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30例保留子宫动脉的倒三角形子宫次全切除术式与结果,并与传统的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说明,该术式的主要优点是保持来自子宫动脉的卵巢支的的血管,从而保证了卵巢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有效保存卵巢功能的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0例因患子宫良性病变而施行保留子宫动脉次全子宫切除术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患子宫良性病变的患者50例施行子宫切除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性激素水平、术后卵巢动脉血供情况、更年期症状、性生活质量等。结果:研究组术前术后性激素无明显变化,卵巢血供无明显改变,性生活质量与术前无异,无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结论:保留子宫动脉的次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较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牛宗花  李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01-101,103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内膜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保持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分泌轴完整性术式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方法对60例子宫肌瘤、内分泌失调性子宫出血、需子宫切除者行保留子宫膜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选同期子宫全切除术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术后病率及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有无差异。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无差异,手术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无改变,而且对照组血清激素水平变化明显,提示此术对卵巢功能无影响。结论保留子宫内膜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原因受体内性激素与细胞因子的影响,肿瘤大小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轻微,少部分患者存在典型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轻重,可采取药物对症处理或手术切除,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是临床常用术式,但术中需切断子宫动脉上行支,减少子宫卵巢动脉吻合支血流供应,卵巢血液供应减少,可诱发卵巢早衰现象,同时子宫切除,可导致卵巢内分泌激素的反馈调节机制缺乏,致使卵巢功能紊乱,并改变盆底解剖结构,降低术后性生活质量~([1,2])。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激素水平及性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保留子宫动静脉行子宫切除术两种术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子宫良性病变不影响卵巢血液供应的子宫切除术式。方法 对30例子宫良性病变需子宫切除者行保留子宫动静脉子宫切除术,手术前后分别检测子宫动脉上行支血流情况(治疗组),选同期行传统子宫切除术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率、肠功能恢复有无差异。结果 治疗组术后子宫动脉上行支保留完好,血流良好,提示此术式对卵巢血液供应无影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率、肠更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功能恢复明显提早。治疗组术后随访最长2年,末见肌瘤复发。结论 保留子宫动静脉子宫切除术是子宫良性病变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中青年女性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娟  张玮 《北京医学》2008,30(2):96-99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子宫切除对中青年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各种良性子宫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50例,根据术式不同,随机分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次全子宫切除术组(保上组)、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次切组)及全子宫切除术组(全切组),每组50例.比较不同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3组术前及术后性激素水平、更年期症状、性生活质量等进行比较.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次切组和全切组术后雌二醇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保上组术后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保上组术后更年期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次全切组和全切组,性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全切组.结论 三种子宫切除术式中,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最小,该术式不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子宫施行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与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分析比较改良的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56例和同期指征相近的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56例的疗效。结果:阴式组较腹式组平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术后病率低,排气早,平均住院天数少,经统计学处理两种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脱垂,良性子宫病变,宫体〈12孕周大小者实施改良的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切除术(试验组)与传统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全切除术(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术后血清FSH、E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小,安全易行,是低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保留血管的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式的探讨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保留来源于子宫旁的卵巢血运,避免切除子宫后出现的卵巢早衰。方法 行保留血管的次全子宫切除术(实验组)64例,传统子宫次全切除术(对照组)32例,对2组术后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两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血清性激素FSH、E2测定结果比较,传统的子宫次全切除术组术前术后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保留血管组术前术后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保留血管的子宫次全切除术不影响卵巢功能,不改变盆腔解剖关系,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自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院开展了腹腔镜辅助阴式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瘢痕大子宫切除术共68例,此术式保留了子宫动脉向卵巢的血管分支,即子宫动脉上行支-卵巢分支,保证了术后卵巢血供,从而保持卵巢功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在1997—2003年,对功能性子宫出血且无子宫脱垂的患者尽量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从而评价其疗效。研究设计:回顾性分析资料并且进行前瞻性研究。机构:Warwick医院。受试者:拥有270000人口的Warwick南部的一家地区医院的87例患者。方法:在1997--2003年,努力使尽可能多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且无阴道脱垂妇女实施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必要时同时行卵巢切除术。对3种不同术式,经腹子宫全切术,经腹子宫次全切术及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进行为期7年的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手术方式的变化。结果:通过这7年间观察证明,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其治疗的重点已从经腹手术转变为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在1997年,功能性子宫出血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为子宫次全切术土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72.7%),27.3%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土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无1例为经阴道途径。然而至2003年,情况完全相反,所有病例均实施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土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此种术式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且经阴道手术者术后出院早,恢复较快。结论:在地区大多数医院,经阴道手术没有更多的手术并发症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恢复率,可能成为妇科医生较为普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刘新民 《中级医刊》2004,39(11):4-5
近年来,对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改进如雨后春笋,尤微创手术,如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经阴道次全子宫切除术、或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等国内有陆续报道。本文所谓的子宫良性病变的新型手术,是针对年轻妇女,尤≤45岁未绝经者所设计施行的保留部分子宫内膜及子宫动脉上行支一卵巢支的手术。  相似文献   

13.
赵海燕  沈红  杨志 《广东医学》2003,24(4):422-423
目的:探讨经腹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式及结果。方法:对78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观察组),另选择同期36例患者行传统子宫全切术(对照组)。结果:(1)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盆腔血肿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术后腹痛,盆腔坠胀感,性生活质量等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变化,对照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术式的优点是使卵巢的血供不受影响,维护了盆底支撑结构,避免了卵巢功能早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两种不同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内分泌改变的影响。方法 对40例45岁以下非绝经期的妇女因妇科良性疾病而手术治疗的患,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次全子宫切除术及港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分别在术前、术后3月测定血FSH、LH、E2、P水平,并在术后6个月进行更年期症状的随诊。结果 传统次全子宫切除组FSH、LH升高,E2下降明显,更年期症状出现早;而港式子宫次全切除组术后激素无明显改变,而更年期症状几乎不出现。结论 卵巢功能与卵巢血液供应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是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绝经前单纯子宫切除的妇女术后常伴有围绝经期症状,为此.我们设计了保留双侧子宫动脉的大部子宫切除成型术式(简称子宫成形术),并与常规全子宫切除对照,旨在探讨单纯子宫切除术后卵巢组织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缝扎子宫动脉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50例及同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50例中49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子宫腺肌症、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手术中处理子宫动脉时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经腹手术组(P<0.05).2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缝扎子宫动脉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3种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48例,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36例,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种术式手术时间开腹组最短,与其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住院费用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和阴式组(P<0.01)。结论阴式和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3种术式均为次全子宫切除的有效术式,各有利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手术。  相似文献   

18.
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保留子宫血管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75例患者随机分为保留子宫血管次全子宫切除术组(研究组,n=38)和传统次全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n=37),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分别于术前,术后3、6个月,术后1、2年抽血查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检测血脂水平,并进行围绝经期症状临床随访.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及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围绝经期症状几乎不出现;对照组术后FSH明显增高(P<0.05),E2降低(P<0.05),TC、TG、LDL明显升高(P<0.05),围绝经期症状出现较多.结论 保留子宫血管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小于传统次全子宫切除术,该术式不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刘淑文 《黑龙江医学》2005,29(7):497-498
目的保留子宫动脉行子宫切除术,可避免卵巢血供减少、卵巢早衰及盆腔解剖关系的改变,维持卵巢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2002-08~2004-12间100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第1组采用保留子宫动脉子宫切除术,第2组采用传统的切断子宫动脉、子宫切除术。观察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远期临床症状及卵巢内分泌指标。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无差异,6个月后实验室FSH、LH、E2、P、T检测,盆腔粘连、卵巢功能不全症状等与术前相比,保留子宫动脉组无变化(P>0.05),而切断子宫动脉组FSH、LH均上升,E2、P均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T无变化,盆腔粘连、卵巢功能不全症状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保留子宫动脉行子宫切除术,不损伤子宫动脉及卵巢韧带,维持卵巢血供及功能,避免卵巢早衰,维持盆腔解剖关系,术后盆腔粘连少,以后发生宫颈癌不增加手术难度及输尿管损伤率。  相似文献   

20.
四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在良性妇科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在良性妇科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0年1月金华市人民医院278例良性妇科疾病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4种术式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情况。结果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总并发症发生率达6.3%,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子宫颈的两种术式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子宫颈的两种术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后体温升高率最大(5.6%)。结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及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部分减少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式数量,但不同术式各有优势,互不能完全替代,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医院的条件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