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医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的相关性,为临床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肝硬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1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按Child-pugh评分分级,并进行胃镜及彩超检查,记录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的宽度、部位、条数、形态及颜色等相关指标及门静脉宽度.结果 中医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中医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宽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证型之间门静脉宽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A级与C级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功能A级与C级的食管静脉宽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随着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的演变,其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2.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5月 ,我们用自拟愈水散佐以健脾和胃助运的升蛋白软肝汤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 80例 ,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2 0例均为无黄疸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 ,并于服药前 1周检查肝功能、HBs Ag、B超、蛋白加分类、AFP、血生化、CO2 - CP、腹穿 (漏出液 )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80例 ,男 46例 ,女 34例 ;年龄 39~ 65岁 ,平均 52岁 ;病程最短 5d,最长 3年 ,一般为 2 0 d;肝功能分级按 Child(Child-pugh)评分分级 [1] :A级 44例 ,B级 36例。对照组 40例 ,男 2 2例 ,女 1 8…  相似文献   

3.
杨廷旭  李应东 《新中医》2014,46(10):57-60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3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获得肝气郁结证为主32例,脾虚湿盛证为主20例,湿热内蕴证为主21例,肝肾阴虚证为主19例,脾肾阳虚证为主15例,血瘀证为主25例。观察不同证型门静脉主干(PV)、脾静脉(SV)、血管内径D(cm)、平均血流速度V(TAMX)、血流量Q(mL/min);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级,肝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随着肝炎肝硬化病情的加重,中医证型由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内蕴向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逐渐演变,患者PV的D逐渐增宽,Q逐渐减少,V逐渐减慢;SV的D、Q及V变化不大;门静脉瘀血指数和脾静脉瘀血指数逐渐增加。肝气郁结证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A级为主,且MELD评分以小于10分为主;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证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B级为主,且MELD评分以小于10分为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血瘀证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C级为主,且血瘀证MELD评分以30分以上为主。结论:PV血流动力学参数、肝功能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可能作为肝硬化一个客观性量化指标来指导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并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评价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及套扎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影响。方法筛选出74例进行硬化及套扎治疗并伴有腹水的患者,观察患者腹水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次以上住院治疗者32例,其中15例发生腹水增加,17例腹水未增加,腹水增加和未增加患者例数接近,无显著性差异;15例腹水增加患者中同时伴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恶化和/或白蛋白下降者13例,占腹水增加例数的87%,2例肝功能A级,无肝功恶化及白蛋白下降,占腹水增加例数的13%;经卡方检验,腹水增加与肝功能恶化及白蛋白下降明显相关,P<0.05。②仅1次住院治疗者42例,入院时伴有腹水,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6例(62%)经治疗后腹水均消退。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及套扎治疗与治疗后腹水增加无明显相关性,血清白蛋白水平及肝功能状况仍是硬化及套扎治疗后腹水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自2000年以来,笔者应用复方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口服液治疗1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获得满意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符合2000年全国肝炎会议肝硬化诊断标准.治疗组120例,男96例,女24例,年龄19~57(平均43)岁,病程1~12年.疾病程度按Child-pugh分级:A级56例、B级43例、C级21例.对照组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18~59(平均44)岁、病程1~11年.Child-pugh分级:A级28例、B级21例、C级1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程度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HBV DNA阳性的合并肝硬化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HBV DNA阳性的合并肝硬化的中晚期HC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予TACE+拉米夫定治疗组,对照组25例单纯予TACE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积分、HBV DNA定量的变化及2a生存率。结果治疗1a及2a后,治疗组肝功能Child-pugh积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HBV DNA转阴率和2a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TACE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的中晚期合并肝硬化的HCC患者,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HBV DNA阳性的合并肝硬化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5例HBV DNA阳性的合并肝硬化的中晚期HCC患者随机分为TACE+替比夫定治疗组(28例),单纯TACE对照组(27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积分、HBV DNA定量及2 a生存率。结果治疗1 a及2 a后,肝功能Child-pugh积分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2 a生存率分别为61%和33%(P<0.05)。结论 TACE联合替比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的合并肝硬化的中晚期HCC患者,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特点与中医证型。方法:收集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例120例,将其分为SIRS组59例和非SIRS组61例,并根据肝硬化中医临床辨证分型,记录患者的病程、服药、病毒复制、并发症、入院3 d内实验室检查及Child-pugh分级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SIRS组比较,SIRS组病程显著较长,服用抗病毒药者显著较少,HBV-DNA阳性率显著较高;SIRS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SIRS组;SIRS组Child-pugh分级以C级为主;SIRS组AST、TBILI、DBILI、WBC均显著高于非SIRS组,ALB、RBC显著低于非SIRS组,PT显著长于非SIRS组;SIRS组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例数显著高于非SIRS组,而肝气郁结证、水湿内停证例数则显著低于非SIRS组。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SIRS具有独特的中医证型与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与40例非肝硬化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PT、APTT、FIB、TT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的PT、APTT、FIB、TT差异。结果肝硬化组较对照组PT、APTT、TT均有明显延长,FIB有显著下降(P均<0.01);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顺序,PT、APTT、TT逐渐延长,FIB值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与凝血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钠代谢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27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血钠检查及肝功能Child分级。结果: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程度随肝功能分级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84例低钠血症肝功能A级(ChildA),114例低钠血症肝功能B级(ChildB),78例低钠血症肝功能C级(ChildC),肝功能ChildB级,ChildC级与ChildA级比较,发生低钠血症的例数按四方表格X2检验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肝功能ChildB级与ChildC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钠代谢紊乱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IFN-γ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与肝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肝硬化患者及25例正常人血清IL-18、IFN-γ水平,并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肝损害的加重而升高,Child-pugh肝功能分级C级增高最著,其升高水平依次为C级>B级>A级。IL-18和IFN-γ与血清TBil及ALT正相关,两细胞因子间呈正相关。结论IL-18、IFN-γ参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理过程,与肝硬化炎症活动情况、肝功能损害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清IL-18、IFN-γ水平有助于判断肝硬化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评分的改善效果。方法:82例受试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保肝、降酶、改善肝脏微循环及服用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①两组治疗后Child-pugh分级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HBV-DNA数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作为抗乙肝肝硬化药物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13C-尿素呼气试验(UBT)是特异性诊断人体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方法.其原理是:13C标记的尿素摄入后在胃内被H.pylori的尿素酶水解,产生氨和标记的CO2,然后吸收入血,通过血液循环从呼气中排出,被红外线能谱仪检测到,13C-UBT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检测H.pylori的金标准,具有无放射性、无创伤、先进、即时、灵敏、特异、快速简便等特点,因为此检查属非侵入性,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我院采用13C-UBT对一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为临床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乙肝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肝硬化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2例,B级25例,C级13例。选择同期入院的正常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全部入选对象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1.7mL,注入浓度为109mmol/L枸椽酸钠0.3mL抗凝,3 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后应用日本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PT、APTT、TT均较高,而肝硬化组FIB较低,两组各项凝血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级APTT、TT、FIB均高于B级,PT低于B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级APTT、TT、PT均低于C级,FIB高于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T、TT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而FIB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且其凝血功能变化与肝功能分级关系密切,凝血四项检测对判断肝硬化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香砂六君丸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 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联合香砂六君丸,均以1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及Child-Pugh分级、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血清HBV DNA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48周后2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和TBil)、Child-Pugh分级、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和透明质酸)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但是2组HBV DNA水平和HBV DNA转阴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香砂六君丸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肝脏功、抑制肝脏纤维化、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与40例非肝硬化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PT、APTT、FIB、TT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的PT、APTT、FIB、TT差异。结果:肝硬化组较对照组PT、APTT、TT均有明显延长,FIB有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顺序,PT、APTT、TT逐渐延长,FIB值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与凝血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愈明显。  相似文献   

17.
软肝丸治疗肝炎后肝硬化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海洪 《新中医》2004,36(2):37-38
目的:观察软肝丸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服用软肝丸,每次6g,每天2次。对照组服用大黄(?)虫丸,每次1包,每天2次。2组均服药3月。观察治疗前后肝脾B超、肝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脏、脾脏、门静脉内径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肝功能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软肝丸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3,(2):179-181
目的:观察化瘀健脾软肝丸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化瘀健脾软肝丸(大黄、虫、桃仁、丹参、鳖甲、穿山甲、黄芪、白术等)。结果:治疗组中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20周及40周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也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瘀健脾软肝丸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且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40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B级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予普萘洛尔治疗,联合组30例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疗程均为8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治疗前后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参数变化,并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胰高血糖素(GLU)含量的改变。结果用药后2组门静脉内径(PVD)、血流速度(VFP)及血流量(QPV)均显著减小(P均<0.05),且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药后2组血清ET-1、NO、GLU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普萘洛尔能较好地降低门静脉压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门脉系统血流、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调节液递物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0.
^13C-尿素呼气试验(UBT)是特异性诊断人体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方法。其原理是:^13C标记的尿素摄入后在胃内被H.pylori的尿素酶水解,产生氨和标记的CO2,然后吸收人血,通过血液循环从呼气中排出,被红外线能谱仪检测到,^13C-UBT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检测H.pylori的金标准,具有无放射性、无创伤、先进、即时、灵敏、特异、快速简便等特点,因为此检查属非侵入性,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我院采用^13C-UBT对一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