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与其他类别精神障碍患者(除神经症外的精神障碍患者)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的神经症患者在主要幸福感上的差异。方法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30名神经症患者和30名其他类别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主观幸福感的测定,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其他类别精神障碍被试与神经症被试在总体幸福感及各分量表分数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别(t=2.42,P0.05);不同性别的神经症患者在正性情绪、负性情绪、总体幸福感的差别具有显著性(t=-2.970,-3.171,2.900;P0.05);女性在幸福感体验和情感体验上都比男性高。结论神经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相对其他类别精神障碍患者较低。  相似文献   

2.
神经症患者述情障碍及其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了解神经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状况;了解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述情障碍的差异及其主要的特点,为神经症的病因学研究及治疗和预防提供一些信息和证据。方法:神经症组:符合CCMD—Ⅲ神经症诊断标准的病人258人;符合DSM—Ⅳ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抑郁障碍的患者73人,焦虑障碍54人,抑郁与焦虑同时存在的(共病)65人,其它类型的神经症患者66人。对照组:无神经症及其它精神疾病健康人,共150人。使用本课题组修订的20个条目的多仑多述情量表(TAS-20)中文版作为评定工具,对所有样本进行述情障碍评定。结果:两组在总分及各因子分上的差异显著,神经症患者的述情障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抑郁性障碍、焦虑性障碍、抑郁与焦虑共存(共病)三组在外向性思维因子分和量表总分上有明显的组间差异,抑郁性障碍组和共病组在外向思维因子分及量表总分上均显著高于焦虑性障碍组;不同性别的述情障碍比较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内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而在神经症组内男性患者的述情量表总分和外向思维因子分明显低于女性病人。结论:神经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且女性更严重;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述情障碍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抑郁性障碍和共病患者的述情障碍比焦虑性障碍严重,主要表现在外向思维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症、癌症、精神分裂症患者明尼苏这多相人格问卷(MMPI)基本量表这一个性纬度方面的个性特征及其差异。方法应用MMPI测试软件对96例神经症患者,75例癔症患者及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进行测试,记录3组患者基本量表得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基本量表得分,经单因素方差分析,除k和MF量表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神经症患者HS、D、Hy、Pd、Pt和Si量表分均显著高于癔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P〈0.05或P〈0.01);癔症组F和Ma量表分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组(P〈0.05)。L、Hs、D、Pd、Pa、Pt、Sc、Ma、Si各量表分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或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L分最高,与癌症和神经症患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神经症、癔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个性偏离。且3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神经症患者的睡眠状况,探索影响神经症患者睡眠状况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探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SRSS和PSQI对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104名神经症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分析神经症患者的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神经症患者的得分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5.
采用与国内12地区神经症流调相似的程序及工具,对一工业人群作了抽样调查。得出神经症时点患病率为46.09‰。各型别中神经衰弱患病率最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患病率高于中学及大学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考研复试者心理特征的特点。方法使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对496名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者和48名健康体验者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问卷(MMPI)测试,使用附加量表评估其心理特征。结果 1女性考研复试者的自我强度、依赖性和控制力分数低于男性,支配性分数高于男性(P0.05);本科者的偏见分数低于大专者(P0.01);2经协方差分析控制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后,考研复试者的焦虑因子、控制力和偏见分数明显高于健康体验者,而压抑因子分数低于健康体验组(P0.05);3附加量表各因子与个性各维度显著相关(r=0.107~0.707,-0.151~-0.593,P0.05)。结论考研复试者的心理特征受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与个性有关,具有焦虑、压抑倾向,控制力和偏见明显。  相似文献   

7.
生活事件在老年神经症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心理社会因素在老年神经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对 16 3例老年神经症患者及 16 3例正常老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老年神经症患者生活事件尤其负性生活事件频度及严重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发生三件以上生活事件的频度亦高于对照组 ;6 0~ 70岁及 80岁以上这两个年龄段生活事件较多 ;老年神经症患者的生活事件中主要是健康问题和家庭问题。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是老年神经症发病的重要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应用生活事件量表,评定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和神经症发作前2年内对患者影响最重要的两件生活事件,探讨其在不同精神障碍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三组精神障碍的负性事件均显著高于正性事件,情感性障碍神经症的负性,独立性事件严重度极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神经症的独立性事件均显著高于非独立性事件,而精神分裂症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睡眠状况及生活事件的现状,并进一步研究患者的睡眠状况与生活事件的相关关系。方法在北京市某精神科专科医院选取神经症患者55名,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神经症患者生活事件与睡眠状况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①神经症患者的睡眠均分要显著高于常模(t=3.360,P〈0.01);②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神经症患者睡眠状况有显著差异(t=2.776,P〈0.01);未婚的与已婚的神经症患者睡眠状况有显著差异(t=3.512,P〈0.01);③不同性别、独生与否、婚姻状况的神经症患者所受的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④不同类型神经症患者的生活事件与睡眠状况并无显著相关(r=0.041,P〉0.05)。结论①神经症患者比正常人出现更多的睡眠问题,睡眠质量比常人差;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神经症患者的睡眠质量要优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神经症患者;未婚的神经症患者的睡眠质量要优于已婚的神经症患者;③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在经受了生活事件后,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对神经症患者的睡眠状况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神经症不安全感心理特点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神经症患者不安全感的心理特点,采用自行编制的安全心理自评量表(SRS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例神经症患者进行测查,结果显示,神经症患者较健康组显著缺乏安全感,SRSS与SDS、SAS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1及0.7269。提示神经症患者不同程度存在不安全感,SRSS量表列金有可行性,对心理治疗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神经症患者的防御机制与个性特质及症状表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防御机制特点与症状及个性间的关系。方法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人格测定(EPQ)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3例神经症患者和33倒正常对照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间DSQ评分的差异,分析神经症患者DSQ评分与SCL-90和EQP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神经症患者DSQ因子1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其中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退缩机制、幻想、躯体化分显著增高;DSQ因子2分显著低正常对照组,其中压抑和幽默分显著减低。相关分析显示DSQ因子1分与SCL-90各因子分呈正相关,与EPQ神经质因子分显著正相关,而与精神质因子分显著负相关;DSQ因子2分与EPQ精神质呈负相关。结论神经症患者较多地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这种不成熟防御机制可能与患者的某种个性特质和精神症状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2.
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与个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对个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及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对30例男性神经症及19例女性神经病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与个性进行多元回归相关性分析。结果 发现男性患者MMPI的HS、PD、PT量表分别与EMBU的FSS4、MSS1、FSS1及MSS1呈正相关。女性患者MMPI的HY、PD、PT、SC临床量表及N因子量表,分别与EMBU的FSS2、3、1、5及FSS2呈正相关。结论 男性患者个性受母亲情感温暖及父亲偏爱的影响,女性患者个性受父亲处理处罚严厉及教养方式不一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神经症病人羞耻感的某些特征。方法:52名核心神经症病人填写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羞耻量表(Shame Scale)和童年创伤经历量表(CTQ)。3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只填写羞耻量表。结果:神经症组的羞耻感总分以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总分69.0±20.4/48.7±10.2,个性29.4±9.7/19.8±5.8,行为23.5±6.5/18.0±4.2,身体8.3±3.4/5.7±2.2,家庭7.7±3.9/5.2±1.7,t=3.15~5.09,P=0.001或<0.001);神经症组中男性与女性羞耻感总分以及各因子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神经症组的羞耻总分及其各因子同SCL-90总分呈正相关(r=0.443、0.383、0.402、0.546、0.503,均P<0.001),同SCL-90各因子分多数呈正相关;神经症组的羞耻及其各因子同创伤总分呈正相关(r=0.56、0.51、0.40、0.17、0.66,均P<0.001),同创伤各因子大多呈正相关。结论:羞耻感强是神经症病人区别于正常人群的一个重要特点;家庭羞耻较其他因子更直接影响神经症心理症状;情感虐待因子较其他因子更直接影响羞耻感。  相似文献   

14.
神经症患者的述情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78例住院的神经症患者进行了述情障碍的测评,结果发现神经症的总分明显高于常模,两性间TAS的因子分存在差异。在各类神经症当中,以强迫症的总分最高,焦虑症与常模无差异。而强迫症、抑郁症的Ⅰ、Ⅱ因子分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46例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精神科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8周。于心理干预前及心理干预8W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高于正常值,心理干预8周末,两组均较心理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lt;0.01或P&lt;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lt;0.01或P&lt;0.05)。结论心理干预可增强神经症患者的自信心,消除不良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精神病人与神经病人PHI测评结果分析。方法 采用宋维真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对139名精神病人和神经症病人进行测查。结果 精神病人PSD、HYP、UNR分数均明显高于神经症病人,高于常模两个标准差以上,神经症病人SOM、DEP、ANX分数均高于精神病人,这与宋维真教授修订的MMPI的测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PHI适合应用于精神病人和神经症病人的人格测查,其功能接近MMPI,操作性优于MMPI,韪数量小,操作时间短,可广泛应用于精神科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神经症患者MMPI测查结果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及MMPI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心理咨询门诊神经症患者进行MMPI测查。结果 男女神经症患者的编码模式和剖析图相似。L、F、K、Pd、Sc量表与神经症诊断有密切关系。结论 神经症患者的基本人格特征为神经质人格,MMPI的测定为临床诊断,心理治疗、疗效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神经症患者压力反应与应激有关因素关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应激有关因素与神经症患者压力反应的关系。方法:使用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压力反应问卷对88例神经症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群作调查和分析。结果:神经症组的心理反应、躯体反应、社会行为反应、家庭事件和消极应对分高于健康组(P〈0.01).家庭外支持和积极应对分低于健康组(P〈0.01或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神经症组进入方程的是消极应对和社交事件(R^2=31.9);健康组进入方程的是消极应对和家庭事件(R^2=40.6)。路径分析也表明类似的结果。结论:神经症患者在心理应激有关因素方面大多差于健康人群;神经症患者压力反应与消极应对和社交事件关系较大.而健康人群压力反应与消极应对和家庭事件关系较大;神经症患者的压力反应受本研究范围内各应激有关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组治疗神经症的疗效。方法以26名神经症患者为观察组,22名神经症患者为对照组,治疗时间两个月,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用spsslO.0软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神经症有效,以躯体化、强迫、敌对、恐怖等改善最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组治疗利于神经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神经症患者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40例神经症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评估.结果 神经症患者EMBU-F1和EMBU-M1因子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EPQ-P分(P<0.05)和EPQ-E分(P<0.01)与EMBU-M5分呈显著正相关;EPQ-N分与EMBU-F5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EMBU-M1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 EPQ-L分则与EMBU-F4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神经症患者存在着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这与患者的个性素质特点有着密切关系,提示父母教养方式在神经症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