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IκB)传导通路影响.方法 制作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雌激素组(I/R+ E2 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后1、3、6h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和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NF-κB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抑制蛋白(IκB-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再灌注后I/R组在各时相血清ALT、AST均显著高于I/R +E2组,并于6h达到峰值(P<0.05).与I/R+E2组和Sham比较,I/R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IκB-α表达降低,而NF-κB表达增高(P<0.05);ICAM-1 和MDA的结果变化和NF-κB表达水平变化类似,SOD呈相反变化.在光镜下观察,I/R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窦淤血,肝细胞水肿变性,肝细胞片状坏死,在Sham组和I/R +E2组上述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结论 雌激素对肝切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雌激素影响NF-κB/IκB传导通路、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肾缺血预处理(IPC)和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肾IPC的保护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11组,摘除右肾,分离并夹闭左肾动脉制备肾I/R和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IPC-I/R)动物模型。Ⅰa~Ⅴa(I/R)组为缺血再灌注0、1、24、48、72h组,Ⅰb~Ⅴb(IPC-I/R)组为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0、1、24、48、72h组,Sham组为假手术组。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SOD、MDA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内[Ca^2+]i水平,TUNEL原位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除0h组外,IPC-I/R与I/R各组比较肾功能损害、细胞凋亡均明显减轻,SOD升高,MDA降低,[Ca^2+]i水平下降;两种模型中均以再灌注24h组损伤最严重,Scr、BUN、MDA和[Ca^2+]i水平最高,SOD水平最低,细胞凋亡最多;再灌注24h前损伤呈加重趋势,24h后逐渐减轻;组间比较,[Ca^2+]i与血清SOD水平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结论:肾IPC可以减轻I/R过程中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细胞内钙超载,从而减轻肾脏形态及功能损伤;膜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内钙超载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对肾I/R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fos、Bcl-2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及葛根素对其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选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I组)、缺血30min即刻再灌注组(I/R组)、缺血30min再灌注1h组(I/R1h)、缺血30min再灌注2h组(I/R2h)、30min再灌注4h组(I/R4h)及葛根素预处理组(PUE+I/R4h组),每组8只。观缺血察各组肝、脑HE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c-fos、Bcl-2的表达;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法测定脑细胞凋亡。结果:I/R2h组、I/R4h组肝组织中散在分布大量炎症细胞,肝细胞明显肿胀,有的呈空泡状变性,肝脏结构紊乱;PUE+I/R4h组上述改变明显改善。I/R2h、I/R4h组脑组织水肿明显,PUE+I/R4h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脑组织c-fos表达均增高﹙P〈0.01),I/R4h组水平最高,PUE+I/R4h组较I/R1h组、I/R2h组、I/R4h组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脑组织Bcl-2表达增高(P〈0.01),I/R4h组与I/R2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E+I/R4h组较对照组、组表达增多(P〈0.01),较I/R1h组、I/R2h组、I/R4h组明显降低(P〈0.01)。I组、I/R组细胞I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指数逐渐增加。PUE+I/R4h组较I/R2h组、I/R4h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脑组织的损伤及脑细胞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组织中c-fos表达增高,脑细胞凋亡与c-fos的表达有关。Bcl-2在缺血期发挥了抑凋亡的作用,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作用减弱,脑细胞凋亡指数增加。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c-fos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发挥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脑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 ~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依达拉奉组(E组),I/R组和E组采用肝脏缺血60 min进行再灌注的方法制备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组于再灌注前15 min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 mg/kg,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h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然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测定肝细胞凋亡情况,计算肝细胞凋亡指数;制备肝组织单细胞悬液,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及E组血清ALT活性、AST活性和肝细胞凋亡指数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或0.01);与I/R组比较,E组血清ALT活性、AST活性和肝细胞凋亡指数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E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轻于I/R组.结论 依达拉奉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白藜芦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探讨白藜芦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加生理盐水处理组和I/R加白藜芦醇处理组。观察肝脏缺血40 min再灌注1,3,6,12h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示肝脏I/R后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显著升高,肝脏缺血再灌注前用白藜芦醇15 mg/kg者,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明显降低,且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减轻。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对肝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后PEP-1介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caspase-3的影响。方法制作肝I/R损伤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HO-1组、PEP-1-HO-1组。I/R后12 h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ALT的水平、肝组织MDA的含量及SOD的活性,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caspase-3的表达。结果 PEP-1-HO-1组血清ALT、肝组织MDA变化幅度明显低于I/R组,肝组织SOD明显高于I/R组(P <0.05)。在电镜下观察,l/R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窦淤血,肝细胞水肿变性,肝细胞片状坏死。HO-1组和PEP-1-HO-1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在I/R组中,caspase-3较S组表达增强,而在HO-1组、PEP-1-HO1组中其表达较I/R组减弱。结论 PEP-1介导HO-1对肝I/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抑制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后前列腺素E1(PGE1)对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70%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及PGE1处理组,各组于缺血45 min再灌注1h后取静脉血,观察血清肝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变化,并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S组比较,I/R组与PGE1组血清ALT,AST,LDH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和MP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PGE1组与I/R组相比,前者血清ALT,AST,LDH降低(P<0.01),肝形态学异常变化明显减轻,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和MPO含量降低(P<0.01)。结论:PGE1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可能是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减轻中性粒细胞的聚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6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肝硬化组(C组)、肝硬化+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C组、I/R组和R组采用四因素综合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I/R组和R组在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后1周制备大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R组于缺血前10 min开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至再灌注结束.于再灌注4h时取静脉血样和肝组织,测定血清ALT和AST活性、肝细胞Bcl-2和Bax表达及肝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升高,肝细胞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降低,肝细胞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R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轻于I/R组.结论 瑞芬太尼可减轻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平衡肝细胞Bcl-2与Bax表达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凋亡在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和硬化肝比正常肝更容易损伤的机制是否与肝细胞凋亡有关?方法 建立原位肝I/R模型,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缺血时间(I)=20min;B组:I=30min;C组:正常大鼠,I=30min,比较灌注前后各组血清AST、ALT的变化和肝细胞凋亡的百分数。结果 肝硬化大鼠肝I/R后,AST、ALT明显升高,以灌注后6h为高峰,灌注24、72h后逐渐下降。灌注6h后,B组的血清转氨酶为3组中最高(P<0.05),说明B组肝损伤最严重。肝细胞凋亡在I/R后明显增多,以灌注后6h为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变化与转氨酶一致。灌注后6h,B、A、C组肝细胞凋亡的百分数分别为20.9%、13.5%和10.7%,B组明显高于A、C两组(P<0.01)。再灌注72h内未见明显肝细胞坏死。结论 肝细胞凋亡是肝硬化大鼠I/R损伤肝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肝细胞凋亡与肝缺血时间密切相关,肝硬化肝细胞比正常肝细胞容易发生凋亡是硬化肝对缺血敏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入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七氟烷后处理(PostS)组.IR+别嘌醇(Adenock A,I/R+A)组。各10只。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观察缺血前、再灌注后各组血清X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脑组织Na^+-K^+-ATP酶(Na^+-K^+-ATPase)活性变化。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经HE.TTC染色,观察各组脑组织梗死体积。结果:再灌注24h末,Sham组血清XO活性,MDA含量低于其它三组(p〈0.05)。SOD及脑组织Na^+-K^+-ATPase活性高于其它三组(p〈0.05):I/R组与Posts组、I/R+A组比较.XO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增加(p〈0.05),SOD、Na+^-K^+-ATPase活性降低(p〈0.05);S组SOD、XO以及Na^+-K^+-ATPase活性均高于IR+A组(p〈0.05).MDA含量低于IR+A组(p〈0.05)。结论:下调XO活性。可能是七氟烷后处理有效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饮食中亚硝酸盐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沣(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I/R组(对照组)、亚硝酸钠预处理组(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大鼠肝脏部分I/R模型,实验组的饮水中加入少量亚硝酸盐并喂养7 d后建模,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及活性.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AST,ALT,MDA水平和细胞凋亡的程度均明显异常.实验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明显减轻,NO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NOS并未增多,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饮食中的亚硝酸盐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Tongxinluo capsule,TXLC)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联合通心络胶囊预处理组(I/R+T组)。每组10只。采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45min,再灌注24h的方法制成急性肾I/R模型,其中I/R+T组术前喂药7d。光镜下观察细胞结构改变;测定血肌酐(SCr),并观察肾功能变化;测定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脱氧核苷酸末转移酶介导的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肾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SCr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I/R+T组肾组织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SCr明显降低。I/R+T组肾组织病理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TXLC对大鼠急性肾I/R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右肝癌切除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右肝癌手术切除患者40例.ASAI或II级,术中经第一肝门阻断.血流阻断时间10~30min.随机分为2组(n=20):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两组麻醉维持期间均保持脑电双频谱指数40-50。s组麻醉诱导后吸入1MAC七氟醚(呼气末浓度).30min后洗脱15min。于麻醉诱导前(T0)、缺血再灌注即刻(T1)、1h(T2)、6h(T3)抽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以及肝脏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缺血再灌注即刻.1h、6h血清ALT.AST,LDH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比较,s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相应各时点血清ALT.AST、LDH含量均降低.肝组织匀浆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加(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对右肝癌切除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enistein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54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成3组。A组为I/R组:70%热缺血60 min及再灌注;B组为I/R
 genistein(GST)预处理组;C组为假手术组。于成模后2,6,12 h取大鼠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AST,ALT浓度和肝组织MDA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asepase-3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与I/R组相比,genistein预处理血清中AST及ALT浓度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肝组织casepase-3蛋白表达及MDA浓度显著降低(均P<0.05)。
结论:genistein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