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量的研究表明椎间盘是腰痛的主要起源部位,椎间盘源性腰痛占慢性腰痛的39%。它的病理学特征是通过纤维环的放射性裂隙和随之的血管化肉芽组织和伤害性神经纤维沿着撕裂长入的组织修复过程。椎间盘源性腰痛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由纤维环破裂引起的腰痛和由终板破裂引起的腰痛。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具备诊断价值。虽然腰椎间盘造影术目前仍有争议,但它是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最重要工具。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传统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或者外科手术。作为治疗选择,瞄准改变椎间盘内力学环境或去除椎间盘内神经分布的椎间盘内治疗,如电热纤维环成形术或射频热凝治疗最近几年被提倡,但缺乏支持这些治疗的理论基础。基于目前对椎间盘源性腰痛发病机制的理解,即神经纤维长入和炎症,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是一种非常安全和有效的方法。腰椎融合手术是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的有效的治疗腰痛的方法。为了克服融合手术引起相邻节段退变的问题,各种非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如人工髓核置换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这些非融合技术的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最近,应用生物学技术修复或再生退变椎间盘成为研究热点。生物学治疗方法包括椎间盘内生长因子注射,转基因治疗和细胞注射治疗。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椎间盘内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分析腰椎间盘造影术图像及技术在椎间盘源性疼痛所致下腰痛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示。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1985/2006有关椎间盘造影与椎间盘源性疼痛诊断的文献,检索词“discography,discogene,HIZ,Modic”,同时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5/2006有关椎间盘造影与椎间盘源性疼痛诊断的文章,检索词“椎间盘造影,椎间盘源性疼痛,诊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椎间盘造影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有关的文献,通过摘要开始查找全文。数据提炼:纳入30篇与椎间盘造影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相关的文章,排除12篇重复研究和与主题联系不密切的文章。资料综合:椎间盘源性疼痛是由椎间盘自身结构病变所引起的,属于非神经根性疼痛。由于患者主诉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合,椎间盘源性腰痛客观体征少,又缺乏特异性物理检查和辅助检查,所以难以明确诊断。椎间盘造影是指在病变椎间盘内注入造影剂,根据所诱发出的类似平日的一致样疼痛,来判断椎间盘源性病变。结论:在CT导引下所行的椎间盘造影术,目前是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惟一有效的手段,通过椎间盘造影并参照腰椎MR,能够准确区分在T2加权上低信号的腰椎间盘是正常老化的椎间盘还是导致疼痛的病理性椎间盘。  相似文献   

3.
<正>盘源性腰痛是一种病理机制较为复杂的疼痛性疾病,约占慢性腰痛的40%[1],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具备诊断价值,目前诊断主要依靠腰椎MRI及椎间盘造影:即在腰椎MRI显示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而在T1、T2像为低信号、终板炎,纤维环后缘后纵韧带前方存在不规则高信号(high intensity zone,HIZ),在此基础上给予椎间盘造影,确定责任椎间盘,明确诊断[2]。作为治疗选择,瞄  相似文献   

4.
许多研究表明,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慢性腰痛最常见的原因。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腰痛患者而言,除手术干预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本研究旨在探究椎间盘单次注射间充质前体细胞(MPCs)治疗慢性腰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腰腿疼痛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其中一部分患者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椎间盘源性腰痛目前治疗方法很多,微创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使用臭氧髓核消融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一种有效微创治疗方法,当前许多医院都已经开展这项治疗技术,选择合适的臭氧浓度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现对60例临床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不同浓度臭氧进行髓核消融术治疗,观察并评价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肌电图在腰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由椎间盘自身结构病变所引起,是慢性腰痛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临床上,常常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和检查,所以对明确诊断造成很大的困惑.我科门诊病例中发现5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疑诊病例,经肌电图检查提示的病变损伤的腰神经根与在治疗性诊断造影中发现的责任盘相一致,治疗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979年,Park等[1]首先提出了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概念,即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和节段不稳定,起源于椎间盘内部的腰痛,至少40%的慢性腰痛都是因此引起的。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即椎间盘退行性变和疼痛伤害感受神经向椎间盘内浸润生长。关于椎间盘退行性变机制的研究迄今不过短短十余年,但免疫组化、原  相似文献   

8.
CT监测臭氧椎间盘造影术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院从2005年至2008年在CT监测下行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202例,术前通过臭氧椎间盘造影术结合临床特征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观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用经典椎间盘造影术阳性标准作为判定臭氧椎间盘造影术阳性的指标,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临床诊断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院疼痛门诊2007年9月~2011年6月期间诊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MRI数据,并进行统计学的对比分析.结果:67%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均有外伤史;间盘病变节段以L4/5和L5/S1为最常见;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在MRI上一般都有椎间盘低信号改变,常伴有高信号区(high intensity zone,HIZ)、软骨终板变性(Modic征)和Schmorl结节等.结论:MRI单节段间盘信号改变伴后外侧出现HIZ可以较可靠地说明该间盘为责任间盘;HIZ是较可靠的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标志性影像;Modic征和Schmorl结节在诊断中起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一种椎间盘外周部基本保持完整,而内部各种病理(退变、终板损伤、炎症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功能丧失性下腰痛,并且不伴有根性症状,无神经或节段过度活动的放射学证据。目的:综述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病理变化、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安全性以及各种诊断方法存在的争议观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1970/2010有关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保留42篇文献归纳总结。目前临床上根据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理变化有多种诊断方法,包括物理检查的中心化趋势和骨震动测试,MRI上的黑间盘、高密度区、Modic改变,椎间盘超声检查,血清学中的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和椎间盘造影。其中腰椎间盘造影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组织工程学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存在争议,认识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组织工程学技术在其应用中的研究概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80-01/2009-08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椎间盘源性腰痛,下腰痛,Discogenjc low back pain, low back pain,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9-08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纳入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机制、椎间盘突出致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结果与结论:慢性下腰痛部分是椎间盘本身内部结构病变导致的.自然退变和机械压力改变导致髓核和纤维环的破裂,神经纤维通过破裂的纤维环长入到椎间盘的内部,椎间盘内的髓核等组织破裂后能够刺激周围产生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刺激神经产生疼痛;腰部机械压力的改变,炎症因子进一步刺激神经导致疼痛加重.治疗盘源性下腰痛,传统手术治疗如椎间盘切除、腰椎融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等会牺牲正常脊柱的高度和脊柱节段的活动,促进椎间盘的再生和椎间盘置换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故组织工程方面治疗盘源性腰痛成为新的热门.  相似文献   

12.
背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一种椎间盘外周部基本保持完整,而内部各种病理(退变、终板损伤、炎症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 感受器引起的功能丧失性下腰痛,并且不伴有根性症状,无神经或节段过度活动的放射学证据.目的:综述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病理变化、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安全性以及各种诊断方法存在的争议观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EMBASE 数据库1970/2010 有关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 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保留42 篇文献归纳总结.目前临床上根据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理变化有多种诊断方法,包括物理检查的 中心化趋势和骨震动测试,MRI 上的黑间盘、高密度区、Modic 改变,椎间盘超声检查,血清学中的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 和椎间盘造影.其中腰椎间盘造影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钟磊  刘浩 《华西医学》2007,22(2):418-420
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在没有椎间盘突出、没有神经根压迫的情况下,发生于椎间盘内部的病变也能引起腰痛--即椎间盘源性下腰痛[1].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最早由Crock(1970)提出[2],是由椎间盘自身结构病变所引起的腰痛,故又称椎间盘内紊乱.目前该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搞清,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也存在许多争议,现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椎间盘内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椎间盘内破裂(internaldiscdisruption,IDD,或称为椎间盘内紊乱)是一以腰椎间盘内在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为病理基础的腰痛综合征。近年来,作为一种椎间盘源性疼痛(discogenicpain)疾患,椎间盘内破裂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也趋成熟。本文就椎间盘内破裂诊断与治疗的近况作一回顾,以提供腰痛康复实践的借鉴。1概述1.1概念的形成腰痛的原因较多,其中相当部分由椎间盘自身问题所引发,即所谓的“椎间盘源性疼痛”。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概念早在1947年就有学者提出,并认为是一种非椎间盘突出所致的、不累及腰脊神经根的腰痛。继之…  相似文献   

15.
腰痛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该病患者在骨科门诊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引发腰痛的各种原因中,由于椎间盘本身病变引起的腰痛约占39%.腰椎间盘内部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的疼痛感受器产生的腰痛被定义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各种文献报道结果并不一致.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优缺点,为医务工作者选择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下腰痛诊治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近期,国内康复医学相关杂志和学术会议关于下腰痛(lowbackpain,LBP)的专题讨论很活跃,读过这些文章很受启发,并且也想就下腰痛诊治的一些问题谈几点意见。1关于椎间盘源性痛、椎间盘膨出及椎间盘内热疗有人认为慢性下腰痛中约有40%应归咎于椎间盘源性疼痛[1],关于椎间盘源性疼痛,本刊近期已有文章介绍[2]。由椎间盘退变导致的疼痛,根据其发生机制大致可分为两类:椎间盘源性(discogenicetiology)和神经源性(nerogenicetiology),前者是指纤维环退变,但其表层没有破裂,没有神经根受损体征,以腰骶部疼痛为主。后者涉及下肢放射痛,表示神经根受…  相似文献   

17.
截石位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护理配合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颖  靳建卉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44-1145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ADR)是目前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前沿技术[1]。我院自2004年11月开展截石位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14例,取得满意疗效。截石位通常用于妇科、泌尿科、肛肠科手术,在骨科手术中应用较少。现将该体位手术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1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4例,均以顽固性慢性腰痛为主诉,经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未见缓解。术前均经CT导引下椎间盘造影确诊。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45~58岁,平均52岁。腰4~5椎间盘置换5例;腰5~骶1椎间盘置换7例;…  相似文献   

18.
<正>腰痛是常见疾病,其中慢性腰痛已成为病人失能主因之一,年治疗花费巨大,其中38%的慢性腰痛病人是椎间盘源性造成~([1])。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DLBP)是一种以椎间盘结构和代谢功能异常(如退变)为特征、化学和/或机械压力刺激综合作用、不伴神经根性症状或节段间过度活动的常见疾病~([2])。NSAIDs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腿疼痛症状在临床上非常常见,随着MRI 检查的普及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较,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数量大约占其1/10.椎间盘源性腰痛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传统保守疗法(卧床、口服药物、理疗、推拿按摩、牵引、封闭等)疗效差,临床上基本废弃,而开放手术(脊柱融合手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疗效满意,但风险高、创伤大、治疗费用昂贵难以全面推广.臭氧髓核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一种有效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腰痛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重大医疗和社会问题之一,约有40%的慢性腰痛归因于椎间盘源性[1].不同于可产生疼痛的其它腰部组织病变,如腰椎椎体、腰部肌肉筋膜、关节突关节及骶髂关节,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pain,DLBP)是由腰椎间盘内部结构紊乱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所导致.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1)游离神经末梢(痛觉受体)的存在;(2)炎症反应[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