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壳聚糖为主要材料,制备壳聚糖微囊。微囊直径在0.5-0.8mm间,微囊在pH4-11的缓冲液中稳定,能耐受3000r/min离心30min以上。用牛血清白和蛋白γ-球蛋白测其通透性,表明随着微囊所在溶液pH的升高,微囊通透性降低。壳聚糖的分子量在一定范围内对微囊通透性几乎无影响而脱乙酰度对通透笥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化法制备了可注射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其粒径小于200μm,且具有相对较窄的近似高斯分布。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模型药物在微囊中的包埋率可超过50%。通过壳聚糖在海藻酸钠微囊表面的复合,牛血清白蛋白从微囊中的持续释放时间从几个小时延长到半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制备壳聚糖微囊形成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不同方法制备壳聚糖微囊的成囊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单凝聚法、复凝聚法和乳化固化法分别制备壳聚糖微囊,结合传统理论解释,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各种方法成囊机理不同,影响较大的因素也互不相同。结论:通过对这些方法制备壳聚糖微囊成囊机理的研究,可以为优化壳聚糖微囊制备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方法制备壳聚糖微囊的体外释放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利用直接释药法测定微囊的体外释放度,进行释药方程曲线拟合,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各种方法所制微囊体外累积释放曲线与威布尔方程的拟合结果最理想,初步揭示了微囊结构和释放性能关系的一些规律。结论:通过对不同方法制备壳聚糖微囊体外释放机理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以壳聚糖作为载体的微囊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微囊化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作为一种新剂型新技术由于其突出的优点,目前这一剂型已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尽管中药微囊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展示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综述了微囊化技术在中药单体化合物、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及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中药制剂现代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合成生物素化壳聚糖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方法 以壳聚糖为基本原料,以4-二甲基氨基吡啶、二环己基碳酰胺为催化剂将壳聚糖的氨基上引入生物素,经透析精制,冷冻干燥后得到新的靶向载体材料-生物素化壳聚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  结果  精制后得到的白色粉末状固体生物素化壳聚糖材料,其结构与各单体的FTIR、1HNMR、DSC出现了明显的差别。产品收率为14.95%,其生物素的取代度约为48.28%。  结论 生物素与壳聚糖成功地以酰胺键连接在一起,合成了生物素化壳聚糖。该方法合成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简单概述了壳聚糖以及其结构组成,主要介绍壳聚糖在医药领域中的药理作用以及在药用辅料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及进展,为今后壳聚糖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纳米粒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粒给药系统因具有组织靶向性、控释性等特点,已经成为药物输送系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阳离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低毒性,因此被越来越多地用作纳米给药载体。本文简要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纳米粒在口服控释制剂、递送抗癌药物、非病毒基因传递和眼部给药等药物输送系统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微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或液体包覆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由于形成微囊后物质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引起了各国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这种近50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一种青蒿油-壳聚糖缓释微囊新剂型.[方法]采用微囊制粒机制备了青蒿油-壳聚糖缓释微囊,并检测了产品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产品的载药量为34.22%,包封率为39.20%,微囊大小均匀而圆整,不黏连,成形度好、表面无药物结晶吸附,干燥后的粒径在250μm左右.[结论]本法工艺简单易行,稳定,重现性好,青蒿油-壳聚糖缓释微囊具有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几丁聚糖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丁聚糖也称壳聚糖(chitosan),学名为β1,4-聚-葡 萄糖胺,由阿拉斯加深海蟹壳中提取的几丁质,经脱钙、脱蛋 白、脱色、脱乙酰等工艺加工而成,有人体第6生命要素之美 誉。近年来,研究和开发进展很快,在工业、农业、纺织、造纸、 食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临床医学中几丁聚糖 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已广泛用于制造人工皮肤、可吸收缝 线、止血材料、防粘连剂、药物载体等。几丁聚糖对人体安全 无毒,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多种生物活性,受到医药界普遍 重视。本文对几丁聚糖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临床的应用进展 综述如下。 1 生物学功…  相似文献   

12.
Human obtain the outside information mainly from the visual system which is important in human work and life.To improve or recover visual fun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 in clinic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人工肝支持设备与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情况及主要进展,并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初步预期.  相似文献   

14.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吸附功能强、生物可降解等优异性能。随着对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甲壳素和壳聚糖在医药和卫生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得到实际应用,甚至已工业化生产。综述了甲壳素和壳聚糖抗菌、止血、促愈合、提高免疫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医用敷料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组学是一种通过定量描述代谢物的动态变化来解读被研究对象病理生理状态的新兴学科,主要分析方法为质谱技术(MS)和核磁共振技术(NMR)。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代谢组学研究及其常用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以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技术操作、统计方法等进行综述,对代谢组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所遇到的挑战和未来的探索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chitosan)是目前自然界唯一带阳离子的碱性多糖,具有减肥降脂、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使其在医药和功能性食品领域都备受关注,因此,以壳聚糖为核心成分的产品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光谱法、电化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并对其分析测定的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各类产品中壳聚糖的定量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紫杉醇阳离子壳聚糖胶束(PTX-CCM),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并进行靶向性评价。方法:采用透析法制备紫杉醇阳离子壳聚糖胶束。昆明种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20 mg/kg的紫杉醇阳离子壳聚糖胶束和紫杉醇注射液,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不同时间的药物量,以各组织药动学参数(AUC、MRT)和靶向参数(Re、Ce、Te)为靶向评价指标。结果:PTX-CCM粒径约为164.2 nm,Zeta电位为+23.7 mV,载药量为26.40%,包封率为76.23%。以紫杉醇市售注射液为对照,紫杉醇阳离子壳聚糖胶束肝、脾、肺分布增加,AUC提高分别提高5.65、91.20和2.53倍,MRT分别延长1.83、8.40和1.16倍,相对摄取率(Re)、峰浓度比(Ce)均远大于1,靶向效率(Te)均远高于对照组,而心脏和肾脏的分布显著降低,AUC分别为对照组的61.00%和89.07%,cmax为对照组的52.62%和52.94%。结论:紫杉醇阳离子壳聚糖胶束具有优良的载药性能,相对于紫杉醇市售注射液,紫杉醇阳离子壳聚糖胶束肝、脾、肺靶向性大大提高,有利于该组织的肿瘤治疗,并可显著降低紫杉醇的心脏和肾脏毒性。  相似文献   

18.
神经干细胞重编程技术可将体细胞生成具有疾病相关表型的成熟人类神经元,为神经障碍疾病的细胞治疗带来前景。笔者就神经干细胞重编程的调控因素、提高重编程效率以及应用于神经障碍疾病建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新型通用血浆是用于所有ABO血型的血浆,它不但打破"同型输血"的观念,简化了输血前的检测过程,更重要的是灭活了已知病毒,降低输血风险。本文就这种通用血浆的研制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制备复合骨碎补总黄酮(TFRD)和野菊花总黄酮(TFC)的TF-PLGA缓释微囊,探讨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其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TFRD和 TFC为原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TF-PLGA缓释微囊;以包封产率(EE)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筛选最佳的工艺参数;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微囊的形态特征、粒径大小和分布情况;采用提取法测定TF-PLGA微囊的体外累计释药率并绘制累计释放曲线。结果: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的最佳制备工艺,PLGA浓度为140 g·L-1,油相体积为1.4 mL,乳化速度为1500 r·min-1,乳化时间为5 min。优化后微囊平均EE为(83.89±2.30)%,平均实际载药量(DL)为(5.90±0.07)%;LM和SEM下观察,微囊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44.34±14.68)μm,粒径分布较窄;体外释放实验检测,24h累计释药率达40%,第50天后累积释药率超过90%。结论:TF-PLGA缓释微囊具有优良的载药及缓释效果,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