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口服莫西沙星(400mg1次/d),对照组63例,口服左氧氟沙星(200mg2次/d)疗程均为12天。结果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04%和63.49%,支原体清除率分别为93.65%和66.67%,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及支原体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西沙星治疗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高效、安全、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2.
短期小剂量强的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短期小剂量强的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后遗神经痛缓解程度的影响。方法:临床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128例,其中治疗组63例,口服阿昔洛韦200mg,每天5次,连用14天,强的松10mg,每天3次,连用7天。对照组65例,口服阿昔洛韦200mg,每天5次,连用14天。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周观察记录临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54%和75.38%,治疗结束后4周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30%和78.4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期小剂量强的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能明显减轻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治疗皮损发生无明显时间规律的慢性荨麻疹的最佳服药时间。方法将21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114例患者予每天早上8点口服咪唑斯汀10 mg,B组103例患者予每晚8点口服咪唑斯汀10 mg,分别于服药7天、14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口服咪唑斯汀治疗7天及14天与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有显著性;口服咪唑斯汀治疗7天A组和B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 5.0 9%和7 1.8 4%,差异有显著性(P<0.0 5);治疗1 4天A组和B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9 0.3 5%及78.6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皮损发作无明显时间规律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每天早上8点口服咪唑斯汀10mg较每晚8点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2周疗法较1周疗法的有效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坦洛新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伴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泌尿科或男性科门诊治疗的CP伴早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舍曲林50mg,1次/d,口服;研究组患者在此检查上加用坦洛新缓释胶囊0.2mg,1次/d,口服,两药服用间隔时间1h。两组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射精潜伏期(IVELT)的变化,并评估其性交满意度。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NIH-CPSI评分较前明显下降,IVEL较前明显延长(P0.05或P0.01),且研究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研究组的性交总满意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χ~2=4.16,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坦洛新治疗CP伴早泄的疗效较单纯的舍曲林治疗效果更佳,能明显降低NIH-CPSI评分,延长患者IVELT时间,提高夫妻双方的性交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小剂量强的松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后遗神经痛缓解程度的影响.方法:人选57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9例口服泛昔洛韦250 mg,每天3次,连用14 d;强的松10 mg,每天3次,第6天减为每次5 mg,再用5天.对照组28例,口服泛昔洛韦250 mg,每天3次,连用14天.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周观察记录临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31%和67.86%,结束后4周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21%和78.5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缓解程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强的松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减轻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剂量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给予伐昔洛韦片1 000 mg口服,每日3次,共7天;对照组35例,给予伐昔洛韦片300 mg口服,每日2次,共10天。用药后第3、5、8、11天观察疗效,皮疹消退后1个月随访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皮疹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8.5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9.35%、20.00%,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早期应用伐昔洛韦1 000 mg口服、每日3次、共7天疗法较伐昔洛韦300 mg口服、每日2次、共10天疗法起效快、疗效好,并能明显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用一种新的口服喹诺酮类药物氟哌酸(norfloxacin)与壮观霉素肌注治疗淋病(PPNG 和非PPNG 感染)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在曼谷及新加坡两个中心进行,受试者为547例年龄在16~58岁的男性和未孕女性,均经培养证实为有症状或无症状、无并发症的尿道、宫颈或直肠的淋病病人。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单剂量口服氟哌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60mg,2次/d,同时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60mg,2次/d。两组均治疗12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70.00%和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84.00%和60.00%,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在体内对克柔念珠菌的抗真菌活性。方法在克柔念珠菌深部感染的免疫抑制豚鼠模型上,对感染豚鼠分组给予口服伏立康唑10mg/kg,2次/d;伏立康唑5mg/kg,2次/d;氟康唑20mg/kg,2次/d;两性霉素B1mg/kg隔日1次腹腔注射;安慰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5ml,2次/d口服。均连续7天。观察比较各组的死亡率及脏器组织载菌量。结果安慰剂对照组豚鼠的所有受检脏器都受到了严重的感染。5个处理组中,伏立康唑10mg组的组织载菌量与死亡率(0%)均最低;与对照组相比,该方案使念珠菌在肺、肝、肾、脑四种脏器中的组织载菌量都减少了约99%(P<0.01)。伏立康唑5mg组的组织载菌量和豚鼠死亡率均与安慰剂对照组相近,无显著性差异。氟康唑组的组织载菌量与对照组相近,其死亡率(40%)仅略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伏立康唑10mg组与两性霉素B组相比,在组织载菌量和死亡率方面均较为接近,较之安慰剂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伏立康唑在免疫抑制豚鼠体内能有效地抑制感染脏器中克柔念珠菌的生长,其作用明显优于氟康唑,与两性霉素B作用相近,但两性霉素B常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伏立康唑在体内可能以剂量依赖的形式显示其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乾乐胶囊治疗19例性病后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乾乐胶囊治疗性病后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37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19例口服乾乐胶囊200mg,每日3次,对照组18例口服高特灵1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用14天.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2周观察记录临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时、结束后2周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28%和38.8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乾乐胶囊能显著缓解和改善性病后前列腺炎疼痛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联合西米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25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其中治疗组63例,口服西替利嗪10mg,每天1次;西米替丁200mg,每天3次。对照组62例,口服西替利嗪10mg,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21天。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周、12周观察记录临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4%,对照组为70.9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2.33,P>0.05);结束后4周和1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34%和73.58%,对照组分别为58.33%和52.0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替利嗪联合西米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安全,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针(BCG-PSN)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给予依巴斯汀片1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针1 mL肌肉注射,隔日1次;8周后评价疗效。随访1个月,评价复发。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08%和7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79%和14.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针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单独应用依巴斯汀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对于脓毒症患者早期病原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病原学结果进行分组:革兰氏阴性(G-)菌感染组(n=35)和革兰氏阳性(G+)菌感染组(n=61),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白细胞计数(WBC)、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差异,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早期病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81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使用IL-6、IL-10或联合二者预测G-菌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0.833、0.891,P值均小于0.05。用于预测G-菌阳性的IL-6阈值为53.08 pg/mL,灵敏度为82.0%,特异度85.7%;IL-10相应阈值为10.08 pg/mL,灵敏度为80.3%,特异度80.0%;联合IL-6与IL-10预测G-菌阳性的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77.1%,小于阈值提示G+菌感染。结论Th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6、IL-10可以用于鉴别脓毒症患者早期G-或者G+菌感染,联合IL-6和IL-10判断灵敏度更好,有助于临床抗细菌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4.
用200mg/d7日及100mg/d10日(十日疗法)伊曲康唑分别治疗51例和44例皮肤癣菌病患者,两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0.2%和84.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十日疗法”具有疗效好,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美他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美他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6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口服润燥止痒胶囊4粒,3次/d,盐酸美他环素片200mg,2次/d;对照组50例,口服盐酸美他环素片200mg,2次/d,两组均予复方氯霉素酊早1次外用、姜黄消痤搽剂晚1次外用,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3.57%和83.9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34.00%;有效率66.00%),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1%vs.26.00%)。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美他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丹参酮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丹参酮组39例(A组)和非那雄胺组37例(B组),两组除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外用生发酊外,A组加口服丹参酮0.75 g,每日2次,B组加口服非那雄胺1 mg,每日1次.服药6个月和12个月时评价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疗效(A组:66.67%,B组:54.05%)与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5.13%,B组:8.1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是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有效和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左旋氧氟沙星200mg2次/d共7天与头孢三嗪250mg单剂量肌注加强力霉素100mg2次/d共7天)治疗单纯性淋病合并衣原体和/或支原体感染各30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结果两组病例的痊愈率分别为83.33%和86.67%,总有效率为90%和93.33%,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左旋氧氟沙星方案可作为治疗淋病合并衣原体和/或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作者试图证明使用氨苯砜大剂量治疗界线类麻风比用常量要好.将26例未经治疗的界线类麻风(BT~BL)分为两组,R组16例有高起红色损害,表示有早期逆转反应,Q组10例为静止的色素减退斑。两组病人随机分配用大剂量(约4mg/公斤/日)或正常量(约1mg/公斤/日)的氨苯砜.试验2 1/4个月,均在门诊治疗。每次家访均作临床评定和氨苯砜尿测定.疗前,治疗后1、2和2 1/4个月作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LMIT).分别用犰狳麻风菌(MLW)、经超声波处理的杆菌(MLS)及植物血凝素为抗原。结果临床上Q组病例很少变化,R组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排毒清脂片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排毒清脂片2片3次/d,对照组34例口服谷胱甘肽100mg、维生素C200mg,均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为52.9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排毒清脂片能有效治疗黄褐斑。  相似文献   

20.
作者比较了WHO联合化疗18次和30次剂量的疗效。 305例新发或复发未治多菌型麻风在登记24个月内接受利福平600mg和氯苯吩嗪300mg每月一次监服后被随机分成停止治疗组(M18)和继续接受12次剂量治疗组(M30)。M18和M30两组病人数分别为157和148例,疗前平均BI分别为3.92和3.89,两组中新发病人数分别为133和126例。完成18次剂量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