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临床无特殊表现,肿块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镜下观察:肿瘤呈不规则管状结构、间质呈黏液状,瘤细胞呈立方形或梭形、胞浆嗜酸,核形规则,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染色AE1/AE3、EMA、Vimentin阳性表达,S-100、Desmin、SMA、CD34、HMB45、CD10、CD15、CgA、Syn、NSE、CD99阴性表达,Ki-67(3%).结论: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为少见肿瘤,明确该肿瘤的组织起源及病理特征,对于病理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肾脏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a)是WHO(2004)肿瘤病理分类中新确定的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上皮性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和免疫表型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组织学显示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多呈分支小管状、条索状排列,瘤细胞呈立方形、短梭形或低柱状,核圆形,大小相对一致。其他组织学表现:泡沫样巨噬细胞聚集、典型的透明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pan)、CK7、EMA、S-100、Vimen—tin阳性,SMA、Desmin、HCK(3413E12)阴性。结论:MTSCCa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组织学谱系在不断扩大。须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疗效评价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收治的1例左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女,54岁。因左侧腰部疼痛就诊,CT检查提示左肾下极见大小约44 mm×37 mm×31 mm团块样影。结果:行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免疫组化:肿瘤细胞P-CK(+),EMA(+),CD68(PGM1)(-),CK7(+),CAM5.2(-),PAX-8(+),CK20(-),Inhibin-a(-),RCC(-),Vimentin(+),CD10(-)。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康复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类罕见的肾细胞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相对较好,治疗方法目前主张手术治疗,但术后仍需注意规律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左肾MTSCC合并肾盂输尿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特殊染色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临床症状明显,肿瘤边界清楚,合并。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镜下表现肿瘤由紧密排列的小管构成,细胞异型性小,小管间为淡染黏液样间质并见梭形细胞区域。黏液样间质Alcianblue染色阳性。上皮样细胞区CK(+),EMA(+),AE1/AE3(+),Vimentin(+)。行肾癌根治术后恢复良好,未行辅助治疗,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脏MTSCC是一类低度恶性的肾上皮性肿瘤,组织形态温和,合并发育畸形者罕见。肿瘤边界清楚,可有假包膜,极少囊性变和坏死。预后较好,可长期生存。少数病例发生局部复发或淋巴结转移。正确诊断非常重要,早期手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 观察2例肾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6岁和54岁。1例因体检被发现,另1例因贫血就诊。病理检查:肉眼瘤组织切面呈实性、灰白色,边界多清楚,未见囊性变。镜下瘤组织由多少不一的小管状和梭形细胞区构成,间质富含黏液。瘤细胞部分呈立方状,胞浆透明或弱嗜酸颗粒状,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分裂相少见。部分细胞梭形,束状或编织样排列,似平滑肌瘤。1例以立方状细胞成分为主,另1例以梭形细胞成分为主。免疫组织化学:2例瘤细胞均呈CK(AE1/AE3)、EMA、Vimentin阳性,其中1例并呈Syn局灶阳性;而desmin、CgA、S-100、SMA、CD117、CD34、CD10、 HMB45、p53、ER及PR均阴性,Ki67指数均小于1%;术后分别随访7月和11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 结论 肾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为罕见的肾脏低度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时需与其他肾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e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of kidney,MTSCC-K)为低度恶性肾脏上皮肿瘤,是肾细胞癌的一种亚型,临床较为罕见,诊断困难.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MTSCC-K 1例,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肾粘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tinous tubular andspindle cell carcinoma of kidney,MTSCC)是2004年WHO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定义为新的一种肾上皮性肿瘤[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通过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2例MTSC,随访39及83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MTSC均为女性,发病年龄分别为60及73岁,肿瘤界限清楚,组织学示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的小管,其间为淡染黏液样间质。瘤细胞呈立方形至梭形,嗜酸性胞浆,核级别低,核分裂相很少见。2例CK34βE12、E-cadherin、CK7、CK19、vimentin均为阳性,1例部分表达NSE及Syn,Ki-67增殖指数<5%,随访期内患者病情稳定。结论MTS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肾上皮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支持MTSC起源于远端小管的假设,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相似,可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单独全肾切除术预后较好,但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1.
肾黏液管状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指具有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特点的肾癌,属于低级别的多形性肾脏上皮肿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疾病。2007年10月,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组织起源。方法:对3例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2例患者女性,年龄分别49岁和56岁,1例患者男性,51岁。3例患者均无临床特异症状。体检发现肾占位性病变。巨检:肿瘤大小3.5cm×3cm×2.5cm-7cm×6cm×5cm,切面灰白、浅褐色,质地均匀。镜下见瘤细胞主要呈两种结构:由单层立方细胞排列呈大小不一管状结构、缎带样及类似于平滑肌瘤的梭形细胞结构,立方状细胞及梭形细胞均形态温和。背景中见大量黏液,并可见灶状泡沫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K、AE1/AE3、Vim、EMA阳性表达;CD10、SMA、HMB45、SYN均阴性表达。结论:MTSCC是一种少见的低级别恶性肿瘤,预后较好,可能来源于远端肾单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4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35~56岁,平均41岁;左肾2例,右肾2例;肾上极3例,肾下极1例;肿瘤直径3.5~6.5cm,平均55cm;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均为体检发现。B超检查提示,2例肾囊实性占位,为良性肿瘤;2例为厚壁型肾囊肿。CT检查提示,3例肾囊实性占位,为良性肿瘤;1例为厚壁型肾囊肿。2例行MRI检查提示,肾脏囊实性占位,为良性肿瘤。结果 4例患者均予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块与肾组织的界限清楚,易分离;肿块呈囊实性,囊壁厚薄均匀,组织致密且内壁光滑。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示:2例为低度恶性上皮细胞肿瘤,1例为恶性肿瘤(透明细胞癌不排除),另1例为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结论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具有良性肿瘤生长特性的低度恶性倾向的肿瘤。  相似文献   

14.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cell carcinoma,MTSCCa)是新确定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以往常被诊断为梭形细胞(肉瘤样)肾细胞癌或不能分类的肾细胞癌。大体肿物界限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排列成管状和实性梁索状漂浮于黏液性基质中,Alcianblue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显示复合性免疫表型。临床预后好,可复发并具有潜在远处转移的可能,应重视与其他肾脏良恶性肿瘤(后肾腺瘤、肉瘤样癌和集合管癌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2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肿瘤与周嗣组织分界清楚。镜下肿瘤呈不规则管状结构伴黏液样间质,瘤细胞呈立方形或梭形,胞浆嗜酸,核呈低级别。无核分裂或少见,无病理性核分裂。免疫组化染色EMA、AE1/AE3、Vim均阳性表达,3413E12弱或灶区阳性,S-100、SMA、HMB45、CD15、CgA及SYN均阴性,NSE在1例中有弱的表达。结论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极为罕见的,明确该肿瘤的组织起源及病理特征,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江津区中心医院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 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肿瘤呈膨胀性生长, 与周围肾脏组织界限清楚, 肿瘤由管状结构、梭形细胞及黏液样的间质构成, 间质出现出血、灶性坏死、泡沫细胞聚集。肿瘤细胞核级别低, 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CKpan、EMA、Vimentin、CK7、CK19、P504s和CK18均为阳性;RCC、CD10、CD117、CD15、CD56、Syn、CgA和Villin均为阴性。患者术后随访1年, 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肾上皮肿瘤, 具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肾脏黏液样小管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a)为泌尿系统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我们收治1例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突感右腰背部酸胀不适,伴有轻微持续性胀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无畏寒发热.本院门诊行B超检查示:右肾下极钙化性团块(右肾下极30mm×32mm).尿分析:尿白细胞(+).双肾CT:右肾类圆形占位伴有钙化,右肾脓肿愈合后改变?钙化性肾癌不能完全除外.门诊诊断为右肾脓肿?予洛美沙星、头孢丙烯治疗2周.  相似文献   

18.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e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2004年WHO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新确立的一种区分于肾脏其它肿瘤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临床少见,易于与恶性度高的肉瘤样癌、集合管癌等相混淆,因此临床和病理医师很有必要加深对此病的认识。现报道本院2008年3月收治的1例已确诊的MTSCC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病理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的认识。方法:收集9例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其中5例为全子宫切除标本,另外4例为宫颈活检标本。结果:患者年龄34-60岁,平均43岁。患者主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或无阴道异常排液,伴有头晕、低热或乏力等为主要症状。专科检查:阴道通畅,可见少量的血性分泌物,宫颈管扩张、增大,宫颈管内或宫颈外口处可见新生物。结论: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是一种宫颈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的认识。方法:收集9例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其中5例为全子宫切除标本,另外4例为宫颈活检标本。结果:患者年龄34-60岁,平均43岁。患者主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或无阴道异常排液,伴有头晕、低热或乏力等为主要症状。专科检查:阴道通畅,可见少量的血性分泌物,宫颈管扩张、增大,宫颈管内或宫颈外口处可见新生物。结论: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是一种宫颈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