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NCPM理论指导下的临床营养诊疗工作在疾病治疗中解决临床营养问题的重要作用与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临床营养医师运用NCPM理论参与治疗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临床营养医师运用NCPM理论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可按照临床营养诊疗工作流程,梳理临床营养诊疗思路,确定并围绕临床营养问题诊断,制定和调整临床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降低患者医疗风险.结论 临床营养医师将NCPM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医院临床营养工作流程建立并有效实施;有助于临床医生与临床营养医生建立规范临床营养诊疗思路;在参与制定住院患者临床营养诊疗工作中,体现为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降低患者医疗风险,改善临床疗效等临床价值,应推广应用NCPM开展临床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2.
谈谈临床营养医师基本素质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 ,作为医学综合治疗组成部分的临床营养学 ,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 ,病人营养状态的好坏 ,与其治疗效果及转归是密切相关的。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临床营养工作开展得不尽人意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一支高素质的营养医师队伍 ,这严重制约着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1 当前国内医院临床营养专业人才现状目前国内许多医院营养科仅仅是作为病员食堂 ,未能充分发挥其专业职能。究其根本原因是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使营养工作的质量远不能满足临床诊疗和病人的要…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学迅猛发展,临床营养已进入分子营养学时代,利用特殊营养素和调控因子减轻基因表达及整个机体代谢,对于临床营养治疗和支持的进一步深化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医院营养科室的建设不容乐观,作为现代医院,应当提升对临床营养治疗和支持的重要性的认识,医院营养科应狠抓需要引进营养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形成学科人才梯队,大力开展营养学的科研活动。营养医师应参与临床医疗活动,针对临床医疗实践中遇到的营养问题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攻关,研讨治疗方案,开好营养处方,加强营养支持,使营养治疗工作与医疗、护理工作齐头并进,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营养优质服务单元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建立高效规范的临床营养服务模式,加速营养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19—2020年河南人民医院营养科开展的临床营养优质服务单元模式为例,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临床营养优质服务单元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结果  开展临床营养优质服务单元的优势在于提高营养医师的归属感、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劣势是营养科人员不足凸显、营养诊断仪器缺乏和营养诊断标准不统一。面临的机遇包括全民健康计划指出要提高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和营养不良诊疗比例,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指南要求开展有营养科参与的多学科协作机制。面临的挑战包括营养医师人员严重不足、部分临床医生对营养认识不够和患者及家属的营养意识缺乏。  结论  临床营养优质服务单元建立有利于营养科建设和加速康复的开展,其影响因素涵盖人员不足、营养诊断仪器缺乏和诊断标准不统一、营养知识不足和营养意识缺乏等方面,因此建议营养科应逐步完善营养诊疗操作规范和标准,加强对医患的营养宣传教育;医院管理部门应提高对营养科的重视,加大对营养科的医疗投入,扩大临床营养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先进的营养诊断仪器和技术,为营养治疗的全面推广提供良好的经济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临床营养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中。通过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干预,对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这一领域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对目前临床营养的作用、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应用、临床营养医师的作用、医院营养科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等方面一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晏堃  耿德铨 《广西医学》2011,33(12):1654-1656
目的 为了解广西医院临床营养工作现状.方法 对全区158家二级以上医院临床营养工作进行了管理体制、营养技术人员配备、营养人员自身素质、业务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方法采用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现场询问工作人员.结果 104所(65.8%)医院无营养科,34所(21.6%)医院营养科隶属于后勤及护理部管理;全区营养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7.
王鑫  陈洁文 《海南医学》2022,33(8):1073-1076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北部郊区公立医院营养科室的工作现状,为促进郊区临床营养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和制定《上海市郊区公立医院临床营养工作现状调查表》,于2019年11~12月对上海市北部郊区27所公立医院的临床营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临床营养科室概况、营养科室专业人员配备及资质管理、业务开展情...  相似文献   

8.
198 5年卫生部发出“关于加强临床营养工作的意见”之后 ,我国临床营养工作得到了新生 .至今这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 ,由于诸多因素 ,工作却远远滞后于现代化医院的发展需要 ,且全国各地发展极不平衡 .据此 ,对我省临床营养工作现状进行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方法2 0 0 4年 8月 ,采用电话联系的方式对云南省5 1家省、地、市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2 1 营养科 (室 )设置及在医院的定位情况 (表 1 )表 1 云南省 1999年和 2 0 0 4年营养科设置及在医院的定位情况 [个 (% ) ]年份(年 )调查医院数 (个 )设置营养科定位医技科室后勤科…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四川省参加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对象中医护理理论、科研写作能力、游学情况及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推广的情况,分析四川省培养对象游学后在临床开展及推广中医技术的困境,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2015及2017年四川省参加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且在我院进行结业考核的培养对象3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2.86%调查对象毕业于中医院校,17.14%的调查对象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等4门课程及以上中医理论知识;在校期间没有学习过中医理论知识的占57.14%。80%的医院没有正规的中医护理临床教学师资。没有在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的占71.43%;未主持院校级科研、省部级科研的占82.86%。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对象游学回单位推广开展中医技术情况与培养对象的职务、医院的级别有关,有职务的优于无职务者,三级医院优于二级医院(P0.05)。结论四川省现行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方式时间短、深度不够,应进一步加强中医护理高学历人才以及中医护理临床教学师资的培养,建立长久的多渠道的中医护理骨干人才的培养机制,以促进本省区域内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开展,从而充分发挥骨干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区营养(4)--社区人群营养的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社区人群的营养监测 1.1基本概念:营养监测是对人群的营养状态进行连续的追踪,并对存在的营养问题制定相应的计划,分析已制定的政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及预测营养问题的发展趋势.社区人群的营养监测工作应以社区营养医师或营养师为骨干,并有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参与组成一个团队,其职责是针对社区存在的营养问题,如与营养有关的健康检查,食物营养素摄人,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评价,食物供应的现状及有关问题等进行的调查以及收集有关营养监测资料,评价膳食和营养状况对社区人群健康的影响,研究制定其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基层医生的营养知识认知状况的分布情况,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方式对219名基层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生的营养知识总得分62.8±10.9,其中基础营养知识得分为34.1±6.3,临床营养知识总得分为28.7±7.0,及格率分别为59.8%、76.7%、42.5%,基础营养知识得分显著高于临床营养知识得分。不同科室和不同年龄组的医生营养知识得分有差异。结论:基层医生的营养知识认知分布不均衡,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二、三级医院消化内科医师对临床营养知识认识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9名消化内科医师进行调查。结果二、三级医院消化科医师对营养风险筛查认知无明显差异( P﹥0.05);对营养支持指征的掌握,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 P﹤0.05);通过在校学习和参加培训获取营养知识途径方面,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消化内科医师对临床营养知识的培训,提高对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探索临床营养治疗体系——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玉梅 《中国医院》2008,12(3):45-48
临床营养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关键,营养治疗是临床综合治疗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疾病均与营养代谢相关,在疾病救治中,开展以促进稳态平衡为主要目的的营养治疗化干预,是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关键。本文结合我院临床营养学科建设情况,以营养学科在临床医疗中应承担和解决的问题为研发点,探索营养评价、营养诊断、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治疗膳食、基本膳食治疗及其内容已经形成一个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临床营养治疗体系。实践让我们认识临床营养治疗体系是临床营养学科的品质核心,是临床营养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前提,是提高现代化医院整体水平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临床营养诊疗流程(NCPM)在国内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检索文献,了解美国营养诊疗流程的内容、世界各国使用情况,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营养诊疗流程(MK-NCPM)并尝试与多家医院合作进行临床实践。结果美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引入NCPM,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国的临床实践已经在十余家医院陆续开展。结论 NCPM为临床营养工作者提供了系统的营养诊疗方法,初步实践证实可行,有利于我国临床营养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昆明市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的现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301名昆明市三级医院的临床护士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结果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总分为(76.62±9.10)分(百分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临床护士营养知识与护龄、最高学历、离校后培训有关,营养态度与科室、管理者定期监督检查、学校培训有关,营养行为与管理者定期监督检查有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市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现状不尽人意,需进一步加强在校教育、在职培训和科室的督促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现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营养KAP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实施相关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院199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营养KAP现况调查,并采用频度描述、相关性分析及描述性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营养K、A、P之间存在相关性( K与A的相关系数r=0.334,K与P的r=0.410,A与P的r=0.480);营养K、A、P的得分及格率分别为64.8%、92.0%、79.4%,其中K受职务、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科别及受教育背景影响较大( P<0.05);P与职别、学历、职称、科别相关( P<0.05);A不受全部6项调查因素的影响( P>0.05)。结论某院临床医务人员的营养态度良好,营养行为有待规范,营养知识不全面,临床营养部分尤其缺乏。有必要针对性地分层次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继续营养教育,提升临床营养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樊静  康俊凤  李莉 《农垦医学》2013,(5):445-448
目的:比较全胃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胃癌术后早期恢复的效果。方法:将78例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EN组和对照组。EN组于术后第2天起给予EN制剂,对照组病人于术后第2天起给予TPN液。所有病人均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营养指标(血浆总蛋白、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和体重),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EN组病人术后第8天血浆总蛋白、血浆清蛋白和体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血红蛋白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EN组术后与感染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抽样调查吉林省中小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状况。方法:对吉林省相对发达地区(长春地区)、中等发达地区(松原地区)、欠发达地区(白城地区)等6家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进行连续采样,利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工具对上述采集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相关参数调查。结果:上述地区普外科采集患者4625例,存在营养风险743例,营养风险发生率16.1%;接受营养支持23.6%,未接受营养支持76.4%;无营养风险3882例,其中接受营养支持7.6%,未接受营养支持92.4%。4625例患者中营养不足226例,肥胖470例。结论:吉林省中小医院普外科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国部分中小医院筛查的平均水平;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应用肠内营养和肠内肠外联合应用较少,不规范营养支持占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19.
Malnutr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is common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Nutritional status is not routinely assessed on admission, and nutritional depletion escapes recognition in the majority of affected patients. Nutritional status declines during hospital stay, and this trend is most marked in patients who are already malnourished on admission. Techniques for nutritional support are available, their appropriate use leads to improved nutritional status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most patients.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e current use of artificial nutrition is suboptimal and associated with a high complication rate. The introduction of clinical guidelines and the formation of nutrition support teams will improve nutritional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ubstrates and ''pharmaconutrition'' is likel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outcome for many patients. There will remain a need for more studies to define the cost efficacy of artificial nutrition across a broad spectrum of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初产妇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合肥市部分医院妇产科病房初产妇320例新生儿的调查分析,发现孕周、父母身高、体重、孕期营养状况、婴儿性别、孕期出血史、家庭居住地、产前检查情况、母亲职业、文化程度等与出生体重间相关显著。提示:预防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应从合理营养、孕期保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