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临床上常用室间质量评价(EQA)和能力对比分析(PT)来评价和监测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当前的证据表明,在分析某些项目时许多室间质控材料均存在明显的基质效应,故此时的EQA,PT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临床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颁发了EP14A文件用于评价质控材料的基质效应,现把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清ALT与AST测定的基质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评价7种室间质量评价(EQA)材料和4种市售材料在9个检测系统上测定血清ALT和AST的基质效应。 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4-A2指南,根据ALT和AST的参考方法建立不含磷酸吡哆醛的比对方法。9个检测系统的常规方法为待评方法。用比对方法和待评方法同时测定新鲜人血清、EQA材料及市售材料的ALT和AST水平,评价非血清样品的基质效应。 结果:ALT测定中1种EQA材料对所有检测系统均表现基质效应,AST测定中2种EQA材料对所有检测系统无基质效应,其他材料视系统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情况。 结论:基质效应影响血清ALT和AST测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应充分重视基质效应对临床检验量值溯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彬  彭林 《检验医学》2011,26(9):632-634
目的了解天津市二级以上医院临床生化室血清肌酐检测的现状,为该项目的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间质量评价的方式,向109家实验室统一发放临床化学质控血清。要求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段测定,并通过网上在线回报方式上传数据,将所用方法、仪器、试剂等信息一同上报。结果全市109家实验室PT合格率为75.6%;测定高值质控品的平均CV分别为苦味酸法8.7%、酶法3.0%,偏差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定低值质控品的平均CV分别为苦味酸法34.3%、酶法9.3%,偏差1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测用生化分析仪涉及18个品牌32种机型,用户最多品牌的占有率仅为22.9%;所用试剂厂家29个,最多用户占有率为28.4%。结论酶法测定实验室间变异较小;质控物基质效应对血清肌酐测定结果尤其是苦味酸法检测低值质控品影响很大。在室间质量评价(EQA)质控物的使用上应尽量选择基质效应低、方法学差异小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临床化学常规检测项目室间变异现场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北京市三级医院临床化学常规检测项目的室间变异,比较不同质评材料对室间质量评价的影响及不同分析方法间结果的差异,为临床实验室间检验结果互认提供实验数据。方法被调查的北京市三级医院临床生化实验室在常规条件下完成调查样本(5份混合人血清及2份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由调查人员当场取回。结果同批质控品用于现场调查及日常室间质量评价(EQA)的统计结果显示:除肌酸激酶(CK)两者变异系数(CV)接近外,其他所有调查项目,前者的均大于后者;不同检测系统检测人血清与质控品各调查项目的统计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ALP)项目,人血清的CV小于质控品的CV;其他项目的CV均接近;方法分组统计结果显示:同一项目同方法相近浓度水平质控品的CV无明显大于人血清的CV。同一项目不同方法组均值比较,多数项目组均相近,肌酐低浓度时,Jaffe’s动力学法与酶法组均有差异;血糖项目的葡萄糖氧化酶法(氧电极法)、尿素项目的二乙酰一肟法较其他方法组组均偏低。结论现场调查的结果更能反映临床实验室间的结果变异。两种质评材料比较,调查质控品ALP的测定有较人血清明显的基质效应;而对于其他项目,未见有明显于人血清的基质效应;同一项目不同分析方法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差异,EQA应视方法不同分组评价;为了保证基于统计学评价结果的意义以及更多的实验室结果能够互认,分析方法的相对集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可模拟真实临床样本的沙眼衣原体室间质量评价(EQA)质控品,以客观评价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沙眼衣原体检测能力。方法 选用HELA-299细胞株培养沙眼衣原体血清型E,制备成沙眼衣原体EQA质控品,通过均匀性和稳定性验证后,用于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EQA计划。结果 制备的沙眼衣原体EQA质控品均匀性和稳定性均通过验证。对上海市54家临床实验室进行EQA,有51家回报结果,所有回报结果的实验室EQA成绩均为100分。结论 成功制备了可模拟临床样本的沙眼衣原体EQA质控品。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沙眼衣原体检测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完善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使基层医院自建检测系统检验结果具有相对溯源性和可比性。方法应用低温保存的室间质量评价(EQA)临床化学室间质控血清回报的靶值作为具有区域相对溯源性来比对临床化学检验结果的目标值,同时对参加室间质控失败项目的自建检测系统试验参数和室内质控血清靶值进行校准修正,修正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自建检测系统15个项目校准修正前后的百分比差作校准修正前后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分析,t为3.63〉t0.01(28);结果表明,校准修正前后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年度同期15个项目的偏倚均值作校准修正前后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分析,t为2.75〉t0.05(28);结果表明,测定结果两均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内质量控制为提高与评价精确度的方法,能力验证(PT)为提高准确度的评价方法;目前在没有参加PT评价的情况下,通过用低温保存的临床化学EQA质控血清校准修正室内质控血清靶值,相对获得评价准确度,通过室内质控的CV%来评价精密度,使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相对保证。  相似文献   

7.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也称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PT),它被定义为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来判定实验室的校准和检测能力,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建立区域内实验室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临检中心从1989年开展全区的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精子浓度室间质量评价(EQA)数据绘制Youden图,以通过EQA回报结果获取更多有效信息,发现系统误差,改进实验室检测质量。方法 收集2019和2020年山东省精子浓度EQA数据,绘制Youden图,分析2019和2020年EQA回报结果。结果 Youden图显示,2020年低浓度水平质控品变异系数(CV)为31%,显著低于2019年(19%)(P<0.05);高浓度水平质控品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结论 Youden图可以反映精液分析项目实验室系统误差的趋势,帮助临床实验室更直观地发现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湖南省各级临床实验室肿瘤标志物(TM)项目(体液类)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情况与室内质控的数据分析,评估全省实验室该项目分析性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可比性,促进实验室质量改进.[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肿瘤标志物项目(体液类)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EQA)回报数据和室内质控(IQC)回报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TM项目EQA参评实验室合格率逐年上升;各项目检测试剂分组数据和方法学分组数据经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方法分组各项目统计结果合格率及变异系数(CV)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试剂分组的CV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IQC图回报率均值12.75%,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本省TM EQA参评实验室过少,EQA样本的靶值代表性待提高;TM项目EQA的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PT)得分和CV均值与实验室选择的检测系统有关;分组测定EQA结果以电化学发光组准确度最好,试剂分组以进口试剂EQA结果精密度较好.全省各实验室应加强室内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室间质量评价不满意项目结果的偏倚和室内质量控制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使室内质量控制在检测和控制实验室常规工作精密度的同时,更好地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情况,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方法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评价标准,对2009~2011年共6次54项参加卫生部全国特殊蛋白室间质量评价不满意项目(能力比对验证成绩小于80%)的偏倚和室内质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个不合格项目存在较大偏倚,分析偏倚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室内质控变异较大,存在基质效应及线性问题。改进后再次检测室间质控品,检测结果较为满意。结论当室间质评回报结果出现当前性能解释不满意项目时,对整个检测系统进行分析,特别是室内质控的分析,处理后重新检测室间质控品结果,能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更好地做好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亦称为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PT),简称室间质评,是指多个标本周期性地发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或鉴定,将每一实验室的结果与同组的其他实验室的结果或指定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的结果报告给参与的实验室。各临床实验室参与室间质评有助于发现实验室可能存在的误差,通过与其他实验室测定的结果相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并及时改正,提高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给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而准确的依据。医院检验科开展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有助于加强我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提高检验整体水平,开展实验室认可并实现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2.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的重要作用是发现分析错误并督促实验室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该文阐述了EQA结果解释需要的知识并呈现了一种EQA结果不合格时处理的框架性方法。EQA结果的解释取决于5个重要的要素:质控品、靶值、重复测量次数、可接受范围、试剂的批间变异。当出现不合格的EQA结果时,这些因素可能是误差的来源。理想的EQA样品有两个重要的特点:无基质效应,拥有由参考方法建立的靶值。如果这两种标准中任何一个标准不完全满足,将可能导致与实验室性能无关的结果。为了帮助和指导实验室处理不合格的EQA结果,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对EQA计划中的15个专业的不合格项目的原因及其纠正措施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该文结合此次调查以及文件QMS24绘制了一种附有注释的流程图,以期帮助实验室利用EQA结果改进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2002~2006年度湖南地区临床实验室凝血指标PT、PT-INR、APTT、FIB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探讨影响实验室间可比性的因素。方法:通过每年1次或2次定期向全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临床血液学实验室寄发质控样本,并对回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的评价。结果:全省实验室间PT、PT-INR、APTT、FIB检测结果的CV值尽管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室间变异仍相当高。同一批号样本凝血活酶检测结果的PT-INR的CV值明显大于PT的CV值。异常浓度水平样本的CV值明显高于正常浓度水平样本。APTT、FIB检测结果的合格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但PT、PT-INR异常浓度水平的合格率基本没有改变,仍在较低水平(39.86%和45.73%)。结论:凝血活酶试剂选用不合适、敏感度指数(ISI)值标定的不准确、INR计算的不正确以及室内质控开展的广度及频度不够是造成湖南省临床实验室室间凝血指标检测不准确及室间变异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广东省临床实验室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状况及影响PT测定室间可比性的因素.方法 通过每年两次定期向全省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每次5个样品),然后对其回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的评价.结果 近年来全省实验室间PT(INR)测定结果的CV值尽管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室间变异仍然相当高.同一凝血活酶试剂的测定结果,PT(INR)的CV明显大于PT(sec)的CV,特别是对异常水平质评物的测定.结论 凝血活酶试剂敏感度指数(ISI)值标定的不准确性和INR计算不正确的是引起广东省临床实验室间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变异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临床血液专业质量控制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现状及可行性。方法采用质控管理现状调查、室内质控(IQC)和室间质评(EQA)PT得分成绩等资料作为评价依据。结果在用的血液分析仪有37种型号、试剂有23种.使用统一质控品的实验室约占50%。IQC统计资料表明,临床血液4个项目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较大.特别是血小板误差很大;近两年各地市EQA成绩虽有提高但仍有20%左右不合格实验室。结论目前尚不具备在县级以上医院间广泛开展临床血液学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基础。但是.通过强化质量控制措施(统一校准、统一室内质控品、统一质控规则)和在联网实时监控的条件下,是可以进行区域性临床血液学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临床血液专业质量控制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现状及可行性。方法采用质控管理现状调查、室内质控(IQC)和室间质评(EQA)PT得分成绩等资料作为评价依据。结果在用的血液分析仪有37种型号、试剂有23种.使用统一质控品的实验室约占50%。IQC统计资料表明,临床血液4个项目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较大.特别是血小板误差很大;近两年各地市EQA成绩虽有提高但仍有20%左右不合格实验室。结论目前尚不具备在县级以上医院间广泛开展临床血液学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基础。但是.通过强化质量控制措施(统一校准、统一室内质控品、统一质控规则)和在联网实时监控的条件下,是可以进行区域性临床血液学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175家医院PT、APTT、Fg质量控制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发现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检测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省检验中心组织1年1次的室间质量评价(EQA)活动;现场调查实验室现状、试验的规范化、室内质控(IQC)的开展情况。结果参加室间质控的单位逐次增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成绩有所提高;全自动仪器测定的成绩明显优于半自动仪器;配套试剂明显优于非配套试剂;室内质控开展较差。结论加强人员培训,加强试验的规范化和室内质控,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和建立实验室各仪器的正常值范围是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室间质控(externalqualityassessent。EQA)是对临床实验室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作出评判的重要依据,是实验室评级和认证的必备条件。满意和稳定的室间质评结果需要室内质控达到一定水准才能实现。现对本科2001~2010年10年间参加卫生部常规化学室间质控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室内质控参比,以提高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9.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是通过各实验室间的比对,客观地评价各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了解实验室之间检验结果的差异,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实验室间检验结果渐趋一致,具有可比性。EQA是促进临床实验提高检测结果可靠性与准确度的有效手段[1]。室间质量评价可帮助参与实验室提高质量、改进工作、减少差错、避免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和法律诉讼,建立各实验室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最终使参与实验室能作出准确的检验结果[2]。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各种检测技术的发展,医疗诊断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对于医学实验室而言,如何保证提供可靠的结果显得尤为重要。医学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包括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两个方面。我室多年来严格保证每个项目的室内质控,同时还参加了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室间质评活动。近年来,我室在申请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的质量认可时,也积极参加了CAP组织的能力验证(PT)计划,它作为一种外部质控手段,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评价分析性能,促进我室的质量改进。总结我室13项体液免疫项目在2003—2005年参加9次CAP-PT的结果,全面评价检测性能,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保证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