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景藩教授熟读经典,擅于总结前人理论、经验,从李东垣诊"升降浮沉"理论演绎出"升、降、润、燥、消、补、清、化"八法,灵活运用治疗脾胃病,做到"法"上以应证,下以统方。诊疗中秉持辨证论治原则,谨守病机,法随证变。  相似文献   

2.
刘湘和 《科学养生》2014,(12):28-28
<正>我年近古稀,无"三高"、肥胖症、糖尿病等任何疾病,都说我显得年轻。我的养生经是"一心、二戒、三结合、四搭配"。"一心",每天保持一颗平常快乐的心。不是说"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乐也一天",我每天都乐呵呵的。"二戒",我已经戒烟13年,并远离二手烟,戒白酒5年。"三结合",把健康最重要的思想与科学养生方法相结合;把  相似文献   

3.
"望"、"闻"、"问"、"切"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它反映出来的哲理在中药学教学中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文章透过其哲理探讨了其在中药学教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东明  谷世喆 《中国针灸》2008,28(6):456-458
探讨<灵枢·根结>中"根、溜、注、入"的本意及临床运用.以<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为依据,结合历代注家见解,深入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根、溜、注、入"各穴有两方面的特点:与古代文献记载的脉口--诊脉部位相近;与血络关系密切.说明"根、溜、注、入"可用于诊脉,并可运用泻法包括放血的方法治疗经络实证.  相似文献   

5.
《说文》苹、萍、蓱、蘋、薲诸字注释不甚明晰,后世辞书亦辨析不清,使后人极易产生混淆。利用《说文解字》《尔雅》等辞书及注家旧注,考证诸字训诂历史,结合本草文献分析混淆原因,并从现代本草学角度辨析诸字名实,得出如下结果:"苹"与"萍"表示浮萍时通用;"苹"与"蘋"表示蘋果时读作píng通用;而苹(píng)作为蒿属植物与萍作为浮萍以及蘋(píng)作为蘋果、蘋(pín)作为蕨类植物时不通用。苹,萍、蓱,蘋、薲涉及藾萧、苹果、萍、蘋四种不同的植物,它们分别属于菊科、蔷薇科、浮萍科、蘋科。  相似文献   

6.
"肝气、肝火、肝阳、肝风"就是中医脏腑辨证中"肝脏藏象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学习的难点。但在很多古代或现代文献资料上,往往这些概念没有严格的界定,混称很多,造成阅读、交流、理解时的困难。本文重在厘清"肝气、肝火、肝阳、肝风"之中医内涵,希望借此理清思路,提高脏腑辨证,尤其是肝脏藏象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东涛 《四川中医》2012,(12):29-32
"證"是历代中医用以表述疾病状态的规范字,"證"主要指患者表述的内容,而"候"主要指医生主动探寻,或动态观察所获的信息。"症"字出现在作为医学名词,出现在明代以后,为俗證字。"証"本义并无病象的意思。1964年国家颁布的汉字《简化字总表》,将証字简化成证字,将证也作为"證"的简化字,証、證字便都演变成了证字。"症"顶替了"證"的一部分内涵,作症状解。现代"证候"概念内涵包括疾病的临床综合信息,以及通过医生分析、归纳、推理后得出的概括性结论。  相似文献   

8.
吕晓雪  王育林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7):3303-3305
《说文解字》中包含大量药名,后世注家对这些药名进行了训释,但在某些药物的名实关系方面存在分歧。该研究对存有较大分歧的"藋"、"芨"、"荲"、"蓨"、"苖"等药名进行考证。主要利用《说文解字》、《尔雅》、《广雅》等辞书与注家旧注,结合本草文献,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将训诂专书中包含的本草学内容与本草文献的记载进行比对,梳理药物的名实关系,理清词义,说明药用功效。同时发掘训诂专书中所含本草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秀实  武延安 《中草药》2018,49(3):732-738
综合检索本草著作与历史地理文献,厘清黄芪古代产地解释的若干谬误。经文献检索分析表明:(1)黄芪古产地"白水"应该为今流经四川甘肃两省的白水江,而不是陕西白水县的白水河。(2)黄芪古产地"黑水"应该为今九寨沟县的黑河,而不是黑水县的黑水河。(3)黄芪古产地"赤水"是今甘肃陇西县城北咸河的支流大河。(4)《新修本草》中黄芪产地"宜州"是正确的,具体位置在今陕西省铜川市,而不应该被曲解为"直州"或"茂州"。(5)黄芪"陕西州郡多有之",主要是指唐、宋时期的"原州""华原""宜州""宁州""泾州"等地。因宋、明两代今甘肃之地属"陕西州郡"范围,如果再加上南北朝时的"陇西洮阳""宕昌黑水""陇西襄武"以及"白水""赤水",可以说黄芪古产地绝大部分在今甘肃境内。经考证得出,黄芪古产地白水为今白水江;黑水为今九寨沟县黑河;赤水为今陇西县城北咸河支流大河;宜州无误,在今陕西铜川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古今文献,探讨虚、痰、瘀、毒在帕金森病发病及病机演变中的作用."虚"是帕金林病发病的内在基础,"痰"与"瘀"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毒"是决定其转归的重要因素.四者病机联系包括痰瘀互结、互生;痰瘀致毒,毒致痰瘀;因虚致痰、致瘀;邪气久居,正气愈虚;邪凑虚处.  相似文献   

11.
《灵枢.根结》列述了手足六阳经的"根、溜、注、入"等穴,由下而上有规律地排列在肘膝以下和颈部,共30个腧穴。该文通过对"根、溜、注、入"流注特点的分析,对"根"于四肢末端,上"入"于颈部的起始规律进行探讨,结合《内经》中天地相参的哲学思想,从经脉的角度认识人与自然相参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2.
绿豆汤是居民最常用的消暑饮料,绿豆糕、绿豆面线粉、粉皮等,亦均为食中佳品。李时珍《本草纲目》记:"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宜连皮生研,水服"。按《夷坚志》云:"有人服附子酒多,头肿如斗,唇裂血流,急求绿豆、黑豆各数合嚼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397-2398
以探讨针灸处方的组方思路为目的,作者通过查阅相关著作及文献,总结针灸处方的结构框架与配穴法则,阐述"理、法、方、穴、术"的针灸处方思路,效仿了中医药"理法方药""君臣佐使"的传统方法,具有针灸处方特色。  相似文献   

14.
产于古怀庆府一带的道地药材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习称"四大怀药"。由于老产区土壤质量下降、产区面积萎缩、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及滥用化肥农药等问题突出,导致生产的药材农残及重金属超标严重。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对"四大怀药"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探讨,提出利用GIS生态适宜性区划系统指导栽培选地、结合"土壤消毒+绿肥回田+菌剂调控"的土壤复合改良措施整地、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开展抗性品种选育、制定种子种苗标准、实行有机肥为主的"基肥+追肥+叶面肥"的施肥模式以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四大怀药"无公害栽培体系,该体系可为无公害"四大怀药"的生产提供指导,同时为其他中药材的无公害栽培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朱丹溪的"气、血、痰、郁"学术思想论治肺癌,指出肺癌的病因病机根本是邪盛正衰,"痰、郁"是肺癌重要的病理因素。朱丹溪以"气、血、痰、郁"为纲论治杂病,具有丰富的经验。古代无肺癌的病名,但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入"杂病"范畴。朱丹溪论治杂病的思路,可以为肺癌的中医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疾病的治疗上,辨证论治不是针对单一症施治,而是针对一组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症"的整体施治,因而辨证论治不是对症治疗,而是对证候治疗。中医治病多采用复方,它兼顾了证候的内在联系即病机,在实践上就不仅针对了证候,而且也包含了疾病的病因、病理。所以,辨证论治就不但对证候有效,也会对疾病有效。时间与空间具有不可分性,故"证中有病,病中有证"。"方"的具体应用是根据"证"来确定的,而不是依据"症"和"病"确定的,疾病的病因病机相同就可以选用相同的方剂进行治疗,反之亦然。《伤寒论》中的"病""证""症"的内涵之间存在交叉与独立,"方"的选择应用是依据"证"的不同而最终确定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为依据.结合现代相关理论与临床资料,对<灵枢·根结>中的"根、溜、注、入"与五输穴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比较认为."根、溜、注、入"与五输穴在内容、意义以及应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根、溜、注、入"是从腧穴中体现出经络理论的应用,而五输穴是体现腧穴自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在慢病防控中有独特的优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统称为"三高",是脑中风、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了加强中医药防治"三高"学术交流,提高中医药防治"三高"的学术水平,促进中医药治疗"三高"药物的研发,特召开中医药防治"三高"  相似文献   

19.
"虚、痰、瘀、毒"是心悸发病的重要因素,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的范畴,尚与"胸痹"、"心痛"等有所关联。历代医家多认为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心之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浊、瘀血及体内痰瘀蕴蓄日久所化之毒为标,治疗当以扶正补虚、温阳化痰、益气活血、标本兼治之法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神"、"圣"、"工"、"巧"语出<难经@六十一难>其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此将医者掌握四诊技术划分为神、圣、工、巧四个高低层次,历代医贤对此似无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