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糜烂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经过妇科常规检查、阴道脱落细胞学确诊的宫颈糜烂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选择同期妇科门诊健康体格检查的18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首次性交年龄、流产次数、文化程度、采用宫内节育器、是否冲洗阴道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年龄、首次性交年龄、流产次数、文化程度、采用宫内节育器比例、冲洗阴道次数(P〈0.05)是影响宫颈糜烂患者的相关因素。结论宫颈糜烂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高危人群,重点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选择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以降低宫颈糜烂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通过对济宁市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出生缺陷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0例病例和100例对照进行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被动吸烟、接触宠物、孕期感冒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呈现正关联,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3.866(1.048—14.258)、8.571(1.317~31.752)、4.720(1.168~19.073);与同事关系和谐、文化程度高、每周运动大于等于三次则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呈现负关联,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0.184(O.137~0.450)、0.407(0.267~0.621)、0.572(0.327~0.895)。结论被动吸烟、接触宠物、孕期感冒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而与同事关系和谐、文化程度高、每周运动大于等于三次是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影响宫颈糜烂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杰刚  彭红芬 《当代医学》2010,16(19):50-51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2月我院门诊宫颈糜烂20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随机选择同期妇科门诊健康体格检查的40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妇女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30~39岁年龄段比例高、首次性交年龄小、流产次数多、文化程度低、阴道分娩为主、使用避孕套及带尾丝节育环(P〈0.05),是宫颈糜烂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月经量、月经周期、行经时间、性生活频率等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宫颈糜烂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用相应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牙周病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将134例牙周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34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吸烟、牙周疾病知识、自身口腔健康状况评价、定期接受口腔检查、近2个月内是否存在精神压力、营养不良、糖尿病方面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9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牙周病危险因素主要是缺少牙周病知识(OR=3.70)、吸烟(OR=3.39)、营养不良(OR=3.01)、糖尿病(OR=2.78)。结论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预防需从多方面考虑,防止病情发生和发展:开展口腔卫生宣教、戒烟、合理调整营养、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影响育龄妇女继发性不孕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对242例已婚继发不孕患者和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盆腔感染性疾病史、末次妊娠产后或流产后并发症史、第一次性生活年龄、痛经和生殖道感染是女性继发性不孕的危险因素。结论:重视生殖健康,加强避孕知识的宣教,积极防治生殖道感染,避免婚前性行为有助于减少女性继发性不孕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②方法某医院老年门诊就诊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703例,按照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形式,将确诊为骨质疏松的303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骨质疏松的4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骨密度测定、一般人口学及影响因素调查。③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学历、既往病史、现病史、钙剂使用情况、运动情况、吸烟、饮酒、膳食结构等与老年人骨质疏松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学历、婚姻状况、钙剂使用情况、骨折史、牙齿脱落情况、吸烟情况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主要影响因素( P <0.05);年龄>65岁、低学历、丧偶或离异、未服用钙剂、有骨折史、牙齿脱落、吸烟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④结论年龄大、丧偶或离异、有骨折史、有牙齿松动脱落、吸烟是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高学历、服用钙剂则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选取124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及125例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无糖尿病者作为对照,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体格检测。结果:有糖尿病家族史(OR=4.448)、主食以米为主(OR=21.165)、吸烟(OR=2.821)、睡眠质量差(OR=3.040)、有熬夜习惯(OR=7.235)、性格内向(OR=11.424)、SBP(OR=1.048)、焦虑(OR=4.106)、TC(OR=26.654)、DBiL(OR=2.208)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饮茶(OR=0.159)、蔬菜摄入量(OR=0.964)则起保护作用(OR<1,P<0.05)。结论:2型糖尿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2型糖尿病的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应用自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调查表对1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sitic回归对19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进行分析,腰臀比、体质指数、喜食甜食、喜食荤食、睡前加餐、喜食海鲜、常在外就餐、家族脂肪肝病史、家族糖尿病史引入回归方程,体质指数、喜食荤食、家族脂肪肝病史和家族糖尿病史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有关(P<0.05),病例组腰臀比、体质指数、喜食荤食、常在外就餐、睡前加餐、喜食海鲜、家族脂肪肝病史、家族糖尿病史、高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以肥胖为中心的多元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不良的饮食习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遗传可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定市非吸烟人群肺癌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癌症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1:2配对病例对照方法,收集保定市2015年以来的非吸烟肺癌新发病例250例,按照性别、年龄、不吸烟等配对因素选取对照.收集有关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有8个...  相似文献   

11.
颅内肿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64例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和273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推断暴露因素与颅内肿瘤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源于配偶的被动吸烟、源于同事的被动吸烟、职业性接触汽(柴)油和经常接触农药可增加患颅内肿瘤的危险性,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777(1.103,2.861)、1.911(1.095,3.334)、4.298(1.008,18.314)和1.728(1.000,3.049)。饮酒和啤酒酒精摄入量<9mL/d可降低患颅内肿瘤的危险性,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297(0.108,0.821)和0.216(0.046,1.024)。结论  颅内肿瘤的危险因素为源于配偶及同事的被动吸烟、职业性接触汽(柴)油和经常接触农药;保护因素为饮酒和啤酒酒精摄入量<9mL/d。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房颤患者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及对象进行相关阐述。方法详细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常规包含心率控制、抗血小板,以及运用华法令进行抗凝治疗。按照所使用华法令的起始剂量的不同分成1、2两组,第1组起始剂量为2.5 mg,第2组起始剂量为3.5 mg,治疗第一周每两天监测一次患者的INR。对患者治疗后是否出现血栓进行观察,并对华法令的作用做客观评价。结果该次接受观察的88例患者按照起始剂量分成人数均等的两组,第1组在第三次复查时无1例达到相关指标,其达标平均时间为(13.474.6)d;第二组在第二次复查时无1例达到相关指标,但后期有1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指标水平超标而停止治疗,平均达标时间(17.65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令对房颤患者有较好的抗凝作用,但有诸多影响因素,起始使用剂量不同,所造成的抗凝效果也有所不同。临床要详细掌握其影响因素,并使用有效方式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3.
张燕  徐健 《安徽医学》2019,40(8):858-861
目的分析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体表心电图提示典型房扑、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房扑并成功给予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TIA)手术的患者68例,随访6~34个月。根据术后随访是否发生房颤分为两组,其中发生房颤组23例,未发生房颤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P波宽度及离散度、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口服药物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P波宽度、P波离散度、LAD、LVEDD、LVEF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预测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房晚电位测试对于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临床关联.方法以P波触发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技术测试4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试验组)及40例无症状者(对照组)的心房晚电位(包括滤波后P波时限,P波终末20ms、30ms、40ms的电压均方根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的P波终末20ms电压均方根值为(2.66±0.26)μv,对照组为(3.73±0.20)μv,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01);试验组的滤波后P波时限为(136.62±2.91)ms,对照组为(114.05±1.18)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试验组的P波终末30ms电压均方根值为(3.68±0.30)μv,对照组为(4.73±0.26)μv,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2);结论P波触发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心房晚电位可作为预测阵发性房颤的一个快速、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月我院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3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房颤类型:阵发性心房颤动26例,持续性/长时间持续性心房颤动4例。结果本组共行40次消融术,30例患者术中均达到消融终点,平均能量25 W。30例房颤患者消融术全部成功。仅环形隔离右上下肺静脉者1例,同时环形隔离左、右上下肺静脉者12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静脉狭窄、心肌穿孔、血气胸、心脏停搏和食管穿孔等并发症。3例房颤患者术中发生迷走反射,注射阿托品后恢复正常。其中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中转为窦性心律16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停用胺碘酮或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可以降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微创、时间短、手术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忠民  肖学钧  吴书林  刘震 《广东医学》2004,25(9):1017-1018
目的 根据局灶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电生理特征 ,对迷宫手术进行改良 ,成为简化手术操作的一种外科手术治疗房颤的方式。方法 用 5只杂种犬 ,按改良左、右心房切口及左房后壁切口进行线性切割 ,再用5 - 0prolence线缝合。①左房改良切口 ,切断肺静脉内心房肌包绕组成的心肌袖 ;②右房切口达界嵴 ,起隔离右房作用 ;③房间隔切口达冠状静脉窦右侧。结果 术后原条件刺激不能诱发房颤 ,P -R间期正常。结论 该实验能达到简化手术治疗房颤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04例,根据患者有无心房颤动分为观察组(高血压合并房颤,38例)和对照组(高血压未合并房颤,66例),分别对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吸烟饮酒史、家族史、糖尿病史)、血液生化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肌酐、尿素氮、血浆D二聚体、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心脏超声参数[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此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及LVPWT大、HCY高、LDL-C低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LAD、LVPWT、HCY、LDL-C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均具...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200例病人均具有南心房颤动引起的头晕、心悸、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有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记录,每次心房颤动发作能在48h内自行终止而恢复窦性心律,且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症状,左室射血分数〉40%,临床基础特征基本相似的。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人,采用双盲法对比观察。胺碘酮组:胺碘酮0.2g,每日3次,口服,第4日起改为0.2g,每日1次,维持180d。安慰剂组:安慰剂0.2g,每日3次,口服,第4天起改为0.2g,每日1次,维持180d。每月随防1次,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维持窦性心律的百分比。结果:在6个月随防期内胺碘酮组病人心房颤动复发率为16%(16/100),而安慰剂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87%(87/100,P=0.000)。结论:小剂量胺碘酮用作预防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房颤转复前持续时间对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房颤病例共84例(男50例,女34例),根据转复前房颤持续时间分为2组。A组:持续时间小于48h;B组:持续时间大于48h。选用静脉点滴或口服胺碘酮来转复房颤,预防复发的方法为先用负荷剂量400mg/d,共14d,然后为维持剂量50~200mg/d,可根据患者的疗效以及副作用在此范围内调整剂量。分别于房颤转复后1月、3月、6月以及12月观察两组的房颤复发率以及胺碘酮的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服用胺碘酮后1月、3月、6月以及12月房颤复发率分别为0%、11%、23%、32%;B组患者分别为1%、15%、20%、41%,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转复前房颤持续时间对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理想  徐健  周晓娟  詹玲 《安徽医学》2019,40(12):1332-1335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172例心房颤动患者,依据术后3个月内是否再次入院分为再入院组(29例)与非再入院组(143例),分析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体质指数(BMI)、年龄、心房颤动类型、是否合并有其他心律失常及基础合并症个数是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BMI、年龄、心房颤动类型、是否合并其他心律失常及基础合并症个数是预测心房颤动术后再入院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