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在疾病不同阶段的变化,分析其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探讨IL-17在COPD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80例,治疗后稳定期患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分别检测2组清晨空腹血清IL-17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水平.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L-17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高于稳定期组(P<0.05),且2组患者IL-17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均呈正相关.结论 COPD患者血清IL-17水平升高,可作为一种反映COPD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指标.血清IL-17与COPD的炎症过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B7-H3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代偿期肝硬化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9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IL-8和B7-H3水平。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组血清B7-H3和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代偿期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代偿期肝硬化组血清IL-8和B7-H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ild-Pugh C级患者IL-8和B7-H3水平均高于A、B级,B级患者B7-H3和IL-8水平均高于Child-Pugh A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IL-8和B7-H3水平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较高,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和监测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中白介素-17(IL-17)、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5例,健康对照者23例,分别测定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者血浆CRP、IL-17水平,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COPD组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IL-17、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OPD组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中IL-17与CRP呈正相关(r=0.402,P=0.001)。结论: IL-17、CRP二者均参与COPD的急性炎症过程;二者联合对判定COPD急性加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在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了解其与MMP-13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2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进行血清MMP-13、TNF—α及IL-6检测,并分别对健康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MMP-13与对照组及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较,有显著增高(P〈0.05)。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中TNF—α及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增高(P〉0.05)。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NF-α及IL-6水平与MMP-13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MP-13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TNF—α及IL-6对慢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MMP-13表达的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对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ELISA法检测136 例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10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95例HBV携带者及20名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外周血HBV-DNA复制与IL-12和IL-18表达水平。结 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组IL-12及IL-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高复制组(HBV-DNA ≥105•mL-1)IL-12及IL-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HBV-DNA <103•mL-1)(P<0.05);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及不同HBV携带者组之间IL-12及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肝病患者HBV复制水平与IL-12和IL-18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r=0.74,P<0.05;r=0.80,P<0.05)。结论: HBV复制活跃程度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及IL-18的表达,HBV复制程度越活跃,慢性肝病患者IL-12及IL-18表达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6.
李军  潘兴寿  黄照河 《广西医学》2006,28(8):1200-1200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在特发性房颤心力衰竭患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特发性房颤心功能代偿期35患者,心功能失代偿期32例患者,同龄段健康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免疫法和ELSA法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 正常组、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的TNF分别为(61.3±14.8)、(117.0±18.6)、(158.3±22.7)ng/L;IL-6分别为(60.9±16.8)、(105.3±18.7)、(142.1±24.5)ng/L;IL-8分别为(80.2±14.3)、(152.1±30.8)、(210.4±33.7)ng/L;3组之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特发性房颤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力衰竭加重,TNF、IL-6、IL-8水平亦升高,测定细胞因子水平对指导临床防治心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8(IL-18)与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及其与炎症的相关性,研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血清IL-18、Leptin、C-反应蛋白(CRP),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EH患者血清IL-18、Leptin、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血压分级增加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EH患者存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8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血压分级相关,提示IL-18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EH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升高且与血清IL-18及CRP呈正相关,提示Leptin可能在炎症方面参与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3(IL-23)水平的检测,研究其与AS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60例AS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23水平,分别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病情活动组与稳定组,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及骶髂关节X线不同分期的IL-23水平,检测AS患者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 CRP,ESR)、骨破坏程度,探讨其与IL-2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S组血清IL-23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S患者IL-23的水平活动组高于稳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S患者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IL-23,CRP,ES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AS患者血清IL-23水平与C反应蛋白、ESR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333,0.433;P值均<0.01),IL-23水平与骶髂关节X线破坏程度有关,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 AS患者血清IL-23水平比健康人升高,与疾病活动性相关,与骨破坏的程度相关,血清IL-23水平可作为AS活动性指标,可反映骨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和IL-18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14C-尿素呼气、ELISA法检测15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Hp感染情况及不同临床分期的慢性肝病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12和IL-18水平与胆红素水平的关联性。结果:各慢性肝病组Hp感染率、IL-12及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的<0.05); Hp感染肝病组IL-12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IL-12和IL-18水平也升高。结论: Hp感染可促进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与肝硬化病情演变过程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法测定72例活动期和恢复期肝硬化患者,76例活动期和恢复期慢性肝炎患者,76例活动期和恢复期急性肝炎患者及60例正常人血清中NO和IL-10水平的交化。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中NO水平与其他三组比较显著升高,恢复期患者也不能降至正常水平(P〈0.01),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的慢性肝炎患者和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NO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但不如肝硬化组患者显著(P〈0.01)。急性肝炎患者恢复期血清中NO水平可降至正常水平。慢性肝炎患者和急性肝炎患者活动期血清中IL-10水平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中NO水平与IL-10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69,P〈0.01)。结论:IL-10和NO参与肝硬化病情演变机制,并可作为检测病情演变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IL-6、IL-18及IL-18BP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的IL-6、IL-18及IL-18BP水平。结果①肝癌组血清IL-6、IL-18BP明显高于肝良性肿瘤组、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明显低于肝良性肿瘤组、肝硬化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临床早期,血清IL-6、IL-18BP比临床晚期水平低,而血清IL-18水平较临床晚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肝癌患者手术后血清IL-18水平较手术前有明显的升高,而血清IL-6、IL-18BP较手术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清IL-6、IL-18、IL-18BP与AFP有相关性(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L-6、IL-18及IL-18BP,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辅助诊断及临床分期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有可能为肝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IL-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从57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15例,慢性肝炎患者30例,重型肝炎患者12例)和10例健康献血员血液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脂多糖(LPS)刺激6h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术技术对IL-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之间IL-18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重型肝炎组IL-18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均P<0.01),无症状携带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随着病情加重,IL-18水平上升.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不同的慢性肝炎患者之间IL-18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肝组织炎症程度越重,IL-18水平越高.慢性肝炎组患者IL-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54,P<0.01;r=0.63,P<0.01).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患者、重型肝炎患者PBMC内IL-18mRNA表达水平与PBMC内IL-18蛋白含量呈高度直线正相关(r=0.980,P<0.001;r=0.910,P<0.001;r=0.975,P<0.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宿主对HBV的免疫应答,与肝脏炎症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RP、IL-6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滤过对终末期肾衰竭(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稳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滤过组(HDF)15例和常规血液透析组(CHD)15例,两组常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两组患者分别在进入实验前及治疗两个月后通过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同时测定15例健康志愿者CRP、IL-6血清含量作为对照。结果:①共观察了26例MHD患者(有4例中途退出),其中,HDF组12例。CHD组14例,全部MHD患者血清CRP、IL-6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O.01)。②HDF组治疗前CRP(16.93+8.28)mg/L、IL-6(33.38+8.15)pg/ml,治疗后CRP(10.76+3.99)mg/L、IL-6(28.82+6.77)pg/L,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CHD组治疗后CRP(18.14+6.94)mg/L、IL-6(37.81+6.82)pg/ml,均显著高于治疗前CRP(14.15+7.97)mg/L,IL-6(27.61+7.61)pg/ml(P〈0.05)。结论:①CRP可以作为评价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标志物。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③HDF结合了HD与HF的优点。可以高效清除中小分子物质,可以降低MHD患者血清中CRP和IL-6含量,对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系是影响水土流失和土壤有机碳(SOC)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水土流失区,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根系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对了解区域土壤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燕沟小流域,选择地形条件类似的梁峁坡,采集了10种不同植被治理恢复措施下的剖面(0—100cm)根系和土壤样品,研究了根系生物量和SOC在剖面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不同治理措施下的SOC呈现出灌木〉乔木〉灌草〉草本的趋势,而根系生物量呈现出乔木〉灌木〉灌草〉草本的趋势;SOC和细根生物量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对数递减趋势,但同一土层SOC和细根生物量的分布不一致,且根系比SOC的分布浅。  相似文献   

15.
曹姗姗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10-391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HBV治疗时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HBeAg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前、治疗48周时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数目,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TGF-β、IL-17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①治疗48周时CHB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百分比、TGF-β、IL-1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抗原转换/转阴组CHB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百分比、TGF-β、IL-17水平较e抗原未变化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时可能导致外周血Treg、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表达减少,其减少的同时可能更有利于HBeAg的血清学转换。  相似文献   

16.
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纳入31 例慢性放射性肠炎为研究对象,选取健康对照30 例。对病情的评估采取临床症状和内镜下表现结合的形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L-17及IL-23 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慢性放射性肠炎中IL-17 及IL-23 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均p=0.000)。IL-17及IL-23在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肠黏膜中的表达与症状积分及内镜评分呈正相关(均p=0.000)。慢性放 射性肠炎患者肠黏膜中IL-17 与IL-23 的表达相关(r =0.731,p =0.000)。结论IL-17 及IL-23 在慢性放射性肠炎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L-17/IL-23 免疫轴可能参与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8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2例HBV-ACLF患者和57例HBV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肝组织IL-8水平与分布情况,利用ELISA技术测定血清IL-8水平.对其HBV-DNA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和肌酐等肝功能指标水平亦进行同步测定.结果 HBV-ACLF患者肝组织及血清中IL-8含量均明显高于HBV患者及健康对照者;且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HBV>500 IU/ml时血清IL-8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性(r=0.416,P<0.05).与HBV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相比,HBV-ACLF患者血清中ALT、AST、ALP、总胆红素和肌酐含量均有明显增加.血清IL-8与肝损害程度(ALT、AST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性(r=0.247、0.317,P<0.05).结论 HBV-ACLF患者肝组织及外周血IL-8水平显著升高,且血清IL-8水平与患者肝脏炎症损伤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介素(IL)-6、IL-17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系统损害及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RA患者124例及正常对照48例,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7水平.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各实验室指标,了解RA系统损害发生率及与疾病活动性关系,分析IL-6、IL-17与系统损害及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① RA组与正常组相比,IL-6水平及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1);② 124例RA患者有系统损害85例(68.55%),其中心血管34例(27.42%),呼吸18例(14.52%),血液53例(42.74%),泌尿14例(11.29%),消化12例(9.68%),内分泌10例(8.06%),神经肌肉骨骼8例(6.45%);③ 有系统损害组较无系统损害组28关节疾病活动性(DAS28)、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P<0.01),IL-6、IL-17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规治疗的患者其DAS28及系统损害发生率较未正规治疗的患者显著降低(P<0.05);④ IL-6与IL-17分别与关节疼痛数、疼痛程度评分、血沉(ESR)、CRP等呈正相关性,与白蛋白等呈负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IL-6与血小板增多有关,血沉与心律失常、贫血及血小板增多有关.结论 RA系统受累高达为68.55%,且与疾病活动有关,IL-6、IL-17与疾病活动度相关,IL-6与系统损害更为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IL-7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的关系,探究IL-7对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IL-7含量,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结果 CHB组、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7含量分别为(1.68±0.58)ng/mL、(3.83±0.62)ng/mL和(6.25±0.32)ng/mL,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HB组、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31.3±3.3)%、(38.1±6.8)%、(43.2±9.4)%,CD8+T淋巴细胞分别为(24.8±5.2)%、(28.1±3.4)%、(30.5±8.6)%;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10.9±1.3)%、(7.4±1.0)%、(4.2±1.1)%。CHB组外周血IL-7明显低于HBV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且与CD4+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1=-0.58,P0.05),与CD8+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2=0.63,P0.05),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3=-0.43,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IL-7负调控调节性T细胞,对CD8+T细胞的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乙肝病毒(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HBV持续存在和复制与机体细胞免疫作用密切相关,其结果将导致肝组织炎症持续、反复或慢性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而CD4+T细胞在其细胞免疫作用机制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其中CD4+T细胞的两个重要细胞亚群,Th17/Treg型细胞所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IL-17、IL-21、IL-35、TGF-β、IL-10等在其炎症反应、抗感染免疫、组织细胞浸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恩替卡韦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用药,它在抑制HBV复制,改善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潜力,但目前关于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Th17/Treg型细胞因子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就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对Th17/Treg型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