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螺旋藻多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螺旋藻多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4浓度,同时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m RNA的表达。结果螺旋藻多糖能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能力,能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和IL-2,且能降低分泌IL-4。螺旋藻多糖能上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m RNA的表达。结论螺旋藻多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FN-γ)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单用IFN-γ(对照组)或联合复方丹参(治疗组)均为35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程半年。结果:两组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NP及Col-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得以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γ-干扰素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后血清IL-2、IFN-γ、IL-4、IL-10的变化。方法乙肝疫苗冲击的树突状细胞(106),1次/月,共12次,用于36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IL-4、IL-10及IFN-γ水平测定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比较治疗后应答组、未应答组患者血清中这些因子量的改变。结果应答组在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后IL-2、IFN-γ明显升高,而IL-4、IL-10降低不明显。结论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能够改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h1/Th2平衡和细胞免疫功能。树突状细胞疫苗有可能对人类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PCR法及荧光偏振法,外周血白细胞膜表面干扰素(IFN)-γR1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结果在慢性乙型肝炎组apoEε4基因型频率较高;重型乙型肝炎组apoEε4基因型频率降低,且INF-γR1表达升高。结论apoEε4不影响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易感程度,但对肝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后及病毒变异后血清中Th1型[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白细胞介素(IL)-10]细胞因子水平,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后的细胞因子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拉米夫定治疗而发生病毒变异及未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20例,另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患者血清IFN-γ、IL-10的水平。结果在治疗后6个月时,未变异组血清IFN-γ、IL-10水平与变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毒变异后,变异组IFN-γ水平均低于未变异组,IL-10水平则高于未变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出现变异后,机体细胞因子表达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内穿孔素(Perforin)、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与病毒消除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6名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外周血短期培养,采取流式细胞术对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IL-10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两组受试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载量进行检测,对病毒载量与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IL-10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IL-10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HBeAg阳性患者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IL-10表达水平较HBeAg阴性患者发生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IL-10的表达水平与HIV DNA载量呈现明显负相关(P <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内Perforin、IFN-γ、IL-10表达水平会发生显著减少,并且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长期存在有关,与病程迁延不愈存在密切联系,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钟根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389-1390
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病理过程.研究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γ1)、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在其中起重要作用.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已被较多的研究证实为一种较好的抗肝纤维化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虫草多糖脂质体口服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1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56例,两组均给予门冬钾镁、肌苷、VitC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虫草多糖脂质体口服液,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细胞数量及各群比例关系及IL-2、IFN-γ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BMC CD4 T淋巴细胞数量及CD4 /CD8 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0.05),培养上清液IL-2、IFN-γ含量明显增高(P<0.01,P<0.05).结论:复方虫草多糖脂质体口服液能促进慢性乙肝患者PBMC产生CD4 T淋巴细胞、IL-2、IFN-γ,能明显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胆红素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胆红素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60例在甘草酸类保肝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60例仅接受甘草酸类药物治疗,疗程2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清TBiL、DBiL、ALT、AST、γ-GT、ALP的变化.结果 两组经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和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效应.方法应用中药对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3~6个月连续治疗,并随访观察6~9个月;与34例同期应用拉米呋啶治疗1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HBV-M、TNF-α、IFN-γ、IL-12.结果中药治疗组的HBV DNA阴转率为29.73%,拉米呋啶治疗组为79.41%;中药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为24.32%、21.62%,拉米呋啶治疗组的分别为2.90%、0%.两组治疗后的TNF-α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治疗后的IFN-γ、IL-12水平较拉米呋啶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肯定,在HBeAg阴转、HBeAg/HBeAb转阴方面优于拉米呋啶,能够有效激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非胞溶性抗病毒效应.  相似文献   

11.
张平  李伟  张玉荣  陈静 《天津医药》2003,31(4):219-22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乙肝病毒的感染来源了解免疫耐受情况,对36例有乙肝家族史的慢性乙肝用γ-干扰素治疗3个月,并与未经γ-干扰素治疗3个月,并与未经γ-干扰素治疗的38例作同期对照。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四型胶原(IV-C)、前三胶元(Pc Ⅲ)的降低明显有效,而且在HBeAg和HBV-DNA阴转及水平减低、A/G比值改善率、减轻门静脉扩张程度、治疗后病情稳定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免疫耐受程度高的慢性乙型肝炎首先应考虑抗纤维化治疗,γ-干扰素是最有前途的抗纤维化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意义。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62例)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81例),并选取同期健康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变化。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水平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1(IL-21)、γ-干扰素(γ-IFN)、IL-10及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012年7月—2015年7月所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分为A组(无耐药,22例)与B组(耐药,26例)。另从同期健康检查的体检者中随机抽取23例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的外周血IL-21、γ-IFN、IL-10及β-TGF水平并比较。结果 A、B组外周血IL-2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67),A组低于B组(P<0.0167);A、B组外周血IL-10、γ-IF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67);A和B组拉米夫定应用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会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徐杨  赵阳  郭慧 《中国医药指南》2022,(17):117-119
目的 研究免疫球蛋白检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据此展开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接收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病情危险程度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60例)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40例),选择同期50名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统计和对比改善和恶化2种状态下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病情变化情况,比较3组研究对象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结果 改善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IgG、IgM、IgA、TBI指标明显高于恶化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TA指标则低于恶化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11.25、3.69、4.20、3.45,P <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的IgG、IgM、IgA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8、33.34、39.307,P <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检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乙肝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移酶、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BV-DNA等进行比较,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通过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特征。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等高于慢性乙肝患者,病毒载量较低,炎症活度多为G1和G2,纤维化程度在S2以下,脂肪变程度多在F2、F3之间,肝脾CT比值低于慢性乙肝患者。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于单纯慢性乙肝患者,应积极行肝组织学检查早期诊断,合理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3例治疗前、治疗1个月、停药后2周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1个月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胺转肽酶、总胆红素的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停药后2周时仍较治疗1个月时有显着改善(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能够对肝组织炎症进行抑制,对肝细胞进行了保护,延迟了肝纤维化的出现,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NF-γ)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慢性乙肝患者使用干扰素-γ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检测、肝活检病理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结果: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改善,治疗有效。结论:INF-γ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有助于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苦参素胶囊300 mg,tid,po(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外周血HBV-DNA和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 另取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并根据HBV-DNA复制指标及HBeAg/HBeAb转换情况将治疗组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 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和HBV-DNA含量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 治疗有效组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而IL-4水平、HBV-DNA含量则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而苦参素既能抑制HBV-DNA复制,又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V-DNA和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治疗组,予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每日1次,连续服用12周,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患者外周血HBV-DNA和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并根据HBV-DNA复制指标及HBeAg/HBeAb转换情况将治疗组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另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P均小于0.01).治疗12周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和HBV-DNA含量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治疗有效组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IL-4水平和HBV-DNA含量则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P均小于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阿德福韦既能抑制HBV-DNA复制又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和IL-10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不同应答情况分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FN-γ、IL-10水平,以与正常对照校对后的IFN-γ/IL-10比值作为Th1/Th2平衡指标,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HBeAg阳性完全应答组治疗前IFN-γ水平高于部分应答组,治疗后可见IFN-γ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Th1/Th2平衡得以恢复并保持Th1优势应答;HBeAg阳性部分应答组和HBeAg阴性组治疗后IFN-γ和IL-10水平变化不大,Th1/Th2平衡仍以Th2为优势;YMDD变异后血清IFN-γ水平降低,血清IL-10水平升高。结论拉米夫定应答程度与治疗前血清IFN-γ水平有关;治疗后Th平衡的恢复是完全应答实现的保证;Th平衡可以作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学应答的评价指标,YMDD变异对机体抗HBV免疫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