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肥大细胞只有激活才能在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而组胺是肥大细胞激活后脱颗粒的主要标志物。据报道 ,细胞在缺氧或过度刺激等条件下代谢为腺苷[1] 。哮喘患者与非哮喘患者比较 ,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腺苷水平增高[2 ] 。我们的实验用腺苷、抗IgE抗体或两者联合应用对哮喘患者BALF中的肥大细胞进行体外激发 ,通过测定组胺水平来探讨哮喘患者对肥大细胞的激活特征。对象与方法 腺苷、牛血清白蛋白、含 2 5mmol/LN 2 羟乙基哌嗪 N′ 2 乙磺酸 (HEPES)的低限量Eagle培养液(MEM)…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哮喘 (EIA)是一种气道高反应性的表现。多数哮喘患者在短暂恒量运动或增量运动数分钟后出现呼气流速下降或气道阻力增加[1] 。目前对于内皮素 (ET)在运动性哮喘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近年已有ET受体拮抗剂对EIA豚鼠模型呼吸生理影响的报告[2 ] 。我们比较了哮喘患者和对照运动后血浆ET 1浓度分析血清ET 1浓度与哮喘患者运动前、后呼吸阻抗变化的相关性。对象与方法 哮喘缓解期患者 14例 ,年龄 (37± 7)岁 ,均来自呼吸科门诊。健康对照组 14名 ,年龄 (31± 12 )岁 ,均为本院医务人员。两组均为男性 ,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AngⅡRA)治疗高血压、左心室功能不全及糖尿病合并症的疗效在慢性肾衰患者中得以证实[1] 。但近十年来ACEI及AngⅡRA对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疗效的影响也引起了医师的关注[2 ,3] 。ACEI及AngⅡRA能否影响EPO的疗效呢 ?本文就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目前的临床观察结果加以讨论 ,以供临床医师实践中借鉴[1~ 3] 。1 ACEI及AngⅡRA影响EPO的可能机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与内源性EPO产生间的联系已有研究证实。早在 1984年H…  相似文献   

4.
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水平明显增高 ,并与哮喘病情密切相关[1] 。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白细胞介素 (IL) 5 ,经雾化吸入后可刺激气道局部产生大量的可溶性ICAM 1[2 ]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抗ICAM 1单克隆抗体对抗原引起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48只 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12只。A组为阳性组对照组 ,参照我们以前报道的方法[3 ] 用鸡卵清白蛋白 (OVA)致敏和刺激小鼠 ,诱发气道嗜酸粒细胞(Eos)性炎症…  相似文献   

5.
<正>运动性哮喘(Exercise-indused asthma,EIA)/运动性气道痉挛(Exercise-induced bronchoconstriction,EIB)是指剧烈运动引起的短时气道阻力增加。据统计,运动可以诱发50%~80%的哮喘患者出现急性发作,此外,还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超过60%存在运动后气道痉挛的患者静息肺功能是正常的,而且从未有过哮喘发病的病史;还有研究表明,在运动后最大呼气流量(PEF)下降超过20%的患者中,有25%的人从未有过任何不适主诉,说明运动性哮喘(气道痉挛)在正常人群中也广为存在。由运动诱发的哮喘和气道痉挛在优秀运动员群体中的发  相似文献   

6.
许多高血压病人的尿白蛋白漏出率(AER)高于正常。近来有研究报道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ER也高于正常,而在心肌梗死(MI)后住院的第1周内,AER即迅速下降至正常。本项研究在于评价AMI住院患者中微白蛋白尿和高血压病史的发病率,并研究这两种临床特点是否构成院内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309例(97例女性)因AMI住院的患者作了前瞻性研究。在住院第1和第3天用放射免疫法测24小时AER(AER>30mg/24h为微白蛋白尿)。并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史和/或AER将患者分为4组,统计计算各组死亡率,并分析各组的资料。结果…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Th1/Th2失衡学说”认为哮喘主要是由第二类辅助性T淋巴细胞 (Th2细胞 )介导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其依据主要有 :哮喘时浸润到气道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h2细胞 ,而Th1细胞相对较少。而且由Th2细胞所产生的白细胞介素 4(IL 4)、IL 5和IL 13等在哮喘气道表达的mRNA和蛋白水平过度增高 ,而Th1类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 (IFN γ)和IL 12则相对不足[1] 。这些有关Th1/Th2平衡变化的认识大都来源于细胞学以及动物哮喘模型的研究资料 ,在人类的研究则限于检测哮喘患者各种标本中Th1或(和 )…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其中浆细胞和嗜酸细胞 (EOS)被认为在气道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它们不仅能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 (如I犂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等 )加重哮喘气道炎症 ,而且会损伤气道上皮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故以浆细胞和EOS浸润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炎症反应 ,被认为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1] 。白细胞介素 18(IL 18)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免疫调节因子。目前有关它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明了。为探讨IL 18对支气管哮喘气道EOS和浆细胞的作用 ,我们在小鼠哮喘模型上观察了IL 1…  相似文献   

9.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是支气管哮喘炎症过程中重要的前炎因子 ,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TNF α是由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 (TACE)蛋白水解其无活性的膜结合前体而来[1] 。我们的研究观察了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ACEmRNA和蛋白的表达 ,及其培养上清TNF α的水平 ,同时观察了吸入糖皮质激素对TACEmRNA和TNF α的影响 ,旨在探讨TACE在哮喘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地位。对象与方法 哮喘组 16例 :男 5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32± 5 )岁 ,为本院呼吸科门诊患者并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趋化因子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6、RANTES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α)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搪塞这些趋化因子作为评价哮喘气道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2例过敏性哮喘患者,8例非过敏性哮喘患者、10例无哮喘的过敏体质者以及10例正常人的血清,用ELISA测定IL-16、RNTES和MIP-1α水平。结果 无论是过敏性还是非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IL-16、RANTES和MIP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