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祛瘀生新法对大鼠治疗性血管新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以傅氏生化汤为代表,探讨祛瘀生新法对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有效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傅民生化汤采用水提醇沉法制成100%口服液(简称SHT)。复制大鼠下肢缺血模型。实验组给予SHT灌胃30天后,取大鼠手术侧内收肌制成冰冻切片,进行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SHT能促进大鼠下肢缺血模型的CD34抗原蛋白的表达,尤其是SHT中剂量和大剂量能明显增加缺血区骨骼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同时,SHT各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均明显增强,SHT中剂量组的血管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增强明显强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祛瘀生新法用于治疗性血管新生的诱导是可行的,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对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上调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3.
芪丹通脉片对大鼠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作用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方芪丹通脉片对大鼠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芪丹通脉片治疗组,分别于第7、14日取左心室心肌组织,采用N—B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区面积,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微血管密度(MVD)、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第7、14日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微血管密度增加,VEGF蛋白表达增加,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第14日心肌微血管密度和VEGF蛋白表达与第7日比较均有增加,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以益气活血为治疗原则的中药复方芪丹通脉片具有增加急性心肌缺血犬鼠心肌微血管密度、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VEG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胶囊升缺血后肢大鼠外周循环中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数量的变化及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喂食补肾生血胶囊,1周后细胞培养观察外周血EPC数量变化,4周后检测缺血组织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药物组大鼠外周血培养的EP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组织微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组织VEGF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补肾生血胶囊通过动员骨髓EPC的迁移、分化.促进局部血管新生.达到改善缺血组织供血目的。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 1 998— 1~ 1 999— 1 2月期间 ,运用祛瘀生新法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 52例 ,取得一定效果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2例均系门诊收治女性 ,年龄 1 9~ 40岁 ,停经 3 8~ 49天 ,经临床、实验室、B超确诊为非带节育器早期妊娠 ,并自愿采用药物流产者。2 治疗方法药用当归、制香附、益母草、阿胶各 1 0 g,炮姜炭 5g,血竭 (冲服 ) 3 g,气虚者加黄芪2 0 g,党参 1 5g;血虚者加熟地、山萸肉各 1 0 g,痛经者加乌药、蒲黄炭 (布包 )各 1 0 g;胞宫蕴热者加黄芩 1 0 g、贯众炭 1 5g。第 1天、第 2天早晚 6时各服米非司酮 2 5mg…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芩栀猪胆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芩栀猪胆组和尼莫地平组。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复制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后第2天,芩栀猪胆组和尼莫地平组分别给予芩栀猪胆和尼莫地平灌胃治疗,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去离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28天。运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染色(Hemotaxylin-eosin staining, HE)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脑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VEGF mRNA、VEGFR2 mRNA水平。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芩栀猪胆组与尼莫地平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  相似文献   

7.
1理论渊源于阴阳学说 祛瘀生新治法是基于"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和"不破不立,瘀祛新生"的观念而发展起来的,意即通过"祛瘀"、"化旧"或"去腐"等方法来祛除体内沉积的瘀血及其他陈旧性的病理产物,或同时应用生新方法来达到瘀去新生病愈体复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具有血管新生作用的中药与血管新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燕林  雷燕 《天津中医药》2005,22(3):260-262
动脉闭塞性疾病如冠心病、下肢动脉闭塞等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药物治疗、传统的介入以及手术等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对于多次手术或缺乏动静脉移植物等的病人仍无法进行再血管化治疗,因此近年出现了促血管新生治疗或称治疗性血管新生(therapeutic angiogenesis)。血管新生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涉及胚胎发育成熟、个体生长发育、伤口愈合及肿瘤等生理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化痰法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83眼气虚痰瘀互结型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患者分别为30例、18例),用益气祛瘀化痰复方治疗,从视力、眼底检查、中医证候观察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眼科检查总有效率84.34%,无效15.66%;中医证候总有效率73.49%,无效26.51%;治疗前后视力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力、眼底检查、中医证候3项指标中,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疗效均优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患者(P<0.05)。结论:益气法瘀化痰法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治疗有效,但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冠心病治疗性血管新生的影响,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医院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25/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2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祛淤生新法的代表方剂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蜕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40只受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孕鼠组、模型组、益母草组、生化止血饮组,电镜下观察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蜕膜超微结构.结果 正常孕鼠组均可见体积较大的蜕膜细胞;模型组均可见蜕膜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曲度增加;益母草组部分蜕膜细胞开始凋亡,核皱缩;生化止血饮组蜕膜细胞已经凋亡被吞噬,未见蜕膜细胞.结论 生化止血饮可明显促进药流后大鼠子宫蜕膜细胞调亡脱落并加速子宫内膜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祛瘀生新法的代表方剂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蜕膜PRmRNA及Fas/Fas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受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孕鼠组、模型组、益母草组、生化止血饮组,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子宫蜕膜PRmRNA及Fas/FaslmRNA表达。结果:生化止血饮可降低PRmRNA表达水平,增强Fas/FaslmRNA表达水平,生化止血饮组与模型组及益母草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祛瘀生新法的代表方剂生化止血饮可明显促进药流后大鼠子宫蜕膜细胞调亡,加快蜕膜脱落,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和体内两种模式,研究冬凌草甲素在血管生成方面的抑制效应。通过体外培养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活力,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体内选择斑马鱼(Fli1-GFP)生物模式,观察冬凌草甲素对胚胎期血管生成和成鱼期血管损伤后再生的影响,并采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法检测VEGF通路上主要相关基因VEGF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VEGFR3的表达量。结果:冬凌草甲素具有抑制血管生成活性的作用,可抑制体外内皮细胞活力,其半抑制浓度(IC50)8.04 mg·L~(-1),可使细胞血清中VEGF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可抑制斑马鱼胚胎期体节间血管生成,且抑制成鱼期血管损伤后再生,可能通过降低体内VEGFA,VEGFR2,VEGFR3基因的表达量从而抑制血管生成。结论:冬凌草甲素可有效抑制血管生成,为其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nd)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A)大鼠滑膜组织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部分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CFA)诱导的AA大鼠模型,观察滑膜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对VEGF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结果rh-End能抑制AA大鼠的继发性足肿胀,对滑膜组织中过度生成的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Rh-End能显著减少A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高表达的VEGF。结论重组人内抑素可显著抑制AA大鼠滑膜组织VEGF的表达及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5.
凉血化瘀法对大鼠脑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志荣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131-1132
目的探讨凉血化化瘀法治疗脑出血大鼠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以随机表法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1组、治疗2组和治疗3组,后四组采用两次注射自体动脉血法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3h治疗1、2和3组分别给予凉血化瘀合剂2.4、4.8和7.2mg·kg-1·d-1灌胃,其他三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ET和TNF-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血ET和TNF-α轻度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ET和TNF-α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ET和TNF-α明显下降;治疗组间比较血ET和TNF-α下降相近。结论凉血化瘀法治疗大鼠脑出血后对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抑制ET表达和TNF-α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活血祛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晶  于征淼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073-1075
活血祛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安全性一直受到关注.本文根据中西医学理论,并结合目前临床研究进展,分析认为活血祛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基本上是安全的,但在区别适应症与禁忌症、大剂量用药、超早期给药等问题上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法对血管生成效应与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学的重要治法,此法与补气、行气、清热解毒、温经、祛风除湿、养阴、化痰解郁、通腑攻下等法相配合,对血管生成具有不同的效应。活血化瘀法对血管生成调节因子正反两方面质或量的影响对于血管生成的效应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探讨了活血化瘀法双向调节血管生成的效应与机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anax quinquefolius Saponin,PQ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及梗死区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选雄性Wistar大鼠,成功制作AMI大鼠模型50只,随机分为PQS大、中、小剂量组,倍他乐克组及模型组,同时建立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每组10只。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PQS水溶液[54mg/(kg·d),27mg/(kg·d),13.5mg/(kg·d)]及倍他乐克水溶液[4.5mg/(kg·d)]每天1次灌胃,其他3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1次灌胃,连续用药14天。术后第15天处死大鼠,每组选取6只心脏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细胞VEGF、bFGF及Ⅷ因子表达情况;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VEGF及bFGF阳性反应强度,计算平均微血管密度(MMVD)。结果PQS大、中剂量组心肌细胞VEGF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PQS大、中、小剂量组心肌细胞bFGF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PQS大、中剂量组MMVD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PQS可增强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VEGF、bFGF的表达,促进梗死及缺血区血管新生,发挥保护心肌的缺血性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中血管生成增加是造成滑膜炎、骨和软骨破坏、血管翳生长的原因。血管生成是一个由促血管生成和抑血管生成调节因子调控的复杂过程。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有许多促血管生成因子被表达,它们在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促血管生成和抑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应用雷公藤内酯醇等阻抑血管生成药物治疗RA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