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魏科  李永蓉  宁进  孙文娟 《安徽医学》2017,38(3):342-344
目的 观察糖尿病病程对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Phaco+IOL)植入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70例,依据糖尿病病程分为3组,A组26例病程1~5年,B组24例病程6~10年,C组20例病程11~15年.比较3组患者白内障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RNFL厚度.结果 3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C组RNFL厚度高于A、B组,术后1个月时,C组RNFL厚度高于A组,术后3个月时,C组RNFL厚度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Phaco+IOL植入术后,其黄斑RNFL增厚,以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为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观察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眼底视盘和黄斑区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3例(43眼)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通过OCT观察到的视盘和黄斑区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超声乳化术前视盘周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为(95.07±9.731)μm,术后1周厚度为(99.44±8.606)μm,术后1个月厚度为(101.28±8.825)μm,Phaco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ST)为(246.47±8.072)μm,术后1周CST为(249.09±6.059)μm,术后1个月CST为(252.77±9.201)μm,Phaco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C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C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盘周围RNFL厚度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显著增加。OCT是观察眼底视盘和黄斑区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的变化。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60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为糖尿病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为对照组。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分析手术前后2组间及组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的变化。 结果 糖尿病组: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分别为(216.24±19.44)μm、(216.20±18.94)μm、(216.94±19.00)μm、(235.17±24.42)μm、(227.52±25.36)μm;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均较术前(216.24±19.44)μm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达到最高值(235.17±24.42)μm,至术后3个月稍有下降,仍高于术前。本组中有5例(16.67%)发生黄斑水肿。对照组:术后1 d、1周、1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较术前增加,术后3个月FRT较术前略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黄斑水肿发生。术后1个月、3个月,糖尿病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显著,黄斑水肿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激光光凝治疗的效果和时机。方法对45例7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DR患者进行了氩激光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时机的疗效。结果白内障术后2-3周内行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稳定,黄斑水肿消退或减轻为76.9%,不变为23.1%;视力提高或不变为80.8%,视力下降为19.2%。白内障术后1-3个月行激光光凝治疗,20眼中有16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加重,黄斑水肿消退或减轻占70.0%,不变为30.0%;视力提高或不变为75.0%,视力下降为25.0%,视力下降与黄斑水肿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白内障术后1个月内DR患者尽早进行激光光凝,对控制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玻璃体手术中,同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6例(46只眼)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其中气体填充15只眼,硅油填充5只眼;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33只眼(74%)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不变7只眼,下降6只眼;术后视力低下者多伴有明显的糖尿病黄斑水肿、硬性渗出或缺血。术后并发症包括虹膜后粘连17只眼(35%),视网膜脱离3只眼(7%)。晶体后囊混浊12只眼(26%),角膜上皮延期愈合12只眼(26%),玻璃体出血14只眼(30%)。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可使大多数患者视力改善,避免玻切术后并发白内障再次手术:糖尿病黄斑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38例5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患者进行氪激光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白内障术后2周~1个月内行激光光凝治疗,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者17例19只眼(33.93%),视力不变者21例37只眼(66.07%),经FFA检查眼底情况好转并保持稳定。结论白内障术后2周~1个月内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进行激光光凝,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胡赛静  蒋自培 《当代医师》2013,(10):1416-1417
【摘要】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监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 glaucoma,POAG)术前与术后3个月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arver fiberlayer,RNFL)的改变。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7例(31眼),采用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控制眼压,眼压均有效下降〉25%,利用OCT测量患眼术前和术后3个月盘周RNFL厚度,分析其与眼压的相关性。结果(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前与术后各象限RNFL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各象限RNFL厚度改变与眼压变化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前后,眼压有效控制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无改变,说明青光眼对RNFL损伤是不可逆性变薄(早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合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78例(78眼)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40例(40眼),非糖尿病组38例(38眼),采用OCT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以及术后1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非糖尿病组术后1 d、1周及1个月的中心凹区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1 d、1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各时段的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后,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视网膜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加,黄斑中心凹区改变明显,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健  徐洁慧  楼继先  汪怿  曹永葆 《浙江医学》2017,39(10):801-804
目的观察糖尿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黄斑部形态的变化,探讨影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58例(60眼),其中糖尿病组患者29例(31眼),非糖尿病组患者29例(29眼)。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患者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黄斑各亚区的视网膜厚度值,观察两组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将患者术后1个月时logMARBCVA与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变化、高血压病史、HbA1C、高脂血症史及吸烟史作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术后logMARBCVA的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均在术后1个月时黄斑中心区厚度(CST)的改变量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CST均与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术前:r=0.53,P<0.01;术后1个月:r=0.69,P<0.05)。术后1个月时logMARBCVA与糖尿病病程(r=0.47,P<0.01)、HbA1C(r=0.38,P<0.01)、术前CST(r=0.61,P<0.01)及吸烟史(r=0.28,P<0.05)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确定术前CST为术后logMARBCV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个月时CST改变量达到最大;术前CST与糖尿病病程相关,并影响术后BCV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D-OCT)定量测量黄斑部视网膜对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6眼),术前采用SD-OCT测量术眼的黄斑部中心子区视网膜厚度(CST)、黄斑容积(CV)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CAT),术后记录其最佳矫正视力,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CST、CV、CAT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20±0.12,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为0.54±0.19,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CV和CAT呈正相关(r=0.398和0.399,均P<0.01),与术前CST无相关性(r=0.074,P>0.05)。结论术前SD-OCT对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测量对白内障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有一定的预估作用,可作为白内障术前准确评估黄斑部视网膜功能以及术后视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各组视乳头旁RNFL厚度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RP治疗后视乳头旁RNFL厚度与D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DR中明显增厚,PRP治疗后增厚明显。结论DR患者行PRP治疗后近期RNFL无明显变化,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术)与超声乳化术(Phaco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 53例(62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其中行ECCE术30例(35眼)行Phaco术23例(27眼),随访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并发症及眼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视力 ≥ 0.5者,Phaco组为17眼(62.96%),ECCE组为13眼(37.1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房闪(++)以上,有纤维素性渗出或晶体表面有色素沉着者ECCE组高于Phaco组(P<0.05)。术后眼压随访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术式中,Phaco术优于ECCE术。  相似文献   

13.
周艳峰  廖荣丰  聂海燕 《安徽医学》2012,33(10):1279-128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对近视患者术后黄斑部视网膜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3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ASIK组和Epi-LASIK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2周黄斑部视网膜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无论是LASIK组还是Epi-LASIK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后之间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与Epi-LASIK虽然负压吸引时间不同,但是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短期内对视网膜组织的结构和正常生理功能均没有明显影响,对于中低度近视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赵思婕  余芝红  王剑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2):1605-1607, 1613
目的 观察糖尿病(DM)病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中心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及视力的变化。方法 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病人90例,其中DM合并白内障病人45例(45眼,观察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人45例(45眼,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1月及3月使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扫描(OCT)检查中心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析2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CMT及视力的变化,并探讨CMT与BCVA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CMT较对照组均增厚(P < 0.01和P < 0.05);其中,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CMT增厚达最高值(P < 0.01)。2组手术后各时间点的logMAR BCVA值与术前对比均呈现下降的趋势(P < 0.01);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logMAR BCV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的术后1个月、3个月logMAR BCVA与CMT呈正相关(r=0.47、0.36,P < 0.05),对照组的术后各时间点logMAR BCVA与CMT无相关性(P>0.05)。结论 DM病人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CMT显著增加。2组病人术后BCVA虽均有改善,但部分DM病人在随访期间出现了显著BCVA的再次下降,可能与术后的CMT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近视、弱视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栎安 《医学综述》2013,19(18):3363-3365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活体生物组织切面显微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非接触性、无损害性、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除被广泛应用于黄斑部裂孔、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脱离、黄斑水肿、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缺损及眼前后节的检查外,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OCT应用于正常视网膜、近视及弱视眼视网膜厚度的测量.检测结果证明,正常视网膜的视盘越大,神经纤维厚度越大;不同性别、眼别和年龄段的正常人对应的RNFL的OCT参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高度近视眼黄斑RNFL厚度明显低于正常眼;高度近视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出现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水肿和RNFL轻度变薄与负压吸引时间的长短有关.不同类型的弱视,视网膜的厚度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D-OCT)在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部视网膜病变影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单侧玻璃体切割术,同时选取16例(22眼)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常规进行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并在新生血管处根据具体情况补充光凝.术后1天、2周、1个月、2个月,利用SD-OCT进行黄斑部扫描,并用分析软件进行九分区的自动分析,记录各区视网膜厚度数据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结果 正常对照组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平均为(310.71 ± 30.87)μm,黄斑中心凹 (259.36 ± 18.14)μm.患者术后1天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平均为(426.72 ± 41.49)μm,黄斑中心凹平均为(427.86 ± 247.16)μm,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2周厚度平均减少42.48 μm(9.96%),术后1个月平均减少73.13 μm(17.37%),治疗后2个月平均减少111.51 μm (26.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OCT能直观地了解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病变的转归情况,可以作为黄斑水肿诊断和长期随访的有效检查手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增殖性DR伴黄斑水肿的71例(85眼)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2眼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和单纯光凝组(43眼仅行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CMT)和眼压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患者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单纯光凝组治疗后患者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治疗后1、3、6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BCVA优于单纯光凝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光凝治疗后1、3、6个月时2组患者CMT均降低,且各阶段联合治疗组患者CMT均值小于单纯光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和感染性眼内炎等眼部及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R并发黄斑水肿可以更快速有效地减轻黄斑水肿并改善视力,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单眼弱视儿童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RNFL)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单眼弱视儿童23人,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分别检测双眼视盘上方、颞侧、下方、鼻侧4个象限RNFL厚度及RNFL平均厚度,检测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区域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比较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差异。结果 弱视眼视盘颞侧象限RNFL厚度小于非弱视眼(t=-4.671,P=0.000 1),而视盘上方、下方、鼻侧象限RNFL厚度及RNFL平均厚度与非弱视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区域的平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2 3,P=0.935 1);而弱视眼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小于非弱视眼(t=-2.371 0,P=0.026 9)。结论 单眼弱视儿童的弱视眼与非弱视眼在视盘周围RNFL与黄斑的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频谱光学相关断层扫描(SOCT)观察患者硅油眼行取油手术前后黄斑区形态的变化,探讨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黄斑区厚度及黄斑裂孔底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例(20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的硅油填充眼,其中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组9例(A组),非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组11例(B组).在行硅油取出术前后进行眼科临床检查,包括BCVA、眼底照相及SOCT等.结果 A组取油前后BCVA变化与黄斑裂孔底径的变化无相关性(r=-1.02,P=0.394);B组取油前的BCVA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08),而取油前后BCVA变化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无相关性(r=-2.66,P=0.059).结论 SOCT作为无创观察黄斑区形态的辅助检查具有重要价值.非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在硅油填充时期BCVA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