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观察经肝动脉化学栓塞合并IL┐2加入胚胸腺LAK细胞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反应。方法2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其中8例化学栓塞5┐FU,DDP合并免疫治疗(称合并组),16例单纯化学栓塞治疗(称单纯组)。两组比较治疗后的免疫因子水平和肝功能变化。结果合并组较单纯组血清IL┐2和Tac反应升高,sIL┐2R和TNFα降低,血清ALT和总胆红素明显降低。结论IL┐2和人胚胸腺LAK细胞能改善肝癌病人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IL┐2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疗效观察。方法采用肝动脉插管注入IL┐2加化疗栓塞(治疗组)10例,并以单独化疗栓塞(对照组)10例。结果治疗组疗效PR40%,对照组为10%有效率提高,治疗组KPS亦有提高,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本法值得临床上继续探索,总结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联合LAK/IL-2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性肝癌自然生存期仅6个月,近几年来随着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不断普及,近期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远期疗效仍不令人满意。生物治疗可改善某些肿瘤的疗效[1]。但其是否对肝癌的远期疗效有益暂未见报道。我们于1991年8月至1993年4月以栓塞化疗联合LAK/IL-2肝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17例。初步发现栓塞化疗间期行LAK/IL-2介入治疗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生存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按卫生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卡氏评分≥60;心、…  相似文献   

4.
LAK细胞肝动脉灌注与化疗栓塞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肝癌14例李东复,葛焕琦,杨海,郭志,王大伟,陈光利我们以LAK细胞肝动脉灌注与化疗栓塞联合应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14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3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男30例,女4例,年龄34~...  相似文献   

5.
我院1993年4月至6月经肝动脉及门静脉安置的植入式微泵,输注自体LAK细胞/IL-2及化疗药物治疗7例中晚期肝癌(其中2倒置泵,同时进行了肿瘤姑息性切除),近期疗效CR2例,PR3例,mR1例,PD1例,总有效率达85.7%,且毒性反应轻微。结果提示:对于中晚期肝癌,经肝动脉门静脉输注自体LAK细胞/IL-2及化疗药物,是一种极有前途的治疗措施,可望明显提高肝癌疗效。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低剂量(≤2×106U/日)白细胞介素┐2(IL┐2)共治疗98例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方法25例病人接受了单用IL┐2治疗(皮下、瘤体内、胸腔或腹腔内注射);59例病人接受了IL┐2与化疗或放疗联合治疗;14例病人接受了IL┐2与EAL细胞联合胸腔或腹腔灌注治疗。结果显示单用IL┐2对恶性实体瘤的有效率为13.7%(2/15,无CR病例),对恶性胸腹水的有效率为60%(6/10,CR10%);IL┐2与EAL细胞联合胸腹腔内灌注对恶性胸腹水的有效率为85.7%(12/14。CR50%);单用IL┐2治疗后T4/T8比值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IL┐2与化疗或放疗联合应用治疗后T4/T8比值无明显变化,提示IL┐2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结论本研究对IL┐2化疗或放疗联合能否提高近期疗效问题尚不能作出评价;本研究所采用的IL┐2剂量的毒副反应主要是发热、畏寒、疲乏,其毒副反应一般较轻,病人易于承受,未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肝动脉灌注联合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163例原发性肝癌被分为2组,治疗组66例采用鸦胆子油乳肝动脉灌注联合碘油栓塞治疗,对照组97例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32.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4.8、4.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36%、37.88%、15.15%和82.47%、35.05%、7.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毒副反应较大,且出现4例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鸦胆子油乳肝动脉灌注联合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与TACE相似,但其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和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含量,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治疗前原发性肝癌患者IL-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IL-2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IL-2明显回升,sIL-2R则明显下降。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IL-2和sIL-2R的含量变化可能与本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曹小龙  徐素红 《癌症》1996,15(3):211-213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39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栓塞化疗前后的20例正常人血清sIL-2R水平。结果表明,肝癌患者栓塞化疗前血清sIL-2R水平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栓塞化疗后sIL-2R水平显著地低于治疗前。以对照组血清sIL-2R均数与两倍标准差之值为标准,肝癌患者和对照组异常阳性率分别为71.80%和10%。研究结果提示;检测sIL-2R与常用的AFP血清学检测方法对肝癌诊断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后进行栓塞化疗或(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白介素-2(IL-2)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癌切除术后3年以上患者104例,比较单纯切除(A组)、切除加栓塞化疗(B组)和切除加栓塞化疗加LAK细胞/IL-2(C组)的预后情况。结果3年生存率在A、B、C组分别为30%、54.3%、57.1%。根治性切除病例,A、B、C组的3年复发率分别为76.7%、46.7%、41.7%。单纯手术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而根治性切除后的复发率则显著比另两组为高。结论肝癌切除联合栓塞化疗或(和)LAK细胞/IL-2治疗有助于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拓僖联合用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共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1 ~ 4次。灌注药物:拓僖10 ~ 30 mg、吡喃阿霉素(THP)30 ~ 40 mg、卡铂100 ~ 200 mg,与超液化碘油5 ~ 18 ml混合交替注入,最后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按WHO标准评价。结果 CR 6.7 %,PR 52.5 %,NC 31.7 %,PD 9.2 %,近期有效率(CR+PR)为59.2 %;AFP下降50 %以上占63.6 %,其中12例AFP一度降至正常;有轻中度毒副反应。结论 拓僖联合用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安全,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和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含量,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治疗前原发性肝癌患者IL-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IL-2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IL-2明显回升,sIL-2R则明显下降。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IL-2和sIL-2R的含量变化可能与本病的治疗、复发、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重组白介素-2治疗恶性肿瘤的第Ⅲ期临床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Ⅰ、Ⅱ期临床试验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重组人白介素┐2的疗效,不良反应和适应证,为正式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为负责单位组成第Ⅲ期临床试验协作组,按统一标准治疗各种类型肿瘤病人进行汇集总结。结果共612例多种类型恶性肿瘤病人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27例晚期肾癌病人和15例晚期黑色素瘤病人接受IL┐2或IL┐2加LAK细胞全身治疗,肾癌的有效率为22%,黑色素瘤的有效率为13%。IL┐2胸腔或腹腔内灌注治疗癌性胸水或腹水的有效率分别为73%和53%。IL┐2瘤内注射的有效率为27%。IL┐2加化疗介入肝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率为37%。T4/T8比值和NK细胞活性在全身性IL┐2治疗后均有显著升高。病人接受了本试验所用的IL┐2剂量和用法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发热、畏寒、疲乏,未观察到严重低血压,液体潴留等毛细血管渗漏现象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试验的IL┐2制剂及其剂量用法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病人能耐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留置导管灌注同种异体LAK细胞与化疗栓塞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4%,明显高于单纯化疗栓塞组(70%),大多数病人一般症状明显改善,免疫状态增强。治疗副反应为一过性发热。  相似文献   

15.
中晚期肝癌化学免疫治疗与肝动脉化学栓塞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倪鎏达  陈成伟 《肿瘤》1995,15(2):102-104
中晚期肝癌化学免疫治疗与肝动脉化学栓塞疗效比较倪鎏达,陈成伟,茹素娟,程永德南京军区上海肝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200233)综合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的方向,我们采用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和LAK/IL2为主体的化学免疫疗法(Chemo-immuno...  相似文献   

16.
1993年8月~1998年3月 ,对35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后进行二期手术切除 ,获得成功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全组男性30例 ,女性5例 ;年龄18~67岁 ,中位年龄45 8岁。经B超、CT、MRI、AFP等检查诊断为中晚期肝癌。1 2一期治疗方法1 2 1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本组22例 ,采用seldinger氏法 ,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固有动脉。化疗采用联合方案 ,应用丝裂霉素、顺铂、5 -FU。栓塞采用超液碘油、明胶海绵。1 2 2肝动脉结扎 (HAL) 肝动脉插管 (HAI)/门…  相似文献   

17.
观察胎脾、胸腺LAK细胞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方法从胎儿脾脏、胸腺制备LAK细胞。LAK细胞和IL┐2经外周静脉输注。治疗前后测患者NK活性。结果LAK+小剂量IL┐2治疗14例,SD12例,PD2例。LAK+中剂量IL┐2治疗52例,CR6例,PR14例,SD28例,PD4例,有效率38.4%。治疗后患者NK活性显著提高。结论LAK细胞治疗效果依赖于IL┐2用量。静注疗效有限  相似文献   

18.
术后肝动脉门静脉化疗预防肝癌复发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癌术后肝动脉和门静脉联合化疗对预防肝癌复发的作用。方法 对38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的1~2周开始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灌注化疗药物,3天为1周期,每隔3~4周重复灌注(平均灌注2.3周期),并以25例单纯手术未化化疗者作对照,比较其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随访2~5年,治疗组9例复发,复发病例和术前肿瘤大小,HAA、AFP及肝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复发13例。两组的1、2、3、  相似文献   

19.
李东复  周晓琦 《中国肿瘤临床》1995,22(7):470-472,479
以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留置导管灌注同种异体LAK细胞与化疗栓塞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4%,明显高于单纯化疗栓塞组(70%),大多数病人一般症状明显改善,免疫状态增强。治疗反应为一过性发热。  相似文献   

20.
王天翔  朱上林 《肿瘤》1994,14(1):12-15
作者对23例无法切除的晚期原发性肝癌采用经皮下埋藏式灌注装置行肝动脉和门静脉双介入治疗。其中16例应用超液态碘油加化疗药物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门静脉灌注化疗;7例单纯灌注化疗。在栓塞组有症状的13例中,12例获得缓解;在AFP>400μg/L的13例中,7例下降。平均生存期为8.4月,半年生存率为的44%。化疗组有症状的6例中,3例部份缓解;AFP>400μg/L的4例中1例下降。平均生存期为5.86月,半年生存率为14.3%。栓塞组的治疗效果比单纯化疗组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