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简称为CINⅠ,是妇科常见的宫颈癌前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然而由于病理科医师、阴道镜检查医师的技术参差不齐及阴道镜本身的制约,CINⅠ诊断的一致性存在差异,且CINⅠ的治疗至今仍存在争议。为了避免CINⅠ的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许多学者不懈努力以期寻找到一个准确的生物学指标预测CINⅠ的发展趋势。本文就CINⅠ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妇科就诊的病理诊断为CIN并行LEEP治疗的患者228例,均于术前、术后6个月、1~2年随访时行TCT和HPV检查。结果①术前、LEEP后6个月、LEEP后1~2年HPV感染率分别为84.2%(192/228)、21.1%(48/228)、7.0%(16/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前HPV感染的主要亚型是16、52、58,术后6个月HPV感染的主要亚型是16、52、33,术后1~2年HPV感染的主要亚型是16、52、53。③LEEP后1~2年HPV阴性者和HPV持续感染者的复发率分别为0.5%(1/216)、33.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亚型检测是CIN术后随访的重要检查项目,为预测CIN的预后、监测其复发及癌变情况提供可靠干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型及特点.方法:采用凯普HPV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方法对131例CINⅡ~Ⅲ级患者行HPV感染及基因的分型检测.结果:CINⅡ~Ⅲ级患者HPV感染率为86.26%(113/131).单一感染率72.57%(82/113),多重感染率27.43%(31/113).HPV16为最常见亚型(48.85%),其余亚型依次为HPV 58(20.61%)、HPV 33(11.45%)、HPV 31(8.40%)、HPV 52(7.63%).结论:CINⅡ~Ⅲ级患者HPV单一感染率高于多重感染率,HPV16型和HPV58型可能是CINⅡ~Ⅲ级患者HPV感染的主要型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α-干扰素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I)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07年5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行宫颈分泌物HPV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经新柏氏液基细胞学(TCT)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INI合并HPV感染的患者119例,按自愿分成A、B、C三组,A组46例应用α-干扰素行宫颈注射治疗,B组38例应用聚甲酚磺醛栓放置于阴道内治疗,C组35例无任何治疗。治疗三个月后复查,观察CINI合并HPV感染的治愈率。结果A组治愈率84.8%(39/46),B组治愈率39.5%(15/38),C组自愈率22.9%(8/35)。A组治愈率分别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B组治愈率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α-干扰素宫颈注射治疗CINI能有效阻断其病变发展,且能清除HPV感染,是一种简便可行、疗效显著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诊断和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CINⅢ)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7月-2005年6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Ⅲ的130例患者行Leep诊治并跟踪随访24个月,评Leep手术对CINⅢ的诊断和治疗作用。结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Leep手术病理诊断相符的75例(57.7%),低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的36例(27.7%),高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的19例(14.6%)。追踪随访的111例患者中,比较Leep术前和术后1年、2年宫颈异常鳞状细胞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P〈0.01,差异有显著性。2年治愈率达99.0%,复发率0.9%。结论Leep手术在CINⅢ诊断中可以弥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不足,减少漏诊率,同时是治疗CIN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E6/E7 mRNA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Ⅰ,CINⅠ)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HPV DNA检测和HPV E6/E7 mRNA检测中一项结果异常行阴道镜检查,病检结果为CINⅠ的患者208例,1年后复查TCT、HPV DNA、HPV E6/E7 mRNA,检测中一项结果异常再次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随访患者病变消退、持续存在或进展,分析HPV E6/E7 mRNA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进展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1)208例CINⅠ患者中有17例进展为CINⅡ或CINⅢ,进展率8.2%,进展患者中TCT阳性率为58.8%、HPV DNA阳性率为100%,HPV E6/E7 mRNA阳性率为100%;(2)Cox回归分析中,TCT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9.184,H...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将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CIN病例546例分为CINⅠ、CINⅡ、CINⅢ三组( CINⅡ-CINⅢ归为CINⅢ),分析3组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结果①546例患者HPV感染率86.08%(470/546),其中CINⅠ级68.92%(129/187)、CINⅡ级91.71%(166/181)、CINⅢ级98.31%(175/178),HPV感染率随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V单一感染率71.06%(334/470),多重感染率28.94%(136/470)。3组间HPV单一及多重感染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共检出19种HPV 亚型( HPV42、43型未检出),感染率排在前6位的亚型分别为16、58、31、33、52、18型;其中CINⅠ级为16、52、58、18、31、66型, CINⅡ级为16、58、31、33、11、52型,CINⅢ级为16、58、33、31、52、18型。 HPV16型感染率随病变等级升高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州地区CIN 高发年龄段为31~50岁;HPV感染率随CIN等级的增高而增加;HPV16型是主要致病型,排在前6位的常见亚型为16、58、31、33、52和18型;HPV多重感染与CIN病变程度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组织中HPV病毒载量与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二者用于预测CINⅠ转归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宫颈专科门诊,经组织学确诊为CINⅠ患者103例,确诊CINⅠ同时以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Ⅱ,HC-2)检测高危型HPV(HR-HPV)病毒载量,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相应宫颈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分析二者相关性。分别于随访6、12、18、24个月复查细胞学、阴道镜,必要时重复宫颈活检。以随访第24个月组织学检查结果为病变转归结局,分析HPV病毒载量及P16蛋白表达作为CINⅠ病变转归预测指标的可行性。结果①CINⅠ组织中HPV阳性率为69.90%(72/103),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8.83%(40/103),P16蛋白表达与HPV病毒载量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s=0.568 8,P<0.01);②随访24个月,CINⅠ病变总进展率为11.65%(12/103);③以P16蛋白表达评分≥6分作为CINⅠ进展的预测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96.70%、98.88%(P<0.01);以HR-HPV病毒载量≥100 RLU/CO为预测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33%、81.32%、93.67%(P<0.01)。结论 P16蛋白表达强度及HR-HPV病毒载量与CINⅠ病变转归密切相关,可以作为CINⅠ进展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9例CIN或宫颈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的37例正常宫颈标本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Wnt-11、Frizzled/LRP和ROR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应用HPV分型检测法测定高危型HPV感染状况。结果:与对照者相比,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Wnt-11、LRP-6和ROR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从宫颈炎到宫颈鳞状细胞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FZD-2在宫颈炎、CINⅠ-Ⅲ级的患者中均检测到轻微的增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62例检出高危型HPV,感染率为52.10%,高危型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高而呈现逐步递增(P<0.05);而且,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Wnt-11、LRP-6和ROR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危型HPV感染者(P<0.05);FZD-2的表达量则与是否HPV感染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Wnt-11、LRP-6和ROR2在CIN和宫颈鳞癌中表达增强,且与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LEEP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级1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2007-01~2008-01门诊12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Ⅱ级病人,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PV感染在尖锐湿疣和上皮内瘤变(包括外阴和宫颈)病变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HPV基因分型检测对330例尖锐湿疣和250例上皮内瘤变病变进行了HPV6、11、42等低危型及16、18、31、33、39、45、52、56、58等高危型DNA检测。结果 330例的尖锐湿疣组织中:274例为HPV6/11型(83.0%),46例为HPV16/18型(13.9%);250例上皮内瘤变病变组织中,8例为HPV6/11型(3.2%),167例为HPV16/18型(66.8%)。结论尖锐湿疣感染的HPV类型以HPV6、11为主,上皮内瘤变病变HPV类型以HPV16、18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经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CIN的门诊患者239例,行LEEP治疗,切除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并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疗效,同时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采用HPV基因芯片检测高危型HPV-DNA。结果LEEP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一次性治愈率达97.90%、复发率为2.09%。术前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者162例(67.78%),级别下降54例(22.59%),级别上升23例(9.62%)。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率术前为72.38%,术后6个月下降为14.22%,术后12个月下降为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治疗CIN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重复性、提供完整病理标本、有效消除部分病例的HPV感染、降低宫颈癌发生率的优点,但术后仍有病变持续存在及复发可能,需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女性宫颈瘤变的现状及瘤变年轻化趋势。方法:对妇科门诊近两年来通过宫颈癌筛查或肉眼观察发现疑似宫颈瘤变需要做活检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初步登记,再通过查阅门诊手术同意书及电子病历逐一登记病理活检结果等相关资料。结果:142例调查对象总瘤变(癌变)61例占42.9%,其中:CINⅠ25例(17.6%),CINⅡ11例(7.8%)CINⅢ及原位癌10例(7.0%),宫颈原位癌累腺8例(5.6%),宫颈浸润癌7例(4.9%);宫颈瘤变各阶段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CIN(Ⅰ、Ⅱ)组33.5岁,原位癌组(CINⅢ)组34.8岁,浸润癌组42.3岁,各年龄段最小发病年龄分别为:CIN组22岁,原位癌组23岁,浸润癌组37岁。结论: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女性宫颈上皮内瘤(癌)变发病早、发病率高,宫颈瘤(癌)变年轻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HPV 16,18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劲薇  李丽娟 《广东医学》2006,27(4):557-558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临床病理与人乳头状瘸病毒(HPV)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妇科门诊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139例(其中CIN 108例、宫颈癌31例),同时进行HPV16,18检测。结果 31例宫颈癌中HPV16,18型阳性表达率为58.1%(18/31),108例CIN HPV16,18型阳性率为47.2%,两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IN 1级阳性表达率最低33.4%,呈现级别越高,其HPV阳性率越高。结论 提示HPV 16,18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晓峰  汪峰  岑尧  胡玉崇  萨日娜  杨慧君 《广西医学》2021,43(13):1543-1546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载量和P16蛋白表达联合预测蒙古族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患者病变转归的价值.方法 选取118例蒙古族CINⅠ患者,均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宫颈组织中高危型HPV载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病变组织学转归.分析高危型HPV载量...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浸润性宫颈癌(ICC)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HPV-DNA的检测尽早筛查出患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浸润性宫颈癌的高危人群,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06年7月-2007年7月妇科门诊及住院部筛查出的130例宫颈病变患者均采用PCR-HPV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其宫颈分泌物HPV-DNA感染情况,并通过阴道镜对可疑病灶多点活检。结果130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DNA阳性者52例(40.0%),阴性者78例(60%);病理活检慢性炎症53例(40.8%),宫颈癌及癌前病变77例(59.2%);HPV阳性患者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率为62.3%(48/77)。结论检测高危HPV-DNA不仅可以发现现行的宫颈疾病的患者,还可以发现存在高危风险的人群,是监测CIN及ICC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检测高危HPV-DNA,有针对性地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有助于探讨CIN及IC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进行HR-HPV的测定,证实有下生殖道HPV感染402例及经活体组织检查证实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病变的发生集中在生育及性活跃期,与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多个性伴、多产等因素关系密切,年龄在31岁~40岁为发病高峰期;宫颈病变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HPV高危型以16,18型为最常见类型,是宫颈病变的最主要因素,HPV低危型以6,11型为最常见类型,一般只引起一些良性病变。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宫颈病变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减少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降低宫颈癌的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CIN)的关系。方法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筛查与病理学诊断相结合,对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病变一级及其以上(≥CIN1)病例各200例进行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宫颈病变≥CIN1组阳性病例69例,阳性率34.5%;宫颈炎对照组阳性.病例16例,阳性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高危型乳头瘤病毒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就诊的185例CIN患者(CIN组)及正常妇女248例(对照组),分别统计各组病例中BV及HPV16/18感染的例数,分析BV的存在与CIN患者HPV16/18感染的关系.结果:185例CIN患者中,17例患者BV阳性,而248例正常人群中仅9例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106例HPV阳性,对照组仅12例阳性,两组HPV16/18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185例CIN患者中,BV及HPV均阳性者14例,HPV阳性BV阴性者95例,HPV阴性BV阳性者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结论:BV可能是CIN的高危因素,也可能是HPV感染致CIN的协同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