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设计一套基于医院内ADR监测的查询统计系统。结果:及时将患者的ADR信息进行网络登记并汇总到药剂主管部门,快速实现信息上报、查询和统计工作。结论:实现对医院内ADR报告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反映ADR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情况以及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完善医院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某医院2018年度14 678例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统计分析上报ADR发生情况以及上报和漏报数据。结果 有346例ADR未上报,漏报率为77.06%。ADR涉及11个器官系统和14类药物,以抗感染药物引起ADR最多(20.22%)。60~69岁患者占比最高(26.06%),且与其他各组比较,P<0.01。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占3.12%,注射剂引起ADR占比最高(49.66%)。静脉给药途径导致ADR占比最高(46.75%)。结论 该院2018年度存在较高的ADR漏报率。医院应加强ADR监测与报告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发生率,降低ADR漏报率,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论:医院各临床科室应重视和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安徽省县级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9家县级医院2012和2013年度上报的ADR报告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1 944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注射(73.8%);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0.3%);药物品种主要为抗菌药物(38.7%);2年度9家县级医院报告ADR的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引起ADR药物品种和不同医院报告病例数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ADR的发生与给药方式、药品种类有关,ADR监测和报告制度在县级医院执行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572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572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对ADR报告涉及的药物分类、品种数及占总例数的百分比、ADR表现和涉及的系统进行分类统计。结果:572例ADR报告涉及药物共190种,其中抗生素63种。占涉及种类33.16%;消化系统的ADR最多,有214例。占总例数的38.22%。结论:加强药物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及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上报的212例有效ADR报告,重点就ADR报告是否符合国家卫计委2011年关于"个例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要求进行分析。新药监测期内药品(新药)监测期外药品(老药)分别按批准文号计算上市5年和≥5年统计。结果 212例ADR报告中符合上报要求的92例(43.4%)。结论建议医院进一步行明确ADR监测上报范围,完善报告制度,提高ADR报告质量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收集陕西省肿瘤医院医院2015年上报的376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肿瘤药物所致ADR居首位(55.59%);以静脉给药(92.81%)引起的ADR最常见;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皮肤/附件、全身系统,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培训和监测工作,发挥好临床药师的作用,提高医院不良反应上报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临床药师参与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市5家三级、二级医院,开展有临床药师按拟定的工作模式参与的临床ADR监测工作,比较临床药师参与ADR监测工作前后临床医护人员ADR监测工作知识认知度、上报ADR报告数量、严重的和新的ADR例数变化等,分析临床药师在ADR监测工作中的作用及效果,同时与常规开展ADR监测的医疗机构进行对比.结果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ADR工作后,医护人员对ADR监测工作知识的认知水平、ADR报告数量和质量等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监测ADR工作中的作用,是提高医院ADR监测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2月报告的327例抗肿瘤药物ADR数据进行调查及Pareto最优分析。结果:327例ADR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患者是ADR的高发人群;涉及抗肿瘤药品种类中其他抗肿瘤药及辅助治疗类、植物来源类和中成药类为主要因素(A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及全身性损害为主要因素(A类)。结论:抗肿瘤药物是医院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针对其发生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加强管理和监测,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分析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ADR)的具体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军队ADR监测系统"软件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22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报告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果:22例ADR报告涉及的药品有11种,注射剂居首位;氨基糖苷类(7例,31.82%)和林可霉素类(7例,31.82%)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5%),其次为消化系统(15.62%)和神经系统损害(15.62%).结论: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并注意监管药品在医院各部门流经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ADR监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2月报告的29例严重ADR病例,按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本组资料中,引起严重ADR的前两位药品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呼吸系统损害较多见;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ADR最多的给药途径;多见于并用3种或以上药品的病例.结论:重视ADR监测工作,特别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监测;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2008年阿立哌唑所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例阿立哌唑致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及其他。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共5例,占35.71%。结论临床上应重视阿立哌唑所致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儿科常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回顾性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CNKI数据库中有关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导致儿童不良反应(ADR)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导致儿童ADR的发生率较高,其中以清开灵和双黄连注射液表现尤为突出。儿童ADR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全身反应,再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导致儿童ADR的相关因素有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制备工艺以及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合理应用。从药品生产、国家监测和临床用药过程等方面提出减少儿童ADR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梦  张喜莲  马融  戎萍 《医学教育探索》2012,35(35):457-460
采用回顾性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CNKI数据库中有关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导致儿童不良反应(ADR)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导致儿童ADR的发生率较高,其中以清开灵和双黄连注射液表现尤为突出。儿童ADR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全身反应,再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导致儿童ADR的相关因素有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制备工艺以及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合理应用。从药品生产、国家监测和临床用药过程等方面提出减少儿童ADR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院18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简称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更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针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集到的182例ADR,主要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引发ADR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和心血管药物的ADR报告例数分别位居第1位和第2位:其中由静脉滴注药物引发的ADR就占80.7%。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所有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ADR的检测是患者安全用药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肖方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179-180
目的:通过对17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加强药品安全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较为普遍,使用频率越高,发生几率越大。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在患者使用药物之后要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诱发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儿童使用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42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全部为11岁以下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系统损害主要为皮肤、全身性损害及呼吸系统损害;有既往过敏史的患者应用该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不良反应主要在用药60 min内出现.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在年龄、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特点和规律,应规范儿童应用,加强用药过程中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11月30日~2009年11月30日收集并上报的2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218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257%(71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倒数的84.86%(185例);抗菌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1.93%(135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29136%(64例)。结论继续做好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我院428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抗菌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医院2009年1月113至2013年12月3113收集到的428例抗菌药物ADR/ADE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28例抗菌药品ADR/ADE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0—14岁的儿童61例(占14.26%);50~83岁的患者264例(占61.68%);头孢菌素类居首位239例(占5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点滴所占比例最大385例(占89.96%);抗菌药物ADR/ADE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等。结论加强抗菌药物ADR/ADE监测工作,减少或者避免ADR/ADE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