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46例进行系统回顾,其中中央型84例,外侧型462例,行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45例,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168例,单侧椎板间开窗间盘摘除术298例,双侧椎板间开窗间盘摘除术35例.结果中央型优良率79.8%,外侧型优良率91.6%.结论经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操作简便,副损伤少,暴露充分,减压彻底.3种术式各有优越性,术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病情,在病变充分暴露的前提下,要考虑到脊柱的稳定性,只要选择合适的术式,手术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经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46例进行系统回顾。其中中央型84例,外侧型462例,行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45例。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168例,单侧椎板间开窗间盘摘除术298例,双侧椎板间开窗间盘摘除术35例。结果:中央型优良率79.8%。外侧型优良率91.6%。结论:经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操作简便,副损伤少,暴露充分,减压彻底,3种术式各有优越性。术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病情,在病变充分暴露的前提下,要考虑到脊柱的稳定性,只要选择合适的术式,手术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显微内窥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并对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使用METRx系统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采用MacNab腰椎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平均3d下地活动,平均住院7.5天,平均手术时间35min,平均术中出血25ml,平均随访8.2月,MacNab评分优20例,良9例,优良率90.6%。本组并发硬膜撕裂1例。结论椎板间隙采用MED方法保留椎板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容易操作,患者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摘除术是脊柱外科常见手术,常用的术式有全椎板减压和半椎板减压。许多医师设计的手术器械,优化了手术技术以便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手术死亡率。Mixter和Barr最早开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疾病。Lyman Smith经皮注射木瓜酶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水解突出髓核组织黏蛋白。1983年Kambin和Gellmn报道了早期改良关节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1993年Smith等人设计了专门手术器械和内窥镜设备,在微创内窥镜下摘除突出的腰椎间盘。  相似文献   

5.
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初次手术方式: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38例,病变节段上下方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15例,内窥镜下微创间盘切除3例;再次手术采用后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或椎体间植骨术.随访43例,采用JOA29分法进行术前和随访时的评分.结果:56例患者手术中发现原手术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尤以椎板切除者为著.有38例为原手术节段间盘脱出,占67.9%.再次手术平均历时2.8h,术中出血平均5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3.6d.患者再次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6分,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3.9分,平均改善率70.7%.结论:初次手术处理不当以及术后腰椎局部生物力学的改变是间盘突出复发的主要原因.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的再次手术治疗,在同时解决减压和稳定两个问题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完全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完全内窥镜技术治疗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个退变椎间盘),术前、术后1 d及1、3、6个月记录患者腰腿痛VAS评分,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0.5~2.5 h,术中出血量2~10ml,术后住院时间1~7 d。未发生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腹腔脏器及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1例术中硬脊膜损伤,保守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2例发生下肢麻木加重,经治疗后1个月内症状消失;1例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无明显缓解,术后2个月行后路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疼痛明显好转。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2年。腰腿痛VAS评分术后1d及1、3、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评定疗效:优47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1.7%。结论完全内窥镜技术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突出症阶梯治疗中的重要手段,早期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附80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报告应用脊柱内窥镜行突出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治疗体会,探讨此技术的基本概念、手术要点和临床早期效果。方法:对80例单平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柱内窥镜下间盘摘除术。所有病例均在局麻下于工作三角区内行脊柱内窥镜直视下工作通道内突出间盘摘除术,并对病人术后的疗效及手术前后病变节段的MRI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病人均在术后5d内出院,无手术并发症。所有病人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5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术后MRI检查显示突出间盘得以摘除,脊髓及神经根已获得充分减压。结论:经脊柱内窥镜下的突出椎间盘摘除术手术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经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远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对行经椎问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平均6.7年随访研究,分析患者的术后症状缓解、恢复工作情况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临床疗效优良率86.6%,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平均为1月,恢复原工种,占83.9%。影像学结果表明手术节段椎间隙无明显的高度下降或间隙失稳表现。结论经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的治疗方法,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其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位腰椎问盘突出症治疗手术方法.方法 对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脊柱序列好、稳定性好且突出物为软性的病人采用椎间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而脊柱序列欠佳、稳定性欠佳且突出物为骨性则采用椎板减压加节段植骨内固定.术后随访平均2年,效果良好.结论 根据突出物的性质、脊柱的序列及稳定性决定采用椎间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或椎板减压加节段内固定术,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间隙冲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手术患者共80例83个椎间隙,其中L4-5间隙35例,L5S1间隙40例,L3-4间隙2例,L4-5L5S1双间隙3例。行开放式手术38例,椎间盘镜下手术42例。采用椎间冲洗43例,未冲洗37例。结果术后仍感腰腿疼痛者18例,均为未行椎间隙冲洗者,疼痛持续1~8个月自行消失,平均3个月;行椎间隙冲洗者术后无一例出现腰腿痛。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8个月,无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者。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加椎间隙冲洗对术后腰腿疼痛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