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取一定的空气洁净措施,达到一定细菌浓度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手术室,为洁净手术室。近年来国内医院逐渐采用洁净手术室的管理形式,对空气中的生物粒子和非生物粒子加以控制,达到一定的生物洁净标准。洁净手术室为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降低手术后感染率,保证手术人员及病人舒适,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随着洁净手术室的使用,也对手术室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洁净手术室为医院一类环境,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若不能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洁净手术室运行管理与日常监测,保障手术室空气洁净度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及时发现异常,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方法请专业维保单位负责洁净手术室新风系统、过滤网等的维保和新风量、压差、尘埃粒子等检测;院感科不定期督查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疾病控制中心每年抽检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指标。结果洁净手术室和辅助用房的合格率分别为93.6%和90.6%。洁净手术室内空气中浮游菌数变化为手术初始的30min中。结论落实洁净手术室运行管理措施是保证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定期监测空气质量指标是及时发现洁净手术室隐患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层流洁净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量对空气洁净度及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层流洁净手术室350台手术资料,统计当时空气采样培养结果、人员活动次数情况、不同类型手术切口感染率,对人员流动与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手术切口感染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350台手术患者中2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7. 14%,其中,II类切口感染率5. 08%,III类手术感染率17. 59%;手术开始后30,60,90,120 min,人员流动次数、空气中含菌量均高于0时刻。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员流动与手术室空气洁净度呈负相关(P 0. 05),与手术切口呈正相关(P 0. 05)。结论人员流动次数越少,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越高,切口感染概率越低,应制定有效的手术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洁净手术室的管理和安全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洁净手术室的设备已成为各国医院现代化的标志.为了适应外科的发展,我院于2006年建立10间层流洁净手术室,其中百级1间、千级2间、万级7间.由于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仅能保证空气的无菌和使空气达到一定的洁净度,并不能杀灭吸附在手术间物品表面的细菌,因此做好洁净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正确使用和严格管理整个净化系统,加强人流、物流和清洁卫生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下洁净手术间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悬浮空气粒子采样器及悬浮空气细菌采样器,对76例第一台手术分别于手术间静态、手术开始时(切皮)、术中不同时段及手术结束缝皮下切口时,在手术区进行空气粒子及浮游菌浓度测定。结果切皮肤时直径0.5μm和5μm的微粒数最高,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步下降;随手术时间的增加手术区空气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洁净手术室微粒数及浮游菌浓度在动态下呈规律性变化,加强洁净手术室规范化管理能提高手术间空气洁净度。  相似文献   

6.
洁净手术间是采用一定的空气洁净措施,使手术室达到一定细菌浓度和空气洁净度的级别。为了管理和运行维护应从无菌管理、洁净管理、运行管理三方面入手,才能使洁净手术间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7.
臧继荣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30-2233
目的促进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的护理维护与管理。方法回顾既往对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等指标启用前验收检测与启用后定期监测资料,专项调查医院对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等指标监控工作落实情况,分析讨论护理维护与管理对保持洁净手术室室内空气质量的作用。结果洁净手术室启用前组153间、启用后组216间次尘埃粒子数的合格率分别为100%和56.4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006~2011年定期监测尘埃粒子的合格率分别为45.45%、51.72%、61.76%、52.50%、60.47%和60.42%,年份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定期监测216间次洁净手术室,有94间次尘埃粒子数超标,其中清洁卫生不到位31间,占32.98%;专项调查11所医院,日常均每月1次检测洁净手术室空气沉降菌。结论本市医院洁净手术室室内空气洁净度合格率低,护理维护与管理存在问题,急需改进。  相似文献   

8.
洁净手术室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手术的精细度越大。对手术室环境的要求越高。手术室采用洁净空调系统。有效控制空气中含菌量.为手术病人及手术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因此健全洁净手术室的管理.是保证手术室洁净度达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不同设施手术室术中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手术间空气洁净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适应不同手术对手术间空气洁净度的需要.据资料显示医院空气洁净度与病原微生物污染密切相关,空气中的带菌微粒主要是细菌[1],手术室空气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静电式空气消毒洁净器动态空气洁净效果,采用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监测,观察其对手术室实际除尘的效果。结果,在启动空气净化器0.5~2.5 h内手术室空气中平均中值直径大于0.5μm尘粒数为3811484.1个/m3,接近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十万级洁净度标准。在手术进程不同时段手术室空气中尘埃颗粒数逐步下降,从净化后0.5~2.5 h内平均除尘率达到77.85%。实验组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数和总尘粒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手术室内空气中各种粒径范围的颗粒构成情况无差别,以小于5μm尘粒为主,占室内空气中总尘粒数的96.57%。结论,静电式空气消毒洁净器对手术室内空气中不同粒径粒子具有一定净化效果;净化质量可达到十万级洁净度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洁净手术室在进行手术状态下浮游菌浓度监测结果.[方法]测定洁净手术室在进行手术状态下(即动态条件下)不同时段空气中茵落数,找出影响浮游茵浓度的因素和改进洁净手术洁净度的措施.[结果]随着手术准备工作的开始,室内人员的走动至手术30 min时手术室浮游茵落数迅速上升,手术中各人员定位后(手术60 min)手术室浮游茵数有所下降;手术120 rain手术即将结束巡回护士和麻醉师整理物品、手术人员离开等活动又使手术空气中细茵浓度急剧上升.[结论]人员活动是手术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洁净手术室空气消毒除采用动态消毒设备外应限制进出手术室人数和室内人员走动,降低浮游茵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和掌握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时间与效果的规律性,采取有效的监控与管理措施.方法 按洁净手术室各项管理要求,严格控制好人员、物品及环境质量,选择Ⅱ级手术间,分别于开机30 min时,手术开始后30,45,60 min,手术结束前15 min在指定检测点采用沉降菌检测法进行细菌检测.结果 手术全过程空气中层流区与周边区细菌浓度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手术开始后测定的空气菌落数与开机30 min时测定的菌落数比较,层流区在手术开始后的45 min基本达到开机30 min时水平(P>0.05),手术开始60 min时空气洁净度最好,手术开始45 min时和结束前15 min时空气菌落数周边区较层流区明显升高(P<0.01和P<0.05).结论 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时间与效果存在一定规律性,应加强对洁净手术室人员、物品及环境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高级别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状况。方法 采用激光粒子计数仪,对山西省太原市某医院百级洁净手术室空气中悬浮粒子浓度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该医院百级洁净手术室空气中≥0.5 μm粒径的悬浮粒子浓度各年差异显著,≥5 μm粒径的悬浮粒子浓度无差异。结论 悬浮粒子浓度≥0.5 μm粒径的检测是手术室洁净度检测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4.
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洁净手术室在进行手术状态下浮游菌浓度监测结果。[方法]测定洁净手术室在进行手术状态下(即动态条件下)不同时段空气中菌落数,找出影响浮游菌浓度的因素和改进洁净手术洁净度的措施。[结果]随着手术准备工作的开始、室内人员的走动至手术30min时手术室浮游菌落数迅速上升,手术中各人员定位后(手术60min)手术室浮游菌数有所下降;手术120min手术即将结束巡回护士和麻醉师整理物品、手术人员离开等活动又使手术空气中细菌浓度急剧上升。[结论]人员活动是手术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洁净手术室空气消毒除采用动态消毒设备外应限制进出手术室人数和室内人员走动,降低浮游菌浓度。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状况,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仪器法和空气微生物采样法,对广州市部分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与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共检测27间洁净手术室,在静态下沉降菌合格率为100.00%,浮游菌合格率为47.62%,空气洁净度合格率为61.90%。洁净手术室中心区浮游菌合格率高于周边区;洁净手术室浮游菌菌落数与尘埃粒子浓度均存在正相关(P<0.01)。动态下Ⅲ级洁净手术室的浮游菌平均菌落数均高于静态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监测的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菌落数及洁净度的合格率偏低,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空气中浮游菌波动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指标动态变化规律,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仪器采样和细菌培养方法,对部分不同级别洁净手术室在不同季节的温湿度、静压差、尘埃数、浮游菌数和静态下沉降菌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洁净手术室温度、湿度、静压差和沉降菌的合格率分别为84.9%、88.0%、87.2%和97.6%,温湿度不合格易出现在冬季和梅雨季,部分洁净室静压差不合格。监测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动态变化,手术初始30min以内,尘埃粒子和浮游菌数上升较快,继而可维持相对稳定;净化指标上升与医护人员数呈正相关;45min后两者之间关联度下降。首台手术开始时,空气中尘埃粒子和浮游菌数本底值合格率为78.6%;换台手术后,本底值合格率较低,仅为7.4%。结论洁净手术室空气中尘埃粒子和浮游菌数随工作开始有短暂快速上升趋势,随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变化与工作人员数和手术台次有直接关系。南方梅雨季节湿度大,需加强对手术室的温度、湿度监控,定期进行静压差监控。  相似文献   

17.
层流手术室是采用空气洁净技术控制手术室环境以保证其洁净度,从而可以减少因手术环境导致的手术感染,提高手术质量。但是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取决于运行使用的管理和制度的执行,本文通过对人员、环境设施、制度流程几个方面总结出层流手术室的管理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洁净手术室管理方法,以保障手术室空气洁净度质量。方法通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对某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层流洁净系统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结果合理调节室内微小气候,维持温湿度、光照、风速、噪声以及各种颗粒达到正常值。每月一次细菌培养结果证明,手术室空气浮游菌和沉降菌数均在标准控制范围内。结论经过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该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均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符合层流手术室的管理模式.方法 对我院层流手术室环境、人员以及洁净空调系统的运行进行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选取三个级别的手术间各一间使用沉降法进行空气细菌的检测,包括内部以及周边区域,每月1次.评价层流手术室的管理模式的管理效果.结果 Ⅰ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的细菌5个/cm3,周边的区域细菌10个/cm3;Ⅱ级洁净手术室的手术区细菌25个/cm3,周边区域细菌50个/cm3;Ⅲ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细菌5个/cm3,周边区域5个/cm3.结论 对层流手术室进行环境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持手术室及周边区域的洁净度,防止医院内部的交叉感染,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了解洁净手术室空气微生物状况,探讨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及采样布点。方法 按照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分别采用沉降法和浮游法对不同洁净级别的手术室空气进行采样检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共检测121间洁净手术室,Ⅰ、Ⅱ、Ⅲ、Ⅳ级洁净手术室沉降菌浓度和浮游菌浓度合格率均为100%,Ⅰ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和周边区洁净度合格率分别为96.30%和84.62%,其他洁净手术室洁净度合格率均为100%。减少监测点数后沉降菌浓度和浮游菌浓度均在合格标准范围内,且与标准布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洁净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高,减少微生物采样点数实际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