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30%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动态检测了伤前及烧伤后血清心肌肌球蛋白轻链Ⅰ(CMLC1)含量及心肌酶谱(CK,AST和LDH)变化,以进行烧伤后心肌损伤的评价。结果表明CMLC1在烧伤后1小时即明显增高,以后持续增高,伤后12小时比对照值升高约20倍,至伤后24,48小时仍保持高水平,伤后72小时开始轻度下降。心肌酶谱则于伤后3小时开始显著升高,至伤后24,48小时已表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伤后72小时已接近对照水平。提示:CMLC1迅速大幅度增高表明严重烧伤早期心肌即发生明显损伤,CMLC1与心肌酶谱比较具有出现早、高敏感、高特异等特点,是评价烧伤后心肌损伤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鼠25%TBSAIII度烧伤模型,动态观察了大鼠心肌在不补液,立即补液,延迟补液三种复苏条件下的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和肌酸磷酸激酶(CPK-MB)的活力,结果表明烧伤早期心肌中,可产生多量的O2-,并可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尤其在延迟补液组,不但MDA含量增加,且LDH1和CPK-MB活力也明显增加。提示烧伤后立即补液对心肌仅有一定保护作用,故严重烧伤后的液体复苏中应辅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烧伤后早期心肌损伤的机理。方法应用Ca2+细胞化学探针及X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测定了烧伤后心肌细胞亚细胞Ca2+定位、定量变化,心肌力学及心肌组织能量代谢变化。结果烧伤后1小时心肌细胞胞浆Ca2+急剧升高,且先于线粒体Ca2+增加;伴心肌收缩、松弛能力下降,室壁应力增加。心肌组织ATP、能量负荷在伤后6~12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烧伤后心肌细胞钙异常分布可能是引起心肌肌原纤维过强收缩,心肌松弛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严重烧伤后早期心肌细胞内K+浓度的变化及其机制,采用K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测定了大鼠35%TBSAⅢ度烧伤后第1、3、8和24小时心室乳头肌细胞内K+活度(并换算成浓度),同时测定了伤后8小时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结果表明:①严重烧伤后24小时心肌细胞内K+浓度均下降,伤后第1、3、8和24小时分别降为正常值的96.2%±1.3%、85.8%±1.3%、65.9%±1.0%和73.7%±1.1%。伤后8小时达最低值,24小时有所恢复,但仍低于伤后3小时水平;②伤后8小时心肌细胞膜总ATPase,Mg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均降低。提示:烧伤促进K+外流,抑制K+内流,且烧伤后K+内流减少与心肌细胞膜Na+-K+-ATPase活性显著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烧伤早期心肌肌浆网(SR)钙转运功能变化,探讨其在烧伤后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离体心脏灌流,测定伤前及伤后心肌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变化,制备心肌肌浆网,应用微孔滤膜过滤技术测定心肌SR45Ca2+转运功能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烧伤组左心室±dp/dtmax明显降低(P<0.01),心肌SRCa2+-ATPase活性及SR45Ca2+摄取初速度、摄取容量均明显降低(P<0.01),偶联率比对照值大幅度下降。结论烧伤后早期心肌肌浆网Ca2+转运功能严重障碍,其是烧伤后心肌收缩功能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鼠30%Ⅲ度烧伤模型,探讨了烧伤大鼠心肌组织唾液酸含量的变化,同时还观察了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性和Ca(2+)含量改变。结果表明:烧伤后大鼠心肌组织唾液酸显著降低,伤后3小时仅为对照组的58.8%。同时心肌组织Na+、K+-ATPase,Mg2+-ATPase和Ca2+-ATPase活性降低,而Ca2+含量明显升高。提示:唾液酸含量与心肌膜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组织唾液酸含量的减少可能是造成烧伤后能量代谢紊乱,ATPase功能降低以及钙超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含Na~+250mmol/L的乳酸钠高张盐溶液与6%中分子右旋糖酐(HLD)复苏烧伤休克,与乳酸钠林格氏液(LR)比较,综合评价其复苏效果并探讨其部分机制。结果表明HLD组心脏指数(CI)在伤后4、8、12、24h均明显高于LR组(P<0.05)。HLD组心肌收缩功能(dp/dtmax),心肌舒张功能(-dp/dtmax)在伤后12、24h也高于LR组(P<0.05)。HLD组在伤后24h的心肌MDA含量(1.74±0.28×10~(-2)mol/g组织)明显低于LR组(3.23±0.56×10~(-2)mol/g组织,P<0.05)。而其心肌SOD活力(157.49±32.23u/mg组织)明显高于LR组(46.88±16.28u/mg,P<0.01)。提示:与LR复苏相比,HLD复苏烧伤休克能明显改善心肌功能,并可持续到伤后24h。HLD可能通过提高心肌组织SOD活力从而降低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减轻脂质过氧化物对细胞膜的损伤,进而起到保护心肌、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30%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动态检测了伤前及烧伤后血清心肌肌球蛋白轻链I(CMLC_1)含量及心肌酶谱(CK,AST 和 LDH)变化,以进行烧伤后心肌损伤的评价。结果表明 CMLC_1在烧伤后1小时即明显增高,以后持续增高,伤后12小时比对照值升高约20倍,至伤后24,48小时仍保持高水平,伤后72小时开始轻度下降。心肌酶谱则于伤后3小时开始显著升高,至伤后24,48小时已表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伤后72小时已接近对照水平。提示:CMLC_1迅速大幅度增高表明严重烧伤早期心肌即发生明显损伤,CMLC_1与心肌酶谱比较具有出现早、高敏感、高特异等特点,是评价烧伤后心肌损伤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心脏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T,cTn-T)和心肌酶谱(myocardial enzymes,ME)在心肌挫伤(myocardial contusion,MC)后含量变化及其对M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兔钝性胸部创伤(blunt chest tranma,BCT)模型,致成中度至重度MC,分别在伤前、伤后4、8h、24h测定血清cTn-T和ME含量。结果 伤后4h,  相似文献   

10.
烧伤休克延迟补液后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大鼠25%TBSAⅢ度烧伤模型,动态观察了大鼠心肌在不补液,立即补液,延迟补液三种复苏条件下的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含量、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和肌酸磷酸激酶的活力,结果表明烧伤早期心肌中可产生多量的O2^-,并可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尤其在延迟补液组,不但MDA含量增加,且LDH1和CPK-MB活力也明显增加,提示烧伤后立即补液对心肌仅有一定保护作用,故严重烧伤后的液体复苏中应辅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慢性实验的方法对10只健康家兔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LMR)后心外膜电图(EECG)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LMR后立即引起激光孔附近EECG类似缺血性损伤的变化,表现为ST段抬高、T波高耸,需2周以上二者才可降至基线水平。LMR前后心率和心律无明显变化(P>0.05),LMR后无异常Q波出现,表明LMR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改善心肌供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优化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LMR)的可行性,结扎家兔左室支后,在不影响在工室压或梯度升高左室压的情况下用LMR处理。结果显示,升高左室压的情况下LMR能够使心外模电图(EECG)各项指标迅速,使N-BT染色显示的心肌梗塞范围明显缩小,残存心肌范围增加,显著优于单纯的LMR(P〈0.05)。结果说明升高左室压是增加LMR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伤后立即切痂对大鼠心肌力学特别是左心室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0%TBSA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烧伤组、烧伤补液组和切痂组。切痂组伤后按Parkland公式补液并立即切痂植以正常大鼠皮肤。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测量心肌力学参数。结果烧伤组心肌力学参数下降非常显著,烧伤补液组各点参数大多降低,但明显高于烧伤组,除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外,切痂组心肌力学参数与烧伤补液组相近。伤后24小时烧伤补液组心肌收缩功能显著低于切痂组。结论在有效复苏下,30%Ⅲ度烧伤大鼠伤后立即实施切痂是可行且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严重烧伤早期心肌收缩性与钙转运动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烧伤早期心肌肌浆网钙转运动能变化,探讨其在烧伤后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离体心脏灌流,测定伤前及伤后心肌室内压最大变化速度变化,制备心肌肌浆网,应用微孔滤膜过滤技术测定心肌SR^45Ca^2+转运活性及SR^5Ca62+摄取初速度,摄取容量均明显降低,偶联率比对照值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烧伤兔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西兰兔25%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即刻1,3,5,7小时测定左心室内压峰值,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并观察严重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加山莨菪碱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严重烧伤后早期即发生心肌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障碍,并呈进行性减退。单纯给予山莨菪碱或单纯输液治疗对兔严重烧伤后的心功能在短期内有支持作用,但治疗效果欠佳,且单纯山莨菪碱治疗组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烧伤兔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兔25%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即刻,1,3,5,7小时测定左心室内压峰值、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并观察严重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加山莨菪碱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严重烧伤后早期即发生心肌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障碍,并呈进行性减退。单纯给予山莨菪碱或单纯输液治疗对兔严重烧伤后的心功能在短期内有支持作用,但治疗效果欠佳,且单纯山莨菪碱治疗组心功能下降早于单纯补液组。而在给予山莨菪碱同时进行液体复苏,可使心肌收缩性和舒张性在伤后7小时维持在同时相点的假烫组同一水平。结论提示在液体复苏的同时应用山莨菪碱可改善心肌功能,并有利于休克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烧伤后大鼠肌组织唾液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鼠30%Ⅲ度烧伤模型,探讨了烧伤大鼠心肌组织唾液酸含量的变化。同时还观察了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和Ca^2+含量改变。结果表明:烧伤后大鼠心肌组织唾液酸显著降低,伤后3小时仅为对照组的58.8%,同时心肌组织Na^+,K^+-ATPase,Mg^2+-ATPase和Ca^2+-ATPase活性降低,而Ca^2+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
心内直视手术中去白细胞血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内直视手术期间使用滤除白细胞的血液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 3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患者,ASAⅡ~Ⅳ级,均采用芬太尼-安氟醚复合麻醉,以4℃高钾晶体液灌注停跳,据第二次灌注液成份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晶体 组(CS)、全血组(WB)和去白细胞血(LD)组,于肝素化前,CPB开始5min,主动脉开放前5min,开放后30min、1h、2h、24h采取外周动脉血测定CK-MB、IL-8、TNFα浓度,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前、开放后15min取右心房心肌标本,测定心肌含水量和心肌组织Ca^2+含量和心肌组织Ca^2+含量,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对心肌线粒体变化进行半定量评价。结果 开放主动脉后,每组CK-MB、IL-8水平较开放前明显升高,开放后2h升高更明显(P〈0.05),但LD  相似文献   

19.
心肌顿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顿抑张茂合综述姚松朝审校心肌缺血并不是一种全有或无(al-or-none)的过程,即使是暂时的缺血也会影响到心肌的收缩功能[1]。心肌顿抑(myocardialstunning,MCS)和心肌冬眠(myocardialhibernating)是不...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烧伤病人伤后血清、尿和水泡液中Zn、Cu、Fe、Ca、Mg的含量,观察了106例烧伤病人(L组烧伤≥30%TBSA,57例;S组烧伤<30%TBSA,49例)伤后1,2,3,7,14,21,28天血清、尿和水泡液中Zn、Cu、Fe、Ca、Mg的动态变化。发现除血清Fe第1天高于正常值外,其它各元素都减低,L组比S组减低明显。尿Zn、Cu、Fe排出明显增多,尿Ca、Mg排出减少。水泡液Zn、Fe、Ca与血清正常值近似,Cu、Mg略低于血清正常值。说明烧伤后血Zn、Cu、Fe、Ca、Mg的降低与从尿液及创面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