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上动脉结扎引线方法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对甲状腺上动脉的分离与结扎 ,传统方法是用止血钳进行分离、穿过动脉后侧、带入结扎丝线完成的。但止血钳钳头圆钝 ,不易穿过动脉后侧 ,且穿过动脉后侧后仍需张开夹线 ,配合较繁锁。为解决以上不足 ,笔者研制了甲状腺上动脉引线器 ,并应用于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人 77例 ,证明效果良好。介绍如下。引线器的制作 :取直径 3 5mm的骨外科克氏针一根 ,将其一端砸成扁平状半圆 ,于半圆中央钻 1 5 2mm的小孔一个 ,在距半圆顶端 1 5cm处将克氏针侧弯成直角 ,在距另一端 9cm处反折 180°作握把 ,即得一把长 18cm有带…  相似文献   

2.
颈外动脉结扎治疗扁桃体切除术后活动出血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2年11月至2002年11月,采用颈外动脉结扎治疗扁桃体手术活动性出血5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4岁,头晕6个月入院.TCD示左大脑中动脉流速(MCAFV)66 cm/s,左大脑前动脉流速(ACAFV)176 cm/s,右MCAFV 163 cm/s,右ACAFV 160 cm/s.DSA显示左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达95%,右内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约50%,右MCA及分支显影良好.全麻下行左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中TCD经颞窗监测左MCAFV:颈动脉试阻断前左MCAFV 40 cm/s;单纯试阻断颈内动脉(ICA)时左MCAFV 40 cm/s;试阻断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外动脉,MCAFV降低至15 cm/s;单纯试阻断颈外动脉(ECA),MCAFV也降低至15 cm/s.采取左颈总动脉至颈外动脉转流MCAFV上升为25 cm/s.术中行颈内和颈外动脉起始段内膜切除.术后语言及肢体活动同术前.术后1周TCD检查见左MCAFV上升至134 cm/s.随访1年头晕症状改善,无缺血性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4.
5.
颈总动脉损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总动脉损伤2例报告赵品世,张恒茂例1,男,25岁。1993年7月3日急诊入院。因1小时前被他人用刀刺伤颈前中部,伤口呈喷射状出血,约10分钟病人昏迷,经在院外缝合伤口,快速输液后转入我院。体查:昏迷,面色苍白,呼吸浅慢15次/分,血压测不到,颈总动...  相似文献   

6.
患者1,女性,76岁。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1周,呈持续性,曾在其他医院就诊,诊断为弓降部主动脉夹层,后转入我院。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提示:主动脉内膜撕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后缘。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有变异:仅有左侧锥动脉自左锁骨下动脉发出;右锁骨下动脉及主动脉弓未发现右锥动脉(见图1)。因内膜撕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后缘近,手术需要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同时要转流以保证左锥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7.
鼻出血是很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可由单纯鼻病引起,全身性疾病中亦常可见到。有时鼻出血止血较难,有的甚至出血迅猛导致出血性休克、窒息等。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开展及深入研究,超选择颈外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院从1998年以来对21例该病患者进行了超选择颈外动脉栓塞术。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病人,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2~81岁,平均51.2岁其中12例为高血压性鼻出血,6例为自发性鼻出血,1例为毛细血管畸形,1例为鼻腔淋巴瘤,1例为外伤性鼻出血。1.2方法:采用Seldinger's法,局麻下经皮右或左…  相似文献   

8.
肝外胆道及肝外动脉解剖变异与手术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外胆道及肝外动脉的解剖变异较为常见,尤其是胆道系统。许多胆道术中的意外损伤和术后并发症都与解剖关系的复杂和上述的变异有关。手术中稍有疏忽或失误均可引起胆管血管的损伤,一旦发生,若不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仅对正常解剖知识的掌握是不够的,还应对不同的解剖变异进行充分了解和研究,这对防止肝胆手术中的意外损伤及术后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胆囊与胆囊管的变异(1)胆囊的变异较少见,儿童占0.37%,成人占0.03~0.07%。胆囊的变异表现在形态和位置两个方面[1],形态变异比较少见:1可有双胆囊;2憩室胆…  相似文献   

9.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0.
颈前肌群内层离断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间 ,对 39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在手术中只离断舌骨下颈前肌群内层 ,既能良好地暴露甲状腺 ,又能有效地减轻术后颈前区疼痛及颈前区皮肤粘连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全组 81例 ,术前诊断均为甲状腺良性肿瘤 ,随机分成传统术式组和舌骨下颈前肌群内层离断术式 (下称改良术式 )组。采用传统术式 42例 ,男 5例 ,女 37例 ,年龄 16~65岁 ,平均 31.82岁 ,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包埋切片病理检查 ,其中甲状腺腺瘤 2 4例 ,行患侧甲状腺大部切除[1] ;结节性甲状腺肿 17例 ,行双侧甲状腺…  相似文献   

11.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artery syndrome,SMAS)也称为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1842年由奥地利病理学家Von Rokitansky首先提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的解剖走行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引起十二指肠梗阻表现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颅外段的动脉瘤(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s,ECAA)包括了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动脉瘤。对ECAA的描述,可以追溯到1687年的国外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3.
腺外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腺外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处理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032)王弘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一种恶性程度低、进展缓慢的癌,其绝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病死率约在11%~17%[1]。但PTC原发灶常无包膜,有易于向四周浸润的特点,时间久了就可向甲...  相似文献   

14.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因之一,欧美白种人中,15%~20%的中风由颅外颈动脉狭窄引起;而我国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病人中颅外颈动脉狭窄者占22%。正基于此,颅外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治疗意义重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疗效经历了多项大规模临床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外上动脉双轴点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外上动脉为血管轴,髌骨外上缘为轴点,以旋股外侧动脉第一肌皮穿支为第二轴点设计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3例. 结果 3例皮瓣全部成活,质地外形满意. 结论 利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外上动脉双轴点皮瓣很大程度延长了血管蒂的长度,从而有效地扩大了皮瓣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面部外露处如有瘢痕畸形不但影响局部功能 ,引起周围器官移位变形 ,还严重损毁容貌。因此 ,修复时不仅需要机能 ,更应尽力恢复其原来的外观。 1993年起 ,我们应用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1 ] 修复颈面部瘢痕畸形 2 3例 ,疗效基本良好。1 手术方法于胸锁关节旁约 7 7cm、锁骨上 1 8cm处 ,用多普勒探测仪探出血管行径并标记之 ,按需要面积和形状设计皮瓣。从皮瓣远端切开深筋膜 ,在其深面剥离至锁骨区后 ,仔细解剖防止损伤血管蒂。形成岛状皮瓣时 ,血管束周应保留有较多软组织。因需要面积较大 ,对 4例皮瓣用扩张器进行预扩张后[2 ] 修复…  相似文献   

17.
18.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经验。方法 对近 10年手术治疗的 1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诊断、术前准备和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共施行手术 12次。行 Treitz韧带松解 1例 ,Billroth 式胃大部切除、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 3例 ,十二指肠空肠 Roux- Y吻合 4例 (其中 1例为胃空肠吻合术后再手术 ) ,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 1例。全部病人随访均痊愈。结论 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存在营养风险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合适起始时间.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符合研究标准的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术后第2天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术后第1天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变化、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感染并发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术后营养支持相关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疾病和手术类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早[(3.33±1.10)d vs.(4.03±1.51)d,P=0.020],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低(8/40 vs.17/40,P=0.030),术后住院时间短[(3.33±1.10) d vs.(4.03±1.51)d,P=0.020]和营养支持费用少[(2144.49±1210.96)元vs.(2915.99±1615.68)元,P=0.018].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营养指标和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后第2天(24 ~48 h)开始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和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能够更好的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