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79年至1980年对我市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街道居民及饮食服务工作人员等各类人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携带情况的调查,共计采取5477人的血液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并作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亚型 相似文献
2.
荔波县汉族和瑶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较高,严重威胁人民健康[1].我国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约在10%~20%[2], 50%以上的成人体内有HBV感染的标志物存在.由于母婴传播途径存在,我国HBV感染多数发生在婴幼儿时期.2005年5月以荔波县瑶族和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法检测HBsAg,了解当地HBV感染情况及其在不同民族中的分布,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携带者,一般分为无症状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和感染后携带者.绝大多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单纯1项HBsAg阳性者极少,而与其他乙肝血清标志(HBVM)共存.此种HBV携带者与隐性感染者一样,其传染性与传染作用往往被忽视.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乙肝的流行情况严重,人群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平均阳性率达10%。海口地区单位员工尚没有感染调查报告,为了掌握乙肝感染情况,有效地开展乙肝防治,采用2005—2007年间单位健康体检人员11024例,采用ELISA法对抽取员工采集的血清进行HBsAg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时代泉州地区14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与抗体水平。方法 2006年11月以来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全市共抽取11个县区,22个村、街道办事处,1107名儿童作为研究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分析并比较各组HBV携带率与感染率。结果 HBV携带率与感染率随着年龄下降有显著下降,其中以实行计划免疫以来1~4岁儿童下降更为显著;HBV携带率男性(3.75%)高于女性(3.3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农村(4.23%)高于城市(1.8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人群HBsAg阳性率、HBV流行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4岁儿童下降最为明显,因此,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是控制及消除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时代泉州地区14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与抗体水平.方法 2006年11月以来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全市共抽取11个县区,22个村、街道办事处,1107名儿童作为研究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分析并比较各组HBV携带率与感染率.结果 HBV携带率与感染率随着年龄下降有显著下降,其中以实行计划免疫以来1~4岁儿童下降更为显著;HBV携带率男性(3.75%)高于女性(3.3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农村(4.23%)高于城市(1.8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人群HBsAg阳性率、HBV流行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4岁儿童下降最为明显,因此,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是控制及消除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8.
我国普通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率为7.18%,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1].HBV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及母婴垂直方式进行传播,其中,40%的HBV携带孕妇通过母婴垂直传播,造成每年80万~90万新生儿成为慢性HBV携带者.对于HBV携带孕妇而言,其承受的压力与担忧日益明显,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一般表现为紧张、焦虑、自卑甚至恐惧等不良心理,给孕妇身心健康和胎儿的发育带来严重危害[2].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母乳喂养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相关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母乳喂养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关系,对筛选出的145例HBsAg阳性产妇应用酶联免疫法及PCR技术分别检测母血,乳汁,脐血及婴儿血HBV5项标志物及HBV-DNA。结果 :HBV标志物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相关;母乳喂养后婴儿血HBV携带率比未母乳喂养时脐血HBV携带率低,而且母乳喂养对有免疫防护的婴儿不会增加乙肝病毒的感染机会,反而母乳喂养后婴儿HBV携带率较母乳喂养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HBV携带者而临床无乙型肝炎症状的孕妇204例作为研究组,根据乙肝血清学测定分为大三阳亚组80例,小三阳亚组124例。随机抽取同期、同产次、同孕周、同年龄无合并症的孕妇100例作对照组,了解各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同时了解HBV感染的母婴传播。结果 研究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三阳与小三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V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5.23%。结论 孕妇无症状的HBV携带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对母婴影响较大;应加强这些孕妇的孕期监护,积极防治早产、产后出血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悄然变化,人们在外就餐的机会越来越多,各种休闲娱乐的场所也越来越多,因此,从业人员也就越来越多。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高发地区,据相关报道乙肝感染率在10%左右,而绝大多数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这就容易使人忽视其对周围人群的危害。为了进一步掌握乙肝病毒在餐饮及公共场所等这些特殊行业内自然携带情况,有效地控制乙肝的蔓延,降低乙肝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13.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的母乳喂养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母乳作为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不仅各种成份易于吸收 ,而且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母乳喂养更能促进母子之间感情 ,对婴儿的心理、智力、身体发育都十分重要 ,因此母乳喂养已日益受到普遍重视。但我国的母乳喂养与WHO提出的到 2 0 0 0年 80 %以上的婴儿能有 4~ 6个月纯母乳喂养相差甚远 ,影响这一结果的因素很多 ,其中乙肝病毒 (HBV)携带产妇的母乳喂养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而我国又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 ,为此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及研究成果比国外资料丰富得多 ,现将这些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 研究孕产妇及婴儿HB…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对145例静脉血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的孕产妇进行脐血及母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同时对52例单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的新生儿出生时、出生7个月及12个月时进行静脉血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结果 145例静脉血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中136例新生儿脐血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乙肝宫内感染率为94%;有32例母乳中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其中母血HBsAg阳性者12例,阳性检出率为23%;母血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者或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者20例,阳性检出率为83%],阳性检出率为22%.单纯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的新生儿出生时、出生7个月及12个月时静脉血HBV-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以给予母乳喂养,生后婴儿必须接受联合免疫;HBeAg阳性的母亲,因传染性强,不适合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大学生HBsAg的携带率,以及大学生在校期间HBsAg携带状况的动态变化,为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高校2000级大学生进行2次体检,即新生入校体检和毕业生体检,抽取静脉血,ELISA法检测HBsAg,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6 244人,新生HBsAg携带率为5.7%,新生HBsAg携带率在性别、专业和地区无显著性差异;毕业生总的HBsAg携带率为13.8%,医学专业的毕业生HBsAg携带率显著低于非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男性毕业生显著高于女性.HBsAg阴转率为7.3%.结论: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大学生是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6.
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感染后可呈现多种临床表现,本文分别从高危因素、病毒变异、基因整合及宿主免疫状态、遗传背景等方面探讨感染HBV后发展成AsC的机制,从而有助于发现预防、治疗AsC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市门诊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模式及HBsAg携带率.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 门诊送检血液标本乙肝五项指标结果模式:全阴模式占15.91%;单抗-HBs:35.40%;HBsAg+抗-HBc模式:5.06%;“大三阳”:7.59%;“小三阳”:19.30%;HBsAg+抗-HBs+抗-Hbe+抗-HBc模式:2.70%;五项全阳模式:0.03%.结论 医技科室人员应加强血源性传播疾病防范意识,预防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常熟市20-50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乙肝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32个乡镇中随机抽取5个乡镇,调查20-30岁、30-40岁、40-50岁三个年龄组的人群共9253人,统计分析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及其与年龄、性别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总人群HBsAg携带率为3.85%。其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0-40岁人群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40-50岁人群。结论 HBsAg阳性率可能跟人的社会活动度有关。应加强对青壮年人群的乙肝防控工作,同时加强儿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开展,并且做好母婴阻断工作,进一步降低乙肝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万昆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5,(2)
乙型肝炎病毒(HBr)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而无任何临床症状的HBr携带是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染源。为了解恩施州健康人群中HBr的携带状况,本文就1994年我院4106例健康人群HBr检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为此温州市XX企业为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的要求,每年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本文对该单位2000年度食品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携带情况作一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