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型对咬合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确定骨型对咬合特征的影响程度,找出影响咬合特征的骨骼因素,为探讨错形成机制以及临床诊断、设计提供理论偏向.材料与方法随机抽取12-15岁间各类错患者共440名,按牙模型上磨牙关系分为安氏Ⅰ、Ⅱ、Ⅲ类,其中安氏Ⅰ、Ⅱ类错者各160名,安氏Ⅲ类错者120名,男女各半,另选择12-15正常恒牙者共60例做对照,男女各半.通过测量治疗前头颅侧位片得59项指标,在覆、覆盖、磨牙关系与能够充分反映颅面骨骼特征的56项指标间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咬特征与骨型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进入同一咬合指标回归方程的骨骼指标男女间也有明显差异,说明颅面骨骼各组分之间的补偿配合机制以及错畸形的形成机制可能存在着性别差异,说明正常颅面部各组分的匹配关系与各类错间存在本质的不同,这可能与正常颅面各组分间主要是代偿机制发挥作用,而各类错是由失代偿引起有关;安氏Ⅲ类错受骨型的影响最大,Ⅱ类错覆盖受骨型变化的影响最小;影响错畸形型的骨骼因素主要包括上下颌矢状关系、垂直骨型、颏部旋转位置,而颅底形态、上下大小、形态、位置对型的作用不明显;单纯的下颌形态或位置的变异对型的影响不大,下颌形态和位置的综合作用通过颏部旋转位置表现出来成为影响咬合特征的一个重要的骨骼因素;与覆盖的变化关系最密切的矢状骨型指标是下颌角,下面高是影响覆的最重要的骨骼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哈尔滨地区安氏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唇形态的差异,探讨头影线性测量与头影区域测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哈尔滨地区18~25岁女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前头颅定位侧位片上∠ANB大小划分为Ⅰ、Ⅱ、Ⅲ类骨型,每类骨型各有40例患者,要求型与骨型一致。对其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21项唇部软组织项目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安氏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唇形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安氏Ⅱ、Ⅰ、Ⅲ类为序,上唇-审美平面距、上唇突度、上下唇突度差、软组织ANB角、下唇中部面积呈递减趋势,下唇倾角、下唇基角和上唇上部面积呈递增趋势。以安氏Ⅱ、Ⅲ、Ⅰ类为序,颏唇沟角和Z角呈递增趋势,下唇-审美平面距呈递减趋势。上下唇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Ⅰ、Ⅱ、Ⅲ类错畸形的唇形态有一定差异,按照Ⅱ、Ⅰ、Ⅲ类的顺序,唇部软组织覆盖有倾向于减小上唇突度和增加下唇突度的趋势。头影区域测量能够准确反映唇部组织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Herbst矫治器治疗年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疗效。方法对12名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年轻成人患者,采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及固定矫治器矫治,通过X线头影测量比较矫治前后有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SNA、Co-Go、Go-Po变化无统计学意义,SNB增加,ANB减小,上下前牙唇倾,上磨牙后移,下磨牙升高并前移,下颌平面、平面顺时针旋转。患者矫治后前牙达到浅覆、浅覆盖关系,磨牙达到中性关系。结论年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可通过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结合固定矫治器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名快 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 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 相比,治疗组ANB角、前牙覆盖、磨牙关系、下颌基骨位置、髁突位置和下颌长度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上颌基骨位置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覆盖减小和磨牙关系改善主要来源于骨骼效应。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快速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可有效改善前牙覆盖和磨牙关系。这种改善包括骨骼 效应和牙齿效应,其中下颌骨矢状方向的生长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多曲方丝弓技术对安氏Ⅱ类错的矫治特点 ,探讨其作用机理 ,总结其临床治疗时机、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方法 用多曲方丝弓技术对 13例安氏Ⅱ类错进行深覆、深覆盖、前牙唇向开展和调整磨牙关系的矫治。结果  13例安氏Ⅱ类 1分类和Ⅱ类 2分类错均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多曲方丝弓技术对安氏Ⅱ类错的矫治机理独特 ,只要充分认识其矫治原理 ,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并取得患者配合 ,即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安氏Ⅰ、Ⅱ、Ⅲ类错患者Bolton不调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安氏错患者上下颌Bolton不调量的大小及发生率。方法 选择 4 39例安氏错患者的模型 ,分别测量上下颌 6个前牙 (左右恒尖牙之间 )及 1 2个恒牙 (左右第一恒磨牙之间 )的牙冠近远中宽度总和 ,根据Bolton指数正常值获取上颌Bolton不调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4 39例安氏Ⅰ、Ⅱ、Ⅲ类错患者中 ,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量绝对值大于或等于 1 5mm的错患者占该类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 1 4 0 2 %、9 4 9%、1 9 32 %或1 9 6 3%、1 5 33%、2 0 4 5 %。安氏Ⅰ类错患者前牙Bolton不调量以上前牙牙量减少、下前牙牙量增多为常见 ;安氏Ⅱ类、Ⅲ类错患者 ,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者上颌和下颌牙量偏多偏少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错患者Bolton不调不是引起错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不同错(牙合)类型患者面部软组织侧貌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 3种安氏错类型患者面部软组织的协调程度。方法 选择安氏 3种错患者的矫治前头颅定位侧位片各 2 0张 ,测量硬组织项目 1项和软组织项目 12项 ,测量结果用SPSS 1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安氏Ⅰ类错相比 ,安氏Ⅱ类 1分类错患者的上下唇突度增加 ,但整体面部凸度二者无差异 ;Ⅲ类错患者的上唇倾斜度增加 ,上颌发育不足 ,下唇形态、软组织面角及Z角与Ⅰ类错无差异。安氏Ⅱ类 1分类与安氏Ⅲ类错患者相比 ,除上唇倾斜度、鼻唇角、颏沟倾角、下唇_E线无显著差异外 ,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3种错类型患者之间 ,唇部的位置和形态具有一定差异 ,但安氏Ⅱ类 1分类与安氏Ⅲ类错在整体面部协调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代偿机制 ;鼻唇角只能反映上唇本身的形态变化 ,不能直接反映面部侧貌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调查方法及标准1、延安炼油厂幼儿园 2— 6岁乳牙儿童 313名 ,男 139名 ,女 174名 ,分 5个年龄组。2、调查标准 :以个别正常为正常 ,以安氏分类法分类。两种以上错以严重者记之。二、调查结果1、错的发生率 :313名被调查对象中 ,错畸形者 113名 ,发病率为 36 1% ,其中男性发病率为 32 4% ,女性发病率为 39 1%。两性间无显著性差异。2、错的安氏分类情况 :Ⅰ类、Ⅱ类、Ⅲ类 ,构成比分别为 5 5 75 %、9 74%、34 5 % ,各类错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3、各年龄组患错畸形情况 :错发病率以 2岁组为最高 80 …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错(牙/合)畸形及偏颌畸形的发病率调查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目的:揭示各类错(牙/合)发病率及其与偏颌畸形发病率的关系.方法:以个别正常为标准,按安氏分类法,检查各类错及偏颌畸形的发病率,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1.错发病率为77.4%,其中Ⅰ类错55.4%,Ⅱ类错13.4%,Ⅲ类错8.6%.2.偏颌畸形的发病率在Ⅲ类错中最高,Ⅰ类错最少.3.偏颌畸形在错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咬合者,下颌左偏者大于右偏者.结论:安氏Ⅲ类错中偏颌畸形的发病率较高,Ⅱ类次之,Ⅰ类最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非裂患者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中寻找替代腭平面 ,并以替代腭平面估算APDI及ODI值 ,以期在腭裂患者中以替代腭平面来衡量估算APDI及ODI指标。方法 :收集年龄为 12 15岁的安氏I类、Ⅱ类及Ⅲ类患者各 30名 ,正常覆、深覆及开病例各 30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描绘。确立替代腭平面 (PP’) ,测量指标包括即与FH之交角 ,APDI值 ,0DI值 ;PP与FH之交角 ,相应之APDI值 (APDI’)及 0DI值 (0DI’)。分别比较安氏I类、Ⅱ类及Ⅲ类各 30名患者的APDI值与APDI’值 ;正常覆、深覆及开病例各 30名的 0DI值与 0DI’值。结果 :在安氏I类、Ⅱ类及Ⅲ类患者中 ,以替代腭平面估算所得的APDI值 (AP DI’)与以标准腭平面计算所得的APDI值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存在APDI’值越大 ,磨牙关系越偏近中 ,APDI’值越小 ,磨牙关系越偏远中的规律。在正常覆、深覆及开病例中 ,以替代腭平面估算所得的ODI值 (ODI’)与以标准腭平面计算所得的ODI值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存在ODI’值越大 ,覆越深 ,ODI’值越小 ,覆越浅的规律。结论 :以替代腭平面估算所得的ODI值 (ODI’)、APDI值 (APDI’)可以作为衡量垂直向及前后向发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尤其适用于对腭裂患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12.
A model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ported quality of restorative dentistry and dentist characteristics for 119 Montana general dentists is presented. The best predictors formed a significant model explaining 22% of the variance of the quality measure. Results are contrasted with a previous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for 102 Washington general practitioners. Evidence for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口底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口底癌患者中,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为4.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发病部位:前口底22例(64.7%),后口底12例(35.3%)。淋巴结转移率41.2%。单纯手术组、化疗加手术组、放疗加手术组、化疗加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60.0%、50.0%、62.5%。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白鼠42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经肠系膜静脉分别注入平骒霉素(24只)或鱼肝油酸钠(12只)后,分别于注药后0.5,1,2,4,8,24h,切取肝脏组织,通过酶组化染色法测定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注入药液后,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SDH和LDH活性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中平阳霉素组下降较轻微,结论: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都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损伤的性质一样,均为非特异性,但平阳霉素损伤程度轻微,而鱼肝油酸钠严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溶解性和表面微观形态改变,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及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分别在人工唾液中浸泡30 d,冷热循环15000次,烘干测重,比较前后质量变化,计算溶解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改变.结果:不同剂型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溶解率由高到低分别为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3种玻璃离子水门汀经浸泡溶解后,SEM扫描表面微观形态可观察到GE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表面形态改变较少,其他2组玻璃离子水门汀表面微观改变较多.结论:双糊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理化性能及溶解率均低于传统水粉剂型,是未来临床修复治疗的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