏膜的防御机制起着重要作用。NO含量的增多可能既是机体防御Hp入侵的重要手段,也是Hp引起炎症、溃疡乃至癌变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就近几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Hp感染与NO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李云  胡朝晖 《当代医师》1996,1(11):18-19
本文探讨了住院患儿机体免疫力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结果提示住院患儿T细胞及亚群(CD3、CD4)降低比较较大,T细胞值降低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CD3值降低程度与医院感染发生有关,检测免疫功能对了解住院患儿的易感人群,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汤金海 《吉林医学》2010,(25):4259-426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炎性反应、萎缩和肠上皮化生(IM)的影响。方法:近一年来我院胃镜检查同时行Hp及胃黏膜组织学检查者3 410例,入选Hp感染的患者2 146例,Hp总感染率为62.9%,分析Hp阳性组和阴性组在胃黏膜炎性反应、萎缩及IM的变化。结果:HP阳性组中胃黏膜的炎性反应、腺体的萎缩和肠化的总人数明显高于Hp阴性组的总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是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性反应、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WTO公布的新发现的传染病菌,在儿童中的感染率以1%~4%的年速率增长,在12岁儿童的感染率达40%以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因素尚无定论。近年来,Hp感染的相关性疾病逐渐增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Hp感染与儿童时期的因素有关。因此,儿童是研究Hp感染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理想人群。现就近年来儿童Hp感染易感因素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被公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有效根除Hp对于预防Hp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尚无一个简单、有效、经济、无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耐药率低的理想药物。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符合上述要求的更为理想的抗Hp新药。已有研究证实壳聚糖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同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它可调节Th1和Th2反应平衡,因此它可能对Hp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损害起作用,从而减轻Hp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这将优于经典的抗生素三联和四联疗法。但是有关壳聚糖抗Hp作用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前期研究已证实它在体外有抗Hp作用,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壳聚糖体内抗Hp作用及其对胃黏膜炎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与胃肠外疾病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文  胡伏莲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3):1470-1472
现已公认 ,幽门螺杆菌 (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胃癌四种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在对Hp与胃病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 ,人们开始注意其与胃肠道外疾病的关系。Hp对其他系统的致病基于以下特点 :Hp感染是一种慢性持续性感染 ;局部感染可能引起系统性反应 ;持续感染可诱导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 ,导致原位和远处损伤。Hp感染特别是毒力菌株感染可通过引起局部炎症、释放毒素入血、诱导炎性因子增多、增加自由基生成及形成交叉免疫反应等途径而致病。一、心脑血管疾病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CHD…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p)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I类致癌物之一,但感染Hp的患者胃黏膜的病理表现有很大差异: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仅少数出现溃疡或异型增生,更少数表现为胃癌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将作粗浅的探讨。1方法1.1目标人群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1日间在中铁十二局中心医院行胃镜检查者,入选条件有为完整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共382例。男性22例,女性160例,比例为3.03∶1;年龄20岁~78岁,平均4岁,其中30岁以下26例。1.2实验方法胃…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Hp有利于消化性溃疡的治愈、胃癌的预防,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病情,因此根除Hp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Hp感染率也随之升高;然而同时Hp耐药问题的日益突出导致其根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蜂胶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爪沙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 5周龄长爪沙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和蜂胶组.所有沙鼠禁食24h后,感染组和蜂胶组灌胃Hp菌液109cfu/ml,0.5 ml/只,连续灌胃3次,感染后4周每隔5d灌胃一次,感染后第16周连续5d每天灌胃一次加强感染;对照组灌胃无菌肉汤;蜂胶组在第22周和第24周灌胃蜂胶溶液,感染组和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27周处死所有试验动物,测量肝、肾、脾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清IL-8,取胃黏膜进行Hp定量培养和病理学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血清IL-8显著降低(P<0.05),与感染组相比,蜂胶组血清IL-8显著升高(P<0.01);各组肝脏、肾脏和脾脏脏器系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蜂胶组的Hp数量(246±172 cfu/mg)显著低于感染组(1075±688 cfu/mg)(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感染组胃黏膜炎症较严重.结论 蜂胶可抑制沙鼠胃内Hp的生长,具有一定的黏膜修复和器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儿童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我院儿科体检、门诊及住院的 <12岁儿童共 198例进行 9项流行因素的问卷调查并借助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血清学Hp IgM ,Hp IgG检测。结果 :IgM或 (和 )IgG ,总体平均阳性率 79 8% (15 8/ 198) ,IgM ,IgG的阳性率分别为 4 5 9% ,6 7 8% ,<1岁的婴儿即可发生Hp感染 (IgM阳性 ) ,3~ 5岁与 6~ 8岁两组阳性率相对较高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6岁以后阳性率开始下降 ,与 6岁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吃零食是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流行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慢性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是引起成年人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但其是否也可能发生在儿童中尚存在争议。 目的 探讨中原地区因上消化道症状住院的儿童H. pylori感染情况及其胃黏膜癌前病变情况。 方法 连续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打嗝、反酸等)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8岁以下患儿1 015例。患儿均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并取胃黏膜活检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依据H. pylori感染情况将患儿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儿年龄、性别、内镜检查结果,不同年龄段患儿H. pylori感染率。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率、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不同年龄段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 结果 1 015例患儿中,感染H. pylori 854例(84.14%,即感染组),未感染H. pylori 161例(15.86%,即未感染组)。感染组患儿年龄大于未感染组,浅表性胃炎发生率低于未感染组,疣状胃炎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1 015例患儿中1~4岁54例,5~8岁199例,9~12岁435例,13~18岁327例。5~8、9~12、13~18岁患儿H. pylori感染率高于1~4岁患儿(P<0.05);9~12、13~18岁患儿H. pylori感染率高于5~8岁患儿(P<0.05)。感染组患儿中经胃黏膜病理结果证实的癌前病变发生率为4.33%(37/854),其中包括17例胃黏膜萎缩、11例肠上皮化生和9例不典型增生。感染组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0.62%(1/161)〕(χ2=5.178,P<0.05)。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5~8、9~12、13~18岁: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高于未感染组(P<0.05);9~12、13~18岁: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高于未感染组(P<0.05)。 结论 在中原地区,H. pylori感染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4.33%,胃黏膜癌前病变包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20.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亚娣  江米足 《浙江医学》2009,31(1):117-119
人的一生中感染幽门螺杆菌(Hp)最主要的年龄阶段是在儿童期,成人期的Hp感染、胃溃疡等疾病大都源于儿童期的感染。国内资料统计分析显示,小儿慢性胃炎Hp感染的检出率高达81.6%,说明Hp感染与小儿慢性胃炎密切相关,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的重要原因。笔者现对儿童Hp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