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增生症的逼尿肌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为了研究前列腺增生症(BPH)引起的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变化,对13例BPH患者、9例同龄无膀胱颈梗阻(BOO)老年人及8例正常青年人逼尿肌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BPH的逼尿肌超微结构特点为:(1)平滑肌细胞(SMC)肥大、扭曲变形,排列不齐;(2)SMC之间的间隙明显增宽,内有大量胶原纤维,细胞间中间连接明显减少;(3)肌质膜内小泡小凹明显减少,细胞内肌丝萎缩,排列不齐,细胞器退变。认为BPH超微结构变化的结果引起逼尿肌功能改变,从而加速BPH的病理生理进程。  相似文献   

2.
BPH患者逼尿肌不稳定与M受体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逼尿肌胆碱能受体(M受体)在前列腺增生(BPH)梗阻性逼尿肌不稳定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尿动力学结果,应用3HQMB结合分析法测定7例BPH梗阻稳定和12例梗阻不稳定及8例无梗阻的膀胱肿瘤患者膀胱顶部逼尿肌M受体密度Bmax。结果梗阻性逼尿肌不稳定组较正常对照组和梗阻稳定组M受体密度(Bmax)明显降低(P<0.05),三者分别为(166.87±29.91)fmol/mg蛋白、(173.84±32.14)fmol/mg蛋白和(120.21±32.20)fmol/mg蛋白,而正常对照组和梗阻稳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之间平衡解离常数K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逼尿肌M受体密度变化没有参与梗阻性逼尿肌不稳定的产生,逼尿肌不稳定中M受体下调可能是一种降低逼尿肌不稳定的自身调节。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增生梗阻后对逼尿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BPH)致膀胱出口梗阻后对逼尿肌超微结构和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尿流动力学检查为主要依据,术中取膀胱顶部逼尿超微结构研究。结果 正常对照组逼尿肌有“致密带型”超微结构特征,膀胱出口梗阻逼尿具有“肌肥大型”超微结构变化,其中7例合并不稳定膀胱,其超微结构为“肌肥大型”加上“连接紊乱型”结论 BPH梗阻后膀胱功能紊乱与逼尿肌超微结构有特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梗阻性逼尿肌不稳定与乙酰胆碱能神经的关系。方法根据尿动力学,将研究对象分为BPH梗阻逼尿肌稳定和梗阻逼尿肌不稳定组,并设无梗阻的膀胱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取膀胱顶部逼尿肌作HE、Karnovsky-Root直接法染色,乙酰胆碱脂酶(AchE)结合镀银法染色、电镜观察和图像分析,通过形态测定检测了逼尿肌AchE阳性神经密度。结果梗阻不稳定组和稳定组AchE阳性神经密度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P<0.01),且不稳定组AchE阳性神经密度较稳定组也明显减低(P<0.05)。结论BPH梗阻性逼尿肌不稳定与逼尿肌胆碱能神经密度降低(去神经)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功能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功能变化邓春华郑克立梅骅作者单位:510080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引起老年男性膀胱颈梗阻(BOO)的常见疾病。BPH常通过BOO引起膀胱逼尿肌功能变化。BOO及其继发的逼尿肌功能变...  相似文献   

6.
Cao R  Peng S  Zhang S  Qi F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7):424-426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梗阻性逼尿肌不稳定与乙酰胆碱能神经的关系。方法 根据尿动力学,将研究对象分为BPH梗阻逼尿肌稳定和梗阻逼尿肌不稳定组,并设无梗阻的膀胱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取膀胱顶部逼尿肌作HE、Karnovsky-Root直接法染色,乙酰胆碱脂酶(AchE)结合镀银法染色、电镜观察和图像分析,通过形态测定检测了逼尿肌AchE阳性神经密度。结果 梗阻不稳定且和稳定组AchE阳性神经密度较  相似文献   

7.
BPH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逼尿肌功能状况评价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为了解前列腺增生症(BPH)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的逼尿肌功能状况,对67例BPH患者进行了尿动力学及直肠B超检查,结果发现逼尿肌痉挛、逼尿肌低顺应性,逼尿肌括约肌功能不协调及逼尿肌收缩力亢进在梗阻病人中的发生率分别为34.3%,17.9%,25.4%,26.9%;有前列腺突入膀胱的患者更易发生逼尿肌功能受损。对BPH患者的逼尿肌功能作出准确评价,在手术时机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顺应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膀胱顺应性与流出道梗阻及逼尿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21例BPH患者尿动力学检测结果的有关资料。结果:年龄、逼尿肌压梗阻程度与顺应性呈正相关,尿流率则与顺应性呈负相关。结论:BPH患者膀胱顺应性的减低程度与逼尿肌不稳定和梗阻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增生症的逼尿肌功能改变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为了研究前列腺增生症(BPH)病人的逼尿肌功能改变,对42例BPH病人进行了尿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8例逼尿肌代偿(CCD)、9例逼尿肌无力(ACD)、15例逼尿肌不稳定(DI),DI组病人术后出现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及膀胱痉挛,服用异博定、普鲁苯辛、安定和泌尿灵四联药物后症状明显减轻。认为BPH患者除膀胱逼尿肌发生代偿性改变外,还发生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和逼尿肌收缩无力等改变。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对伴有DI者术前服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为主的四联药物,可以减轻膀胱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10.
压力-流率测定在评估前列腺增生症手术适应证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12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进行了压力流率测定,以评估其在手术适应证中的作用。经Schfer列线图和直线被动尿道阻力关系(linPURR)定量分析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程度和逼尿肌收缩强度。结果表明:本组患者无BOO和轻度BOO者为29.1%,逼尿肌收缩强度很弱者为7.5%,不适合前列腺手术者为36.6%;BOOⅡ度者,IPSS<7可等待性观察;BOO>Ⅲ度者,部分患者病情可进一步发展而需手术处理,尿流率和IPSS是有效的观察手段。逼尿肌收缩强度弱者,术后逼尿肌收缩功能可能改善;逼尿肌收缩强度很弱者,术后其功能难以改善  相似文献   

11.
BPH梗阻致膀胱功能改变的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梗阻致膀胱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对59例BPH病人进行全面尿动力学检查。结果:(1)最大逼尿肌等容收缩压(Piso)与逼尿肌收缩速度呈正相关(r=0.7167,P<0001)。(2)Piso随膀胱充盈量增加而显著下降(P<0001)。(3)Piso与BPH梗阻程度呈正相关性(r=0.6781,P<0001)。(4)当剩余尿量≥100ml,逼尿肌储能显著下降(P<0001)。(5)不稳定膀胱组的Piso显著高于稳定膀胱组。结果认为:不稳定膀胱是引起BPH病人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之一,膀胱等容收缩试验应用于BPH病人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增生并发尿潴留膀胱壁病理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症(BPH)并发尿潴留膀胱逼尿肌功能变化。方法:对10例BPH并慢性尿潴留患者实施前列腺摘除术时取膀胱平滑肌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同时用1例外伤性膀胱破裂及1例膀胱异物患者的膀胱平滑肌组织作对照。结果:BPH并慢性尿潴留患者的膀胱平滑肌显示出下列病变,即平滑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细胞间连接结构减少,其中以胞突连接为主,细胞内线粒体肿胀,胞膜有高电子密度沉积物,脱落细胞胞浆成分散  相似文献   

13.
逼尿肌不稳定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instability,DI)亦称不稳定膀胱(unstablebladder,USB),是指膀胱充盈时病人企图抑制排尿而出现的一种自发或激发的逼尿肌收缩现象,常表现为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1]。BPH致膀胱出口梗阻者逼尿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致膀胱流出道梗阻(BOO),及其相关问题。方法采用排尿期尿道测压(MUPP)检测43例BPH患者,以压力下降梯度(MUPPG)计算梗阻程度,同时行膀胱等容收缩试验测最大逼尿肌等容收缩压(Piso);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经腹壁B超测前列腺体积(V)。结果43例BPH中38例存在BOO(88%),梗阻位于膀胱颈部28例(77%);MUPPG与IPSS、V、Piso呈正相关。结论MUPP能检测并计算BOO程度;BOO是BPH的病理基础,临床症状、逼尿肌代偿与其相关。  相似文献   

15.
特殊类型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我院近13年间收治565例前列腺增生症(BPH)中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诸如BPH伴逼尿肌收缩无力失代偿、伴不稳定膀胱以及伴炎症和高龄BPH症等。结合文献复习对特殊类型BH的发病机理以及临床诊治中的体会等进行讨论。认为:认识和恰当处理此种特殊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逼尿肌收缩力的定量判断与分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对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逼尿肌收缩力进行定量判断与分级,作者选择120例年龄于58~89岁之间的BPH患者,采用高级型尿动力测定仪进行压力-流率测定。测定结果由直线性被动尿道阻力关系(PURR)及Schfer列线图进行分析,将逼尿肌收缩力分为极弱(VW)、弱(W)、正常(N)及强(ST)四个等级。结果表明:120例BPH患者中VW、W、N及ST级逼尿肌收缩力所占百分比各为12.5%、26.7%、47.5%及13.3%;高压-低流、高压-高流及正常或低压-低流等类型各占55%、1.7%及43.3%,并且逼尿肌损害经治疗及功能训练后收缩力级别可以增加。逼尿肌收缩力定量分级在BPH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评价及愈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同时对其所依据的流体力学原理与尿动力学基础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尿动力学检查在处理前列腺增生症中的意义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为评价尿动力学检查(UDS)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治中的意义,对94例BPH病人进行了详细尿动力学检查。发现94例均有膀胱出口梗阻(BOO);逼尿肌收缩正常或增强92例,乏力2例;逼尿肌不稳定(DI)40例;尿流率(UFR)低平86例,正常8例。手术治疗60例,术后症状消失58例,2例出现并发症经再次处理治愈;UFR形态恢复正常58例,2例低平为逼尿肌收缩乏力者。无DI者症状在术后2~6周消失,DI较轻和顺应性降低不明显者术后恢复与非DI者无区别,DI严重和顺应性严重降低者术后需6~12周,个别需6~12个月才能恢复。本研究表明UDS能明确BPH有无BOO、逼尿肌顺应性和收缩功能,以及尿道括约肌功能状态,对术前合理选择病例和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前列腺增生 (benignprostatehyperplasia ,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 ,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引起BPH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动力性因素 (前列腺组织平滑肌张力增高 )和静力性因素 (前列腺体积增大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中医药治疗BPH疗效确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中医药治疗BPH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综述如下。1 影响泌尿系平滑肌张力正常排尿时副交感 (胆碱能神经 )神经兴奋 ,作用于膀胱逼尿肌上的M受体 (M -AR) ,使膀胱逼尿肌收缩 ,同时伴有交感 (肾上腺素能神经 )神经及受体 (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自制半卧位尿动力测定床及Danec尿动力仪器,常规行尿流率,压力-流率(同步测定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尿道测压。结果明确诊断BOO161例,可疑50例,合并逼尿肌功能受损65例;膀胱顺应性降低70例,外括约肌功能失调114例;逼尿肌不稳定59例。最大尿流率受测压导管影响;功能尿道长度与经直肠B超测定的前列腺尿道长度相关联。结论:1、BPH的排尿症状的机械因素与动力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由BPH所致BOO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分析结果时应考虑干扰因素的影响。2、功能性尿道长度与前列腺部尿道长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与逼尿肌不稳定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运用钾通道开放剂治疗逼尿肌不稳定的研究工作相继展开,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成果。本文分膀胱平滑肌的钾离子通道类型及其特性、钾通道开放剂治疗逼尿肌不稳定设想的提出、钾通道开放剂治疗尿肌不稳定的体内外研究以及其治疗逼尿肌不稳定的作用机制等四个部分对此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