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沧洲,名元恒,字智涵,晚号兰叟,又号兰雪老人,世籍江苏苏州,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殁于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寿龄83岁。曹沧洲居姑苏阊门西街,世传内外科。他的祖父曹云洲,父亲曹承洲,精理内科方脉,兼治外科痈疽等症,众口称誉,医德冠吴中。至沧洲医名益隆,医道大行,居心仁厚,对贫病则给药送诊,远近求治者,门庭若市,日逾百人。曹沧洲治病有卓识。1907年,光绪皇帝因病笃征召名医会诊,当时有苏州的曹沧洲与青浦的陈莲舫同时被召入京为清帝治病,一时名重清宫。翌年因老弱有  相似文献   

2.
王仲奇先生(1881-1945年),安徽歙县人,1903年开始行医,至1923年悬壶沪上,行医凡四十余年,精于内科,尤擅治温热.来沪后,更以治内伤杂病称著;学验俱丰,时人咸称之.其先曾祖学健公,医名著于江、浙、皖、赣间.传至其先父养涵公,医名更盛,远近求医者咸归之,时称新安王氏医学.安徽歙县志亦载其事.仲奇先生一身治学谨严,临床辨证立案处方,尤一丝不苟,所列医案,甚至遗字造句,亦多细心斟酌.对经典如灵、素诸书,钻研颇深,能  相似文献   

3.
先师谢利恒(1880-1950年),名观,晚号澄斋,江苏武进罗墅湾人.幼承家学,研习医学经典,及长,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早年曾从事教育、医学编辑工作,后以医为专业.学博识广,立法处方,每多独到之处,故常获良效,远近慕名求诊者甚众,是以声誉卓然.1917年,先师与丁甘仁同创"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先师任校长,综理校务.1924年又创设"上海中医大学",门墙桃李,遍及全国.1929年伪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废止中医案时,公推先师为赴宁抗争之首席代表,历时数月,终于迫使反动当局收回禁令.先师诊余之暇,常从事著  相似文献   

4.
时培凤,1935年出生,山东滕洲市人。自幼酷好医道,立志习医为民。196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后留附属龙华医院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980年调入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先后任临床部副主任,针灸教研室主任和扁鹊中医针灸研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等职。曾2次东渡日本讲学及学术交流,受到针灸界同仁的好评,被全日本针灸学会鹿儿岛县针灸分会聘为针灸技术顾问。他参予研究的《针刺对膀胱机能的影响》和《头针刺激区解剖玻璃模型》课题,获上海市卫生局1987和1988年中医药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参与编写《中国针灸大全》,发…  相似文献   

5.
南京张简齐先生,为近时国内已故名医之一。生前四十余载,行医南京、重庆等地,每日踵门来诊者,其数辄以百计。余早岁曾随先生侍诊凡两易寒暑,深感先生治病,确有其独到之处。1947年春,余于重庆行医时,曾将余早岁侍诊所得先生一部份临症处方,编印《南京名医张简齐经验处方集》出版,唯当时印数不多,不久即告  相似文献   

6.
先叔芹生(1875—1926年),又名文筠,江苏南汇人,后迁居川沙大湾。吾家世代业医,传至先叔,已历七世。先叔幼承庭训,勤读好学,博览群书,又遍访当时名医,以吸收众长,故其所学,不拘于一家之言。其论治,首崇丹溪,然宗而不偏;对傅青主之学术,钻研尤多,故擅妇科而兼理内科。悬壶未久,屡起沉疴,即享盛名,求治者甚众,声誉日高。曾著有《诊余偶得集》一卷,系临证笔记,惜已失落于战乱之中,今所存者,仅晚年在沪开业时之部分处方。震诒虽侍诊多年,惜愚鲁之质,未能尽得其学;兹就记忆所及,先将先叔在妇科方面的点滴经验,简介如下。惟限于水平,对先叔之学术经验,体会未深,不妥之处,希同道们多予指正。  相似文献   

7.
我县老中医唐声庵先生,年近九十。从医六十余年,法师仲景、旁涉金元,临床经验极为丰富。现就笔者所得,简介如下。外感之疾宜急驱邪先生常说:“外感之疾,邪自外入,变化甚多,宜抓住时机,趁其始病,正气未衰,一鼓而捣之,邪去则正安,何愁不得速效”。故先生对于外感热病,多用仲景方。如麻桂之发表,承气之攻下等,数常运用。他认为:若视麻桂硝黄为洪水猛兽,惧不敢用,因噎废食,何能得效?殊不知伤寒之方,汗之则表邪透尽,下之则里实可除。用之得当,效若桴鼓。  相似文献   

8.
沙骥夫先生,为近时颇具声誉的名医,浙枉温州市人。字衍林,号晓嵩,晚年自称金欧一士。生于1901年,卒于1974年。自幼师承清末鹿城名医池仲霖先生,毕生致力于临床实践,业医五十年,一心扑在诊治劳动人民的疾苦上。虽因平生忙于诊务,无暇著书立说,但精于实践,在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擅长于内妇科,对胃疾、女性不孕症更为拿手。晚年对于晚期肺结核咯血和传染病的中医抬疗取得了卓著的疗效,深得当地民众的信赖。沙氏医理颇有造诣,其对《内经》、《难经》、《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景岳  相似文献   

9.
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更好地突出当地特色,本刊现开辟《津门医粹》专栏,陆续介绍我市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以飧读者,聆听指教。欢迎订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0.
曹沧洲(1849~1931),清代医家,名元恒,字智涵,晚号*#雪老人,江苏吴县人。祖云洲,精医,曾编《叶氏医案存真》。沧洲先生幼秉庭训,年青时弃举业而习医以承祖业,博涉经方,宗法轩岐灵素,善师法清代江浙名医,如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诸家,擅长时病,治内外诸证多有效验。清光绪戊戍年(1898),帝躬违和,诏征名医,得南京制军保荐,与陈莲舫同入京都为御医,治得见效,名望益重。戊申年(1908)因病假归,杜门养疴,遗著有《曹沧洲医案》二卷、《霍乱救急便览》、《戒烟有效舞弊法》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  相似文献   

11.
<正> 吾师周兰若(1896—1963年),浙江嘉兴人。治学谨严,医术精湛,从事临床、医教工作历四十余稔,积丰富经验。爱就其治胃脘痛遗案,加予整理,作如下简介,以资交流。寒湿困遏当芳开疏利《灵枢》谓:“中脘穴属胃,隐隐痛者,胃脘痛也。”盖脘为胃之府,胃者水谷之海,足阳明其经也。阳明乃三阳之总司,外邪侵入(尤其寒、湿之邪),每可困遏胃阳,中脘痹阻,而见形寒,脘痛,口渴(或不渴),脉浮,苔白等。当以芳香疏利,宽中开痹  相似文献   

12.
先师刘寿山先生,字泉,北京人,生于清末,卒于1980年初夏。先生幼年随舅父学针灸,19岁拜文佩亭老先生为师,口传心授继承文老先生正骨经验,并且舍医药济贫于劳动人民。解放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感召下曾与朱格一先生合作创办正骨讲习所,桃李满园。1959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任附属医院骨科主任,为发扬祖国医学,勤奋钻研,对筋骨损伤学术造  相似文献   

13.
石氏伤科是享誉沪上的一大中医骨伤流派,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堪为江南中医伤科流派一枝奇葩。石纯农先生系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石氏伤科泰斗石筱山先生胞侄。石纯农先生秉承前代经验,治疗颅脑损伤自成特色,疗效卓著。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瞿文楼(1891~1957),名书源,自号困勉卢主人,河北新城县人,出身于世医之家,父亲瞿子安是光绪卅年前后太医院御医,幼承家学,后考入太医院医学馆。先生经过四年学习,精读《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科》、《痘疹科》、《外科》、《针灸》、《推拿》等课程。于光绪卅四年以一等一名的成绩毕业,后任太医院肄业生、恩粮、医士、八品吏目。辛亥革命以后,先生在北京南池子官豆腐房十三号行医开业,为京都名老中医。1933年曾分别任北京国医学院、华北国医  相似文献   

15.
孟河费氏,数世业医,代有传人.先高祖伯雄公,以擅治疑难杂证著名,登门求治者甚众,一时称盛.著有《医醇》廿四卷,兵燹后失散颇多,现所存者仅《医醇剩义》四卷、《医方论》四卷.立论以"和缓"为宗,认为在平淡之中可获取神奇之效.不尚矜奇炫异而违反轨度.先祖父绳甫公,禀承家学,每有独到之处.求诊者日以百计,中年迁沪,因忙于业务,无暇著述,仅于诊余之暇,口授经验.兹就回忆所及,从其医案中撮要介绍如后.学术论点我费氏宗李东垣与朱丹溪两家.认为东垣补阳、丹溪补阴是治病两大法门;然东垣未尝偏废阴面,丹溪也多顾及阳分,故吸取两家之长,宗其法而不泥其方.例如对于虚劳的诊治,虽宗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但苦寒之品则尽量避免,恐伤阳也.遇脾胃弱者,则著重  相似文献   

16.
临症注意“脾湿”和“肝热”先父在重視脾、胃、肝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肿湿”和“肝热”是导致人体发生一切疾病的两大主要因素,所以他在临症中特別注意“湿”和“热”两种邪气的輕重及其争峙的情况。他指出:“数十年来临症中,湿家兼热致病者十有八九,此天地气运使然也。盖湿热之来由,乃木旺土衰,木气乘于土敗而賊之所致者也。是以湿重則热增,湿蒸于中,热淫于內,湿愈重而  相似文献   

17.
黄竹斋先生(1886—1960)是我国现代著名中医学家和著作家,毕生致力于祖国医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特别在研究仲景学说和针灸学方面造诣尤深,有所创新。对治疗中风病有独到研究,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据1959年先生所撰“针灸中药治疗中风偏瘫150例总结报告”统计,治疗有效率为91.3%,博得国内患者和苏联、民主德国、越南等国患者的盛  相似文献   

18.
河东名医周鼎新(1922~)副主任医师,山西万荣人。幼年随师习医,弱冠悬壶乡里,早年就读于天津国医学院,业医四十余年。周老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学验俱丰,善用各家精方,博采众长,尤长于针灸理论研究。今撷其学术思想之要,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19.
先父名繁棣,字伯华,别号不龟手庐主人(1885~1955年),原籍山东曲阜。少年刻苦讀书,随先曾祖宦遊于河北各地。先曾祖善岐黄之朮,先父耳濡目染,日久对于学医漸成所好焉。十六岁移居易州,得从蔡秋堂、梁純仁及浙之吳公諸前輩,研討《內經》及古人医籍。1910年就京师之邀,委职于外城官医院,与同事陈伯雅、  相似文献   

20.
《曹沧洲医案》一书为清朝光绪丁未年间江南吴门名医(曾为御医)的曹沧洲临证记录医案真本,为其门生无锡柳剑南所藏手抄稿本。该书自成书以来,尚未面世,医界知之甚少,为海内孤本,于2005年6月第一次由南京中医学院刘学华、孟景春教授点校,并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笔者第一时间购得此书,并加以研读。现就其对鼓胀的治法、用药特色进行分析,并浅谈自己的体会。1治疗鼓胀四法1.1疏肝开肺,调畅三焦:肝在五行中属木,应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