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祛瘀生新法对大鼠治疗性血管新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以傅氏生化汤为代表,探讨祛瘀生新法对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有效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傅民生化汤采用水提醇沉法制成100%口服液(简称SHT)。复制大鼠下肢缺血模型。实验组给予SHT灌胃30天后,取大鼠手术侧内收肌制成冰冻切片,进行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SHT能促进大鼠下肢缺血模型的CD34抗原蛋白的表达,尤其是SHT中剂量和大剂量能明显增加缺血区骨骼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同时,SHT各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均明显增强,SHT中剂量组的血管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增强明显强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祛瘀生新法用于治疗性血管新生的诱导是可行的,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对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上调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辛味化瘀通络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影响,为中医络病的化瘀通络治疗提供相应的实验数据和应用基础。方法线栓法复制脑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味低剂量组、辛味高剂量组、非辛味低剂量组、非辛味高剂量组。灌胃治疗7天后,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D31蛋白表达。采用Weidner方法进行微血管判定及计数。结果各化瘀通络组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辛味各剂量组与非辛味各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瘀通络能促进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半暗带区血管新生,并且辛味化瘀通络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非梗死区心肌微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主干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加上假手术组,共5组,每组12只。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9.25、18.5、37 g/(kg.d)给予补阳还五汤水煎剂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0.2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Ⅷ因子的表达,Westre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和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组血管密度和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VEGF-C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当(P〉0.05),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VEGF-C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左室非梗死区血管新生,并且呈剂量依赖性,补阳还五汤促血管新生作用可能与升高VEGF-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元醒脑汤促进糖尿病脑梗死动物模型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防治糖尿病脑梗死等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提供全新思路和有效作用靶点。方法 1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糖尿病脑梗死假手术组)、模型组(糖尿病脑梗死模型组)、中药治疗组(糖尿病脑梗死模型+中药)、西药治疗组(糖尿病脑梗死模型+西药)、正常组各30只。先予高脂高糖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再通过线栓法构建糖尿病脑梗死动物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中药治疗组予以复元醒脑汤灌胃;西药治疗组予以二甲双胍和尼莫地平灌胃;糖尿病组、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利用血糖仪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进行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评分,通过CD31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脑微血管超微结构来评价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CD3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中药组治疗后糖尿病脑梗死大鼠缺血区新生血管数增多,血管壁较完整,血管直径增厚较对照组明显;透射电镜下观察,中药组和西药组能够改善损伤区域大鼠脑微管超微结构,同时中药组和西药组均能改善大鼠脑梗死的Bederson评分和血糖水平(P 0.01)。结论复元醒脑汤能改善血糖,能够上调血管内皮CD31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脑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善大鼠血糖及Bederson评分。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急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和尼莫地平组,给予不同处理,给药7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缺血区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及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同时评价动物神经功能。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能改善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MVD显著升高,并增强VEGF和bFGF的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促进急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血管新生,增强脑组织VEGF和bFGF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元醒脑汤对糖尿病脑梗死模型大鼠梗死体积的干预作用,从micro RNA-320(mi R-320)对IGF-1的负性调控途径揭示复元醒脑汤促进糖尿病脑梗死血运重建的分子机制与作用靶点。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除正常组与假手术组以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mg/kg后予以高糖高脂肪饲料喂养2周的方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线栓法制备糖尿病脑梗死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组予复元醒脑汤灌胃,西药组予二甲双胍和尼莫地平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连续14d。给药结束后处死取材,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体积,HE染色法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q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脑组织中mi R-320、IGF-1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IG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西药组与中药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脑组织病理形态也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与中药组大鼠缺血脑组织mi R-32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IGF-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复元醒脑汤可缩小糖尿病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的梗死体积,改善缺血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是通过抑制mi R-320表达,从而增加IGF-1的表达,增加缺血脑组织内的血管新生,促进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元醒脑汤对microRNA-503及CCNE1、CDC25A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复元醒脑汤促进糖尿病脑梗死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1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每组30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予以高能量高脂肪饲料喂养2周的方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制模后采用线栓法制备糖尿病脑梗死动物模型。完成造模后,中药治疗组灌胃复元醒脑汤;西药治疗组灌胃二甲双胍、尼莫地平;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灌胃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各组连续灌胃14 d后处死取材。免疫荧光法检测脑梗死区域的血管新生、微循环观察仪检测脑梗死区域血管微循环状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脑组织microRNA-503、CCNE1、CDC25A基因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CNE1、CDC25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的脑梗死区域都出现血管新生增多,血管管径增粗,血流加快,蛋白渗漏减少,少见白细胞黏附现象且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治疗组;各实验组脑组织的CCNE1、CDC25A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模型组。各实验组脑组织microRNA-503基因的表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是: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1)。结论复元醒脑汤通过上调CCNE1、CDC25A的表达,从而抑制microRNA-503的表达水平,达到促进梗死组织区域的血管新生,改善脑部微循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化浊解毒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其保护神经血管单元的机制。方法 将SPF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各组予相应干预,3天后计算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inhibitor, VEGF)蛋白表达,q-PCR检测大鼠脑组织Notch1、Dll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VEGF、Notch1、Dll4蛋白表达。结果 (1)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2)脑梗死面积结果显示: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缩小(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显著增大(P<0.05);(4)q-PCR结果显示: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尼莫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生新层面之“生新脉”调控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术后24 h将存活大鼠60只随机分为活血化瘀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15只,另设假手术组10只.活血化瘀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以血塞通0.6,0.4,0.2 mg/g体质量灌胃;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以生理盐水0.01 mL/g体质量;连续灌胃15 d,1d1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半暗带区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量、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结果:活血化瘀高、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半暗带皮质区域VEGF、bFGF表达明显增多;活血化瘀高、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半暗带区域vWF染色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明显增多,.微血管教增多(P<0.05),活血化瘀高、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Nestin、BDNF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总面积增多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生新层面之“生新脉”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促进缺血后血管再生,改善半暗带改善血液供应,促进NSCs的增殖、迁移并分化,进而启动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缺血组织中微循环建立,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赤芍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组低、中、高剂量组,分析大鼠神经功能,检测脑梗死容积,组织病理变化,脑微血管密度,细胞凋亡以及PGC-1α、Nrf2、VEGF、VEGFR-2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赤芍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功能,缩小...  相似文献   

11.
益气活血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理论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 90例随机分为益气活血组、活血化瘀组、益气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并分别予益气活血(益气活血组)、活血化瘀(活血化瘀组)、益气(益气组 )之剂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结果益气活血组疗效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它各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益气活血组、活血化瘀组和益气组 Boston积分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三组组间疗效相近;各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HF主要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治疗应以益气活血为大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实验性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VEGF、bF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线栓法制备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在不同时点取大鼠脑组织,用RT—PCR法检测VEGF、bFGF mRNA表达变化。结果 活血化瘀中药能够上调VEGF、bFGF mRNA表达。结论 活血化瘀中药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的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3.
血府逐瘀汤对血瘀衰老模型动物血流变学干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老年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为中药抗血瘀衰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大鼠分组,按月龄分为青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血府逐瘀汤组,其中前两组自由喂食,最后一组以血府逐瘀汤灌胃连续20天。灌胃结束后取血检测相关的指标。结果:血府逐瘀组和老年对照组相比,全血黏度高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HCT有显著性差异(P〈0.01),应用血府逐瘀汤后,在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凝聚率、RBC变形能力方面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改善瘀血致衰老模型动物的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味血府逐瘀汤对腹水型H22移植性肿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雄性小鼠100只,接种H22肝癌细胞,建立小鼠腹水型H22移植性肿瘤模型,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5组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卡培他滨、加味血府逐瘀汤高、中、低剂量灌胃,连续10 d,第11天处死,观察抑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安神化瘀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8例用阿普唑仑、三唑仑治疗,治疗组48例用安神化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对照组为70.8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安神化瘀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益气祛瘀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3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10例与对照组 138例,两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祛瘀化痰通腑中药.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作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 71.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祛瘀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参与研究的56例病例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中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71%,对照组有效率60.7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偏瘫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血府逐瘀汤加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仅予常规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95%CI=67.6%-92.4%);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57.5%(95%CI=42.2%-72.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3176,P=0.02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府逐瘀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综合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其收益为OR=0.34(95%CI=0.12~0.92),NNT=4(95%CI=2.3~45.7)。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配合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行三维重建,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Ⅳ型骨折的股骨头小凹最低点移位距离、股骨头中心移位距离及空间偏转角度均明显高于Ⅲ型、Ⅱ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手术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rden分型存在一定局限性,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可更准确的对骨折空间移位情况进行评价,血府逐瘀汤配合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手术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并与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8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改善心肌缺血,通脉止痛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