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IgG4相关性疾病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累及多器官、组织的系统性疾病,以血清中IgG4升高及受累组织内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并最终导致其纤维化为主要特征。当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肾脏时即称为IgG4相关性肾病。IgG4相关性肾病以肾小管及间质受累最为常见,此即为IgG4相关性小管间质性肾炎~([1])。1临床表现IgG4相关性间质性肾炎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左右,并  相似文献   

2.
正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类新近发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2004年Uchiyama-Takeda等[1]首先报道了累及肾脏的病例,之后陆续有文献报道其可合并肾脏损害,称之为IgG4相关肾病(IgG4-related kidney disease,IgG4-RKD)。因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间质病变,病灶组织以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伴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IgG4相关性疾病是以血清IgG升高、组织IgG4浆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为特征的多系统疾病, 可累及胰腺、肾脏、唾液腺等多种器官, 累及肾脏时称为IgG4相关性肾病, 主要表现为IgG4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累及肾小球时以膜性肾病多见。而不典型膜性肾病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也以IgG4为主。本文报道1例IgG4相关性肾病合并不典型膜性肾病、新月体肾炎及亚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患者, 给予激素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肾病综合征缓解, 最终免于接受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Notch1受体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点,探讨其与肾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方法 以2008年至2010年经肾活检确诊的HBV-GN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BV-GN肾组织中Notch1受体的分布特征;免疫荧光双标观察Notch1受体与HBsAg的分布关系;分析其与病理类型、肾小球病变、肾小管病变及临床指标的关系。 结果 Notch1受体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区域,呈棕红色颗粒状,肾小球内也有少量表达。HBV-GN组患者肾组织Notch1受体阳性积分显著高于血清HBsAg阳性或阴性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及正常肾组织对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组Notch1受体阳性积分较高,但各病理类型组间Notch1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tch1受体分布与HBsAg分布一致,其强度与肾间质纤维化(r = 0.473,P = 0.001)、小管萎缩(r = 0.690,P = 0.000)、炎细胞浸润(r = 0.616,P = 0.000)等肾小管间质病变呈正相关;患者肾功能与Notch1受体阳性积分呈负相关(r = -0.393,P = 0.006)。 结论 HBV-GN患者肾组织Notch1受体的表达增强,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与HBsAg分布一致;其表达水平与肾间质病变和肾功能变化相关。Notch1受体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HBV-GN的肾脏病理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肾小球肾病患者肾间质区域ATP结合元件A1(ABCA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泡沫细胞形成、肾小管间质损害、血清胆固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诊断明确的Alport综合征患者5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患者28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36例、IgA肾病(IgAN)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肾间质区域(除肾小管)ABCA1蛋白的表达;用直线相关分析其与肾间质区域泡沫细胞相对面积、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血清胆固醇的相关性。 结果 在各类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间质区域中,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均表达ABCA1蛋白。泡沫细胞浸润者肾间质区域ABCA1蛋白的阳性表达量显著高于无泡沫细胞浸润者(P < 0.05),但ABCA1的阳性表达量与泡沫细胞相对面积无相关。MPGN、FSGS、IMN患者肾间质区域ABCA1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呈正相关(P < 0.05)。血清胆固醇与肾间质区域ABCA1蛋白的阳性表达量呈正相关(P < 0.05)。 结论 在各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患者中,血清胆固醇可促进肾间质ABCA1的表达;ABCA1对胞内脂质的转运具有双向作用,其与泡沫细胞形成缺乏肯定关联;ABCA1可能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正>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s, IgG4-RD)表现为受累器官肿大纤维化、血清IgG4升高、组织大量IgG4(+)浆细胞浸润等,是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1]。2004年始国外相继报道IgG4-RD可累及肾小管间质、肾小球、肾盂、输尿管等,称之为IgG4相关性肾脏疾病(Igg4-related renal diseases, IgG4-RKD)。目前糖皮质激素(以下统称激素)是首选药物,但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病理类型肾病患者蛋白尿成分与肾脏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 患者的尿蛋白成分与肾脏病理的关系。 方法 对象为117例PGN患者。采用散射比浊法行尿蛋白成分分析。检测患者的Scr、24 h尿蛋白量。将上述指标与肾脏病理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轻微病变(MCD)患者尿白蛋白(Alb)浓度最高;尿β2微球蛋白(β2-MG)以硬化性肾小球肾炎(SGN)患者最高。在肾小管间质评分中,尿IgG/总蛋白(IgG/Tpro)、尿转铁蛋白(TRF)和β2-MG是主要的相关因子,而IgG/Tpro与肾小球硬化有相关性。尿TRF和β2-MG分别是IgA肾病(IgAN)和MCD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的重要影响因子。尿TRF、IgG、λ轻链和β2-MG是影响膜性肾病(MN)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的重要因素。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PGN患者尿蛋白组成有差异,尿IgG、尿转铁蛋白及β2-MG浓度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肾小管间质容量改变在狼疮性肾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68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行肾活检检查,以定性、定量的方法观察了其小管间质损害程度、间质容量变化及肾小球病变各自对狼疮性肾炎肾功能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1)伴有明显肾间质损害及肾功能异常者,肾间质容量(Ⅳ)明显增加(34.7±14.3%vs14.8±4.8%△Ⅳ为21.9±10.9%);(2)肾间质容量变化与肾功能改变之间呈明显相关关系;(3)不同的肾小球病变类型、肾小球病变活动性指数及有无IgG在小管基膜上沉积对Ⅳ及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提示肾间质容量改变可以直接反映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乃至肾功能的变化。在LN伴明显肾间质损害时,肾功能的变化主要与肾小管间质改变程度有关,而与同期存在的肾小球病变类型、严重程度及活动性关系不大。Ⅳ的定量分析可作为临床判断肾脏损害程度及功能状态的一项颇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的AS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表现。结果18例患者中,9例呈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表现,5例呈慢性肾小球肾炎表现,1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3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血压增高,14例血压正常。24h尿蛋白定量平均为(1.17±1.39)g。15例肾功能正常,3例肾功能异常患者血肌酐平均为(153.2±36.8)umol/L。8例患者血清IgA水平升高,10例c反应蛋白升高,13例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且血清IgA水平和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707,P=0.001),血清IgA水平和ESR呈正相关(r=0.858,P〈0.001)。病理检查结果发现15例为IgA肾病(其中10例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1例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并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2例为局灶增生性肾炎,1例为局灶增生坏死性肾炎,1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例为膜性肾病,1例为局灶增生性肾炎伴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1例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有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者均有服中药史。结论AS相关性肾损伤的病理改变多样,但主要为IgA肾病,也可表现为膜性肾病、局灶增生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其肾损伤可能与AS疾病本身和(或)治疗用药相关。  相似文献   

10.
98例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993年2月~2007年9月间经我院肾内科病理室诊断的98例特发性FSGS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肾活检组织形态学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临床与病理联系分析。结果:(1)98例特发性FSGS以20岁~45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占59.1%),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6%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4.3%。(2)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NS)最常见,占43例(43.9%),发病时常并发高血压(49.0%)和慢性肾衰竭(35.7%)。肾衰竭组的肾病范围蛋白尿发生率、高血压的发生率及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3)主要病理特征:76.5%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球性硬化,其中球性硬化比例≥25%者占36.7%;82.7%患者伴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其中Ⅱ~Ⅲ级占15.3%。肾衰竭者Ⅱ~Ⅲ级肾小管间质病变比例较肾功能正常者高(28.6%vs10.0%,P〈0.05)。(4)肾小球球性硬化的比例与血清肌酐值、病程及年龄呈正相关(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Ccr呈负相关(P〈0.05)。球性硬化比例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特发性FSGS在占本地区同期肾活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6%,该病常并发高血压和慢性肾衰竭,病理上常见明显的肾小球球性硬化及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Alport综合征、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特发性膜性肾病及IgA肾病患者肾间质区域泡沫细胞浸润与MCP-1/CCR2蛋白的表达及小管-间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Alport综合征患者5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8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36例、IgA肾病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例患者肾间质区域(除肾小管)MCP-1与CCR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的相关性。结果:(1)肾小球疾病患者肾间质区域浸润的泡沫细胞上均可见MCP-1和CCR2蛋白的同时表达。(2)在各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泡沫细胞浸润组肾间质区域MCP-1和CCR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泡沫细胞组(P〈0.05)。(3)MCP-1和CCR2蛋白的阳性表达值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各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间质区域浸润的泡沫细胞可同时分泌产生MCP-1和CCR2蛋白,参与了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发生。抑制泡沫细胞的浸润和阻断MCP-1/CCR2通路可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以大量蛋白尿表现的儿童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及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9年我科临床以大量蛋白尿表现及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紫癜性肾炎的63例患儿,根据ISKDC分类标准进行肾小球病理分级,并对肾小管间质改变进行计量评分。结果:(1)肾脏病理分级:Ⅲ级最常见37例(58.73%),其次为Ⅱ级13例(20.63%),肾病综合征组Ⅳ级和Ⅴ级比例高于肾病水平蛋白尿组(χ2=4.103,P〈0.05);(2)肾小管间质病理评分:0级最常见49例(77.78%),其次1级12例(19.05%),3级仅2例(3.17%),肾小管间质评分与肾小球病理分级存在正相关(r=0.507,P〈0.01),但并不完全平行。(3)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r=0.8,P〈0.05)。结论:大量蛋白尿表现的紫癜性肾炎肾小球病理损害较重,肾小管间质损害轻,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临床需结合病理(包括肾小球及肾小管)全面评估肾组织损害程度,拟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Flk-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不同病理改变的IgA肾病肾组织进行序列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VⅢ因子、VEGF和Flk-1的表达.对各指标之间与临床病理改变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肾小管间质中微血管密度在中度病变的病人表达最多,在重度者表达最少(P〈0.05).VEGF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Flk-1主要表达于肾间质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两者与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在中、重度组肾小管间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微血管密度与患者尿NAG酶的含量呈负相关(r=-0.57,P〈0.05),与间质纤维化呈负相关性(r=-0.82,P〈0.01).结论: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变化与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能是导致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肾小球疾病时蛋白尿程度与小管间质浸润细胞的类型之间相关性,分析其对间质浸润细胞类型的影响和作用。方法对57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检测患者24h尿蛋白定量,随即进行肾活检及免疫组织学检测。结果IgA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的系膜增生性肾炎间质浸润以T细胞为主;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GN)则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而在微小病变肾病(MCD)、膜性肾病(MG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淋巴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所占比例无显著性差异。MCD患者蛋白尿定量与间质浸润细胞总数相关,IgA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的MPGN患者,蛋白尿定量分别与T细胞总数、CD4^ 细胞亚群及单核细胞数量相关;APGN、MGN、FSGS、MPGN(IgA染色阴性)患者,蛋白尿定量与间质浸润细胞总数及细胞亚群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蛋白尿可能是引起在IgA免染色阳性的MPGN和MCD患者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的始动因素之一;在IgA染色阳性的MPGN,蛋白尿引起间质损害的机制主要通过CD4^ 细胞亚群及单核细胞的作用;但在其它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不是引起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1990年,Bogenschutz等研究发现IgA肾病患者,若肾小球病变较重,但无明显间质损害者预后良好;而间质损害严重,肾小球病变不明显者预后不佳,并提出了肾脏间质纤维化是预测肾脏病情的重要指标。随后肾间质损害在肾脏病中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相继的一些研究表明,肾脏间质纤维化对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了解间质损害的机制,控制间质损害的发展对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流行病学临床上,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肾功能进展和预后有密切联系。近20年有关慢性肾小球疾病进展和预后相关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的临床研究,对象集中于全世界发病率较高及预后较差的几种肾病,如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等。在膜性肾病的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决定10年肾脏存活率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程度甚至超过了肾小球疾病本身。在FSGS中也  相似文献   

16.
68例狼疮肾炎的肾小管间质病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病变(TIL)在狼疮肾炎(LN)的意义。方法分析了68例LN资料,并对其中42例作了较长期的随访。结果LN的TIL发生率为75%,TIL明显者,肾小管功能显著下降,血肌酐、尿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1),肾小管间质与肾小球急、慢性病理改变之间均显著相关(P<001),同时,存在明显TIL者,其生存率及肾存活率有下降趋势。结论TIL与肾小球病变呈平行的正相关关系,且对LN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本中心中国人群IgG4相关性肾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行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肾组织中有大量浆细胞浸润的患者,重新测定肾活检时血清IgG4水平及肾组织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数目,结合肾外表现,筛选出确诊为IgG4相关性肾病的病例,并分析IgG4相关性肾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肾脏预后。 结果44 784例肾活检患者中有22例确诊为IgG4相关性肾病。IgG4相关性肾病最常表现为蛋白尿(86.4%)及肾功能不全(81.8%),约68.2%患者存在肾外累及。高IgG血症、高IgG4血症、低补体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6.4%、84.2%、45.5%。肾脏组织学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IgG4相关间质性肾炎(90.9%),其次为膜性肾病(13.6%)。肾间质席纹状纤维化、鸟眼样改变分别占40.9%、54.5%。22例患者中,21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失访,余20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9例肾功能好转,10例肾功能平稳,1例肾功能减退并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结论IgG4相关性肾病发病率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最常表现为肾功能不全及蛋白尿。半数以上的患者有肾外表现。高IgG血症、高IgG4血症和低补体血症是其血清学特征。最常见的肾脏病理类型为间质性肾炎;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肾间质席纹状纤维化或鸟眼样改变是其典型的病理特征。糖皮质激素仍是IgG4相关性肾病治疗首选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起病时无感染的紫癜性肾炎患儿与发病时存在支原体、链球菌、腺病毒、合胞病毒及流感病毒这5种常见病原体感染的患儿在肾小管及肾间质的损伤程度上的区别以明确以上5种病原体是否在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中对肾小管及肾间质造成进一步损伤.方法:按照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无感染组及支原体感染组、链球菌感染组、腺病毒感染组、合胞病毒感染组及流感病毒感染组,比较其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损伤程度.将各感染组分别分为有症状组及隐性感染组,组间比较其肾小管、肾间质损伤程度.结果:各组间肾小球损伤情况无明显差别.支原体感染组患儿在肾小管及肾间质的损伤程度上与无感染组患儿相比无差别,而链球菌、腺病毒、合胞病毒及流感病毒感染组的肾小管及肾间质损伤比无感染组严重.将以上四组患者分别分为有症状组及隐性感染组,组间比较发现其肾小管及肾间质损伤程度无差别.结论:链球菌、腺病毒、合胞病毒及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在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中对肾小管及肾间质造成进一步损伤,且这种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发脏器肿大、血清中IgG4升高为特点。组织病理特征为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和闭塞性静脉炎,可累及腺体、眼眶、鼻窦、腹膜后、胰腺等多个脏器。虽然大多数IgG4-RD为系统性疾病,但是以鼻窦起病的IgG4-RD临床较少见。其临床表现多为鼻出血、鼻塞、流脓涕等,相对于其他部位的IgG4-RD而言,鼻腔鼻窦的IgG4-RD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类型。  相似文献   

20.
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病理研究发现 ,肾小球疾病的发展与预后 ,不仅与肾小球疾病本身的损害有关 (肾小球上皮、内皮细胞损伤、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堆积、肾小球硬化等 ) ,更与其肾小管 -间质病变密切相关。换言之 ,肾小管间质病变更密切相关于肾功能损伤和预后。目前 ,肾小管 -间质损害在肾小球病变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所重视〔1 ,2〕。   1 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及病理学研究研究证明 ,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预后的决定因素是肾小管 -间质损害的有无及严重程度。对膜性肾病的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证实 ,肾小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