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声诊断在矫形外科方面的应用始于50年代末,1958年新宫和山本首先用A型超声判定骨折并试行诊断软组织疾病;1975年菊池及和贺井应用断层法,扫描并记录了四肢的切面超声图象;1966年数井和濑户等,首先应用B型超声诊断骨肿瘤和其他骨疾病;1971年Lavenson应用多普勒血流计探查肢体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高频B型多普勒超声扫描检测冠心病病人50例(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病人57例(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数,统计分析两组病人两项指标的差别;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各部位的IMT均比对照组明显厚(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检测出的斑块数也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的增多与冠心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戴琳  罗祖明 《华西医学》1991,6(1):31-33
采用B型超声波探查了14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颈动脉系统颅外段。结果发现:颈动脉硬化征与眼底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硬化症的严重程度有关。认为,采用B型超声波颈动脉扫描可作为脑动脉硬化症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近1个月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40例,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组)40例,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测定2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同时检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等。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MT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个数均明显高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T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能有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62例高血压病人的颅底血管进行检测,并与颅外颈动脉的B型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老年和中年高血压组TCD检测MCA峰值速度增高,符合颅内血管狭窄诊断标准各为24例和11例,占60%和52%。颅外颈动脉的B型超声检查发现老年组颈内动脉狭窄5例(占12%),中年组未见颈动脉狭窄,显示颅内血管狭窄明显高于颅外血管。结论:TCD和颈动脉B超的双重检测显示我国高血压病人颅内血管狭窄改变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颅脑无创性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测定首都医学院宣武医院华杨张慧娟邓毓锐刘冀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及正常参考值太原市人民医院综检科曹小有张东云吴兰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大脑广泛性动静脉畸形一例 大庆市第一医院高晓军史淑范李推琴林淑珍B型超声在神经外科诊断及术后随诊中的应用湖北空军襄樊医院特诊科张海水 神经外科周雄鄂B型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总医院邹艳秋戈晓华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昊逊66例急性脑血管瘤的颈总动脉实时显象超声测定与头部CT对照 北京市建筑工人医院刘永年张佩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型血流成像(B—flow)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及在内膜切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方法对32例接受颈动脉血管造影(DSA)的病例进行彩色能量多普勒(PDI)和B—flow技术超声检查,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DSA结果显示54条颈动脉可见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轻度20条,中度11条,重度18条,闭塞5条)。以阴性和阳性为判断点时,B—flow技术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1%、100%、98.4%,PD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1%、90.9%、96.9%;以重度狭窄为判断点时,B-flow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为95.7%、97.6%、96.9%,PDI分另4为95.2%、95.0%、95.3%。 结论B—flow技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性较高,它是一种更具先进性的无创检查方法。B—flow和PDI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三维超声成像特征及其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0例,均经二维超声证有1处以上的粥样斑块形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三维彩色多普勒超成像系统,三维图像采集方法选用自由臂方式,扫描过程包括血管长轴扇形扫描和血管短轴平行扫描,脱机进行血管壁,管腔血流的三维重与显示。结果:正常颈动脉的三维重图像能够连续,完整地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空间走行,可见其管壁内膜面光滑平整,管腔通畅,血流充填完满,粥样斑块形成的颈动脉三维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斑块的立体形状,表面特征,确切部位,血管腔大小及血流的空间走行情况,结论。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诊断具有 临床价值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显像特征.结果 18例颈动脉体瘤均诊断准确,超声诊断准确率100%,其二维超声均表现为于颈动脉分叉处的实质性相对均质的中低回声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瘤体与颈内、外动脉的位置关系以及瘤体内回声和血流分布情况,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临床检查诊断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高粘滞血症78例及对照组20例颈动脉的超声观察,探讨其与颈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关系。方法:收集经血液流变学检测出的高粘滞血症78例及对照组20例,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颈动脉内径,IMT(血管内膜—中膜的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管腔是否狭窄及其程度,并参考高粘滞血症分型标准分为4个亚型,结合B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粘滞血症组中,IMT≥1.0mm,各种类型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二者所致的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且Ⅳ型的腔梗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亚型。结论:对高粘滞血症患者行颈动脉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尽早发现ASO。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HP8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86例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构和血流受阻程度.结果 86例中有71例检出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82.56%,并伴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其中3例患者存在严重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大于50%,斑块好发部位在颈动脉分叉处(BIF),以扁平斑多见.结论随年龄增大,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判断狭窄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普勒颈动脉彩超检查资料,作为实验组A组,随后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志愿者50例作为B组,分析两组受检者颈动脉斑块性质,颈动脉内膜厚度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A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30例(60%),其中不稳定斑块28例,B组检出斑块5例(17%),均为稳定性斑块。结论:用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综合分析患者的斑块的类型等临床信息,可能有利于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概述我们从1985年开始研制,经过二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多功能超声诊断仪。主要功能1、由微处理机控制。2、具有B型断层显像,M型心动图和脉冲多普勒血流测量等多种功能,并能显示心电波形。3、采用数字扫描变换(DSC)技术。使B型图像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在Revolution CT中行CTA联合扫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CTA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为联合扫描组,对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CTA行联合扫描,B组为单独扫描组,分别对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行CTA扫描,对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图像质量主观评分A组(3.71±0.17)分,B组(3.83±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对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7,P0.05)。A组较B组在前降支、回旋支、冠状动脉主干中段及颈内动脉C1段及大脑前动脉A1段CT值、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碘摄入量较B组降低约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在Revolution CT中行CTA联合扫描检查具有可行性,且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碘摄入量,减少CIN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6例共27个颈动脉体瘤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体瘤在B型超声上主要表现为有管道的低回声,位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大,但其诊断符合率仅为74%。彩色多普勒应用则显示瘤体内有丰富彩色血流,呈分枝、网状,脉冲多普勒显示多为动脉血流,呈低速低阻型频谱,诊断符合率可达96%。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有很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意外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及生活,脑血管意外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且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是其主要病因之一。脑中风的20%-30%是由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性病变所引起。所以对颈动脉的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主要依赖血管造影。近20年来,超声仪器制造技术进展迅速,随着高分辩力双功超声仪(B超 脉冲多普勒)及三功超声仪(双功超声仪 彩色多普勒)的临床应用,及操作人员检查水平的提高,超声多普勒仪对预部血管的检查应用已越来越普遍,准确性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对发病72 h内住院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为ACI患者78例(A组)、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46例(B组)和健康对照者28例(C组)进行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斑块的情况,用ELISA法检测血浆TGF-β1含量。结果:A组斑块以脂质型斑块(60.9%)为主,B组以纤维钙化型(56.6%)为主;A组的TGF-β1水平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01)。结论:TGF-β1参与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在ACI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65年Miyazaki和Kato首先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供应脑的颅外血管的血流速度,迄今仍在神经内外科广泛应用。1968年Somer应用相控阵扇形扫描技术显示了大脑中线、脑室、搏动的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由于颅骨对超声波速的影响,这种图象分辨率较差。1982年Aasild将低频率和脉冲式多普勒结合,首先介绍了经颅多普勒超声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的多普勒超声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10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的方法学以及正常颈动脉的多普勒频谱特征。分析不同冠脉病变组颈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的差异,提出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的比值有助于检出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结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与146例对照组颈动脉检查结果做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对照组 IM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型糖尿病组中有79例 IMT 增厚,占62.2%;64例斑块形成,占50.4%;35例管腔发生不同程度狭窄,占27.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